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发言稿 大学校友谊会发言稿(大全5篇)

友谊的发言稿 大学校友谊会发言稿(大全5篇)

ID:3372548

时间:2023-09-23 07:23:09

上传者:MJ笔神 友谊的发言稿 大学校友谊会发言稿(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友谊的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校友: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历史文化学院的全体师生对您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最近一段时间,华中师大一直沉浸在百年华诞的节日气氛之中,我们历史文化学院也是一样,天天都在“过年”。特别是您们从四面八方(还有从美国、日本)返校,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在返校的校友中,有40年代毕业的、50年代毕业的,直至刚毕业不久的校友。这样的联谊活动是百年才有一次的。我们躬逢其盛,怎能不激动。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到处是鲜花和歌声,既使不是校友,到了桂子山都要变得激动,何况我们!

校友们:我们的历史学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学科。这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如同母校华师一样,我们的历史学科也走过了百余年的光辉历史。换言之,历史学科是一个与母校风雨同舟、有百余悠久历史的学科,是一个最有资格与母校同庆百年华诞的学科。早在1890年,文华书院就开设了西洋史课。自1903年以后,每周都有史纲课、地理或欧洲史课。华中大学的文学院设有历史系,这是当时的华大教务长、英国学者狄克逊牧师筹建的。1931年9月,他返回英国后,英国循道会委派剑桥大学毕业的伦纳德·康斯坦丁(constantine,leonard即甘施礼)前来接替狄克逊的工作。狄克逊在华中大学教了19年的历史课,担任过历史系主任,直到1950年才回到英国。从1931年开始,华中大学开设的历史课程有中国史、现代欧洲史、远东国际关系史等十几门。蔡尚思先生1931-1934年在华中大学历史学科任教。193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陈叔元主持历史系的工作。1938年以后,华中大学西迁到云南省大理,历史系主办的《西南边疆问题研究报告》成为当时国内外边疆文化资料的权威刊物。解放前担任历史学课的教师还有英国的甘施礼等。1949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设有历史系。1952年初,华中高等师范学校设有历史系,方衡担任系主任。解放后,历史学科焕发青春,一直是华中师大的重要学科。

第二,我们历史学科先后有一批著名的教授,有一批敬业的教职员工队伍。其中有海内外著名的学者钱基博、张舜徽、章开沅教授,还有蔡尚思、潘梓年、杨东纯、王玉哲、杨熙时、王凌云、教授,还有从事中国史研究的王瑞明、熊铁基、吴量恺、邹贤俊、李国祥、崔署庭、戴绪恭、谭克绳、苏中立、刘望龄教授,从事世界史研究的涂厚善、黄道立、刘继兴、高明振、黄振教授。国学大师钱基博、张舜徽等先生曾经无私地向历史系捐赠了一批价值连城的文物,现收藏于学校文物馆。正是有这么几代学者的辛苦耕耘,我们的学科才有辉煌。

除了这些教授,我们还有一批非常敬业的教职员工队伍,如已经离开人世或离开工作岗位的曹植福、喻存粹、朱明庭、王荫铎、雷济东、李子魁、田家农、承嘉猷、古堡、何秉旭、陈辉、肖汉森、戴成兴、张立民、徐圣熙、向子祥、李以明、何抗生、周孝梅、徐策伟、李雪松、孙玉华、黄怀玉、郭豫飞、俞德华、罗静兰、贺熙煦、汤建英老师,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就没有我们学科的今天。值此校庆之际,我们不应当忘记他们,我们要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办公室设置历史专业自学考试,由历史系承办培养历史专业自学考生的任务。我们还先后办了夜大、函大,还办了国际贸易等自考专业。我们现在正在走一条综合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人才的道路。

