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工作小结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汇总5篇)

阅卷工作小结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汇总5篇)

ID:3000420

时间:2023-09-18 21:41:53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阅卷工作小结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卷工作小结篇一

高考阅卷笔记(一)

阅卷人甲

常常被言说,而至今我还没有听到哪位语文老师有如此幸运,即便语文老师很愿意出卖时间。

因为这个不知何故的第一,语文出题人第一个被放出来,我们语文阅卷人首先进入状态。

上午我们几位被称为语文阅卷中心组的人来到考试院和出题人见面,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试卷。

高考,不变的试卷。

字左右作文。

怀疑是不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才没给出参考答案的。(这可能是我以无知心度渊博之腹了。

么对的。

阅读部分的知识性题目只有两处,共4分。

阅读部分的题目,让初三的学生来做,也许和高三的学生相差不多。

容易操作。

类卷也凤毛麟角,而是四类卷居多。

一个“杂”字让考生们“砸”了。一些考生是有准备而来,不管你出什么题目,我就是“套”

命是一本书》,文笔很美,还有几句出跳的句子,但全文只在开头写“生命是一本书,很杂”

类和五类之间徘徊了。

整篇文章没有中心。这样的文章只能居于四类中了。

篇文章中,这种知识广博是做出来的,阅卷老师一眼即可看出,分数就可想而知了。

述作文话题也许就不大可能出现这样严重失误了,我们出题者应该反思反思。

今天是阅卷的第一天,我是有甚说甚,只代表阅卷人甲的个人观点。

6月7日星期六

阅卷工作小结篇二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十几天紧张而忙碌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活也已成为过去,回首这次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我感到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就此次高考作文阅卷与往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从此取消了所谓的“保险分”,即切入分,如此一来,则高考作文成绩差异将由原来的不相上下一变而为天壤之别,高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用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就是“要利用高考作文阅卷的杠杆,彻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地位不高的状况,引起学生与老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足够重视,让种瓜的得瓜,各豆的得豆,种草的只能收荒草。”

此外今年高考作文均分与往年相比,应该要低到五分左右,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取消切入分,拉开差距的阅卷指导原则之外,便是今年的高考命题“品味时尚”存在偏离学生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问题。虽其导向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应该无可非议,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时尚生活缺乏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很多学生对“时尚”这一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导致大量学生作文偏题,沦入低分区。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以下三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或警惕:

一、念念不忘经典,玩得走火入魔。现在有不少学生言必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而根本不管作文题目是什么,这些素材能否用得上,能否有效地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以为“死人饭”好吃,只要呈现出丰富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作文分就一定不会太低,其实大错特错。用喻旭初老师的话说,“一个屈原摆平六年高考题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今年高考中吃“死人饭”的作文基本与时尚不粘边,属偏题作文,分数低的可怜,不管语言内容再好,都过不了42分的“杠子线”。应该说,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平时阅卷中重语言轻切题,重历史文化轻当今社会生活的弊病。

说理、漫天随意式的贴标签等此类问题尤为突出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这也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作文基本功训练、审题训练及议论文的说理训练。

三、记叙文大都落入父爱母爱的窠臼,今年高考作文题不太适合写记叙文,这是众所共知的,也不能不说是此次高考命题的“小失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卷中对为数不少的记叙文也算是“另眼相待”了。只是发现写记叙文的学生大都只将“时尚”当作入题的幌子而非贯穿全文的线索,很多学生最后干脆抛开题目在那里大谈特谈父爱母爱,自以为“文章一高尚,分数自然也不会太卑鄙了”。这类现象今年特别普遍,除了写作品质不高之外,我想这也充分暴露出学生写作视野的狭窄。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给我们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敲了一下警钟,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鼓励学生拓宽写作视野,大胆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此外我发现今年高分作文偏向批判性较强,语言恢谐泼辣的杂文,而此类文章是需要学生有新鲜丰富的阅读,对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对时代变迁十分敏感。而这些是否也反映出我们平时语文教学方式的保守、单调、脱离生活,我不得而知,但的确值得深思。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重大发现”之外,此次阅卷中还有一些“小发现”,都是作文细节上的问题,在此,我略提一二,谨供参考了。如作文开头乏味,入题太慢。有的学生一上来就是套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干脆从社会经济发展再到社会稳定、时代进步、女权觉醒,最后再说女性也有追求美的权利,于是便开始追赶潮流,时尚了。有的学生更夸张,一上来便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纵观我们人类历史长河,无论何时何地,男女老少,时尚始终是人们最爱探讨的话题。”还有的学生一上来便卖弄一下文采,说一段华而不实,莫名其妙的话来妄图“征服”阅卷老师,全然不顾其中是否有必然联系,如“花开灼灼,梅艳芳菲;杨柳依依,风姿绰约;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此则曰古之时尚。”再有,滥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拼凑字数也比较常见。

