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械课后反思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汇总5篇)

是机械课后反思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汇总5篇)

ID:3333814

时间:2023-09-22 21:46:50

上传者:文轩 是机械课后反思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是机械课后反思篇一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及转化”一节的教学属于物理规律的教学,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是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以观测和实验为起点,从中获得思维加工的材料,对物理世界秩序性的整理和规律性的文字描述。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双边活动,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从物理规律形成过程来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有关的定量实验和观测,创造一个理想的物理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为实验基础上的“探索发现”课型。即用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探索发现、分析推理为主的多动教学。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动机和兴趣,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理想的物理情境地。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教材、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索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采用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丰富的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物理知识,收获探究过程中的成功喜悦。本课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改理念。

正确处理教科书,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眼于教材又联系生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1)课堂知识与德育相连接时,有些地方还显生硬。

(2)教学语言组织不够严谨。

(3)在学生实验前应把实验要求进一不明确,效果会更好。

(4)能在设计教学时增多一些视频资料会有更好的效果。

是机械课后反思篇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规律,尽管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但在明确了系统遵循机械能守恒后,其形式上有非常简练的表达优势,尤其是该规律不追究过程,只要求在选定零势能面后表达出始末态的机械能即可。

然而机械能守恒定律难就难在系统守恒条件的确认上,针对不同的系统,

其守恒条件也有所不同:

1、单个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合力功等于重力功

1)只受重力:抛体运动

2)受到其他力但只有重力功:绳拉小球在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3)受到其他力,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功之和为0

2、多个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系统内部非突变弹力的功

a、典型的问题是滑轮连接两个物体在竖直平面内运动

b、几个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在竖直平面内运动

以上运动中均要求没有摩擦和阻力

3、多个物体和弹簧组成系统:只有重力和系统内部非突变弹力的功

这种问题比较复杂,主要是机械能不仅包括动能、重力势能,还包括弹簧的弹性势能,在今年来已经逐渐淡出了江苏高考的舞台,但在应用上其实与2中相当,只不过在表达式增了弹性势能罢了。

以上三类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第一类最简单,其他两类学生在判断时往往会出现较大的问题,那么有没有简便一些的方法呢?这里简要说说不守恒的判断:即在选定了系统后(很多学生往往不选择系统就匆忙判断,唉,都没有分析对象就能下结论,有时也真无语),若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攒在阻力(滑动摩擦力、风力、空气阻力)或突然变化的弹力,则系统的机械能一般不守恒,反之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守恒判断。

是机械课后反思篇三

本节课,学生比较难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首先给与充分的肯定,称赞他们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善于利用实验,眼睛物理问题。同时告诉学生:眼睛物理问题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假定在理想情况下是为了简化实际问题。能应用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场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本课的内容实际上没有那么难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机械课后反思篇四

引导学生学了《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教学。

1、动(定)滑轮的区别。

2、通过13.5——3实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关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为。

3、试着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

1、动(定)滑轮的区别。

2、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两个要素)

3、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从由几段绳子吊着重物入题,讲用力情况。接下来再从力臂上讲为何会省力,省多少的力。并要求学生练习画滑轮。(有近1/4的学生开始照着画都是错的)。学生理解得很清楚。还特别强调了力f=1/ng总,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就是f=1/ng。

1、结合动(定)滑轮的特点为,能否设计出又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滑轮组合来。(实际情况是约1/5的学生会画,还有几个学生是让滑轮并列的横着挂)。

1、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分成两种绕法,分别让学生画出图来,老师还检查学生画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照葫芦画出瓢来的。强调绕绳子时一定要从固定端开始画起。

2、示范了由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再次让学生画图。学生这次学得还不错。

这次教这一节内容我感觉还不错,是因为我认为这次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了学生能接受的实际的情况,并使本节知识尽可能与前面知识建立起联系。其实最开始的备课并不是这样的,但在我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决定把课设计成这样的,感觉还不错。尽管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练习,但感觉和以前教这一节相比好多了。

是机械课后反思篇五

引导学生学了《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教学。

1、动(定)滑轮的区别。

2、通过实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关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为。

3、试着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

1、动(定)滑轮的区别。

2、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两个要素)

3、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从由几段绳子吊着重物入题,讲用力情况。接下来再从力臂上讲为何会省力,省多少的力。并要求学生练习画滑轮。(有近1/4的学生开始照着画都是错的)。学生理解得很清楚。还特别强调了力f=1/ng总,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就是f=1/ng。

1、结合动(定)滑轮的特点为,能否设计出又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滑轮组合来。(实际情况是约1/5的学生会画,还有几个学生是让滑轮并列的横着挂)。

1、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分成两种绕法,分别让学生画出图来,老师还检查学生画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照葫芦画出瓢来的。强调绕绳子时一定要从固定端开始画起。

2、示范了由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再次让学生画图。学生这次学得还不错。

这次教这一节内容我感觉还不错,是因为我认为这次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了学生能接受的实际的情况,并使本节知识尽可能与前面知识建立起联系。其实最开始的备课并不是这样的,但在我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决定把课设计成这样的,感觉还不错。尽管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练习,但感觉和以前教这一节相比好多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