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

ID:326770

时间:2023-06-23 15:16:57

上传者:曹czj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篇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宏观勾勒,异常大气: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置身其中令人神清气爽!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作者乘船随江飘荡,人只从流,人只任意,毫无牵挂,被景陶醉的情态是何等地自由解脱!传达给我们的是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无不洋溢着对自然、自由的热爱。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缥碧”写水色,“千丈”写水深,“见底”写水清,“游鱼”写水净。水底的游鱼可数,细小的石子可见,江水是多么地清澈明净。这是写静态的水。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给山水增添了无限情趣。这里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水之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出了江水急流的风姿: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像奔腾的骏马(腾空的游龙,下山的猛虎,捕食的猎豹)。“若奔”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江水的流速之快,浪头之大,气势雄伟。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仰视夹岸,山势险峻,生长着的苍翠、耐寒的树木透出一派寒意。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使险峻的山势活灵活现,分明是人间仙境啊!洋溢着对生命力的赞颂!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式骈散结合,疏密相间,语言灵活多变,极具韵律美。如“泠泠作响”与“嘤嘤成韵”,“千转不穷”与“百叫无绝”,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应成趣,读来琅琅上口,清新自然,觉得山光水色,如在眼前。

山间美景,令人叹为观止。以声衬静,在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鸣叫,猿猴啼鸣。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真是天籁和鸣,空谷清音,美不胜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在这幽静、安闲、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荡涤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尘埃,所有的争名夺利和一切的忧愁烦恼全部烟消云散。这是作者心弦上弹奏出的心音、情韵啊。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态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诱人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林中日光明暗的景致多么美妙!刚才还是树木阴翳,光线昏暗,一会儿又能柳暗花明。从色的角度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体现了作者的高雅的志趣。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篇二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

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准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 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 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阅读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

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

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块一——全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

板块三——吴均体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板块四——吴均的志向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四、课文拓展

1、 教师出示欣赏板块

2、 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

板块五——《与顾章书》

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五、课文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篇三

1.采用诵读品析型课型,用整体赏析的方式处理教材。

2.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个教学板块

(先播放一段富春江景色)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感觉怎样?(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描写美丽的富春江景色的课文-----《与朱元思书》。

(屏幕上出示:诵读 品味 积累)

3. 发给同学们的“智能作业”,主要由同学们在听讲过程中自己完成。(“智能作业”课前下发。)

二.过渡

望峰息心( )从流( )缥碧( )经纶( )横柯( )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 )天下独绝( )好鸟( )

指出这9个词是这一课的重点词,是需要准确了解的词。

第二个教学板块

一.指导诵读

(屏幕出示:“诵读”二字后面出示“口诵心惟”)

二.第一轮诵读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诵读全文。要求读时要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1.全班大声快速诵读。

2. 请四们同学自告奋勇地分段诵读

教师简略评讲。

三.第二轮诵读

.1.要求学生大声地字正腔地诵读。读时要想象“画面”

.2.要求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说话。

四,第三轮诵读

听读,看屏幕上的画面是否你也想到了。

第三个教学板块

下面 我们来品味一下文中美点。学习的方法就叫“妙点揣摩”法。(在品味二字后出示字幕“妙点揣摩”)

思考两个问题:

1. 全文在结构有什么特点?

2.用我发现——美,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对课文的美点品味。

几分钟后开始组织讨论。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

讨论第二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迅速记录大家的讨论中的发言。

教师示范: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美,美在它抓住江水之色,江水之深,水中之物,来突出其清澈的静态美。

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小结:全文在写“景”上妙在把动与静,把声与色,光与影,把视与听巧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第四个板块

诵读与答背

(过渡:大家品味了课文,更加有利于我们背读)

1. 组织同学竞背课文 。

2.进行“答背”,教师点什么,学生就背什么。

(1)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2)写出富春江的特点的句子是

(3)观景后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

(4)写出水之清澈的句子是

结束:

感受富春江,(播放一段视频〈〈富春江解说〉〉,写一段解说詞。

附:《与朱元思书》课堂智能作业

一.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俱净( )若奔( )任意东西( )互相轩邈( )

二.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篇四

1、了解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的新颖构思

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点)

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介绍丽的新颖构思。(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

三、关于丽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

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向人们介绍丽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边,跃入流,奔向大海。”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

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

2、这一滴水到丽经历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样介绍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对它进行了三处介绍。

一是第三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介绍东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时间这一线索的?

7、作者为什么让自己化作一滴水游历丽?

8、我们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地方?

六、据以上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的经过,重点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伸

八、教学后记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目有哪些实用篇五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二)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