德育心得体会到字(大全9篇)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大全9篇)

ID:2972816

时间:2023-09-17 22:44:43

上传者:QJ墨客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大全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一

我们学校最近举办了一场寓教于乐的德育周活动,为期一周,活动涵盖了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在此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对我的成长的积极影响。在这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德育周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德育课程的重要性

德育课程是德育周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各种德育课程,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面、系统、有序的育人环境。在课堂上,老师不仅向我们传授了关于道德、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还组织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和案例分析,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善”,以及善与恶的区别。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观念的人,更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了自己的品德修养。

第三段:社会实践的积极影响

在德育周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各种角色。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学的德育知识需要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在参观养老院时,我看到许多老人默默承受着岁月的痕迹,我深感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承担起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责任。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社区管理中心、警察局等地,深入了解了社会的组织与运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维护。

第四段:文化交流的互鉴

德育周还安排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览、演讲比赛、读书分享等,这些活动让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观。通过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我们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这样的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第五段:德育周的启示与展望

通过参与德育周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为我们提供了阅读、思考、实践的机会,培养了我们的自律、责任感和创造力。我希望我们学校能够继续举办这样的德育周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受益于其中。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继续践行德育的理念,将所学的道德观念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之,在这次德育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道德、生活、社会的知识,也增强了自己的品行修养。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文化交流的互鉴,我收获了知识、友谊和成长。我坚信,通过这样的德育教育,我们的学生将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二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淡化了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较少注重中学生心理倾向、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导向与塑造,从而导致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和落空。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挥者、,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进步,更要关心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要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安乐家庭过度的“保护”和“期望”、现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增长带来种种新的社会矛盾,都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剧了代际之间人们沟通的困难,这些都给学生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刺激。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导致心理上的焦虑、苦恼和失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直至厌学;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要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献献爱心,提高自我”,“美化校园,净化心灵”等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化雨,尊重、关爱后进生

俄国十九世纪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这句话揭示了热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班主任而言。热爱后进生才能化解他们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很对立的情绪,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上xx届我班李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自信心是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具有了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应逐步帮助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心:时刻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能客观地对待自我。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追求力所不及的过高目标,也不低估自己,对力所能及的目标不逃避、不推委;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就增加了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也就想着去做好另一件事;对学生的优点和做法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从心理上认为“我行”;同样,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败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而是提倡对学生自身发展采用纵向诊断性评价,通过谈心、座谈、写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对比,肯定进步之处,找出不足,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让道德教育这颗美丽的种子,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得以生根,发芽,进而在我们学生的心中开出更多,更美的花!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三

人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选择,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选择更加复杂和关键。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培养者,德育处在日常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岗位上,我深受熏陶和感动,不禁对德育处工作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德育处的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毕竟,人的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他们才会在行动中更加自觉地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行为。同时,我也意识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需要在生活中、在社交中、在各个环节中展开,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想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其次,品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德是人的高贵品质和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对于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品德教育需要从小事做起,需要在细节中培养。例如,我们要鼓励学生乐于助人,让他们懂得分享和关爱,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去关怀他人的喜悦。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力量,它会在学生的行为中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品德修养。因此,作为德育处的人员,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第三,德育处在学校中起着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作用。学校的行为规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秩序,更是教育学生正确生活和行为的指南。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制定明确的规范和实施严格的制度,是引导学生良好行为的基础。一方面,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合理合法的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让他们明白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在执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格执行规定和公平公正地执行惩罚,不仅要维护学校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起权威的信任感,让他们明白规范和制度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为奖惩机制是德育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奖励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更多的需要注重精神层面上的鼓励和肯定。例如,对于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表彰大会,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乐趣,同时也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此外,针对每位学生的特长和潜力,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培养和指导,让他们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而对于不良行为,我们也应有清晰明确的惩罚措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和后果,引导他们改正错误,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总而言之,作为德育处的工作者,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从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德育处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只有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地投入到德育处的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四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一般就是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接受学校的考核。这些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住宿常规、就餐常规、作业常规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后续的行为检查,对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遵守学校纪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普通高中的这些规定,往往是较具体地针对学生在本校三年学习期间的行为规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一旦学生走出高中校门,面对不同的生活与学习、工作环境,其行为便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与控制,一些学生到了大学等相对“宽松”的地方,觉得“没人管了”时,便容易出现行为乃至做人的偏差。因此在实践中,应注重引领学生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整体规范中凸显核心习惯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政教处,都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考虑,除了学生一日常规等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都要遵守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思考哪些内容不只是促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在集体之中且有利于学习,而且是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即使走出校门也是大为受益的。核心的习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与人交往的基本习惯,包括与教师、与同学等的交往,不只是“在校内见了老师要问好”之类的简单规定,要通过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养成热情、主动、得体的交往习惯。不要求对每位同学有整齐划一的规定,但每一位同学都应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走出校门、走上社会都会终生受益。比如谦和稳重、乐于为集体和他人做事的习惯等。在学校整体规范中,突出对学生核心习惯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并逐渐得益于良好的习惯。

