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轮子歌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9篇)

小班科学轮子歌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9篇)

ID:3336206

时间:2023-09-22 22:22:26

上传者:灵魂曲 小班科学轮子歌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一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二

1.了解鼻子的作用及重要性,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能根据闻到的气味辨别物体,或找到气味的来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香水 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香水,引导幼儿闻气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寻找气味来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

2.引导孩子分辨气源,知道卫生间的名称及位置。

3.引导孩子闻不同物体,并说出味道。

4.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鼻子,以及安全闻气味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到处去闻一闻,说一说自己闻到的气体。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魏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多做 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三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四

1、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1、每人1个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紧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海绵、棉花团、软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动物玩具(其中1只是长毛绒的软软的小猫,另1只是木头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龙)作为归类的标记,分别放在两只筐边。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神奇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教师: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

(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好像”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教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测。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励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教师: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

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教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5、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检查筐内的软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的,如果有放错的,大家一起重新归类。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周围软硬不同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软硬的认识。

引导幼儿运用触摸的方法感知身边的物体,寻找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五

1、初步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脐橙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初步了解脐橙的生长过程。

2、学习用“圆形”、“黄色”等词汇表达感知,大胆描述脐橙的特征。

3、乐意参与活动,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有摘脐橙的经验。

物质准备:希沃课件、脐橙实物、水果刀、叉子、抹布、盘子等。

一、小熊的生日礼物。

1、出示毛绒玩具小熊,教师:“小熊今天要过生日了,小猫给它送来一份礼物,装在袋子里,你们摸摸、闻闻、猜猜小猫送地是什么礼物?”幼儿猜想。

2、教师:“请你们把袋子里的礼物请出来,看看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验证。

二、引导观察,感知脐橙颜色及外形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表述。

3、教师小结。(有的脐橙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成熟的橙子穿着橙色的衣服。未成熟的橙子穿着绿色的衣服或绿中帯黄的衣服)

三、出示课件,初步了解脐橙的生长过程。

1、提问:脐橙是长在哪里的?谁有去摘过脐橙?想知道脐橙是怎么生长的吗?

2、教师小结。

四、幼儿品尝脐橙。

1、提问:脐橙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小结。

五、活动延伸

1、美工区:给脐橙涂色、画脐橙。

2、家园共育:(1)幼儿与家长一起上山体验摘脐橙。(2)品尝脐橙制品。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六

这一活动的两个重点内容目标是感知泡泡的各种特征和了解泡泡的制作过程,小班孩子对“泡泡”这一内容充满了兴趣,因此,我通过让孩子们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

(1)抓住兴趣点,以游戏导入:

(2)制作过程的科学对比:

(3)延伸活动的思考:

吹泡泡这一内容还可以有各个领域的活动延伸,如科学领域吹泡工具大小、形状对泡泡的影响等,幼儿既感兴趣,也富有教学价值。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七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瓶盖游戏。

2.通过几种瓶盖游戏,了解瓶盖的各种用途。

3.通过对瓶盖游戏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制作的瓶盖乐器(每位幼儿一份)﹑教室的墙面摆放用绳子系好的瓶子若干﹑几种带瓶盖的瓶子﹑起子﹑用瓶盖铺的路﹑小筐若干﹑课件相关磁带。

教师引题: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瓶盖乐器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1.跟着教师按教师的口令打拍

2.随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的打拍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太棒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许多瓶子宝宝们现在找不到自己的瓶盖都哭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给瓶宝宝们找合适的瓶盖吧!