总之,此次去南京阅卷应该说收获颇丰,所以纵然辛苦却也值得,我相信此次历练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一定会有很多启发,如果还能带给同仁们一些思考与启发,那便是“额外收入”了。最后,也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孙荣华

.6.26

阅卷工作小结篇三

——20xx年秋季学期

石门民族中学文科组组长 熊龙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第十一周的周末,我期中考试文科阅卷组的11名教师加班加点、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在短短的两天里完成了全校九个班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四科共1750多份期中考试试卷的评阅、统分、上表、汇总等工作。现将此次阅卷工作总结如下。

一、 取得的经验。

1、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组的11名教师统一思想,朝着尽快完成任务的目标共同努力。在分工时,互相体谅,积极选任难度大的任务;在阅卷过程中,主动帮助进度慢的教师加快进度;在阅卷尾期,先完成任务的教师主动进行统分;在统计上表时,对电脑操作熟悉的教师主动担当重任。总之,我们能够在计划期限完成任务,是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的成果!

个组,每组均由电脑操作能手担任负责人,分别进行统计,大大提高了工作速度。

3、严明的纪律是完成任务的保障。在阅卷前,教导处组织召开了阅卷会议,强调了阅卷纪律。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组的教师严格遵守阅卷纪律,按时上下班,保证了阅卷工作的顺利完成。

阅卷工作小结篇四

在高考阅卷之前,高考阅卷老师要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动员大会,然后继续开会,分学科大会,语文学科分为基础知识和作文两大组。

高考阅卷软件系统很关键,如果一评和二评的分数之差在规定的分数之内,那么电脑软件就自动形成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即为该考生的成绩。如果一评和二评的分数之差,超过了规定的数值,则系统自动交给三评。由于一评和二评是不确定的,他们评的分数也是相互之间不知情的。如果三评的分数和前两位阅卷者所给的分数之差依然超过了所规定的数值,那么电脑屏幕上会自动提醒三评与前两位阅卷者给分超出误差。电脑屏幕上显示“继续吗?”点击“确定”就是核定并确认此分数,点击“取消”则可以重新评定。阅卷者打出的分值应在程序多规定的数字之内(例如作文规定的数字从00---60)如果你要打65分,那么系统不确认,分数自然是传不上去的。

二、高考阅卷的主要差别是体现在作文上。

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采用网上阅卷,那么对于作文给分的争议也是最多的,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样,任何一篇好文章最低的出发点就是征服绝大部分读者。高考阅卷者,按照道理上载作文的水平和对文学的悟性远远超过中学生。可是给分的过程基本上都一样的。

1.作文评分第一感知很重要。

所谓见字如面,阅卷老师见到高考作文一眼看上去,马上在心理就给作文一个定位,自然而然分数已经有了大概。这时候有两种作文特别吃亏:

(1)“严重不好看”的作文,就是一眼看上去卷面脏乱,字迹很差,开头语句就不通畅的作文,老师一眼扫下去,觉得已经无法把整个文章看懂,一般看上一段就很难再往下看了。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可吃亏了。

(2)“开头就让人难以琢磨”的文章,有的学生简直是一个“哲学家”,我在平时接受咨询的时候也见过一些作文,开始就写大话套话,把自己都套进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哲学范畴,阅卷者仔细推敲一下觉觉得几处错误已经显露出来,语句不通畅、罗嗦、逻辑混乱、这样的作文自然很难得到分数,我在讲课的时候一直告诫学生,在高考试卷上每写一句话,一个字都要经过推敲。

