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8篇)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8篇)

ID:3352826

时间:2023-09-23 02:23:49

上传者:琉璃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实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对印版画》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这节课要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此学龄儿童想象力丰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现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应该突出学...

《对印版画》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这节课要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此学龄儿童想象力丰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现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应该突出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为主,注意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能体现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最后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认知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其实,我更想和大家交流本节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在课堂中再联系一些对称的知识更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作品和一些好的有亮点的作品集体评价并强化本课的重难点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去游乐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师把这节教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铺路搭桥,逐字逐句地分析过程,认真细致地归纳方法。但是,这样包办代替的最终结果却是以牺牲学生独特的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换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我调控、感悟方法、比较分析、内化吸收,最终所获得的比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机械的模仿要有意义得多。

整节课我以故事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合作,既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原本零乱的、具体的感性信息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先安排的是同桌合作学习,再小组合作,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活动,其中活动二是课程图标设计课程。图标设计是从每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形式、工具等特征入手,抓住形象表现为主,文字符号色彩象征为辅的设计要素组成的图案,形象的表示一门课程,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所以我请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合作,两人一组,分工设计课程标志,后画成一幅完整的课程表。本课的难点在于图标的设计,针对这个难点,我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上出示的范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讲这是画的哪一门课程?你是怎么猜到的呢?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同学们发现设计要素——我们可以通过用字母表示课程的方法,也可以用本课的学习活动来表示,还有一些学科有非常显著特征的学具,也可以表示这门课程。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训练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教材中展示了一份中规中矩的正方形的课程表,但在收交作业时我发现了一位同学的作品非常特别,画了一辆巴士车将巴士分成二层,画了五个窗口,每一个窗口表示一天。这样的构图形式非常的别致、生动,让我大开眼界。

三年级的这册课本,我教了好几届的学生,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用这种方式去表现课程表的,这也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一种创作手法。这给了我一些有趣的启发,于是我在其他班上这一课时对同学们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长方形的中规中矩的课程表的样式之外,我们还能想到哪些有趣的课程表的展示方法?抛砖引玉后,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有的同学把课程表画成小花的样式,有的同学把课程表画成彩虹,每一种颜色代表一天。在接下来的作品展示中同学们展示出了他们超强的想象力,展出了形式各样创意无限的课程表。同学们的创造力让我惊讶,让我反思。我们经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们就是最棒的老师!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力求掌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同学自主体验,充沛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纸片的叠加》的第一课时,因为第三册教材中涉和的以彩色卡纸为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与第一册教材《形状的组合》中仙人掌的立体制作局部有重复,所以我将纸牌叠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同学在统一资料——纸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裁减纸牌以和卡口插接的方法,为第二课时的拓展教学作铺垫。

本课通过同学尝试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让同学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考虑、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同学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例举了最简单的纸片叠加后,同学尝试别的让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同学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尝试之后,知道了相同造型纸牌如何叠加,然后再将教学环节过渡到不同造型的纸牌如何叠加,同学的学习经验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纸牌的造型开始向多元发展,丰富了创作内容。

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纸牌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同学的学习内容是: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发明出漂亮的纸牌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同学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优秀教案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学会造型表示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在课的结尾教师已经向同学展示了由其它环保型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造型,同学回家搜集资料后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更大胆的尝试。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五

[德育目标]:

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智育目标]:

用喜欢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心中最尊敬的人的样子

[素质发展目标]:

[教学重点]:

人物特征的描绘

[教学难点]:

不同职业的人物特征的描绘

1.学具准备:

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2.教具选择:

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学生活动设计

结合祖国发生的各种事件理解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光辉的形象(如非典时的白衣战士,汶川地震中的解放军战士)请学生搜集个方面的资料了解时事关注祖国的发展。

一师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师问: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学生四答……师:引导……

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学生讨论回答……师;引导……

板书《受尊敬的人》

三、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师巡视参与。

1.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2.学生发言说一说:谁是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

教师小结: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警察保卫人民生命安全

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农民民以食为天

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清洁工辛勤劳动美化环境

工人制作的产品和我们的生活关系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四、课堂巡视指导。

a)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应设置背景。

b)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五、总结、评价

a)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b)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关于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们的认识多局限于两种人:家中的老年人;社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而对于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好事,进行奉献的人,却被大家忽略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回忆:是谁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是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谁为我们疏导交通,是谁每天晚上陪我们做功课,复习学习内容……经过一点一滴的启发,孩子开始感激身边为自己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由学会感恩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赞美这些人,有感而发,不再是强硬的制定学生画谁,作业效果虽然不够完美,但充满了感情。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六

