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音乐教案(优秀8篇)

最新小班音乐教案(优秀8篇)

ID:3363068

时间:2023-09-23 05:00:53

上传者:BW笔侠 最新小班音乐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音乐教案篇一

1、学习歌曲,会用轻轻的声音唱歌。

2、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歌曲。

3、体验小小期待的紧张与惊讶。

蛋壳状的套盒能放入套盒中的小绒鸡、小绒鸭、小绒鸟等。

一、教师用“蛋壳”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出示“蛋壳”,引出歌曲。

指导语:“我有一个神奇的小蛋壳,能变出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会变出什么吗?”

2、教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变出一只小鸡。(1—4小节将蛋壳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随节奏指蛋壳。5—8小节神秘地将蛋壳打开用两只手捂住。9—13小节将变出的小鸡展示给幼儿看。),变出后幼儿学一学小鸡叫,做一做小鸡的动作。

3、教师再一次范唱,变出另一只小动物,变出后,再学一学其叫声和动作。

二、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变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并尝试演唱。

指导语:“你们想变出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

三、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蛋壳,是会和小朋友玩游戏的蛋壳。

小班音乐教案篇二

1.能根据乐曲进行韵律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感应八拍乐句,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cd、小树林背景图、16宫格、让幼儿提前学会念1至8的数字,场地布置等。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幼儿这一特征,选取了本节教育活动《小松鼠进行曲》,本活动集律动、节拍为一体、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将干燥乏味的八节拍融入到音乐游戏中,意在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感知。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树林里做游戏。好吗?”

(教师声情并茂,以自身感染幼儿,使其精神饱满,积极参与)

二、提出要求,学好本领。

1.师“小树林好远,要走好远的路,还有跳石头,跳小溪,上山坡,下山坡等,你们一定要跟着老师学本领。”

2.律动游戏

前奏与间奏:要求幼儿准备出发。(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出发前的准备活动)

a段:教师带领幼儿原地踏步或转换不同方向走。

三、采集野果,肢体感应。

教师组织幼儿做“捡果子”游戏,利用幼儿捡来的果子配以音乐进行肢体律动。

四、神秘小屋,寻找松鼠。

1.语言节拍

师幼共同喊:“松鼠松鼠,你在哪里?”

2.节拍小屋(16宫格)

以变魔术的形式,将图片逐一更换,图片依次为:松鼠——果子——数字

五、开心快乐,收获喜悦。

踏着《小松鼠进行曲》一起回家……

律动游戏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之一,日常平常就在角色活动中经常玩“排队走”的游戏。所以我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吸引幼儿。本次活动就是利用“进行曲”为线索,贯穿音乐游戏的始终。活动中以幼儿操作、探索为主,开展积极的师幼互动氛围。

首先,活动开始我为孩子们营造愉快有趣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感想感染游戏的快乐;之后,采用一系列的相关游戏为活动目标服务。如:采果子,找小松鼠……孩子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喜欢参加、愿意参加,而更多的是孩子们从中感想感染到了音乐的美、感应了节拍。

整体的活动效果完成基本良好!

小班音乐教案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小班的孩子社会性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像水中的鱼儿一样自由自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欢快的乐曲中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

2,使幼儿体会“忧愁”和“快活”的不同感受。

3,领会一,二,三条鱼的含义。

4,使幼儿能根据歌词的含义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一,幼儿对歌词的咬字发音,尤其“愁”字。

难点二,舞蹈过程中1,2,3,数的.互换角色上。

活动准备

音乐,小鱼缸,三条小鱼

活动过程

故事讲述:有一条小鱼,它没有朋友,每天都是孤孤单单的游来游去,没有别的鱼儿和它说话,没有鱼陪它做游戏,它很伤心,(哀伤的音乐)。取出鱼缸,小朋友发现一条鱼在水里游真的很孤单。老师开始唱第一段歌词边做动作: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一条鱼很孤单,他为什么会发愁呢?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它呢?

