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做相框工作总结(通用9篇)

最新做相框工作总结(通用9篇)

ID:3254709

时间:2023-09-22 03:08:56

上传者:梦幻泡 最新做相框工作总结(通用9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一

1、能够将自己设计的画用稻草进行装饰,做成稻草相框。

2、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做好的相片。

2、稻草、水粉颜料、画好的图片、双面胶。

能够将自己设计的画用稻草进行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出示相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漂亮吗?

2、那你们知道这个相片是用什么做的吗?(稻草)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2、教师师范讲解制作方法。

三、幼儿进行制作。

1、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将把稻草做整齐这样才漂亮。

3、交代幼儿将做好的相框进行图色。(交代幼儿不要把颜料弄到衣服上)

四、结束部分。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2、教师小结,交代幼儿将材料收拾干净。

本堂课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彼此创作的快乐。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二

1、欣赏、交流自己喜欢的相框的造型和图案,感受相框装饰的美。

2、了解相框装饰的方法(对称、间隔),尝试用面状材料装饰相框。

3、能选择适量、适当的材料进行装饰活动,知道节省装饰材料。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美术教育教案《相框》

1、手机各种相框资料,了解相框的外形和装饰方法。

2、收集可以装饰相框的面状材料。

3、幼儿已经有粘贴各种及简单的的纸的造型经验。

(一)教师出示有相框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喜欢什么样的相框?相框上有什么装饰?花纹有什么规律?

(二)教师出示各种相框图片,师幼共同讨论相框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会做相框吗?它可以用什么制作?怎么做呢?(装饰的位置、方法、纸的造型等)

3、教师:还可以怎样装饰相框?怎样让自己的相框更漂亮?相框里需要有什么?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1、强调重点:相框的制作方法。

2、注意难点:纸的造型和装饰方法。

(四)教师展示幼儿制作的相框,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教师:你喜欢哪一个相框?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哪幅作品放在相框里?

2、引导幼儿将绘画作品装在相框里展示、欣赏。

请幼儿创作自画像并装在制作好的相框里。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三

相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相框的方形、圆形或不规则的造型,能够为幼儿拓展极其丰富的创意想象空间,便于孩子们在自主设计、装饰美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大班创意美术“创意相框”引导大班幼儿在“自主探索、同伴互助、对话评价”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相框装饰的简单方法,带领孩子们在欣赏美、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表现美的艺术创造活动,有的放矢地提升了大班幼儿的创意设计和艺术表现能力。

1.运用创意彩泥自制成相框并进行装饰。

2.体验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萌发“动手动脑、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兴趣。

1.掌握相框装饰的简单方法(间隔排列、对称布局),尝试有规律地装饰、美化相框的4条边。

2.将2—3个花边纹样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合理搭配,设计成不同样式的花边纹样或组合图案,尝试有规律地装饰、美化相框的4条边。

1.经验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创意相框,陈列在班级区角内进行展览,邀请幼儿之间相互欣赏,积累相应的装饰经验。

2.材料准备:各类自然材料(果壳、贝壳和干燥花朵)、废旧材料(纽扣、珠片和彩色塑棒)、创意彩泥每组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木纹卡纸做成的空白相框、一张生活照片。

1.出示创意相框,引发装饰兴趣。

师:谁来说一说,创意相框上面的这些装饰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幼:第1个是用纽扣做的相框,这些纽扣都是整齐排列的,花纹间隔排列的,一个隔着一个,又整齐又好看。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第1个相框是用各种各样的纽扣做成的,这些纽扣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设计师把它们有规律地、间隔着排列在一起,这样的装饰方法,既整齐又好看。

幼:第2个是贝壳做的相框,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对称的,我喜欢这样的花纹。

师:是的,我们以前欣赏过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的装饰花纹。第2个相框上的花纹,是用了“对角对称”布局来装饰的,这样的装饰方法,很特别,也很有创意。

幼:第3个是用布头做成的相框,有爱心花纹,还有大大卷一样的花纹,这个相框我觉得也很好看。

师:第3个相框是布艺相框,设计师用白色和蓝色的布条做成了爱心花纹、螺旋线花纹和花朵花纹,这些花纹都是白色和蓝色2种颜色,间隔排列在一起,这样的布艺相框,非常具有创意。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儿自主欣赏、师幼对话欣赏等欣赏途径,帮助幼儿逐步感知、形象理解这3幅相框中蕴含的“左右对称、对角对称、间隔排列、颜色搭配”等装饰规律,从而为幼儿后期装饰与美化环保镜框做好了“经验铺垫”。