2.阅卷者给作文分数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第一感知(一眼看上去印象)以后,觉得学生作文书写不错,例如在老师心理定位这篇作文是54分,再看看有没有文体,如果说文体很明确,那么就暂时保持住这54分,然后再看看文章的结构,如果结构明确,层次分明,那么暂时也保持住这个分数,如果文章没有什么结构,逻辑混乱,那么就从这54分里扣。随后再看看表达如何?是不是每段的语句都经得起推敲,还有有没有偏题现象?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比如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文章中如何体现?有没有写“我”,“一双”“隐形”如果光写翅膀,不写“我”、“隐形”那么一定会影响文章的得分。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不错的作文,第一感知好的作文老师才仔细看这些,如果第一感知不好,阅卷者很难看到这些方面的。

3.个人觉得今年作文在42分左右的人居多。

北京今年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基本是三种文体占有的比例大,但是凭我对各层次的学生了解,还有高考阅卷那边传来的消息分析看,主要是顺序是议论文居多,其次是记叙文,再次是散文,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作文分不清文体的,这个要另谈别论。

任何考试成绩都是平时准备得结果,如果高考作文你没有得到较高的分数,那么还归咎平时准备得不足,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例如学校一般要求学生写议论文,这个利弊关系我在做讲座的时候已经说了,在这里不多谈,在这里只谈谈今年语文试卷的评卷情况。至于学习问题方面等分数出来以后再做归纳。

三、今年的学生比起去年基础如何?高考分数应该是如何走向?高考题的难度到底如何?

1.个人觉得学生在平时在语文学习中走得弯路多。

从这两年接受的咨询来看,做一个对比,觉得今年学生总体水平上和去年差不多,只是一些个别名校学生整体成绩不如去年,首先体现在平时模考的阅卷上,觉得个别名校今年模考阅卷尺度比去年松,就这样学生整体成绩都比去年偏低,这里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其次一些中等学校教学水平和去年差不多,高考成绩应该和往年也不会相差得太多。但是不管怎样,觉得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还是走得弯路很多,学习方法单。

2.高考试卷难度比起去年如何?

高考试卷应该这样去评:前面选择分数、古诗歌鉴赏、文言断句、古诗文默写这四个题目放在一起,应该是满分52分,作文是60分单独评,然后就剩下38分(阅读加上语基应用)。在前52里,前面五个选择题难度一般,但是今年前五个全部对的学生不多,主要集中在成语和病句那两个题目上错的学生人数稍微多一些。古文相对来说普遍做得还不错,还有断句方面大部分学生得三分以上并不难,但是要得满分的占少数。

古诗文默写和去年相比比去年偏容易,古诗歌鉴赏也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可是有一些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基础本来就不好,在这些方面难免会有一些低级错误。人家明明在古诗歌鉴赏题干里说,这首诗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可是有人偏偏写上李白和李清照,也有写杜甫的,这样阅卷的时候不光是笑话百出,关键是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地位没有了,下面的主观题很难拿到分数。

第二篇大阅读对一般学生也一些难度,主要是理解还有归纳答案的难度,所以这个题目北京的学生得分应该不高。

3。高考分数应该如何走向?我们来看看和北京高考语文成绩的统计(均分)。

理科07年北京07海淀07海淀统招08北京08海淀08海淀统招语文99,86103.13105.8699.22103.99106.12文科07年北京07海淀07海淀统招08北京08海淀08海淀统招语文96.5397.64103.6496.0398.89102.99

今年高考从目前阅卷现场,还有一些媒体上得到的信息,再加上对语文学科高考卷的分析来看,(理科)平均分应该是在98.7左右,和去年相比,主要差距是在作文评分上,因为今年作文对大多数平时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有些不适应。文科平均分应该在95.7左右。