幼儿思考引出:小鱼需要朋友。

老师取出第二条鱼放入水中,老师提问,第二条鱼放进去以后会怎样,鱼的感受是什么,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得到关键词,快乐,高兴,开心。老师唱第二段歌词并表演动作: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老师提问,如果想让小鱼更加开心我们可以怎样做?

老师再在鱼缸里放第三条鱼,一起数一数,如果小朋友是最开始的那条鱼,你会开心吗?小朋友回答完,老师接着唱第三段歌词:三条鱼水里游,快快活活做朋友。歌词随着游戏的展开更加深刻,教师引领小朋友以表演的形式熟悉歌曲,在中间画圆,小朋友依次表演,可分组进行。

教学反思

1,过程中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很到位,也能准确地感受不同的情绪,但感染力欠缺。

2,老师将这个活动完成了,但没有关注到孩子想象的空间,比如,孩子还会选择更多的鱼,4,5,6,7,8,100,1000,等等,孩子们还可以说说平时职到的鱼类。

小班音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小班音乐教案篇五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小班音乐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会合拍地歌表演。

2、结合歌词学习小鸭走,模仿小鸭叫。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大胆地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丑小鸭》;

2、每人一顶小鸭帽(用空方便面碗制成);

3、小猪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老师:“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咱们出发吧,好吗?”

幼儿:“好吧。”

(教师和幼儿来到草地上找一个位置坐下)

2、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鸭》,声音大小、高低有变化。

3、教授歌表演:

1)创设情境。教师:刚才我接到小猪的电话它生病了,我们去看看它吧,好吗?

幼儿:好吧。

教师:那我们给它送些什么让它开心呢?让它快点好起来呀?

幼儿:送花、送水果…唱首歌。

教师:那我们就给它表演一个《丑小鸭》吧。

2)结合歌词学习“丑小鸭”的动作。

a、教师:小鸭怎么走路啊?请幼儿来模仿(要领:腿儿弯弯摇啊摇)

b、教师:小鸭怎样叫呢?(要领:胳膊胸前伸直,双手上下张合,腿下蹲)

3)请个别幼儿、几名幼儿表演(规范幼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4、在教师的歌声伴唱下幼儿合拍地表演一遍,提醒幼儿动作。

5、全体幼儿听音乐边演唱边表演,体验小鸭的快乐情绪。

6、教师:咱们去看小猪给它带去这个节目吧。

幼儿:好吧。

7、(到小猪家)幼儿集体表演。

活动结束: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根据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动作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语言发展能力不强,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更加谈不上。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想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并看老师的操作表演从而熟悉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小班音乐教案篇七

1、 认真听音乐,感受旋律的活泼流畅和低沉缓慢。

2、 模仿小猫和狮子的动作自由表现,体验游戏的乐趣。

小猫胸饰人手一个,狮子头饰一个

1、 幼儿欣赏两段音乐

(1)听小猫的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听狮子的音乐

“老师还有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听看。”

“听了这段音乐又有什么感觉呢?”

2、 故事引出

(1)“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小猫,它们每天都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另外,森林里还住着一只大狮子.......”

(2)再次听音乐

“你觉得哪句是表现小猫的?哪句是表现狮子的?为什么?”

(3)模仿小猫的动作和狮子的动作

“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是什么样子走路的。”

“狮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4)跟随音乐表现小猫和狮子的动作

3、游戏小猫和狮子

(1)继续故事“这群小猫和大狮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幸福的,因为这只狮子非常的凶猛,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抓小猫吃,不过小猫们也很聪明,会想出变石头的办法逃过狮子的魔爪。”

(2)交代游戏规则:听猫的音乐时,模仿小猫的动作自由表现;当听到狮子的音乐时,小猫静止不动,变成石头,狮子就会失望地离开。发现会动的小猫就会被狮子抓走。

(3)游戏数遍。

小班音乐教案篇八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参与”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在操弄音乐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丰 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内容。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2.在游戏活动中,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编表演动作。

4.记住歌曲名称,熟悉歌词,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

5.感受ji宝宝的可爱,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用纸壳制作大的蛋壳教具(能挡住幼儿)ji妈妈头饰一个和小ji头饰15个.小ji图片等.

