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 青年干部监督管理情况报告集合(实用5篇)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 青年干部监督管理情况报告集合(实用5篇)

ID:3262955

时间:2023-09-22 05:06:05

上传者:JQ文豪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 青年干部监督管理情况报告集合(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篇一

xxxx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坚持统一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强推进、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一)准确把握时间节点,精心谋划实施。根据《中共xxxx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的通知》(庄办发〔20xx〕16号)文件精神,将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的职责,县价格监督检查局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县科技局的专利管理职责等整合,1月30日,挂牌成立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2日,挂牌成立了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做到了机构改革工作不迟滞拖延、不搞变通,助推了全县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摸清现有人员底数,夯实改革基础。全面开展原食药监、工商局机构设置、编制现状和现有在职人员摸底工作,摸清了改革前两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运行状况,建立了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台账,确保改革依据资料实、部门沿革清、数据支撑足。机构设置情况:原食药监局内设股室3个(办公室、监管股、政务服务股),局属单位2个(食药稽查局、食药检测中心),19个基层食药监所;原工商(质检)局内设机构8个(办公室、法制宣传教育股、注册登记股、市场规范管理股、消费者权益保护股、商标广告监督管理股、标准计量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直属机构1个(经检分局),7个基层工商所。编制情况:原食药监局县委编办核定编制123名(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11名、工勤3名,食药稽查局事业编20名,食药检测中心事业编12,名基层食药监所行政编制6名,事业编71名);原工商(质检)局县委编办核定编制85名(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23名、工勤3名,经检分局行政编制6名,基层工商所行政编制27名、事业编制22名,质检所事业编制4名)。现有在职人员情况:原食药监局各类在职人员合计116人(其中:公务员13人,高级技术工1人,事业管理97人,服务期人员5人)。原工商(质检)局各类在职人员合计99人(其中:公务员57人,事业管理26人,工勤技能5人,服务期人员11人)。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编制“三定”。在县委编办印发的“三定”规定模板的基础上,我们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先由专人写出初稿,由副局长认真把关修改,再报主要领导严格审核修改,最后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经过六次修改后成形,现已上报县委编办待批。确保了“三定”规定逻辑清晰、用语规范、严谨完整,实现与上级部门的“三定”规定相衔接、与机构改革方案相衔接、与历史沿革相衔接的“三衔接”要求。

(四)严守机构限额规定,规范设置股室。严格按照县委编办批准的10个内设股室限额要求,参照是市场监管局“三定”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整合职能相对弱化股室,设置内设股室10个,均为股级:办公室、法规信用监管股、政务服务股(注册与行政审批股)、市场规范与质量发展股、商标广告与知识产权保护股、应急管理与综合协调股、食品监管股、药械监管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计量标准认证与检验检测监管股。

(五)严守干部人事纪律,转隶机构人员。按照县委编办“除机构整体撤并需要转隶编制和人员外,部分职责划转的机构原则不转隶人员”的人员转隶工作要求,清理上报县委编办《xxxx机构改革涉改部门事业单位整建制转隶工作人员花名册》等三个表册合计各类人员238名(包括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5人和离退休人员55名,按照县委编办和县人社局要求8名服务期满即将转正人员不划转),完成了人员转隶。

我局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内设机构不统一。我局目前拟设10个内设股室,较全市其他县(市)区局相比内设股室少。二是综合执法队人员划转工作要求矛盾。《xxx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县(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人员身份规定不明确,导致食品药品稽查局16名事业编身份执法人员无法整体划入。三是基层执法单位和检测中心改革工作要求不明确。我局下属的19个基层食药监所、7个工商所(分局)、1个食药检测中心和质检所今后如何改革,目前尚无定论。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市场监管工作改革进程。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篇二

截至20xx年10月,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1.345万户、同比增长19.26%,其中企业3.03万户、同比增长22.71%。20xx年前十个月,即使在疫情期间,全市市场主体经受住疫情考验新增1.61万户、同比增长21.53%,其中企业4754户、同比增长32.83%。

二、构建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一是减环节,实行六个部门联办。20xx年7月,在市民之家三楼设置企业开办服务中心,整合相关部门与开办企业相关的业务,为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社会保险、公积金开户”六个环节一站式办理。对企业开办申请材料予以进一步规范,变多分材料为一套表格,全部申请材料压缩至7份,其中涉及到企业登记的常态化材料压缩至5份,材料压减率达到40%。

二是提效率,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企业登记环节,取消企业名称核准,常态化将企业登记压缩至4个工作时内,印章刻制和发票申领、社保登记、银行开户、公积金开户等环节并联运行压缩至4个工作时内,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三、落实保市场的各项涉企政策