2.自主探索尝试,设计花纹样式。

(1)观察装饰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创意彩泥。

(2)第1次操作要求:幼儿每人自选“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创意彩泥”其中的1—3种装饰材料,设计并制作成一条“花边纹样”,然后将自己设计的“花边纹样”介绍给大家。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幼儿自主探索1条“美丽花边”,教师观察并发现其中有规律的花边纹样,随后请个别幼儿相互介绍与交流,帮助全体幼儿积累装饰“美丽花边”的操作技能与装饰经验。

3.独立设计创作,装扮创意相框。

(1)第2次操作要求:先运用深色创意泥制作成相框的4条边,再运用1—3种装饰材料设计成不同的花纹图案,有规律地排列成漂亮的“花边纹样、组合图案”对称或连环装饰在相框的4条边上。

(2)幼儿独立操作:自选1—3种装饰材料,独立设计并制作“花边纹样、组合图案”有规律地进行装饰、美化创意相框。

(3)教师巡回观察与个别化指导,给予处于不同装饰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语言提示或技能指导。

环节说明:教师在巡回观察与指导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幼儿有创意的花纹纹样设计,支持并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给予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针对性、适宜性指导,帮助每一个幼儿在自身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提升与发展。

4.邀请先完成操作任务的幼儿,可以自由走动并随意欣赏其他幼儿的创意相框作品,建议幼儿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

5.相互介绍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1)邀请幼儿相互介绍、交流与分享自己独立设计的“花边纹样、组合图案”。

师:哪一位小设计师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创意相框?你的创意相框选用了哪些装饰材料,运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或者是装饰规律,请你大胆地、清楚地介绍出来,请你试一试吧!

(2)采取“自主讲评、同伴互评、对话讲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创意美术作品的评价活动。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被讲评绘画作品”的代表性,可以选择2—3幅具有典型特征的幼儿小制作作品,比如“整体色调和谐、纹样设计独特、构图独具特色”的相框作品,给予幼儿“艺术美”的熏陶与感染。同时,在具体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势渗透一些美术装饰画的技能经验,因势利导地提升幼儿的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审美能力。

1.将幼儿自制的创意相框布置成班级主题墙,引发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展示交流,进一步感知“创意生活”的艺术审美情趣。

2.继续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建议孩子们给予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的照片分别设计并独立自制“与众不同、创意无限”的环保相框。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美术装饰技能,能够尝试有规律地设计并制作单独的横条或竖条“花边纹样”,但是在立体相框上设计并制作4条边围合的“花边纹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往往照顾了2条长边,就忽略了2条短边,因此如何能够考虑周全“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对角对称”等多元组合的装饰规律,这才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能够认真观察、科学分析每一位幼儿设计的环保相框4条边上所蕴含的装饰规律,随后根据不同装饰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针对性、个别化指导,有的放矢地帮助每一位幼儿在自身原有经验基础之上获得了经验提升与技能发展。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四

1、巩固掌握衍纸基本型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掌握的基本型装饰相框。

2、启发幼儿合作完成本组的相框装饰,培养创新意识。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还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1、会运用所学过的衍纸技能自主设计装饰相框。

2、发挥想象,设计并制作与众不同的相框。

3、欣赏、交流自己喜欢的相框的造型和图案,感受相框装饰的美。

教学准备:

彩色纸条、细棍、胶水、每组一个大的白板相框、图片课件。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带来了礼拜天出游的照片,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好不好啊?(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你喜欢什么样的相框?相框上有什么装饰?花纹有什么规律?

1、教师:你会做相框吗?它可以用什么制作?怎么做呢?(装饰的位置、方法、纸的造型等)

2、教师:怎样选择合适的衍纸形状装饰相框又节省又好看?

3、教师:还可以怎样装饰相框?怎样让自己的相框更漂亮?

1、强调重点:衍纸基本型做出来以后,考虑如何布置装饰相框。

2、注意难点:纸的造型和装饰方法。

1、教师:你喜欢哪一个相框?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哪幅作品放在相框里?

