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实用9篇)

2023年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实用9篇)

ID:3341093

时间:2023-09-22 23:34:26

上传者:XY字客 2023年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实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一

1、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习按规律排序。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

1、教学课件。

2、颜色、大小不同的气球若干。

3、彩条等各种材料若干。

一、开始部分。

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规律的布置环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对幼儿进行提问:彩条气球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气球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另一种是按大小。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

(1)通过乖乖熊去智慧宫,引起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列的兴趣。

(2)鱼缸中有按规律排列的颜色不同的小鱼,通过提问哪只小鱼站错队?激发幼儿认真仔细观察的兴趣,积极找出站错队的小鱼,从而让幼儿认识物体可以按颜色有规律的排列。

(3)墙上的小红花被气球挡住了,被挡住的小红花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认识物体既可以按颜色来有规律的排列,又可以按数量有规律的排列。

(4)小老鼠面前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从易到难,步步深入。

(5)小老鼠面前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同样的提问,内容难度加深一步,相同的颜色,数量也相同,让幼儿推理认识。

(6)小老鼠面前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难度进一步加深,相同的颜色,数量递增,让幼儿推理认识。

2、教师小结。

课件内容:我们认识到,物体可以按颜色来有规律的排列,也可以按大小、数量,还可以既有颜色又有数量的有规律排列。

3、游戏:组织幼儿按规律排队。

目的:

(1)动静交替。

(2)巩固复习按规律排序。

(3)激发幼儿按规律排序的兴趣。

玩法:一男孩一女孩站队,两男孩两女孩站队。

4、幼儿操作:以月亮姐姐引出操作内容,月亮姐姐要去参加舞会,让小朋友打扮一下月亮姐姐,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有规律的帮月亮姐姐做项链做手链。

通过客串月亮姐姐,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幼儿操作结果,分别让幼儿说出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帮月亮姐姐做的。

2、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参加舞会。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二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

2、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实物卡片。

教具:实物卡片10张(分别是1座房子,1条裙子,2朵花,2个西瓜,3只长颈鹿,3顶帽子,4只大雁,4条鱼,5只鸭子,5只米老鼠)

学具:人手一份不同颜色的不同数量的片片。

一、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实物卡片)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卡片,看看卡片都有什么吗?

(房子、花、裙子、长颈鹿、帽子、西瓜、鸭子、鱼、大雁、米老鼠)

教师:小朋友看每张卡片上的东西,数量是多少呢?(把话说完整,几个什么东西)

(1座房子,2朵花,1条裙子,3只长颈鹿,3顶帽子,2个西瓜)

教师:我们一起来来数一数吧,看看鸭子有多少只。

(5只鸭子)

教师:鱼有几条呢?一起来数一遍。

(4条鱼)

教师:我们再来数数大雁有几只?

( 4只大雁)

教师:米老鼠有几只?

(5只米老鼠)

教师:哦,米老鼠有5只,请小朋友找一找什么东西和米老鼠的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它们都是几?

教师:什么东西和1座房子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1? (裙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2朵花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2? (西瓜)

教师:什么东西和3只长颈鹿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3? (帽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4条鱼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4? (大雁)

二、按量归类

教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颜色不一样数量不一样的片片在一起。

教师:先看老师分,一边分一边说,1个红色的雪花片和1个蓝色的雪花片是一样的数量,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分数量是2的片片,一边分一边说:2个白色的雪花片和两个黄色的雪花片的数量都是2,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老师和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小朋友来说,数量是3的片片怎么分?3个黄色的大片片和3个绿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3,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幼儿说)

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分数量是4的大片片,记住边分边说,

(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某某是怎么分的,4个红色的大片片和4只蓝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4,放在一起。

教师: 还有白色的大片片和黄色的大片片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分一分,边分边说:5个白色的大片片和5个黄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5,放在一起。

三、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三

1、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能积极的和同伴制作礼物。

3、能按要求使用和整理操作材料。

1、制作项链、插花、小拎包各一个,供幼儿欣赏。

2、项链材料——绳子一端系有5以内的点卡,彩色珠子;插花材料——包装纸折成的锥状物(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单只塑料花1~5支;小拎包——用纸折成的拎包(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彩色纸片,糨糊。每种材料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1、欣赏礼物,感受节日的气氛。

说说心愿

教师: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心愿。

欣赏小礼物

教师:你愿意做礼物送给好朋友么?你会做什么礼物呢?

教师出示项链、插花、小拎包。

师幼一起欣赏礼物:项链、插花、小拎包。

讨论如何做礼物。

教师:这些礼物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讨论、归纳:项链——绳子的一端系有一张点卡,点卡上系有几个点子,就穿几个珠子;插花——包装纸上穿有几个点子,就查几只花;小拎包——拎包上贴有几个点子,就在拎包上贴几张彩色纸片装饰。

2、做礼物——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制作项链、插花和小拎包的材料。

教师:你们想制作礼物么?看看你们面前有些什么材料?请3个小朋友分别制作一种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3名幼儿分别示范作礼物,师幼共同观察,明确制作礼物时应当先看点卡,再根据点子数量进行制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按活动的规则操作。

鼓励幼儿先数点子再制作,做完之后数一数,检查是否正确。

教师关注幼儿能否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并予以指导,鼓励幼儿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的选择玩其他组的活动。

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3、送礼物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了什么礼物、是怎样做的,师幼一起帮助检查。

鼓励幼儿把礼物送给好朋友,对好朋友说一句:“祝你节日快乐。”收到礼物的幼儿应答道:“谢谢!”最后数一数点卡和礼物是不是匹配。

教师小结:过节了,每个小朋友都收到了好朋友的礼物,真开心!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四