一是企业开办实现成本降低。20xx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浏阳市企业开办环节零成本实施细则》,推出免费印章刻制,免费邮寄营业执照和发票,政务服务中心免费打印复印等便民举措,对全市新设立登记的各类企业,免费赠送印章一套。截至20xx年10月底,全市共发放免费公章2932套。20xx年全面实现新办企业印章免费刻制以来全市企业节约开办成本35万余元。

二是行政审批推行容缺受理。根据《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办法(试行)》要求,对具备基本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审批事项予以容缺,企业签订容缺受理承诺书,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及补齐时限,有效解决了群众、企业因缺少部分材料,重新办件或返回取件无法当天完成受理的问题。今年来,共容缺受理材料160余份。

三是全程网办倡导不见面审批。根据浏阳市出台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精简审批优化服务工作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等服务,加速推进全程网办进程,实施企业办理业务全程电子化,推动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部门审批效率。截至20xx年10月底,共办理3800件全程电子化业务。

四是个体工商户年报时间延长。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也影响了年报的报送。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个体工商户可将年报时间延长至20xx年年底前。积极发挥政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区基层的宣传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切实加强政策解读,鼓励个体工商户进行网上申报年报。

五是落实夜食宵经济促进政策。牵头抓好夜食经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以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就餐为重点,深入发掘浏阳蒸菜、浏阳黑山羊、官渡嗦螺、白沙豆腐等能反映浏阳饮食特点的餐品系列,进一步浓厚夜间餐饮休闲氛围。精心培育浏水蒸香、蒸浏记、杯莫停、老罗记、三毛炒粉、彭记酱干等浏阳知名字号门店,重点打造天马路、碧桂园路、城东小区等3-5条美食示范街区;探索旅游+餐饮的互促发展模式,落实夜食宵经济促进政策,以实质性的政策优惠刺激夜食经济的发展。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篇三

(一)机构职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在20xx年由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改革组合成立,20xx年划转盐业、商务、价格检查、知识产权职能,现主要职能是负责食品(含食盐)、药品、工业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质量安全监管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和计量标准的监管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商标广告的监管和知识产权管理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价格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和信用监管,以及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违法直销和传销等违法行为查处。

(二)人员编制:核定行政编制106名,在编在岗110人,其中:公务员106名,机关工勤人员4名。局现内设16个股室,派出机构(分局)10个。目前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个,编制51名,在编在岗45名。目前全局副科级以上人员28名,其中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有4人,副科长级干部2名,一级主任科员1名,二级主任科员9名,四级主任科员5名,副科级分局长6名,事业单位副科级1名。全局干部职工155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5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97人,平均年龄46岁。

(三)市场主体:全县现登记注册企业有5760家,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854家,个体工商户14346户。

(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为让企业、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近年来,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大胆创新,大力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含证”和简易注销等改革,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一并审查,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将个体工商户登记权限及食品经营许可(备案)全部下放10个基层分局办理,并免除一切审批登记费用。加强“政银合作”和县为民服务中心企业自助服务区建设,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体审批”、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步。材料齐全,企业开办、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1天完成。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出门办事不便问题,今年进一步升级“网上办”服务,积极对接“赣服通”“政务服务网”,充分利用“省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企业信用公示系统”等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实现了注册登记、行政审批、信用监管等各类事项网上办、网上批,做到“不见面”审批。同时积极推广“电子证照”,对确需纸质证书的,免费提供快递寄送服务。营商环境优,市场活力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达20960户,较五年前新增9240户,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二)着力提升商标品牌建设,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责任,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针对性地筛选商标品牌创新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五年来,指导注册各类商标372件。目前全县注册商标总量达965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3件,相对数量均居全市前列。今年2月份成功注册“窑”、“窑陶瓷”两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我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这对保护窑遗址资源,做大做强旅游陶瓷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成功创建省名牌产品11个,组织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评为地区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帮助县果业局成功创建了葡萄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创建了肉鸡养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三)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近年来,大力实施“专利助企”工程,帮扶企业加大技术培育力度,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县激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奖励的通知》进行大力宣贯。20xx年承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来,紧抓知识产权培育、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奖励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专利研发,指导帮助企业进行专利评估质押,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和评估补助。20xx年,全县新增专利申请1187件,同比增长33.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9件,同比增长136.3%,实用新型777件,外观设计221件;新增授权专利数达到845件,同比增长85.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件,同比增长350.0%,实用新型561件,外观设计239件;全县发明专利拥有11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1件。帮助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200万元。同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雷霆”“蓝天”专项行动,先后对7起涉嫌专利投诉举报予以查处,其中对3家电子商务服务部给予注销和记入信用档案等处理。