一、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鼓动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夸张,每个学生都心情愉快,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非常努力,三十多个学生没有谁和谁相似,谁和谁雷同,谁模仿谁。我想,他们心里一定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受到尊重的人是自信的,身心的愉悦对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有帮助的。如果我们整天挑他们的"缺点",剩下的恐怕就是自卑和模仿了。学生在赞美中学习和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他们的"本真"受到了呵护,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会随波逐流的,不会一窝蜂去赶时髦,更不会以模仿他人为能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应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还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物的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

三、在作业中,学生把眼睛画得牛眼那么大,有的眼距太宽,有的比例错位,头发就长在头顶一小撮,辨子画得象两只牛角……。此时我便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画,指出同学们画中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我十分谨慎地指出画中存在的不足,以商量的口气寻问学生这样是否更好,并给予演示。对学生的画进行点评,或与教师探讨,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因为我相信,著名教育家韩凤珍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七

三年级美术第六册教材中的《恐龙世界》一课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往往提起创作,都是比较难上的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本课的作业要求是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

观察是创作的前提条件,而恐龙在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有通过图片来了解它的外貌,而恐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家里恐龙造型玩具或画报及资料。上课刚刚开始,先由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恐龙的画面以及教材中的学生作业,然后让学生展示从家里带来的玩具资料,接下来环节我没有急着让学生直接创作,而是拿起学生带来的一个玩具说:“同学们,虽然真正的恐龙我们没有见过,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根据它的模型,来了解它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观察,它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它的每一个部位也是完全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的”。

说到这里,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先画出一个椭圆形,在它的上面画上了一个小圆,又加上两笔,这时学生就大声喊:“这是恐龙的头”,接着又画出它的身体,我这时便趁热打铁。“谁能到黑板前画出它的四条腿”。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在我的帮助下,一名学习中等的学生画出了这只恐龙,不用说,这节课的难点已经突破了。“下面该看看大家的表现了”。同学们都忙着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通过刚才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一些优秀生不用说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稍差一些的个别学生也只需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就完全可以顺利完成作业。结果不出所料,在展示作业时,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到前面展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

三年级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八

一、课前交流,吸引学生。

课前交流时我很好的用语言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另一方面,我用“善思之星(就是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绘画之星(就是能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好的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小朋友)、小点评家(就是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出别人哪里画得好,提出恰当建议的小朋友)不知道谁会被评上呢?”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互动体验,活跃氛围。

1、丝带拉直是静止的,怎样让丝带动起来?此时,我让学生拿着丝带体验尝试,很好的拉近了师生距离。

2、老师也喜欢画画,瞧!老师还带来了自己的三幅作品,请大家来评评,哪幅画的:出示课件《三颗树》板书:疏密有致。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课前歌,生唱师打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引导到位,配合默契。

1、动起来的线条我们都是用什么线条表示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会动的线条就是“曲线”。

2、欣赏谁的图片是我故意将三幅不同动感的水放在一起做对比,于是,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第一幅平静,第二幅舒缓,第三幅强烈。

3、正是这些舒缓不一、或多或少、有序无序的动感曲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不同的美感。由于前面的情境创设到位。所以我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生活中所见之处都是直线会怎样?很自然的引起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大海将没有了波涛”有的同学说:“柳树都是直的”有的说:“裙子飘不起来了”我觉得把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出来了。

四、环环相扣,衔接紧凑。

1、在欣赏雷锋小学同学的作品时我说:“瞧!雷锋小学的小朋友用会动的线条让他们的画动起来了,你想用会动的线条让什么在你的画面上动起来?”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学生讨论作画。

2、在评价环节我用自己用曲线制作的小手当小礼品要送给表现出色的同学,故意只做了一个,可有很多同学画的不错,于是我说:“怎么办呢?老师有办法。其实它做起来非常简单,瞧!老师还用了什么线条?”这就一下子把学生引导了课外拓展上,感受曲线的多种作用。

当然,让我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没把一节课的时间恰当的分配好,讲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是,语言还不严谨,有时还重复啰嗦。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当然,它们也都是我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也不乏精彩之处,是我从教以来比较满意的一节课,以后我还会努力,相信自己是可以不断进步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