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实用5篇)

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实用5篇)

ID:3285532

时间:2023-09-22 10:22:42

上传者:XY字客 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

初进校园以为这一学期会过的很漫长,其实不然,时间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流逝。学习思政课也有半个学期了,老师课堂上的视频教学让我耳目一新,中学时期老师们总喜欢照着书本让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其实这些很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总提不起兴趣。而大学不同,通过视频播放,可以让我们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社会,解读人文。老师插入的一些生活实例会让我觉得其实思政教育离我们很近。

至于学习思政课的体会,我觉得学习,无论是哪门课程都需要用心。思政课的这几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大学开这一课程的必要性,这一课程教我们的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关乎社会,关乎我们生活与我们比较接近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活的半个学期临近尾声,思政这一课程也接近期末,虽有着不舍,但是下学期再次学习时,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二

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落实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当中,只凭简单的、形式的搞几次活动。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丰富多采的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阵地,相反,它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主阵地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五,在课堂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爱好、恒心和毅力,为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理想、信念又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扬起风帆。而知识的积累又为塑造更完美的品质提供了条件。这样,教书与育人便更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说,课堂应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提高思想品德的份量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品德素材的载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提高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份量,这也是课堂教育的基础。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如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使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好多事理。在数理化生等课中要求学生分析推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做好实验小结。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三

有记者在江苏团省委看到了一份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仍存在隐患,学生们最担心的伤害是交通事故。调查显示,10811名中小学生和17759名家长在被问到对中小学生危害最大的项目时,选择交通事故的家长占总数58.54%,选择该项目的学生占总数的57.37%。全国有16000余名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一个40多人的班级消失。

由此看来交通安全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指出,中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但是中学生是否都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下面笔者就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以体验代替说教的研究作以下探索。

一、重视实践体验,提高学法的迫切性,守法的自觉性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头号杀手,其中车祸等意外伤害已取代过去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成为危害0――14岁未成年人安全的首要原因,而5――14岁的少年儿童的意外死因主要是车祸。面对青少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根据教材和生活实践的要求,有必要对中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现状和意识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交通法规的认知水平。

我组织16位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对本市市区的四个交通路口,五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观察调查早上和傍晚两个时段学生上下学时是否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共观察学生4000余人次。通过观察调查的信息反馈表明,早晨上学没有交警值勤时,违章违规率大大高于傍晚,占总人数的80%左右。而下午有交警值勤时,几乎无人违章。观察调查中发现,违章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1、闯红灯;2、并行骑车聊天;3、骑车带人;4、突然拐弯,左转弯不打手示意,等等。

在活动中,教师带学生走访了嘉兴市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的办公室副主任,向他了解了嘉兴市市区中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他说,中学生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是很普遍的,20有初中学生偷开燃油助动车,造成一死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事更是屡见不鲜的。办公室副主任说,违反交通法规的根本原因是中学生心中无“法”。

之后参加调查的学生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归纳了中学生违反交通法规的原因,认为中学生违反交通法规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其主要表现大体有十个方面:(1)乱穿马路;(2)骑车带人;(3)闯红灯;(4)与机动车抢道,妨碍机动车行驶;(5)不按规定的车道行驶;(6)逆向行驶;(7)勾肩搭背并行行驶;(8)超速行驶、互相追逐和曲折竞驶;(9)车况差、刹车不灵;(10)左转弯不伸手示意或突然拐弯。

针对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的淡薄,参加调查的师生又与违章的学生进行了交谈,发现这些违章的学生大体有以下几种心态。

1、好强心理。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而这时的初中生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生理阶段处于发育高峰时期,而心理阶段处于“断乳期”。男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以后,肌肉力量大大加强,特别容易冲动,好强心理驱使他们骑车时相互追逐、竞驶或双手离车把飞速行驶,有的甚至攀扶机动车辆行驶,做出一系列的冒险动作。

2、抢行心理。由于早晨上学时间较早,不得不赶早。现在的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学生作业多,睡眠时间少,早上多睡一分钟好一分钟,因此,上学时间总是算得很准,路上稍有疏忽就会迟到。为了不受批评,准时到校,必须赶时间。由此产生一种抢时间的抢行心理,一路快行,就顾不上交通规则了。

3、麻痹心理。在相当部分的中学生中存在着这种心理,他们认为,我骑我的车,我行我的路,汽车是不敢来碰我的。因此,在骑自行车和行走时敢于和机动车抢道,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万一的后果是什么。

4、涣散心理。个别初中学生本来就自由散漫,因此,在骑自行车时就表现出来了,想怎么骑就怎么骑。从调查中所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三五一群,勾肩搭背,边骑车边聊天,旁若无人,根本不把交通法规放在眼里,红灯、绿灯、汽车、行人统统不管,有的甚至敢与汽车抢道,在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有交通法规。

5、处事能力弱。由于初中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浅,判断能力,处事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交通事故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女生,一遇到交通事故更是惊慌失措,有时明明自己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却因为胆小,而被别人倒打一耙,哑巴吃黄连。

通过实践,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指出:“没有交警时,违章率就高,反之,就不违章了,这说明中学生不是不知道交通法规,而是缺乏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为什么中学生的交通事故率高,就是因为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自觉性差。如果人人都重视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中学生的违章率和事故率就会大大降低,人身安全就有保障。”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在中学生中却做得那么辛苦。如果每时每刻都要交警来指挥,那么需要多少交警?如果每个中学生,每个人都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又有多少中学生会伤残或冤死在车轮下?”

