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优质5篇)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优质5篇)

ID:3335196

时间:2023-09-22 22:05:15

上传者:笔舞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 小学音乐说课稿(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篇一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根据乐曲特点选择)

1、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绪

3、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和学生自由表演

4、让学生明白()道理

5、齐跳集体舞去表现歌曲

6、全体学生表演()的动作

8、让学生自由创编歌词,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分析(首先我来做下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唱好歌曲中的(力度对比/依音/八分音符)。

2、思想目标(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及表演歌曲向学生渗透()的思想。

3、情感目标: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理解歌曲。用()声音演唱歌曲/用创编舞蹈/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1、情景导入法:播放两幅画面来进行对比,以此来导入()这一主题。

2、旋律摸唱法:引出难点之后,先让学生跟教师朗读歌词,再通过教师准确的范唱解决,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自由创编,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指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去演唱,解决较难乐句,分析试唱,化难为易,从而完整表现歌曲。

4、群体合作法:全体师生表演,参加音乐舞会/让学生上来自由表演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1、情境导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放进教室时就充分感受到音乐氛围的浓厚。

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的重要性,并谈谈自己以前做过哪些()。引出主题。

听着《》的伴奏音乐,()地进教室,歌曲以伴奏带的形式,让学生在刚开始就对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学生刚开始还没有注意这首歌,所以老师就再给学生放一遍,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画面,让学生边听边看,听后,再讲出歌曲都讲了些什么?这样为了学生在开头就从视觉和听觉上理解歌曲。

让学生听《》伴奏音乐走进教室,在开始让学生看两幅画面,产生一定的对比,请小朋友们说说哪里不同。这样就可以自然的引入这一主题。然后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的重要性,并以此印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一位音乐老师把所有的音乐都收集在音乐小屋里了,包括我们前面学过的好听的歌曲,可是,现在谁都不能打开这扇门,钥匙丢了,但是音乐老人说了“只有一个办法才能打开这扇门,他以前在门里设置了一道密码,是一条节奏,只要你把它念对了,门自然就开了,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节奏)

2、引出歌曲难点:视听结合,学唱歌曲难点部分。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理解歌曲,充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根据本课设置的难点。

出示:节奏……

3、新歌教学,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根据本课所设置的重点,大胆的尝试,指导学生用()声音去演唱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在教歌过程中,我是这样来安排的,听录音机两遍,不同的要求:

一、初听歌曲,让学生听出用怎么样的感情去唱。

二、复听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在心里默唱,并且用手指着书本上的歌词。这样的两遍下来可以快速地让学生学会歌曲。

三、学生跟琴轻声唱。

四、放声唱。

五、学生提出难点,并一起解决难点。

六、齐唱、

七、歌曲情感处理。

这样的程序下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就比较扎实了,也解决了本课的中难点。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生用()声音去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由发挥想象,培养学习能力。

难点:

音乐老师看我们表现这么好,打算送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下白纸)为了感谢音乐老师,你想对音乐以及自己说什么话,把它写下来,个别作品展示,更加深化了主题,以此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使昂过程变得非常完整。

本课我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的情感,在情境导入和律动环节,设置悬念,让学生摸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学生而言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

这样轻松了课堂,实现了主题,并且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便达到最后的教学目的。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采菱》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甜甜江南”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两句方整对称,第三句活泼、生动,第四句模拟划船动作,最后抒发情感。

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首非常贴切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简单了解江南的相关文化。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菱》

(四)教学难点:

高音的演唱及切分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学生:

本学期,虽然我不任教四年级,但是根据曾经教过多届四年级音乐的经验,这首歌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高音部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让学生出现嘶喊的现象。另外,切分节奏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等诱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播放一首林俊杰的歌曲让学生聆听,不用说,孩子一定能猜出歌名《江南》,继而让学生简单了解何谓江南?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江南的画面,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识。接下来,再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答案为(采菱),同时,教师引出本课所学歌曲为《采菱》。

二、学唱歌曲:《采菱》

1、学生熟悉歌词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这是这首歌曲的一个难点)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学唱,教师给予点评,并纠正错误的地方。

4、多种方法练习(接龙唱、小组唱、男生、女生分别唱等等)

5、处理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采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菱》。

7、分小组进行创编表演,并分组上台展示,选出最好的小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和自主创编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

8、拓展: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部分江南的著名景点。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五、说教学预想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整个教学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做到既能促进学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篇三

学唱接触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音乐茉莉花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7、学唱《茉莉花》

四、教师小结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篇四

《小牧笛》是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的内容。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根据教材内容,体会歌中充满生气,洋溢着欢悦、真切的动人情感。以课堂练习为铺垫,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突破唱名音高、音准难点。

教学方法:视唱、听唱法

教学用具: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发声训练、课堂练习、歌曲教学

第二课时:两声部发声训练、节奏填空、欣赏

教学思路与步骤:

课题《小牧笛》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用纯朴、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民歌风味,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2.通过节奏练习,掌握变拍子节奏;听唱大跳音程,解决唱名音高、音准的难点。

3.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的兴趣,增强听辩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三、发声训练:注意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声音竖起来唱“嗒”

四、课堂练习:

1.节奏练习:用“da”拍读节奏并注意节奏、节拍的变化。

2.唱名发声练习:唱准resollare1的音高。

3.重、难点乐句练唱:读节奏、按节奏拍读歌词、注意下滑音的唱法,用赞美的情绪来唱。

五、歌曲教学:

1.释题:本课是一首采用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

2.分析:拍号采用2/4、3/4拍交替变换,是一段体结构,三个乐句构成的歌曲。

3.学唱歌谱:听录音、拍读节奏、视唱、听唱旋律;强调变拍子节奏、下滑音、休止符唱法。

4.学唱歌曲:听录音、拍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重、难点乐句节拍的变化。

5.歌曲处理:用活泼轻快、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课后作业:

1.简介: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具有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2.释题:《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京调》是用传统京剧的唱腔音调为素材写成的器乐曲。

3.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4.小结: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既有优美流畅的歌唱特点,又有京剧音乐独特风格的《红灯记》选段;《京调》全曲构思别具一格,情绪活泼新颖。充分表现出戏曲音乐的诱人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5.作业:请学生在网上或音乐磁带中找出有关资料听赏和预习。

备注:

一、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以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多媒体教学为动力;创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说课篇五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第一乐句从弱句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进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愉,即刻点名了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xxxxx”节奏的连续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们尽情欢畅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再现第三乐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1、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2.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1、学生能初步学会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能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在体验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在音乐知识技能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初步表现节奏、强弱、速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所以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以学习歌曲为主、以体验表演歌曲为辅,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学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充分感受音乐情绪基础的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方法,体验“创造”的过程和乐趣。

四、教法的选择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创设乐器音乐会的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给学生创造丰富而愉悦的学习空间。

2、引导交流,激活体验

学生是有个性、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欣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游戏活动,激励创造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