第四,我们的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作出了平凡而了不起的贡献。您们,有的是在学校岗位培养了人才或做研究,有的是在国家机关担负着重任,有的是在公司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其中有太多的骄骄者。有的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有和成为了着名学者,有的成为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如:60届毕业的邹时炎同志曾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和国家教委副主任。华中师大的前任校长章开沅教授和党委书记戴绪恭教授、现任校长马敏教授都是我们历史系的教师。历史学毕业的学生是从不为华师抹黑的,而是为华师争光的。您们是值得尊重的`人,是值得华师骄傲的人。记得在每届的毕业庆典上,我们都有一句把耳朵磨出了茧的套话,那就是:“今天我们以华师为骄傲,明天华师以我们为骄傲。”我想,这句话是在实现了。从诸位的笑容,从岁月刻写在各位脸上的皱纹,就不用再作乾嘉学派那样的考证了。

每五,我们的历史学科是一个一直在为华师母校争光的学科,是学校龙头学科之一。与以前的历史系相比,我们的学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历史文化学院今非昔比了。我们的历史系已经发展为学院,由五个系级单位组成,分别是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还有若干个研究中心。虽然华中师大因为各种非学术的原因而没有进入211工程,但是,华中师大的综合指标都是排在前50名(网上可以证明)。历史学科是排在全国历史学科前列的,是在211前列的。何以见得?因为我们有历史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研究基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我们的中近现代史和历史文献学总是排在全国高校的前几名。我院有85名教职员工,有30名教授和若干名副教授,教师队伍中有三分之一具有博士学位,还有四名博士后,有(马敏、朱英)两名国家跨世纪人才,有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彭南生),这样一个“大满贯”的地位在全国高校的历史学科中是屈指可数的,很难数出十个。在这样一个学院,当前的精神状态是良好的,教师们团结和谐,甘于寂寞坐冷板凳,每年都有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每年都捧献出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每年都有科研究获奖。

各位校友:“百年华诞”是难得的机遇。校庆期间,各种活动好戏连台,学校有大型文艺活动,有世界大学校长论坛。我院先后要举办四个国际性的学术研究讨会(近现代史研讨会、历史文献学研讨会、德国史研讨会、楚学研讨会),欢迎大家涌跃参加。由于我们的工作有些忙乱,对大家照顾有些不周,请大家谅解。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向您们表示祝愿:祝愿您们在校庆期间天天开心,留下美好的回忆。正如您们知道,桂子山的十月是最美的,山美,人更美。让我们一同分享华师——母亲百年华诞的喜悦。同时,祝您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顺心。

欢迎您们常回家看看!

友谊的发言稿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这次夏令营,最开心的,是认识了很多来自各省的朋友,辽宁的、河北的、河南的、山东的、黑龙江的、上海的……大家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虽然我们在台上是竞争对手,但是下了赛场,大家完全就是知己。

就拿我们那个临时宿舍来说吧。我们除了来自陕西商洛的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外,还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初中生,来自辽宁的两个高中生,一共六个女生。刚搬进来的那个下午,大家谁也不认识谁,只是简单的打了个招呼,便各忙各的了。但经过一个下午的磨合,到了晚上大家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聊歌曲,聊各自的家乡,聊家乡的美食、习俗,最后甚至还一起唱起了歌曲。多么快乐呀!本来打算一夜不眠,但瞌睡虫一直来打扰我们,到了半夜两点多,大伙实在是撑不住了,便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个个没精打采!之后的五天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进餐,一起出门,一起去参加比赛,一起开玩笑,一起入梦……有人没有准备比赛的稿子,我们一起给他找;有人没有准备朗诵时用的音乐,我们一起帮她想办法;有时,我们几个人甚至挤在一张床上打闹,休息。不嫌热吗?当然不,谁让我们是朋友呢?朋友,让我们彼此都有了被关心的感觉。这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温暖呀!还有那些同台竞技的选手们,虽然太伤我没事竞争对手,但下来我们就成了朋友,很好的那种朋友。大家一凑到一起,就会爆发出阵阵的欢笑声。就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大家还围坐在宿舍楼前的空地上,玩起了“杀手”游戏,多么畅快呀!朋友,让我们那颗远离父母,失去依靠的心不再感到孤独。这是怎样的一种安慰呀!