二、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交通法规的有效教育方式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改革开放以来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离不开法律的强有力的保障。为了使中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现行法律和与中学生密切联系的法律,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以情感代替空洞的说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空洞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用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性参与,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制内容熟悉、了解,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为了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就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故事,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法律要闻,然后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教师再把学生收集来的'法律故事和新闻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些内容与教材中的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遵纪守法能使家庭、社会安定,国家发展。反之,不仅会影响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而且个人、家庭和国家还要付出代价,以此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提高。课堂中的理论,有时不一定能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结合,于是我们组织调查小组,让学生到课外去实践,去了解、认识社会,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开始,并认真地从我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主体性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浙江电视台的《给你说法》和嘉兴电视台的《嘉禾警视》等节目,并把其中与中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分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践了解交通法规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真正了解,交通法规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大事。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幻灯、录像、vcd、多媒体等直观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国家的交通法规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了解。

通过一系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从感性上认识了一些与中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交通知识和法律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过程无不包含着创造性因素,学生总是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结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他们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用身边的事例,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能从情感上接受和理解了中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体会与对策

通过调查,学生们都希望能通过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教育课,让每个中学生都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交通法规的安全知识教育,用图片展览的方式,知识竞赛的方式,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通安全的管理活动。

参加调查的学生说,纵观我市的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的淡薄,更要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和家庭的重视。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上奔驶的各类机动车越来越多,如果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自行车代步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市区超过50%的学生是骑自行车上学的,现在又有不少学生还骑上了电动自行车,如果这些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懂交通法规,不遵守交通法规,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交通隐患。

通过调查,学生还建议交通和教育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适当延长十字路口自行车通行的时间。二、学校适当推迟冬季、早春早晨到校的时间,7:15到学校太早。三、加强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学生们说,我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很正规地参加过交通法规的教育,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中,政治教师根据《治安管理条例》的内容才讲一点有关的知识,但那都是为了考试。第四,加强管理。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交通安全卡,把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记载在卡上,而这些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用量化管理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参加调查的学生认为有关部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贯彻学习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编写的《中小学安全须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全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能否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交通教育,做好防范措施,使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2、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管理。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要综合教育和综合管理,学校应该起重要的作用。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都应该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做到制度严格责任到人,措施落实经常检查,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要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口号深入到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里,落实到每个学生和家长的行动中。

3、交通安全的职能部门应该深入到每所学校,把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灌输给每个教师和学生,使师生都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职能部门应积极主动与学校配合,建立“安全日(周)”制度等,通过电影,电视,图片展览等形象生动的活动教育学生。一年集中抓几次,把工作做深、做细,切实抓出成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把交通安全教育引入课堂,人人都关心,重视交通安全。教育部门要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规定学校必须有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可以用班会课,课外活动时间,也可利用休息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特别要重视《思想政治》课中的相关内容和具体案例,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争做遵守交通安全的模范。

交通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全社会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确保青少年学生的安全,使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交通法规是生命之友,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公民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中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1、[美]詹姆斯・o・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

2、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

3、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安全须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5、《中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6、《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月北师大《思想政治课》杂志一等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四

一“、激趣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活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人这样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取决于课前的五分钟。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就必须重视课前五分钟的“激趣导课”。例如,在教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前,笔者让学生先谈谈贺州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贺州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家乡依旧落后,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而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而奋斗的责任心。又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专题时,笔者用讨论问题“如何让压岁钱用得更有意义?”来引入课题。

二“、课堂思辨”,增强课堂互动

如果说课前五分钟的“激趣导课”是为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铺路”“引路”“开路”,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那么,处理好“课堂思辨”这一环节则能使求知火焰燃烧得更旺。例如,教学《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投资的选择”这一专题时,笔者布置了以下任务:假设你拥有一万元的压岁钱,请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投资理财方案。学生们所设计的方案五花八门,笔者没有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案,而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哪个投资方案最贴近实际且能产生最大的投资效益。这样教学,改变了过去学生学习“等、靠、要”的被动情况,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辨,很快就理解了相关知识。又如,教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知识点时,笔者从学校的“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规定引出话题,组织学生以“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为主题进行辩论。一组学生持支持观点:个人生活消费有自主权,使用手机有利于生活和学习。另一组学生持反对观点: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影响班风,会养成不良习惯和品行。在辩论的过程中,“道理”越辩越明。最后,笔者进行总结:“第一,个人生活消费有自主权,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第二,个人生活消费又具有社会性,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中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手机。另外,手机消费属于家庭消费中的一项。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家庭消费的各项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反思评价”,提升学生素质

新教材把过去枯燥的政治理论生活化,让社会生活走进政治课教材,它明确地提示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的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展示及交流信息,课后反思与评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外,还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反思和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是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它会唤醒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笔者要求学生每节课后都要思考以下问题:(1)我是否理解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将其用于解决基础问题?(2)在课堂合作(思辨)中,我所选用的案例是否紧扣教材,是否贴近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在课堂上,我是否通过必要的协作,学会纠错,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4)在这堂课上我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古语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教师只有从课堂这一源头“抓实”“抓活”,方能源活水清,高中的政治课堂才能永葆活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五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

当讲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学生有可能认为老师又在讲大道理。这时我会问学生:“我校举办的为贫困学生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加?我校还举办过为某一位学生治病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与?”因为大多数学生同学都参与了,这时他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们参加了。”紧接着,我会说:“你们的这种行为就是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献,只不过平时我们并未十分关注,而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无私奉献者才繁荣富强的。你们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绝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奉献于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这样讲解,从学生身上引发开来又回到学生身上,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这样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们积极奋发、不断创新的精神,很自然地对学生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研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话实说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通过八天的培训,使本人收益颇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善于把培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