1、认识目标:正确使用色和形两个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1、经验准备:有颜色和形状的认识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颜色标记、形状标记骰子各一个;操作背景图10张。学具:各种颜色、形状的图形若干。

一、导入活动。

(出示操作背景图)教师:懒羊羊又被灰太狼抓走了,聪明的喜羊羊想去救出懒羊羊,可是,灰太狼为了能吃到羊肉,把门前的一段路弄坏掉了,灰太狼正在得意羊羊呢!机智的喜羊羊可不会被这个难住,他决定去找一些石头来铺路,但是需要的石头太多了,喜羊羊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找到他想要的石头铺路,一起救出懒羊羊。

二、认识颜色和形状,尝试看一个骰子找出相应的图形。

1、认识图形、形状骰子。

2、教师掷颜色标记骰子,幼儿找相应的"石头",然后帮小熊铺路。

小结:这么多的×颜色都可以用×色标记来表示。

3、 教师掷形状标记骰子,幼儿找相应的"石头",然后帮小熊铺路。

小结:这么多的×形状都可以用×形状标记来表示。

三、尝试看两个骰子找出相应的图形,感受图形的两维特征。

1、老师掷骰子,请一名幼儿找图形,说一说图形的两个特征,然后帮小熊铺路。

小结:我们在看两个骰子的时候,要先看颜色,再看形状,然后再连起来说一说"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这样就能正确地找到图形了。

2、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找相应的"石头",然后帮小熊铺路。

3、再分别请两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找相应的"石头",然后帮小熊铺路。

四、自由操作:拯救懒羊羊。

1、请小朋友自由结对,将他们分为10组。

2、每组小朋友一份颜色形状图及一张操作背景图。

3、和同伴合作一起铺路,救出懒羊羊。

五、游戏:开火车。

终于救出懒羊羊了,小朋友们肯定都很开心,那我们就跟懒羊羊和喜羊羊一起去开火车吧,但是坐火车是要车票的,小朋友们挺清楚车票是什么,然后在拿着车票上车。

1、教师:红色的三角形请上车。

2、教师依次请所有幼儿上火车。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五

1.理解白昼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昼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定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白昼黑夜》挂图、《白昼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昼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一、感知依次出示《白昼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记图表现的时间。

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昼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二、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昼小伴侣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昼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师:小伴侣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伴侣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昼的什么时候做的?

2.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昼黑夜(一)》挂图。

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昼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昼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白昼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昼还是黑夜?

师:发生在白昼,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昼和黑夜。

《白昼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昼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力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昼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资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昼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实晚上并不行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导幼儿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六

1、通过情景的角色扮演激发幼儿对数的学习的兴趣。

2、教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哪个多哪个少或是一样多。

娃娃、长苹果、梨的大树挂图、苹果、梨

1、重点: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述。

(一)导入(师生问好)出示挂图引出娃娃

1、师: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梨)想不想把他们摘下来吃了(想)但是这几课树是这几个娃娃种的,(出示娃娃)你们来问一问看看主人让不让你们摘下来。(小朋友一起问)

2、师:小娃娃说了,这是一棵神奇的水果树,必须回答出他们的问题,回答正确才可以摘下来送给你们。(教师做神秘状进行讲述)。

(二)基本部分

1、娃娃提问,对应给娃娃送水果。师:第一个娃娃说:“我最喜欢吃苹果了,请小朋友摘一个给我。”第二个和第三个娃娃说:“我们最喜欢吃梨了,请小朋友摘两个给我们。”请问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教师操作一一对应,一个苹果对应一个梨,幼儿比较哪个多,哪个少)树上剩的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请幼儿上来操作,回答,教师指导)

2、拿出苹果和梨各三个,加深幼儿对多少的认识。师:小朋友回答的太棒了,娃娃们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那小朋友看一看,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将苹果和梨一一对应起来,帮助幼儿理解一样多)师:老师要拿出一个苹果分给小朋友,现在剩的水果哪个多,哪个少?请小朋友举手回答。(让幼儿完整叙述)

(三)结束部分

分发胜利果实,让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在玩玩具时,各种颜色的玩具很多,请幼儿在认识颜色的同时区分多少。

(六)活动评价及反思

1、教师指导: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数区感知,通过水果形象的表达哪个多,哪个少。通过神奇的水果树与以娃娃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利用实物的引导进一步的加深对多少的认识。

2、幼儿反应:幼儿已有经验比较丰富,对3以内的数已经很熟悉了,可以很准确的掌握整节课的内容,整个过程在很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幼儿也很积极投入。

整节课下来效果挺好的,幼儿情绪很高涨,但是还是老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缺少让幼儿市级操作的环节,可以在结束时让幼儿做一做练习册,让幼儿自己操作。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七

1、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法,充分感知各种水果。

2、比较各种水果的相同于不同。

3、会用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喜欢玩“水果店”的游戏。

4、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的多样性及特征。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认识各种水果。

通过水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说出他们的名字。

各种水果的图片.实物水果.装水果的袋子.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以及切成块的水果。

一、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的水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水果的名称,最后把袋子里的水果都拿出来。

让幼儿看看.摸摸.说说桌上的水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让幼儿品尝各种水果,说说它们的味道。

提问“你还吃过哪些水果,他们有什么特点及营养”。

三、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

四、用幼儿制作的橡皮泥,玩“水果店”的游戏。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的关系,对于吃过的水果说不上名字,所以学习本课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字8的三组对应组成,那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数字8剩下的对应组成吧。”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数学谁多谁少教案反思篇九

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8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2、大操作材料一套。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7以内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

(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4、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