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实用5篇)

最新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实用5篇)

ID:3388273

时间:2023-09-23 11:20:24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平行线判定之后学习的,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会比较简单。因此本节我先让学生量出同位角大小得出性质一,然后直接让学生口述性质二与性质三的证明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注重思想方法的形成。

性质的判定与性质要区别应用。学生容易混淆。这节课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代表回答,最后给出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讨论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平行线的性质,进一步解决问题。

及时的巩固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本节我设计几个例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个别题目需要有理解熟练应用的过程。

当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需要进一步的练习,这些将在第二课时进行。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二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美丽的菱形图案,利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本节课结束后,觉得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总结一下几点:

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的`美。

亮点二:通过类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1、对学生个人估计过高。内容较多,知识点联系复杂。今后应加强对教学知识点分类。

2、合作交流过程中,写已知和求证和证明过程,很浪费时间。今后让学生上台口述。老师少讲一些。

3、对课件制作不够熟练,今后要多学习课件制作并且采用多种形式。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

以后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得学好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完善自我。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四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滴管、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等;问几位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利用职务便利,弄来了若干个10毫升和20毫升的针筒;从网上寻找有关容量单位的历史、图片、资料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买了多次1升康师傅冰红茶,供试教和正式上课用,(至今办公室里还有)。我还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五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为学生多创造动手的机会。

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