(四)统筹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以信用监管为主体的新兴市场监管机制。积极推行企业信用监管,及时清理僵尸企业、公布失信企业、曝光违法企业。完善审慎包容监管机制,建立对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年报或不能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清理吊销,指导其完善相关手续,恢复生产经营能力,稳定市场主体存量。五年来,先后指导全县52家企业荣获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组织“双随机”抽查24次,抽查市场主体1600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40户次,引导350家正常经营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共治格局正在形成。

(五)有效筑牢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三大”安全底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县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为抓手,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等文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对各乡镇综合考核的正向指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将食品药品安全牢牢抓在手上,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严格过程控制、风险监测和重点整治,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明厨亮灶”及“四小”规范提升等专项行动。争请财政资金,保障完成全县2份/千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切实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同时,先后深入推进了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食品药品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联合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等专项行动,以加强网络订餐、校园周边、猪肉市场等监管为重点,严厉查处食品药品领域违法案件。20xx年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69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起;责令15户不合格网络订餐服务商下线,全县81处学校、幼儿园食堂以及22家重点餐饮单位实现了“明厨亮灶”,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主体责任,瞄准关键环节,狠抓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全县特种设备安全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互通工作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落实各级责任,形成监管闭环。加强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员的培训,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全覆盖”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62家特种设备重点企业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时进行行政约谈。与此同时,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体检、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和危化品特种设备专项检查活动,圆满完成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会议等相关领域、相关品种、相关环节、相关部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今年,全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258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30家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37份,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32处,立案查处4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近年来,先后开展危化品、管材、水泥、电动车等专项整治15次,消除产品质量隐患84处。加大产品抽检力度,共抽检农资、成品油、电线电缆、妇儿用品等13个品种5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98.6%,全县产品质量稳中向好。

(六)持续引领消费维权升级,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和活力

消保维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把强化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作为释放消费潜能的重要举措,积极打造服务民生的新品牌和深度维权的亮点工程,得到上级高度认可,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肖仙梅同志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20xx—20xx年度全国消费维权先进个人殊荣。一是强化组织网络建设,方便消费者就近投诉。针对消费投诉难、申诉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近年在全县各乡镇均设立了基层消费者协会,在各类工商企业、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景区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140余个,同时加强12315“五进”规范化建设。完善的组织网络,为全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二是强化投诉和解机制,提高消费维权效率。出现消费纠纷时,鼓励经营者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消费者沟通,力争第一时间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实践证明,最大程度在和解、调解层面解决投诉,既强化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也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三是强化示范单位创建,不断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以大型商场超市、窑景区和高速服务区为着力点,累计打造放心消费示范单位91户。通过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典型引领作用,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普遍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消费纠纷解决渠道进一步畅通。四是强化投诉处置力度,切实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受理好调解好处置好消费者投诉,是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消费维权工作的关键。20xx年至今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30件,调解成功898件,调解成功率87%,转办举报392件,接受来人来电来信咨询563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79.82万元。

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障清碍,更大激发“双创”活力。

二要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切实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三大安全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市场中的安全隐患。

三要在维护公平竞争上下功夫。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公正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四要在消费维权上下功夫。始终把维护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五要在质量强县上下功夫。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发挥消费者选择的作用,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鼓励创新创造。