离开的那天早上,大家都没有多说什么。虽然只是短短的5天,但大家的心中早已铭记住了对方,早已建立起了身后的友情。即将分别的时候,大家的心在哭泣,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朋友一个个离开,拖着不忍离去的身躯,留下悲伤的背影……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如此真挚,如此淳朴——友情!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很多朋友,只是我们都太想当然了,把朋友对我们的关心当成是理所当然,忽视了他们的重要性。

他们用行动在诠释着这最真挚的友谊。

从今天起,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用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这珍贵的友谊!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友谊的发言稿篇三

当前,正值年末,是炼铁厂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冲刺阶段,为了保证今年的生产指标再上台阶,团委党支部号召该厂车间的广大青年职工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充足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并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制度,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使职工更好的投身到炼铁厂的生产中去,争取完成全年生产经营指标。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设计院,夹带着一丝丝微风,看,a车间和b车间的两支队员身着整齐的队服上场了。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队员们便开始驰骋在球场上,只见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穿梭如飞。身后的职工大声欢呼着,似乎比球员还激动,他们将球场团团的围住,呐喊声响彻了整个球场。

场上的球员鼓足全身的劲去比赛,进攻时他们犹如刚出笼的猛兽,拼劲十足:看场上的,他弯着身躯,随时准备着进攻夺球;防守时他们紧紧跟上,没有丝毫地放松:再看下,他2眼直盯着对方手中的球,生怕看走眼,给对方进球的`机会。场下的观众时而手舞足蹈,因进球而放松呼叫,时而握紧双拳,同场上的球员一同进入焦灼的状态。休息的队员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主动聚在一起,研究对策,切磋技艺,还不停为场上的队友打气。比赛精彩不断,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尾声,然而大家却依然沉浸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队员们的出色、激烈的比赛,让场下观众呼喊不停。

此次,虽然只是一场普通的篮球赛,却让年轻的彼此在篮球的起伏中得以认识,让原本陌生、疏远职工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进。充分展现了车间员工和领导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友谊的发言稿篇四

你握不住它,

闻不到它,

尝不到它,

无法知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它何时光临,

不过你总能感觉到它,

而且总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它可能会来了而又走开,

但你知道它总会回来。

友谊的发言稿篇五

前几天,听说刘子萱病了,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得了甲流呢!我还想:“姓刘的这家伙抵抗力真差,回来得拉上他好好锻炼锻炼。”

第二天,刘子萱还没来上学,看来他病得不轻。

放学以后,老师让我把作业给他带回去。开始,我有些犹豫,心想他会不会传染上我呢?但又一想,我和他住在同一个小区,只有我给他带作业最方便。再说同学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同时这也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呀!于是我接过老师递过来的作业给他带回家。

以后,一连好几天我总是放学以后直接先去刘子萱家,给他带回老师布置的作业。帮他划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帮他查需要记住的词,还有交待学校或老师的通知等等,然后再回答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等这些事都办完了我才高高兴兴的回自己的家。

有一天,我不小心把脚碰伤了,脚面上破了两大块,还有一大片淤血,当时疼得我直冒汗,走路也一瘸一拐的非常疼。到了放学的时间我想还去不去给刘子萱送作业去呢?本来我也应该好好休息休息。但是我又想到刘子萱在病中,他一定更需要帮助。我好像看见他正倚着窗户向外张望盼着我给他带作业去的神情。我又想起每次我给他带回作业时他那高兴的样子,我的心就动了。我想我给他带去的不仅仅是作业,而也是把老师、同学和我对他的关心带给了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其实,我们大家都希望他的病快点好起来。我们好一起上学、一起玩。想到这些,我这点小伤又算什么呢?于是,我忍着疼痛坚持给他带作业。他很感动,他的姥姥、姥爷还有他家的阿姨都夸我是好孩子。听了他们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刘子轩的病已经好了,我们又能够一起高高兴兴的上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现在我们两个人的友谊更深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