阅卷工作小结篇五

劳动,一个从小就很熟悉的话题,小学中学作文练习应该也写过不少,到高中毕业时还要再写一次,是不是有些太陈旧了点?太低估了学生的水平?毕竟这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一个毫无新意甚至有些陈腐无聊的话题要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写,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样的题目拉低了整个高考考生甚至国民的智商。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回过头想,现当下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劳动的时间本身就被大量挤压甚至完全丧失,劳动的生态环境也并不具备,尤其是社会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潜在的轻视甚至鄙视的心理。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怎么参与很多劳动实践,对劳动的认识本身就不深刻,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深刻的文章来呢?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期待通过一篇高考作文就能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当然,更不能因此而扭转整个社会业已固化的劳动观。

(二)对审题的看法

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走题,这是常识。而这次作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以“热爱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为话题的中心,但很多考生却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完全另起炉灶,比如大谈“青春需要奋斗”“人生重在奉献”,或者打擦边球,比如大谈“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却不谈劳动。这是典型的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及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不清,抓不住关键和中心。

(三)对作文思辨能力和作文素材的看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理应具备,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更要培养学生的。但看看我们的高考作文包括我们的平日的作文训练:作文素材满天飞,政治口号到处是(尤其是大量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思维的肤浅化、语言的幼稚病触目皆是,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深度和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了三年的假语文”,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瞬间被击垮,真的悲哀啊!

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甚至不愿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原因很多,此处不讲),我们教师也难辞其责:一是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素材,学生没消化吸收,造成“素材积食”,临场时懒得思考就把素材搬来救场意图蒙混过关;二是平日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被扼杀掉,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思维的喂食”,哪里还会独立思考?更遑论深入思考了。三是思辨能力的强化训练很少甚至完全缺失,甚至有时候教师自己就是照着参考答案中的思维去给学生讲解作文的。

如果再往大的方面讲,我们整个的应试环境本身就不鼓励也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甚至也不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学生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们最终选了一条“最轻松”(其实并不轻松,要背记大量素材)“最懒惰”(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偷懒)“最取巧”的办法,“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作文素材不是不要,也不能不要,毕竟这本身也是作文论据重要来源,但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消化吸收、内化为己,特别是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巧妙运用,要加工处理,要学会“简述事例,深入分析”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事例。这个指导我们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去承担,更要有方法、有艺术地去做,而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复读机”。否则,以后的高考作文还会出现素材泛滥成灾的局面。

写到此处,想请大家欣赏一位考生的片段: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感悟。

当你劳动时,你才会明白勤劳的意义:当你注视着干净的居室,你会懂得劳动付出后获得回报的快乐与成就;当你双手拿起扫帚,告诉我们的是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弯腰扫地,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谦虚,平等对待万物。当你将垃圾分开倒入垃圾桶,它让我们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属于它的地方。

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在野外全身心投入劳动时,你所有因喧嚣热闹而暂时沉潜的思想此时会一一在你脑海中显现。你因群聚而平凡的大脑会在此刻像明珠脱尘,熠熠生辉。而当你一个人劳动的时候,也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人群的欢笑倏然隐退,如潮水般涌向的全是是风声、鸟声,树叶沙沙声,白云飘过的声音,自然万物的私密言语,在此刻会被你全部知晓。

同学们,劳动使我们健体,劳动使我们静心,劳动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本、手机,抛弃劳动无用的谬论,投入到劳动中去吧。

这几段文字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对劳动的认识相比较那些大段引用熟滥的例子是不是要好很多?虽然有些语句过于文艺化,个别句子还欠成熟,但对劳动的认识却真实而细腻,很有个性,也比较深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舒心悦目,脱颖而出是自然的了。

(三)关于优秀作文的样子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有共识:

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内容紧扣材料,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有文采,这是作文的内核。

至于外形不外乎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此外,我个人认为,优秀作文绝不是临场写出来,而是长期练出来的,是长期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训练的综合,而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或者说技巧永远是末流,核心的东西还是语文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的人文修养。

优秀的作文也应该是考生与世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是厚积薄发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是宁静致远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是沉稳大气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优秀的作文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一股“气”,一股天然之气、浩然之气、人文之气,这种气一定要积淀,要涵养,平日下苦功夫才能得到。

以上就是这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成熟,很多属于个人看法,各位观者见仁见智,取舍自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