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心得体会(优秀9篇)

扫墓心得体会(优秀9篇)

ID:3309257

时间:2023-09-22 15:59:48

上传者:QJ墨客 扫墓心得体会(优秀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扫墓心得体会篇一

清明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扫墓节日。祭祀扫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让后人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永续流传,也是中华民族“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情感表达。今天,本文作者将介绍自己从祭祀扫墓活动中获得的一些心得,分享给读者。

二、祭祀扫墓的原意

清明节祭祀扫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风俗,其意义十分深远。从原意上,祭祀意味着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功德,感恩敬爱;而扫墓则是对逝去亲人的致敬和纪念。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祭祀扫墓是一个凝聚人心、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刻,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亲情的传承。

三、祭祀扫墓心得

如何认真对待祭祀扫墓活动?本人觉得,首先需要承认祭祀扫墓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其次,在举办祭祀扫墓活动时,应该特别注重礼仪,不偏离传统的祭祀形式,动作整齐、精神安静、态度庄重;再次,尽可能让亲友一同参与,亲友之间的团结和感情交流,有助于传承先人的精神财富;最后,在祭祀扫墓过程中,要注意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

四、祭祀扫墓的意义

对于我个人而言,祭祀扫墓是一种挖掘家族历史、继承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传承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的途径,同时更是一种对亲人逝去的思念、感恩的深刻体验。祭祀扫墓的过程中,会让我想起亲人生前的样子,对亲人逝去后的感慨、对生命的思考、对现实的珍惜,这一切,都是我在祭祀扫墓活动中得到的。

五、结语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祭祀扫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已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永存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祭祀扫墓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缅怀先人、传承文化,更是在凝聚人心、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相信,祭祀扫墓这种传统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依然会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对未来充满信心吧。

扫墓心得体会篇二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大地也充满着生机,真是无限的美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忙碌起来了,开始举行祭祀,扫墓等缅怀先人的习俗,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仪式也就不一样了。

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家乡的人们便在家里准备着祭祀用到的纸钱,香火,水果祭品等东西。一大清早家家户户的老老少少就踩着山路,一前一后,前往自家先人的坟头,给先人扫墓。

因为处于山陵地带,所以大多数人家,去扫墓的时候都是要走山路的,山路可是不好走,即使露水打湿着裤脚,荆棘钩上了衣裳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每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经不住感慨这种风土人情给家乡带来的浓浓色彩。

接着沿着山路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先人的坟头,开始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一番,也就是扫墓。接着就是祭祀,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在坟头摆好祭品,上三杯酒,点上三炷香,点燃纸钱,然后放炮,最后举行跪拜仪式,祈求先人的保佑,接着我们会去其它先人的坟头举行同样的仪式,直至结束。

每一个仪式,每一个举动都是庄严而又尊敬的,这都是代表着人们对先人的怀念,虽然过程很简单,但是内心却得到了满足,也是很开心每年都能够在清明节这一天跟家人一起来扫墓,祭祀,毕竟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简单而又庄严,更多或许是一种情怀!

扫墓心得体会篇三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河大国旗班来到保定烈士陵园扫墓,一路上春满花开从大家的表情中并没有看出有什么沉重。途中我们经过了一所小学,也许是我们穿军装的缘故,小学生们把我们误认为是解放军,当然从随后这些祖国的花朵中的谩骂声中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沉重感。是啊,国旗班本就是一个爱国教育的中心,都说我们肩上有着多么大的重任,这种责任来自于何,我想正来自于一种传承文化的义务。而我们今天的五星红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它正是基于这陵园中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

但仔细想来,我们要祭奠的是英烈,可我们具体要传承的精神又是什么呢?的确,有的东西只能敬仰无法传承,比如我们先辈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不可能现在也处处拼命,那岂不是成古惑仔了?当然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校主要教育我们去学习先烈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等等。这当然很好很强大,但对80后的吸引力实在太差了,年轻一代似乎对纷繁复杂的新鲜事物更感兴趣,而对过去老套的东西嗤之以鼻。所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先烈精神在年轻人中就真的无兴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问题是否定在何处,有人会说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尊敬先烈的,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这其实等于没说话,因为即使是一位无名的长者我们大多数人就会去尊敬他,而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又必定爱自己的祖国,尊敬不代表信仰,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新一代人接受了许多新思想,自认为是有了自己新的信仰,其实这并不与我们先烈们的信仰相冲突,很多方面其实是一致的。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咱们处于当时那个年代,咱们如果是有血性的人,咱们会为什么去做先烈同样的事,要我看其实很简单:对现状的不满、对理想的渴望、对敌人的仇恨等等很多基于有血性的人的原始激情的爆发。鲁迅曾写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先烈们正是中国千千万沉默者中的爆发者,承着一种原始的激情在血与火中铸就革命的英魂。

