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牛的体会(通用5篇)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通用5篇)

ID:3292382

时间:2023-09-22 11:59:43

上传者:紫衣梦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篇一

今天我又去书店看《稻草人》,看到了有一个小男孩他总是上课迟到,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新手表,可是他不会看时间,上课时向老师请假,老师问为什么?他说:“我要回家睡觉》。”刚说完同学们和老师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好好学习。

稻草人这本书很好看,它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我很喜欢。这本书被列入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熟悉之一。

我特别喜欢《一粒种子》这篇和《梧桐子》,这两篇让我百看不厌,好看极了!这本书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作者把我带入了童话王国里,天真,有趣,可爱……这本书让我走进了不同的童话世界!

我喜欢这本书。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篇二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二十世纪60年代,叶老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因此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是力求做到这一点。

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重新阅读了叶圣陶的教育著作,又有新的感受。“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叶老的这些话语,真可谓高瞻远瞩,体现出了教育民主的光辉,也与当今的新课改理念和精神合拍。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老提出了作为教师的作用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种方式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差异,语文教师扮演的是“主角”,是“统治者”的角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个性和灵气。先生的观点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举一反三。

目前新课程理念要要求教师要自觉地将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就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为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教育精髓,叶老早就在他的著作中体现了。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叶老的这一席话,就是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人格魅力,有师德规范。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是蜡烛”,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师是园丁”,“园丁”比喻教育学生就像是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地、定时地浇水、施肥、松土。我觉得与其把教师比喻为园丁,不如比喻为太阳。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一方面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中会生成新型的人格,而不是没有生命的,事先被规定好规格的产品。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 “唤醒”、“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灵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名家的著作我们是常读常新,愿以此共勉。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篇三

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家、学者,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广为人知。在学习叶圣陶的思想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优秀品质和对教育的热忱,更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刻体悟。

第一段:介绍叶圣陶的背景和贡献

叶圣陶生于清末民初,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的上海大学教育学院的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对学生的关心,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树立了榜样。

第二段:叶圣陶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以“人人自为天臣”的思想为核心,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第三段:叶圣陶的教育方法

叶圣陶主张“全员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提倡由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独立研究,开展实践活动。叶圣陶还重视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提倡将社会和自然环境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第四段:叶圣陶的人格魅力

在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热情和责任感。他将教育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全心全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他的真诚、坚定和无私的品质,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们。

第五段:从叶圣陶的思想中获得的启示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启发,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从叶圣陶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师者应该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懂得尊重和珍惜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发挥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与之接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总结:

通过学习叶圣陶的思想,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教育理念,更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刻体悟。叶圣陶的教育思想鼓励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他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也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们。通过学习和继承叶圣陶的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篇四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在教育事业中不辞辛劳,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在与叶圣陶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以下是我对叶圣陶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他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出自己的潜力。他不仅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还主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他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谆谆教导,使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其次,在叶圣陶的教育实践中,我看到了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他认为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过程,是一种先导的工作。他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引导意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和发展。他不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培养。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叶圣陶的教育方法独具特色。他提倡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课本知识只是学习的基础,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他还倡导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他的教育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实践,而教育就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计划,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还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叶圣陶帮助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一贯坚持“爱学生,爱教育”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了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也在广大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叶圣陶教育的精神既适合中国的国情,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正是当今中国教育事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与叶圣陶的接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仅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启发,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会继续学习叶圣陶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圣陶的牛的体会篇五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是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自叶圣陶研究会成立以来,十多年间对此有专家论及。普遍认为叶圣陶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的著名论断——“一切的知识的根源就是道德”,教育是学习科学的“必要的和正当的动力”,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作一个合格人”,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那就是“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为了不教而教,这表面上似乎看来相互背离,但仔细研究就会觉得并不矛盾。叶圣陶认为:“教师当然必须,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

二 、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想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到学生今后的不需要教也能终身学习这个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可能时时处处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堂课,都将使学生获得一辈子的能力,每一次的教都将使学生获得“自求得之”的具体方法。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

第三、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强求整齐划一,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能用 “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塑造人的个性。

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重心,以教学的对象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教师的导,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心中有了学生,想到了学生的未来,就能自然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有了主体地位,就能关注学生的个性,而一旦关注了充满个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程教学中。一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适时地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传授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就是说,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教师要有同理心,时刻想着如果我处在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反应,不然就可能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在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巨大反差。

除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以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呵护,去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疱”。学生发展过程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而“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因为是真实的,所以才是可贵的。因为是残缺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关心,才需要我们去引导,才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完善。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认知过程,成长的需求。我们经过努力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三 、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所谓教学相长,教与学互为前提而存在,一个理想的课堂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在这一个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叶圣陶所强调的“导”。

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确立,教师的主导并不是可有可无,即使有了导也不是放羊式的消极的形同虚设的导,而是应该像叶圣陶所提出的“致力于导”。

能致力于导的教师,才是我们新课程所大量需求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提出,实现不教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从需要老师到逐步不需要老师的过程中,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学生最终走上不需要教的道路是不可通达的。“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论断,闪现出人性的光芒,人类的睿智,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的方向。

21世纪中国的教育,必将从因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而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全面发展,放松德育教育的误区中走出,重新回归到全面发展的健康道路上来。而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也必将为呼唤教育回归产生积极作用。如此说来,21世纪的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将逐步进入极富使命意义的新阶段,这应是不久将来的事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