2.在多样化活动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放松、个性特长得到展示,而且更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育学生的核心习惯,让学生享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如学校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及途径,优秀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势必会提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能够给全体学生以影响。优秀学生在介绍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又如学校开展话剧表演,因为涉及多名学生的协调、排练,这也会引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考虑彼此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别人考虑,主动克服个人的困难,坚持参加训练,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把事情做成。还有诸如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校园辩论赛等,都在无形中养育学生的内在核心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去慢慢体会人际交往的艺术,逐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反省,及时反思、调控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教育、共同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学校实际的日常德育管理过程中,德育管理仍然存在通过学校行政权威或教师权威,以命令的形式,压倒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力求使学生服从学校管理的现象。这种做法看似严格规范,并且德育的直接外显成效显著、立竿见影,但实际上学生对学校德育管理的“信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内心未必真正信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作为学校主要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牵涉面广,事务繁多,容易埋没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对如何打破常规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缺乏思考,往往呈现出“省心管理”现象,如只要学生在学校犯错,一些班主任往往图“省心”,缺乏对学生的教导,只是在道德的层面上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继而向家长“告状”,请家长带孩子回家反思,德育管理粗放低效。在德育实践中,应更注重师生的平等交流,依托情感教育,尽力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角度,和学生建立信任,进行“心动激励”,突出德育的实效性。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心动激励”的前提

在德育管理中,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这就需要班主任真正从内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开展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教师自我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引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如笔者曾看到有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制定班规的时候,通过学生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继而通过班委会讨论、修改投票,最终全班同学表决通过才开始实施。小小的事例,充分发扬了民主,班规是学生定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学生并且使他们信服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在各项班级事务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人格,是对学生心动激励的基础。

2.在公正、多元化的评价中激励学生

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德育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作过多的负面评价,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正面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高中生正处于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扬自我个性的时期,个性迥异,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平时在班级管理中认真负责;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对班级事务关心不多。班主任针对这类现象,要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学生,肯定优点,鼓励改变不足,保持教师应有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晓之以理诚然不错,但更要从问题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学生,让他们得到被肯定的愉悦,这样通常会更大限度地激励“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需要通过积极、公正、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肯定和关爱,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平时的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通过学校“四项竞赛”等德育常规检查评比的手段评价学生,这是有必要的。但一些班主任会简单地以“分数”论管理成效,分数越高,说明班级管理越“好”。“分数”当然重要,但班主任由于过分看重“分数”,导致一些学生的无心之失难以得到理解、原谅和鼓励,反而因为惩罚使得学生内心滋生厌恶班级乃至厌恶学校的情绪,德育缺乏实效性。另外,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跟家长联系不够广泛和紧密,对大多数学生的个性把握不够,德育管理按“分数”一刀切,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针对性,导致德育工作很难得到学生认同。德育是立体化、动态发展的教育,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不能以单一数据来下定论,要及时转变德育工作的形式,寓教于乐,并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注重学生的“成长自省”。

1.德育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德育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避免仅看数据而进行空洞的说教,要做到寓教于乐,将德育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如在德育过程中,将德育工作的形式变得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让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高尚的价值取向。如笔者曾创新德育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多人站报纸”竞赛,即同样大小的一张报纸上站的人多胜出,让学生体验和体悟团结合作。另一个是“看谁不走样”游戏,即第一个学生看了某样事物后向第二位同学描述,依次下去,最后一位同学说出该事物,但实际上都“走样”了,让学生体验和体悟了不要相信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显而易见,这样的德育活动形式相比班主任结合“数据”说教“班级同学不够团结,要加强团结来”之类的更有效果。此外,学校在德育过程中也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步行前往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帮助。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得德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成长的“密码”,在亲身参与中不断“成长自省”。

2.依托心理疏导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较快,学习竞争压力大,班主任的“数据化”管理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德育管理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中去,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为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真正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善于察言观色、提问交流、个别交谈,准确找出学生“扣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中慢慢实现转变。如笔者曾遭遇了一位学生s,因为晚上在寝室里故意损坏公物被扣分,到笔者这里已经开始哭了。经了解情况确认,学生并没有故意损坏公物,而是走得太急,脚绊了一下,把寝室移门的插销给弄坏了。尽管导致公物损坏,但从学生本身而言也是无心之失,并非故意,看着她很受委屈、很难受的样子,笔者一方面关心她有没有受伤,一方面教育她以后要小心,至于扣分情况让她别放心上,写份反思总结情况吸取教训。上述事例中,学生的无心过错行为导致内心压抑,担惊受怕,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避免武断而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应该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多相信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皮亚杰曾说过:“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德育管理要避免流于形式和表面,更不能“省心”管理,只看“数据”,需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感。总之,学校应当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的水平,学生作为德育管理的对象,拥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依靠家校协作,班主任和家长双管齐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制度约束、情感引导和说理教育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做人,积极自省,超越学校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终身健康发展。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五