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其实也不乏这种激情与信念,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和英烈的心是共通,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往往无法体会早已逝去的英烈们的心境。

我想狼牙山五壮士之所以跳崖,是他们不想让大部队有太多的牺牲,因为心中的善成就了这位勇士,我们应该为这份善所感动。

我想冉庄地道战的民兵们之所以能痛歼日军,是他们心中的气节成就了这群战士,我们应该为这份气节所感动。

我想二师学潮中的学生们之所以在武装军警面前无谓,是他们深深痛恨当时腐败的政府,因为心中的理想成就这群英雄,我们应该为这份理想所感动。

在我们过着美好新生活的今天,我们其实不简简单单做到敬仰英烈,更应感受到我们与英烈相通的心,抱着一种感动与感恩的心去面对新的生活。

扫墓心得体会篇四

扫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也是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的重要方式。每逢清明节,我都会和家人一同前往祖坟,为已故的亲人祭扫。这一次的扫墓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扫墓前的准备工作

扫墓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提高扫墓的效率,还能为祭扫活动带来更加隆重的氛围。在此次扫墓中,我帮助家人清理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扫了坟墓表面的尘土,并摆放了鲜花和纸钱。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让我感到扫墓的庄重和神圣,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人在世时对我们的关爱。

第二段:扫墓时的肃穆氛围

在祭扫过程中,必须保持一种肃穆的氛围。这是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最基本尊重,也是对整个扫墓仪式的认真对待。与其他家庭一同前往祖坟时,我能感受到大家的严肃庄重,没有交头接耳,也没有喧闹的声音。我们在沉默中扫墓,将花圈、祭品等物品摆放到墓前,并焚烧纸钱,默默地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这肃穆的氛围让我感到莫名的安静和恬淡,也让我更加敬重这一古老传统的意义所在。

第三段:扫墓中的家族团聚

清明节是亲情的节日,在这一天,家族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在我所在的家族中,每年的扫墓活动都成为亲情的纽带。这一次扫墓,我与远在他乡的亲人团聚,不仅见到了很久不见的亲人,也加深了与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联系。大家一起调侃笑声,一起愉快地度过了这一天,这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第四段:扫墓中的思考和反思

扫墓活动常常让我在那片宁静的墓地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趋于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无休止的忙碌中,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然而,当我面对着祖坟时,我不禁思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为了什么呢?扫墓让我明白,我们必须珍惜和亲人的相聚,要过好每一天,努力做到无愧于先人的期望。

第五段:扫墓的意义对我的影响

扫墓活动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人和当下的时光。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疏忽了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而每年的扫墓活动让我意识到,亲情是珍贵而温暖的,不容忽视。同时,这也加深了我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的文化理念。

通过这次扫墓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扫墓的庄重与肃穆,也懂得了珍惜亲情和人生的价值。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表达敬意的时刻,让我们回归肃穆而又真实的生活。通过每年的扫墓活动,我们不仅向已故的亲人表达思念,也让自己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行为。扫墓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对逝去亲人最真挚的歌颂。

扫墓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扫墓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代表着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扫墓,祭拜先祖。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体会到了尊重祖先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对生命和家庭的思考。

第二段:怀念与感慨(200字)

每次扫墓,我都会怀念家族曾经的辉煌与传承。清明节的扫墓日,墓地上总是热闹非凡,人们齐聚一堂,或烧香或燃纸,为过去的亲人祈福。站在先人墓前,我感受到了与他们的思想交流,思绪来到古老中华的年代,想象着家族的历史,这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怀念祖先的辛勤劳作和付出,为此,我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家族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段:生命的脆弱与珍贵(300字)

扫墓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看着已故亲人的墓碑,我不禁想起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醒来,所以应该珍惜每一天。面对先人的坟墓,我深感无尽的思考。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颗星星,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存在,我们的一切努力、追求和付出都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

第四段: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300字)

