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ID:331576

时间:2023-06-23 17:30:13

上传者:曹czj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的一些朋友和同时和我聊天时说,他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想带一个玩具去幼儿园,可总是不知道选哪一个,没有主见,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在我在很多时候,会特别注意锻炼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在与他相关的事情上,我经常询问他的意见,让他发表看法。一般他自己的事情,比如:选择书、衣服都是听他自己的意见。在一些日常事情上,有时故意给他一个范围选择,让他帮助挑选,当他的意见被我们采纳时,他会很高兴。

现在的孩子由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往往很任性,所以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采用哭闹的办法解决。在我们家,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不应该答应的情况下,往往不去理睬,让他哭闹,这样他往往一会儿就停止了哭闹。然后主动和我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所以我总是告诉他;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得到的,当然,有些话他现在未必理解。

我一直认为,当孩子存在一些缺点时,是我们最初给了这个缺点一定得发展空间,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有一些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点。一次我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然后他要买儿童饮料,我也没在意,就同意了。结果以后每次去那个超市,他就要买吃的。反复几次以后,我不再同意他的要求。在一次大哭以后,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现在每次到超市,他也经常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限制他。因为孩子选择东西无非是糖类或零食,所以我每次都让他在所挑的东西里面选一样最想买的,其余的东西放回去,等下次来的时候再买。这样,他也养成了习惯,从不为此而哭闹。

“身教胜于言传”这句话我们都特别熟悉,将这句话应用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要模仿大人或者周围熟悉的人说话、做事的神态和语气,所以在平常生活当中,当我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好时,我自己也尽量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为他树立一个榜样,比如过马路不闯红黄灯,吃东西不挑食。

以上只是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在今后孩子漫长的成长道路上,随着他年龄、阅历的增加,周围环境、接触点人、事的变化,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我们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希望他健康、快乐、懂得感恩,将来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篇二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前,小、初、高三个学段没有一门涉及理财方面的课程。学生基本不了解理财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理财的方式、效益、风险、目的和意义。2017年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现代家政技术”模块,可谓解了燃眉之急。

如果让学生对理财持有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生长大独立之后就会有经济责任心,不会成为“月光族”“啃老族”。在消费购物中,学生也能够经得起广告的诱惑,学会理性消费,不沉迷于物质享受,家庭也能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我曾经通过模拟软件让学生输入家庭财务概况,记录家庭一年12个月的收入和支出,得出月收支对比图、月结余趋势图;家庭有房贷、车贷的,还要计算负债率,测评家庭财务风险。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零花钱,但数额不大,可以在资产中心设置一定的现金。比如用1000元进行不同方式的投资:转入银行活期存款,看月利息和年收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根据当前银行理财的利率计算收益;对于信用卡的使用,我也让学生体验其高利息与逾期不还的后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终于明白:理财的目的是让资产增值,实现家庭财富的累积;明白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正确使用信用卡,树立风险意识;每月实现有结余,家庭抵御意外支出的能力就会变强,生活质量也能得以提高。在对家庭各项支出记一笔账的同时,学生知道了父母的不易,理顺了家庭财务状况,知道家庭或个人每月的收入、支出、剩余、透支,从而养成合理规划消费的习惯。

数字化金融时代,购物、理财、转账、支付等都慢慢趋向线上,特别是疫情背景下,经济条件基本与生活质量挂钩,经济条件制约着人们的出行、消费、学习、保健等。成年人早已知晓这个道理,没有稳定的经济条件,生活和感情都得不到保障;但学生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经历和信息,也不接触家庭财务,许多学生甚至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节俭朴素。但学生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会走上社会、组合家庭。如果在学生时代,就让他们知道理财的意义和价值,就可以避免养成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习惯。

对学生尽早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让学生学会记账。学生通过记账,了解家庭的收入支出、经济状况以及当前的生活物价,知道钱是怎样花出去的,还能避免大手大脚,做到有规划的消费。

第二,让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可以让学生模拟家人的购物情境、购物习惯,分辨有没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教师设计一些对比性活动,比如用一定的钱买相同功能的不同物品。这时,不同的消费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购物标准:有追求品牌的,有追求实惠的,有追求折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方式,让他们掌握配置最佳资源的能力。

第三,让学生尝试用压岁钱理财。因为学生不会理财,压岁钱基本都被“没收”了。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说服父母,取用家长能接受的资金作“本钱”,进行一些理财尝试,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合理投资实现财富增长的成就感,从而懂得财富积累的方式和意义。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篇三

教育专家坦言: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越早,越能有效地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通过阅读汲取智慧和勇气,寻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体会到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理想方式之一。在孩子五岁左右的阶段,亲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热情、快乐、智慧和信心远远多于孩子独自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滋润的过程,是一道分享快乐的美味大餐。

遵循孩子的兴趣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有人说过,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看似有些绝对,却点出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对动物和昆虫非常有兴趣,我们就遵循他的兴趣挑选这类书籍,特别是配有动物图片的,陪他一起阅读。这类书籍大多是科普类的,有大段的文字表述。孩子看图片,认识动物,我们就在旁边念上面的文字。虽然有大段的文字,但是孩子很有耐心的听着,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并不急于给他全面铺开,而是遵循孩子自己的兴趣,挑他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一起阅读。在孩子对阅读有了浓厚兴趣后,再逐渐把其它的书籍推荐给他,他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过早的让孩子学习文字、计算或者逻辑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早教是否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们。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超越他年龄段的书籍,选择的书籍既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又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有了他喜欢看、经常看的书籍,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多看,反复看。我们的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书籍常常会反复翻阅,反复讲述,我们觉得这也很好,所谓"温故而知新"吧。