2、展示每组合作完成的相框,请幼儿相互欣赏。

美术活动---衍纸《漂亮的相框》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用衍纸自主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材料进行装饰。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幼儿对衍纸基本型的人掌握很好;在这基础上,利用彩色纸条来完善整个作品;二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每组都有1到2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在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时,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幼儿的创新之处,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另外,也有个别孩子对颜色搭配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很让我感到欣慰。

但总的说来,本活动课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彼此创作的快乐,有了对同伴间的合作意识,让个别幼儿在集体完成作品时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五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用艺术手法美化生活,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学习像框的设计和制作。

3.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制作像框。教学重点、难点:1.像框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材料特点制作一个美观、独特的像框。

赏析法、比较法、直观演示法。

一、分享幸福

1、演唱歌曲

教师活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你们听!学生活动:齐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设计意图: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回顾童年的幸福时光。

2、记录幸福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哪些方式留住这幸福的瞬间呢?这些方法中照相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照片中记录了许多我们难忘的时刻!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如摄像、日记、照相……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难忘时刻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照片)这是记录着老师最幸福的时刻的相册……请学生也来分享他们的幸福时刻。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幸福时刻,欣赏记录这一时刻的照片,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装饰相片

1、比较效果

教师活动:我们给照片加上了漂亮的相框后,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出示像框实物和照片,比较照片加像框前后不同的视觉效果。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一个美丽的相框会让摄影作品增色不少。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美。

2、欣赏相框

教师活动:媒体展示几种相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的像框所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喜欢这些相框吗?为什么喜欢它?(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三、设计像框

1、内框设计

教师活动:要制作相框,首先我们要根据照片来设计相框的外形。实物展示一个漂亮的相框,并将照片放入相框内,观察效果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像框设计的注意点。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掌握设计像框的时候要根据照片的大小、内容来设计内框的大小,否则制作的像框也许很漂亮,但可能会出现与照片不合的遗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演示

教师活动:媒体演示像框的设计方法。学生活动:指名学生演示设计像框。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设计构思。

3、装饰相框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讨论

学生活动:

1、请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特点,说说自己设计像框的构思。

2、进行制作: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为自己的照片设计一个像框,形式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制作。

设计意图:根据各种材料的特性,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装饰相框。

五、展示作品

1、记录作品

教师活动:制作完成的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同学合影。学生活动:打印照片,让学生珍藏这难忘的时刻。设计意图:用照片来留住这幸福时刻与课题相呼应。

2、展评作品

教师活动:(媒体展示照片)教师适当点评。学生活动: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进行互评。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瞧!同学们的笑容多灿烂!让我们珍藏这些照片,若干年后当我们看到这些照片时,一定能回忆起这个幸福、快乐的时刻!学生活动:同学们互相赠送作品。设计意图:享受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为自己的照片设计一个像框,形式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制作。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六

本课属于“造型・设计”课,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动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设计教学环节,我适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如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选择自已合得来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孩子创造激情。激发学生美育意识,使学生在美丽的情感中美化自己美化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课堂上,我注重合理使用评价语及评价方法,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这样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对于制作中应注意的色彩搭配及支架的制作指导不够,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七

“啪――”我生气地把我房间里的相框死劲往地上一扔,相框的玻璃被摔碎了,隔着残留在相片上的玻璃,照片似乎也碎成了大小不等的一块块纸片。

照片是弟弟十岁生日时,奶奶带我们姐弟俩去县城照相馆照的合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的房间里都用同样的相框挂着这张照片。可此时……“吱――”门被推开了,转头一看,是奶奶,我不以为然地看了她一眼,说:“有事吗?”奶奶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你不要再生气了,他也不是有意的。”

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对奶奶大嚷:“你就知道护着他,你就不应该让他到我这个房间里来的'。”奶奶说:“你弟弟把你丢掉的那本书,奶奶可以买给你,你是姐姐,不要这么冲动了。”

我一听更火了:“那本书是我十岁生日时,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几年来,我一直视它如珍宝,现在被弟弟弄丢了,你说我能不生气吗?你买到这本书,能买到朋友送给我的祝福的话吗?”说完,我捡起地上的照片,把它撕成了两半。奶奶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摇摇头走了。

“吱――”门又响了,我转过身,看见弟弟像泄了气的皮球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他低着头走到我面前说:“姐姐,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看见弟弟眼里闪动着泪光,我顿时后悔起来。

想到奶奶平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弟弟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无限快乐,我今天做得太过分了。我内疚地对弟弟说:“没事,我不怪你了。”他抬起头,睁大眼睛。从那明亮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惊喜。

第二天,我的房间里,一张我们姐弟俩崭新的合照,又用相同的相框挂在了原来的位置,它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宝。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八

1、新建宽度为15厘米,高度为7.5厘米,分辨率为150像素,模式为rgb,背景内容为白色的文件。

2、将工具箱中的前景色设置为c:20,m:60,y:80,k:5的橘黄色,背景色设置为c:30,m:70,y:100,k:30的褐色。

6、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扭曲”“切变”命令,弹出“切变”对话框,调整曲线形态如图04所示,单击好,画面效果如图05所示。图04图05