活动重点:

1、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幼儿能基本掌握音乐游戏的玩法及表演动作。

活动难点:

1、幼儿知道小ji是由ji妈妈生下ji蛋后孵出来的。

2、幼儿能大胆地到前面来表演动作。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以音乐为背景进教室

3.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ji》

4.欣赏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轻轻的哼唱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ji是怎样生出来的吗?

演示小ji出壳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小ji出壳)

教师用歌词总结: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ji来。

(2)出示小ji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ji,提问:小ji长得什么样?

学习词语“毛茸茸”、“胖乎乎”。

(3)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小小蛋儿把门开》

幼儿观察课件上的小ji在做什么?(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模仿小ji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点评:理解、记忆歌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直观形象的课件可以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4)教师完整的有表情的示范演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称。

(5)教师和幼儿一起为歌曲编动作。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两手高举从上面打开,同时向前跳一下、“毛茸茸,胖乎乎”,则可以两只小手上下抖动,鼓起腮帮“叽叽唱起来”可以转圈做吃食的动作等。)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表演边唱。

三、复习律动:小星星

小ji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ji回家了——结束

重点:让幼儿能听着音乐做动作。

难点:幼儿能听着音乐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两段不同的音乐,并能跟着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

2、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音乐,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场地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小鸟飞到森林里吧

二、听第一段音乐

2、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4、  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三、听第二段音乐

2、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4、  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四、完整的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今天小兔子和大灰狼也想出来玩,那我们就跟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好吗?

六、游戏

2、  请一位幼儿当大灰狼,教师和幼儿当小白兔。播放音乐。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怎样让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正是 《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幼儿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选择《毛毛虫与蝴蝶》的音乐,为了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缓慢欢快),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和纱巾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通过玩游戏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因此,我还采用引导幼儿用手指、脚、身体的某部位在空间上的移动来表现毛毛虫爬的形态,蝴蝶飞舞的动作。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教师只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已知经验,引导幼儿主动表现,鼓励幼儿探索创造,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的音乐素养有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毛毛虫和蝴蝶》体验伤心和快乐的情绪。

2.通过玩游戏,乐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欣赏a段音乐,感受缓慢的旋律和悲伤的情绪,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伤心慢慢爬的动作。

1.手指毛毛虫:

(1)听了音乐,你觉得毛毛虫的心情怎样?

(2)它是怎么爬的?把你的手指头变成手指毛毛虫,想一想怎么一伸一缩的爬?

2. 身体毛毛虫:

(1)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可以变成毛毛虫爬一爬?

(2)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身体毛毛虫全都做给我看看。(放a段音乐)

3.丝巾毛毛虫:

(1)你能用纱巾变毛毛虫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变的?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我们让丝巾毛毛虫在地上爬一爬吧!(放a段音乐)

二. 感受b段欢快的旋律和快乐的情绪,体验蜕变的惊喜.

1.从茧里钻出来:

(1).毛毛虫变什么了?你的心情怎样?

(2).学一学怎样从茧里钻出来.幼儿自由用肢体表现,体验惊喜的情绪.

2.蝴蝶飞飞:

(1).小蝴蝶是怎样飞的?幼儿自由表现,体验快乐的情绪.

(2). 把小手变成小蝴蝶的翅膀,一起来跟着音乐飞飞看.

三.完整听音乐, 感受ab段乐曲的变化, 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1). 图谱演示ab段,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

(2).听故事,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完整音乐里发生的事.

活动延伸:

幼儿到草地上玩一玩《毛毛虫和蝴蝶》的游戏.通过玩游戏,幼儿熟悉了音乐的旋律,在第二课时可以让幼儿用乐器演奏b段乐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