坚持阅读时间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四五岁的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我认为是可以了。可能很多家长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四五岁孩子的兴趣还是主要集中在玩耍、游戏中,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因此,我觉得每天有二十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可以满足现阶段要求的。坚持每天的阅读是关键。每天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获取知识,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坚持,把目标变为习惯。

通过亲子阅读,我们感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做的还不够,以后要有意识多向他提出问题,让他学会独立思考。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篇四

孩子有着对周围事物好奇的天性,我们应该给他创造这种机会,千万不能打压他。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比如洗自己的袜子、手绢之类的小物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增加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

对孩子过分溺爱,会让他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从小就让孩子受些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同时在生活中尽量培养他应付困难的能力。学习上遇到挫折,鼓励他帮助他分析并解决。

应该从小抓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有什么样的过失,都要勇敢面对,不要推卸和逃避责任。教育孩子宽容是一种美德,使他将来有一份好的人际关系,未来的生活就更加快乐。大人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

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爱心,大人要热心公益,言传身教感染孩子。从生活中滴的小事做起,关心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助于提高情商,又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防小孩走失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下午,在外面开会,中午时候,我和班上的孩子们强调了又强调,卫生代表的是一个班级的风貌,任何时候,无论是学校要进行卫生大检查,还是在平日里,我们都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我还和今天的值日生讲,及时搞好卫生,其余小朋友要搞好自己座位底下的卫生工作。开会回来,飞速奔回教室,让我心凉了一半,教室里卫生一团糟,课桌歪歪扭扭,是什么导致孩子们老师在和不在两个样?我纠结得很,虽然,一年级的孩子要有这样的自觉心,年龄缘故,的确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个别孩子同样能做到很自律。于是我想到一个词语——责任心。

我想,越是小事情,越要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举起电话机,给今天的值日生打了电话,感谢家长们很配合,都希望孩子回到教室重新搞卫生。我回答,不用,一方面路远,另一方面,最高限度达到教育效果的成本太大,或许,明天我用这个例子在孩子们面前来讲一讲,效果会更大。

在报纸上,媒体上看到过西方的很多教育方式,父母会让孩子利用自己的劳动,去培养孩子不小心打碎别人家的玻璃。这些父母也心疼,但是这一举动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终生深刻的印象——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对任何事情,我都要负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父母没法替代的,只有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才能达成。

我很欣赏这样的教育方式,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希望,从明天开始,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值日当成自己神圣的职责,我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孩子:因为发现今天是值日生,这些孩子会稍微早一点到校;因为今天是值日生,我会主动提醒老师评分;会提醒爸爸妈妈不要把车子停在校门口;时刻检查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是不是挂好了。1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王烨辰小朋友每节课下课都会探着小脑袋问任课老师,“老师,这节课,我们班几分?”陈最小朋友总是默默无闻地整理好讲台,粉笔放左边,老师的书本放右边;朱妍小朋友总是在老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一个人每天坚持去学校卫生室登记1班的晨检情况;任李桐小朋友在有个小朋友身体不好,吐得地上都是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老师,我来打扫卫生吧”;沈存中小朋友每节课下课会提醒全班小朋友,下节课是什么课,请大家作好什么课课前准备;张本聪小朋友每天都会很细心地排好课程表;程煜天小朋友每天和我讲,老师,我想主动留下来搞卫生,虽然个子很小,轮到他值日,都会屁颠屁颠地拿着垃圾桶,把垃圾倒掉,才肯回家;田昊小朋友总是一次次地和老师说,老师,我来拖地,把地拖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责任心在这些孩子们身上绽放!”这些细节,其实都是责任心的体现,这些责任心让老师很感动,给孩子一个支点,简直可以撬起地球。也许老师给了每个孩子很多机会,很多孩子一如既往地在坚持,家长也很明显得感受到,在珍惜每一次给予的机会。

同样,作为班主任,很多细节,很多家长让人感动。每当星期五,桑庄宁的奶奶,任李桐妈妈一次次帮助1班的孩子们搞搞卫生……我也看到了有个别家长在孩子的身边催促,“快点,赶紧回家,随便搞搞卫生么就好了。”这种场景,我无意中听了,看了,很心寒。我不说这些家长怎么忍心在孩子幼小又单纯的“爱学校,爱班级”的心灵上泼以冷水,我觉得至少您也应该为孩子的这份责任心所感动,有些责任心,恰恰是家长应该向您的孩子学习的,孩子有时候,是您无声的老师!

的确,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如果家长不忍心孩子动一动扫把,不忍心孩子做一做家务活,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建议您可以耐心指导孩子做他能做的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前几天母亲节,我请一(1)班的孩子们给妈妈送一份礼物,捶捶背,或者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份礼物,家校本和日记本上反馈上来,孩子们都完成得很好,家长很感动,其实这些关爱家长,关爱比自己弱小者都是责任心的基础。

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几点想法共勉: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相信1班的孩子们会更好!相信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