9、选择菜单栏中的“编辑”“变换”“垂直翻转”命令,将复制出的图像垂直翻转,然后将其与原图像进行对齐,取消选区,效果如图08所示。

图08

10、单击工具箱中的“裁切工具”按钮,将鼠标光标移动到画面中,按住左键拖动鼠标,绘制出如图09所示的裁切框。

图0912、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按钮,将鼠标光标移动到画面中,绘制出如图11所示的矩形选区。图11

13、新建宽度为12厘米,高度为9厘米,分辨率为200像素,rgb模式,的白色文件。

14、然后将选区中的木纹图形移动复制到新建文件中,如图12所示。图12

15、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层”“图层样式”“斜面和浮雕”命令,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13所示,单击好,添加图层样式后的效果如图14所示。图13图14

16、新建“图层2”,将其与“图层1”链接,然后按“ctrl+e”键,将链接的图层合并为“图层1”。17、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按钮,然后激活属性栏中的“添加到选区”按钮,在画面中绘制出如图15所示的矩形选区。

图15

18、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形,取消选区。19、按“ctrl+t”键,为“图层1”中的木纹图形添加自由变形框,调整变形框将木纹图形垂直压缩,状态如图16所示,然后按“enter”键,确认变形操作。

图1620、将“图层1”复制生成为“图层1副本”,然后将“图层1”设置为当前层,并将其向下移动至如图17所示的位置。图1721、按“ctrl+t”键,为“图层1”中的木纹图形添加自由变形框,调整变形框将木纹图形垂直压缩,状态如图18所示,然后按“enter”键,确认变形操作。图1822、将“图层1”与“图层1副本”链接并合并为“图层1”。23、按“ctrl+l”键,弹出“色阶”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19所示,单击好,效果如图20所示。图19图2024、按“ctrl+u”键,弹出“色相/饱和度”对话框,设置饱和度为-60,效果如图21所示。图2125、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弹出“添加杂色”对话框,设置数量为1,平均分布,单色。26、将“图层1”复制生成为“图层1副本”,再选取菜单栏中的“编辑”“变换”“垂直翻转”命令,将复制出的木纹图形垂直翻转,然后将其垂直向下移动,如图22所示。图2227、将“图层1副本”复制生成“图层1副本2”,再选取菜单栏中的“编辑”“变换”“旋转91°(顺时针)”命令,将复制出的木纹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将其移动到如图23所示的位置。图2328、单击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套索工具”按钮,在画面中绘制出如图24所示的选区,然后按“delete”删除选区内的图形,效果如图25所示。图24图2529、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左下角。将“图层1副本2”复制生成“图层1副本3”,并将其“水平翻转”,将其移动到如图26所示的位置,画框就制作完成了。图2630、为其镶入一张与其风格相近的照片,最终效果如图27所示。

做相框工作总结篇九

童年宛如一个飘渺不定的桃源仙境,一闪即逝,还未尝让人品到其仙桃之美;童年就如一刹艳美的,一宿天香,却不及得人一嗅。在时间面前,人类那诛天毁地的一切力量都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如今,无论言语多么深沉有力,我的童年已然离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张张静静镶在相架中的照片,记录着童年的一点一滴。

细观相架,望那静立不动的图像,常有一股夹着心酸的快乐涌上心头

瞧这一相中将傻笑凝固在脸上的稚嫩男孩,我一时却记不起其是何方神圣,略一沉吟间,发现其眉间有一熟悉的气息——这不是三岁时的我吗?记得那时我身处偌大的清晖园里,在拍照前因贪玩闯入了清晖园迷宫般的小道,误闯一番后终于被家人找到,迷迷糊糊中被拉到了相机前拍照,如今再细看照片仍能发现相中我眼角晶莹的泪珠。

再看这一张我头顶小博士帽照片。这一张照片可大有来历了,这是我除了小学入学证明照和照之外的唯一一张保存完好小学纪念照,小学活动虽多,但由于我多主担拍摄任务,给自己拍照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剩余的一些零碎的的相片也因计算机更换而导致储存尽数遗失。而剩余的的只有现在在相架里搁着的这张在礼上用先进相机即洗出来的这一张照片。

一张一张的儿时照片如走马灯一般呈现于我眼前,其中有儿时童真照,有小学纪录照,更有他人的偷拍照;相中的我也又初始的一个只懂得傻笑的童真小儿,慢慢懂得“装酷”,慢慢地照片上的我配上了眼镜,慢慢地从儿时的“臃肿”变成了一副消瘦体格……岁月是最好的易容师,它用沧桑的魔力,使个人乃至群体面目全非。

如今,童年的光环已悄然离去,青春给我们一班少年蒙上美丽的色彩。童年唯一的留恋,便只有相架上那一张张记录童年的照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