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团结思想汇报(优秀5篇)

最新民族团结思想汇报(优秀5篇)

ID:3049640

时间:2023-09-19 22:52:01

上传者:影墨 最新民族团结思想汇报(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民族团结思想汇报篇一

主持者:段燕花(班主任)活动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落实关于在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示精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班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爱国影片班级巡回展演,学习先进典型、爱国征文比赛、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围绕“民族团结友爱”、“社会稳定”等主题进行。

首先,同学们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进而引发出本次班会的主题——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盛世辉煌。从这段视频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五十六个民族聚在一起欢度国庆时的喜悦,也对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充满了期待。

3、所有同学应该积极关注各民族自治区域同学的情绪;

4、组织收看《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这一大型纪录片的第六集——《民族团结》;

会上,班委同学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的视频短片。观看视频后,各小组代表一一对这类事件发表了各自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重伤痛,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民族繁荣进步的根本保障,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祖国统一为基础,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依归。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充分重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

国内外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意在借此机会打击祖国的统一事业,我们应该持以清醒头脑,分析反动势力的拙劣伎俩,坚决予以反对和打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的统一大业。

通过本次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同学表示开始认真思考,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同学,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最后,主题大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结束!

民族团结思想汇报篇二

我们,21世纪的小主人,祖国的花朵,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我们要争做民族团结小公民。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就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就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就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

作为民族团结小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热爱伟大祖国,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热爱伟大祖国,就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新疆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祖国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共同缔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构成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情感。我们要发扬这种可贵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这就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那么,我们怎样来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小公民呢。

千百年来,许多有成就的中华儿女哪一个不就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努力奋斗。我们就应做到从小热爱祖国,懂得如何来爱我们的学校,怎样学会关心自己的家人。

要想使民族团结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却很难。无论一个社会,一个名族,一个团体,只有重视团结维护团结,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更好的和平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将就是我们的新世纪的接班人更就应团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就是我们作为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

民族团结思想汇报篇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一支支民族团结的歌曲,唱出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声。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束花,我们新疆就有四十七个少数民族,民族服饰色彩斑斓,民族兄弟多才多艺。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的哈萨克族小伙伴苏尼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生,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妈妈的单位,苏尼娅的妈妈是我妈妈的同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俩从不相识到相识,从陌生到了熟悉,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苏尼娅来到十八区星月广场打羽毛球,我俩打球技术都不太好,我发球不好,她接球不好,所以该我发球时就让苏尼娅发球我接球。有一次,我破例想试一下能不能发球成功,结果出师不利不偏不斜地砸进了离我们不远的水坑里,看着本来洁白的羽毛球现在变成了沾满泥巴的羽毛球,我和苏尼娅都“咯咯咯”地笑出了声。

事后我便想,作为比她大一岁的.姐姐,我应该多多练习发球,不让羽毛球又一次成为“泥巴球”。我下定决心,好好练习羽毛球。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却非比寻常,只有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才能变成一件大事。同学们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互帮互助的行动吹响民族团结的号角,让我们都争做民族团结的好少年!

民族团结思想汇报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二次备课设计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三、判断题:

1、汉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对)

2、维吾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错)

3、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对)

4、最近成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日成立。1965年9月1日成立。(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教案设计

设计者:二次备课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汉族91.5℅少数民族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广西西藏云南贵州宁夏新疆青海四川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新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阿妈》

壮语《壮家娃》

傣语《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真诚的心》

土家语《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二次备课设计者: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绚丽多彩的服饰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

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裹头巾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

教案设计

设计者:二次备课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二次备课

民族团结思想汇报篇五

授课者:覃峰 备课日期:2011年3月6日 上课日期:

第一部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2、我国是一个和睦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其中包括:

1、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西部大开发”

3、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1、关于新疆

我国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行政区包括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68个县和自治县,全区总面积166.0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国土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汉朝便属中国,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新疆有汉、维吾尔族、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历史悠久的世居民族。2007年,新疆常住人口达2095.19万。各民族中,维吾尔族有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有780.2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9.75%;哈萨克族有138.1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7.0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多宗教信仰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融合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文化深受祖国内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丰富的内涵,同时,新疆文化又对祖国内地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2、内地新疆高中班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新疆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支援新疆发展教育事业。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新疆的教育基础还很薄弱,与内地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满足新疆社会、经济等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央决定进一步采取特殊措施,加大智力支援新疆的工作力度,在内地有关城市开办新疆高中班。

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也是各办班城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我校新疆班的办班情况

我校于2005年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现有新疆学生320名。学生来自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等多个民族。学校充分认识国家开办“内高班”的深远意义。选派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并有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新疆班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学生汉语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未学过英语,数理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新疆班的教师积极探索适合“内高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精选精编教材,分层次因材施教,强化自学能力,固本强基。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喜人。

办班以来,上级领导对学校新疆部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领导,新疆教育厅、教育工委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及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检查指导新疆班的工作。

4、与新疆班同学相处要注意的问题?(1)尊重新疆班同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饮食上,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在与新疆班同学在一起时,尽量避免谈及谈与猪相关的问题,两个民族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2)在遵守新疆部的特别管理规定。

本地学生任何时候均不得进入清真饭堂。未经新疆部老师同意,不得进入和睦楼。

在新疆班学生庆祝民族节日期间,经新疆部老师允许进入和睦楼新疆班学生宿舍的,不得携带任何含有猪肉和动物油成分的食品。(3)平等相待,共同进步。不能有任何的大汉族思想。

不能因为我们所处的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而有优越感。平等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板书: 第一部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内地新疆高中班概述

3、我校新疆班的办班情况

作业布置:

与其他民族同学相处要注意的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