扫墓还让我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当一家人齐聚墓前,感受到家人间浓浓的亲情和爱意,心中不禁涌动起无限的温暖。只有家庭的团结与和睦,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味道,才能在各自的成长中获得真正的支持与关爱。扫墓的过程不仅教会我对过去的尊重和敬仰,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

第五段:希望与走向未来(200字)

扫墓心得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希望和无限的未来。清明节扫墓不仅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更是我们对未来的寄托和对生活的向往。站在先祖的墓前,我向他们请求祝福,希望他们在天之灵能够继续庇佑着我们的家庭和子孙后代。我相信只要我们珍视过去,奋斗于当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总结(100字)

通过扫墓的过程,我收获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珍惜,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希望。我将继续践行对家人和祖先的承诺,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扫墓心得不仅让我成长,更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扫墓心得体会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又到清明节,泪珠滚滚如雨下,心中不禁升起丝丝的凉意。

每到清明节,我就会跟随家人去追忆那逝去的亲人,每每当我们来到他们的坟前,总会带上他们最爱吃的食物,鸡鸭鱼肉样样齐全,我小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有吃的,还有绵绵的细雨陪我玩耍,而且还很是快乐,直到我长大了,上了三年级,才稍稍领悟到了一些我从未想过的事。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的心也跟着压抑的氛围紧张了起来,在太爷爷的坟前,我没有哭,而是静静的伫立在他的坟前,一言不语。直到家人把香点着,把酒洒在坟前,磕了几个头之后,我才回过神来,也连忙给太爷爷磕头。

清明节,清明节,总是会下雨的,今年也不例外。

傍晚时分,我们回家了,一滴两滴的雨从天上落下,打在屋檐上,衣服上,更打在我们忧伤的心里。这雨,应该是春雨吧!我从小就很喜欢春雨的,每次见到雨,总会在雨中奔跑,欢笑,而这一次,我没有,而是静静的站在雨中,任它怎的击打,我都默默无语,因为,我想我的太爷爷了。

雨还在下着,小草接受了春雨的洗礼,也悄悄从松软的土地里钻出来;大树接受了春雨的洗礼,枯枝长出嫩嫩的小绿芽;行人接受的春雨的洗礼,滴滴热泪纷纷落;大地接受了春雨的洗礼,小溪欢快东向流;我们接受里春雨的洗礼,世人天上笑开颜。

扫墓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扫墓逐渐成为人们祭祀逝者的新方式。利用网络扫墓,人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上祭拜亲人,缅怀往事,传递感情。然而,这种新兴的扫墓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实际体验中总结网络扫墓心得,并探讨其中的优点、问题以及对传统扫墓方式的影响。

首先,网络扫墓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捷。相比传统的实地扫墓,通过网络扫墓只需几分钟时间便可完成。只要有网络连接和设备,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心,就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随地扫墓。这对于那些生活在外地、没有时间回家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方便的。我曾有过一个亲人远在他乡,每年扫墓都成为一次费时费力的旅行。而有了网络扫墓,我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轻轻点击几下,便能祭拜和思念我亲人。

其次,网络扫墓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可能性。在传统扫墓中,我们通常只能烧纸、烧香、磕头三拜。而在网络扫墓中,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的形式进行更多的祭拜仪式。比如,我们可以在祭拜页面上点燃一支虚拟的香烛,发表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的追思留言,或是上传照片、视频,与逝者共享记忆。这些多样化的方式为人们表达思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然而,网络扫墓也存在问题和挑战。首先,虚拟祭祀可能缺乏真实感。与实地扫墓相比,网络扫墓更像是一种形式化的追思,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实地扫墓时,我们可以亲手烧纸、磕头,感受到纸张燃烧的温度和面对面的祭祀。而在网络扫墓中,我们只是在屏幕前进行一系列的点击操作,缺乏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这可能导致人们在扫墓时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和不适,无法得到真正的心灵慰藉。

其次,网络扫墓容易引发一些负面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利用虚拟祭拜平台进行不正当的活动,如网络诈骗、恶意评论等。这对于扫墓者而言,是一种对于逝者尊严的亵渎,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此外,一些人可能过于依赖网络扫墓,忽视了传统扫墓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认为通过网络祭拜已经足够,不再愿意亲自前往墓地,给予逝者真实的祭拜和思念。