六要在提高监管效能上下功夫。在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技术、手段、方法上多下功夫,建立起流转顺畅、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科学监管体系,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但整合后的市场监管局尤其是基层分局,面临人员配备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和业务技能不适应等问题。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与上级要求还存在差距。现有的基层监管人员身兼三部门业务,但人员结构却以原工商部门为主,存在人员少、业务不熟、年龄偏大的现象。近几年编制数又减少了,但是监管任务却显著增加了,难以保证监管到位。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篇四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认真履行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部门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筑牢安全底线,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较好完成全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情况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身份核验系统功能,对刷脸即办、电子签名、全程无纸化等功能进行了优化,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同时防止利用虚假信息进行登记,通过该系统已累计注册、变更、注销个体工商户12270家。现我区共登记注册有个体工商户55035家,企业31265家。开发“电子地图”普查分析平台,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全部抓取到地图,推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网格化融合,提升监管效率,共现场定位各类市场主体20000余家,发现各类异经营主体6000余家,规范经营地址不符等各类违法行为3000余起。结合电子地图市场定位工作,依法开展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吊销,出清不再经营市场主体1054家。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完成年报企业26167家、农专214家、个体工商户48256家,年报率分别为98.07%、87.70%、92.58%。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共检查市场主体687户。加强信用联合惩戒信用修复,列入异常名录13395家,移出异常名录1411家,信用修复8家。二是优化服务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工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导等工作。上半年我区新授权发明专利333件,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62件,维持十年以上发明专利187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600件,新增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0件。三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守护安全底线。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三标”行动,52家企业全部建立“三标”管理制度,保障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五项制度”,在3个市场设立了驻场办公室、食品快检室,并配套建立了相关制度。培训并指导120余名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实名注册“山东菜场”app,并录入主体信息,建立了入场销售者档案信息库。对不再经营的食品单位进行出清,对正常经营主体进行精确定位,共出清完成695家。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快检工作力度,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23363批次,阳性检出率0.39%;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23批次,不合格率为50批次,不合格处置率100%。在鑫昊批发市场试行“快检+法检”联动检测机制,每天安排2名执法人员于凌晨到达市场监督快检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食用农产品,立即采样并送往市食药检验中心进行法检,现共法检6批次,不合格1批次。深入开展药品执法“雷霆”行动,查办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10起,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执法百日攻坚,聘请特种设备安全专家,深挖企业本质问题隐患,同时成立驻点监管工作组,对重点单位持续进行流动式驻点监管,累计检查相关单位788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923项,已全部责令整改。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b类)取证培训班”,39名工作人员考试合格。四是深入开展疫情防控。20xx年完成19轮冷链食品摸排、采样和核酸检测,环境采样检测15095份、食品采样检测4277份、人员采样检测13066人次,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常态化督导家次1752家次。组织药店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共检测15666人次。对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进行了全覆盖检查,保障疫苗产品质量。落实四类药品实名登记及发热人员信息报送制度,已累计上报信息22.1万余条。五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已完成系统内55682户经营业户的全域创建指导工作,商户注册、主动承诺亮诺1098户,东营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25家。对全区347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在用格式合同文本收集,完成223家1000多份格式合同文本收集工作,审查格式合同文本86份,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开展物业企业明码标价、公立医院服务收费、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闪电”行动等专项治理,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办理各类案件1232起,涉案货值金额44.94万元,罚没款135.38万元。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情况

一是严格落实执法证申领管理制度,努力保证依法行政。截至目前,全局取得行政执法证人员156人,占总人数的78.4%。二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继续执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开展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面强化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备案、清理等环节的管理力度。

(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情况

一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东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东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多项制度,凡是本局的重大工作部署、中长期工作规划、制定或者调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涉及民生和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事项、其他有重大影响的市场监督管理决策事项以及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均要进行集体讨论,确保依法决策。二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一名法律顾问,签订法律顾问合同,代理本单位行政诉讼,为本局的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法律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

(五)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情况

一是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确定不罚事项共计74项,积极为企业“松绑”。《清单》为不罚提供了明确依据,有据可查,打消了行政执法人员适用免罚、轻罚的顾虑,降低了行政机关决策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今年以来不罚案件共计23件。二是切实规范处罚案件程序,制定《扣押没收物品管理和处理制度》《行政处罚文书文号使用规范》等制度文件,将减免、罚款数额较大的案件全部纳入集体讨论。截至目前,集体讨论案件1120件。三是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清晰界定权责边界,实施权责清单管理,及时组织认领,加强动态管理,确保严格控权、科学确权,已确定权责清单事项共计719项,政务服务事项744项。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情况 

一是加强对本局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工作,今年共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5次,积极配合上级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工作。收到检察院检察建议书14份,均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了回复。三是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信息交流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程序和机制,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同时书面抄送同级检察机关。今年以来,立案移送涉嫌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含移送案件线索)共3件。

(七)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情况

一是加强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按要求做好行政诉讼、复议案件应诉工作,自觉接受政府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监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规范调解程序,以预防纠纷、化解矛盾为重点,积极主动开展行政调解工作,今年共和解1件行政复议案件。加强对投诉举报的处置,受理民生热线、12315平台转办事项6106件,按期回复办结率100%。二是做好市场监管法律政策的宣传。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开展多种形式普法,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八)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法,把党内法规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制定了《东营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干部20xx年度学法计划》。二是深入推进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业务素质,增强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今年以来,共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3场次。

(九)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情况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东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副组长,股室所长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完善执法监管的硬件保障。我局给各执法单位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执法设备,落实好“三项制度”的同时,丰富监管手段,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在上新台阶。

一是法治宣传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创新。在当前形势下,工作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新。

二是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基层监管执法能力与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

三是执法队伍建设培训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对执法人员系统化、专业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太少,导致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能有突破性的提高。

(一)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推进“谁执法谁普法”,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日、普法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结合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行政处罚法》等,加强法律知识培训考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执法形象和执法人员法治思维。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继续推进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

青年管理干部思想汇报材料篇五


全市县以下机关(参照管理单位)已进行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乡科级以下公务员(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二)遴选条件


1.报名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2)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取得相应学位;


(5)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7)具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任职经历和其他相关条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统筹遴选:


(2)转任到新机关(单位)工作不满2年的;


(3)尚在新录用公务员(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或新任职务试用期的;


(4)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5)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