(幼儿看好瓶子和手里的瓶盖找出对口的瓶字把瓶盖盖上。)

1.观看水壶瓶盖的用途

师:小朋友,你们在哪儿看过这样的瓶子?它要不盖好瓶盖会怎么样?(水壶里的水会变凉的﹑会进很多的灰尘的)(幼儿通过画面观察开盖以后热水降温的过程。)小结:瓶盖让水壶里的水不进灰尘而且还让瓶子的热水凉的更慢一些。

2.找出食醋瓶盖的用途

师:这里的食醋瓶要是没有瓶盖会怎么样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让幼儿闻一闻用瓶盖盖好保存的食醋和没有瓶盖保存的食醋在味上有什么不同。)小结:不盖瓶盖会跑味道,所以保存时必须要盖好瓶盖。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了瓶盖有很多用途。不盖好瓶盖会撒水﹑瓶子里还会进灰尘﹑喝了这样的水会得病﹑不盖好瓶盖还会使热水很快变凉﹑会使醋很快跑味,所以这些瓶子一定要盖好瓶盖保存。

(幼儿在筐里找自己喜欢的瓶子起盖。了解不同瓶子的起盖方法)﹡放药瓶:手抓凹进去的部位从前面用力拉到最后*玻璃药瓶:手抓瓶盖用力往上拔。

*啤酒瓶:用起子夹住瓶盖往上起。

*饮料瓶:用手掌用力拍打饮料瓶底部后用力扭开瓶盖。

小结:除了我们今天了解的瓶子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瓶子,它们起瓶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前面有很长的瓶盖路,让我们一起来走走吧!

(教师和幼儿在瓶盖路上走动,比一比谁走的更稳,更好。)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八

1、知道小鸡出生的过程

2、了解《小鸡出壳了》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

3、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1、母鸡、小鸡、鸡蛋头饰,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

2、小鸡出壳及鸡妈妈领着鸡宝宝在田野的自制课件

3、《母鸡进行曲》磁带、录音机

老师和孩子们随着《母鸡进行曲》进活动室,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一、出示小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师出示小鸡),看,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鸡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浑身毛绒绒的。"老师再很神秘的问:"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样出生的吗?"让孩子们自由议论。这时老师再出示鸡蛋,说:"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教师介绍小鸡孵化的过程)。在这21天的孵化过程中,鸡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进入下一环节.

二、按顺序出示幻灯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图,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大胆表达。然后老师再问:"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再引导孩子与第一幅图进行对比观察,说出鸡蛋里面的变化。依次进行,直到出示完小鸡出壳了的最后一幅图。

三、出示鸡妈妈领着鸡宝宝的课件,配乐欣赏故事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们来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鸡宝宝们快活的抖抖黄绒绒的毛,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

"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让我们踩着走路的。"

"哦,那个圆点点是什么东西?"

"那是露珠。"

小鸡头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妈妈,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虫的味道还要好呢!来跟着妈妈去找吧。"

小鸡跟着鸡妈妈,"悉沙悉沙"踩着青草。它多神气,生下来就会走路,还会唱歌:"叽叽叽叽!"它是在唱:"妈妈呀,我真快乐!"

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再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鸡妈妈和小鸡的对话。

四、师幼游戏"小鸡出壳",结束活动。

老师带着母鸡头饰,胳膊带着用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扮演鸡妈妈,幼儿带着鸡蛋头饰扮演蛋宝宝,模仿母鸡孵蛋的过程。幼儿随着老师的口令和翅膀的动作,完成小鸡出壳的过程。最后老师说:"哇,宝宝们都出来啦,跟妈妈找青虫去,叽叽叽叽…"

小班科学轮子歌篇九

1、直接出示大蒜,引导幼儿认识大蒜的外形特征。

(1)出示大蒜,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谁认识它?你在哪儿见过呢?

(2)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认识大蒜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剥大蒜,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大蒜。

师:请你们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和刚才的大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请幼儿上前摸一摸,闻一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摸上去感觉怎样?有什么气味?

2、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如器皿、土、洒水壶等。

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如何种植大蒜。

师:如果请你来种大蒜你会怎样做?

(3)教师小结、示范种大蒜的方法。

(种大蒜分三步——第一步:选择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第二步:找出大蒜根部,把大蒜头的须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轻轻地把泥土压在大蒜身上。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4)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和老师一起种大蒜。

3、幼儿尝试种植大蒜。

(1)教师讲解种植要求与注意事项。

师:在种大蒜的时候要把大蒜的尖头朝上,把大蒜按在土里,要保持地面干净。

(2)幼儿分组自由种植大蒜,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评析和小结。

(1)展示幼儿的种植结果,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检验种植情况,并进行改进。

(3)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