德育报,在学校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做德育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我逐渐领悟到德育报的意义。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德育报,对学生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德育报的出版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德育报来了解校园内外的课程活动,思想动态,以及社会与人生的一些思考。同时,德育报的出版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因为比赛获奖、作品发表等都会被收录在德育报中。更为重要的是,德育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组织与协调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德育报,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报的主要编辑者,他们通过编辑德育报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同时,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德育报也是教师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工具。教师们可以将德育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它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同时也可以推广校园德育政策,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

第三段:撰写德育报,需要哪些技能

德育报的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作为一个德育报的编辑者,首先应当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对校园、学生、教师等进行描写和叙述。其次,应当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好征稿工作,将撰写好的文章组合成一份完整的德育报,同时也要注意新旧内容的平衡度。除此之外,还应当具有对时事、文化和社会的敏锐感知能力,能够捕捉校园中的新闻资讯,并能将其清晰的呈现在德育报中。

第四段:德育报,需要哪些内容

德育报的内容应当充实丰富,以学校校风建设、德育政策、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当涵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学生的课业学习、日常学习氛围的营造、校风的建设和改进、学生突出成就的展示、班级乃至个人的风采展示、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德育报的内容应当上下贯通,具有层次感和主次分明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知、体会大学教育的内涵。

第五段:总结

德育报是校园德育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德育报的出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思考、交流、沟通;对于教师而言,德育报的丰富内容可以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撰写德育报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和素质,同时还应当注意德育报内容的完整性和层次感。因此,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创新撰写方式、提高作者的文化素养,德育报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园的教育事业,并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六

在改期开放的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和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育人效果。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评时,要多一点含蓄,比直截了当效果会更好。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所有的教育是徒劳的。”正像学习案例中所说的既需要雨露的滋润,也需要暴雨的洗礼;既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既要科学地表扬,也要艺术地批评。而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表扬真的是太吝啬,我也要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多用大拇指,不用小指,注意选准表扬对象、找准表扬内容、选择恰当的表扬方法。在批评中要把握批评的基本原则: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批评中也要选择适合的批评方法,还要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案例中成功的经验中无不渗透着为师的爱,真可谓是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使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严而缺少的是爱啊,这也就难怪我的学生为什么表面上对教师是恭敬的,而实际却没能达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预想效果的原因所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尝试去做到严之有理,爱之有情;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总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犹如一场春雨洒向了老师们的心田,让我们学得那样的解渴,同时也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时时有,让我们这些农村的老师有更多更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从而更好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七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德育教育,这个教育涵盖了道德、品德、礼仪、修养等多个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德育教育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最近,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德育心得交流会,我在其中做了一份PPT,并进行了分享。通过这次分享,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以下是我对于德育心得体会PPT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

第二段:个人体会的介绍

在此次德育心得交流会上,我运用PPT分享了个人的一些体会。首先,我强调了爱与关爱。在大学这个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孤独和迷茫,这时爱和关爱能够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其次,我认为德育教育需要抓住时机。如果德育教育不及时进行,那么学生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教育机会。最后,我提出了团队和合作的重要性。团结和合作能够让我们更加成熟和有力量,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三段:感悟和收获

通过这次分享,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提高。首先,我明白了德育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其次,我认识到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最后,我清楚了德育教育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传递和表达,如演讲、写作、讲座等。

第四段:对于德育教育的思考

通过这次分享,我对于德育教育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首先,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道德和品德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其次,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和创新。如今的时代发展和变化迅速,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我认为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段:总结

德育教育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发展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在此次德育心得交流会上,我分享了自己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通过这些分享,继续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德育教育中,我们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八

长期以来,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那么,究竟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善于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

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

三、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四、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有了就渗透,没有不凑合”,切忌穿靴戴帽。殊不知,语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五、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

总之,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是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德育心得体会到字篇九

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德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报》扮演着载体的角色。通过阅读了解《德育报》,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学生,我感受到这份报纸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在报纸的内容中,我看到了学术研究成果、实际案例和德育经验等。这些内容不仅来自于权威专家和学者,而且多为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德育工作者借由《德育报》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和借鉴,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通过阅读《德育报》,我特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报纸中常常提及德育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德育素质的培养。学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对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再次,我在阅读《德育报》时,了解到了学校德育的具体方案和方法。报纸中有德育活动的设计方案、学生评价体系、德育课程的教材选取等等。这些内容既有理论的支撑,也有实践的参考。通过学习这些方案和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和综合素养。此外,报纸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德育技巧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讨论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德育理念和原则。

总之,《德育报》通过权威性、严谨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和综合素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办好德育,培养优秀的中国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