网络扫墓的兴起不仅对个人扫墓方式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网络扫墓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扫墓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论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人们都可以在特殊的日子进行虚拟扫墓,共同纪念逝者,传递情感。其次,网络扫墓的兴起也给传统扫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完全放弃传统扫墓而只选择网络扫墓,导致一些传统扫墓的文化习俗逐渐消失。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扫墓作为一种新兴的扫墓方式,带来了方便快捷、多样化和跨越时间空间的优势。然而,虚拟祭拜所缺乏的真实感和容易引发的负面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在利用网络扫墓时保持敬意和尊重,同时也不忘传统扫墓的重要性,努力维护传统文化的传承。毕竟,扫墓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对生者情感的传递和寄托。

扫墓心得体会篇八

5月4日: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全家人一起去墓地扫墓。清晨的阳光明媚,微风吹过,带来了一丝清爽。我们带着花束、水果等祭品,驱车前往墓地。当我们走进墓地时,我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5月4日至5月7日:

在这几天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扫墓活动中。每天一早,我和爷爷一起去墓地,一边清理坟墓,一边献上祭品。我发现爷爷扫墓非常认真,每一处都不能马虎,而我则不时被墓地里的历史瞬间所吸引。墓碑上刻字的年代,证明着每一位坟墓主人曾经的存在,也是他们的永恒。我不禁思考,人的一生究竟是什么?除了生前的辛苦努力,还有一块墓地。面对这些年代的见证者,我感到肃然起敬。

5月8日:

今天是扫墓的最后一天,我再次回到墓地。这次,我没有带上祭品,而是带了一颗感恩的心。在墓地上,我拾起一片落叶,静静地放在墓碑上,默默地为逝去的人祈祷。

回家后,我对扫墓这一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扫墓不仅是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敬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在扫墓的过程中,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使离世,也会留下自己的痕迹。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是珍惜的,每个人都应该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点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是要时刻保持感激之心。当我们看到每一个春天中的花朵绽放,每一个秋天中的叶子凋零,我们都应该意识到生命的脆弱,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通过扫墓,我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生不仅仅是个体的生活,还需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递给后代,承担起对家族、社会的责任。我应该珍惜每一次与爷爷在一起的机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回想起这几天的扫墓活动,心中依旧感慨万千。我明白了生命的短暂,珍惜眼前的一切;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把握与家人的时光;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传承前辈的智慧。扫墓是一次重要的体验和教育,它让我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也让我懂得了感恩和珍惜。我相信,这次清明节的扫墓,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扫墓心得体会篇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又是一年春来早,这密密斜织着的雨丝染绿了大江南北。

四月的天,阴雨绵绵。趁着天空放晴的一小会儿,祖孙三代提着供品,来到公墓,祭奠长眠在这里的祖先。

来的人很多,拎着香烛,捧着鲜花,非常安静。也许是怕打扰了先人吧!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屹立在高山之巅,一阵风吹过,树摇草动,唯有那刻着考妣的墓碑,在风中,在雨中,岿然不动。

那一枝白玫瑰在风中显得特别耀眼,我不知道那是谁家的冢,也不知道她在这儿待了多久,可那新鲜的玫瑰让人感到安慰,还有人记得她。有人说最伟大的爱情是老去后还依然爱你,我以为,死去后依然爱你更为震撼。

有人在墓前哭诉着,我听不清那些只言片语,也听不懂,因为我不曾经历那样的生死离别,但听过一句话:最悲苦的是被时间留下来的那个人,被留下来回忆两个人的一切。也许这已是一种告慰天灵的方式吧!

“憔悴坟头上,见之如故人。千古彷徨事,此物最伤情。”太公的墓在中间的一排,幕上没有照片,我也未曾见过他,悼念的感觉也只是淡淡的。听爷爷说,太公很早就去世了,只有四十岁,得的是胃癌,当时的医疗水平差,再加上家里的积蓄也不多,没托多久。人生几何,如烟花般美丽而短暂。

烧了一些纸钱,放了些鞭炮,焚香跪拜之后,心意便也到了。“点点泪和纸钱比,水洒少去不见人。”一批人上来,一批人又下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轮回,生老病死。在这阴冷的牧笛,不免感到几丝悲凉,也许只有到物是人非之时,才万事皆休。

“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刚准备下山,天又开始哭泣,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清明时节,杨柳依依,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我无柳可折,只能向故人道一句:一路走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留下那一个个花篮,那一盘盘供品,一柱柱香,一句句祈祷,还有那一枝在风中特别耀眼的白玫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