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汇总5篇)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汇总5篇)

ID:3389793

时间:2023-09-23 11:45:32

上传者:曼珠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篇一

1、感知物体大小,引导幼儿给物体进行大小分类。

2、学说:"大苹果放到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到小篮子里"。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体验其乐趣。

1、布置场景:挂满苹果的苹果树两棵。

2、大小篮子各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摘苹果》

1、感知苹果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农民伯伯种的苹果丰收啦!今天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课件1:丰收的苹果)哇,树上结了许多红苹果,农民伯伯开始摘苹果了,一摘,摘了一个苹果;再摘,又摘了一个。看!摘了几个苹果?它们一样吗?(一个大,一个小)

2、摘苹果。

师:"刚刚,农民伯伯在果园里摘苹果了。老师这里也有两棵苹果树,我们也来摘苹果好不好?但要听好了要求:每个小朋友摘两个不一样大小的苹果,摘好了就坐到位置上(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摘了几个苹果,哪个大,哪个小)。

3、分苹果。

出示两个篮子。

师:"你们说说看,这两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篮子大、一个篮子小)

"我们要把摘到的苹果放进篮子里,你们说,大苹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小苹果呢?"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来放,边放边说:"大苹果放到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到小篮子里。"

4、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不仅帮农民伯伯摘苹果,还会将大苹果放在大篮子里,小苹果放在小篮子里,进行分类。真能干!其实,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篇二

1 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 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种植区――蚕豆小火车;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针、积木、油画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纸;记录本等。

(1)师:小朋友们种的蚕豆苗都发芽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种的豆苗长得高。你们有什么办法?(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测量的多种方法:叠拳头、虎口码、木棍量……)

(2)幼儿自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选择喜欢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测量结果:你选用了什么测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头量,有一个手指节高;用拳头量,比一个拳头矮一点;用积木叠,有四块积木高……)

(1)师:你们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现在你能说出谁的豆苗最高?为什么?(如“亲亲的豆苗高,因为有四块积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个拳头高,四当然比一大了”。“不对,虽然四比一大,可是,积木很小的,四个叠在一起还是很矮”……)

(2)师:到底谁的豆苗高?用你们的方法能比出来吗?(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演示比对)

(1)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并比较豆苗的高度?(引导幼儿说出“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量”。)

(2)介绍刻度尺。

(3)为每棵蚕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导幼儿裁剪卡纸条。用统一的方形积木块作刻度),布置测量环境:火车新干线。

1 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 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篇三

《按大小排序》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小班幼儿对生活中各类物体及形状、数量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不同。《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之间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创设了去玩具店的情境,通过坐汽车、开汽车等环节,让幼儿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感知、大胆表述,理解和运用按大小规律排序,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采用以下实施策略:

1.运用情境创设“去小熊的玩具店”,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创设“去小熊玩具店”的情境,让幼儿通过看看发现并正确辨别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样。通过坐坐幼儿为每只熊找到了适合自己坐的汽车。通过排排幼儿给三辆大小不一的汽车按照大小有规律的进行排排队。情境的渗透激发幼儿发现物体的大、小不同以及将三个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的规律。

2.层层深入,总结归纳将三个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中主要围绕着三步进行总结归纳:

1.幼儿从一开始的学会辨别三个物体的大小。

2.探索三个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正逆排序,从中发现排序规律。

3.理解运用后能够运用到整理玩具店中。每一步的层层深入,总结出不同的知识点,从而引导幼儿既能辨别三个物体的大小,又能将三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三个物体的大小。

2.能够将三个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

3.愿意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和结果。

重点:幼儿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三个物体的大小。

难点:能将三个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向排序。

物质准备:ppt课件、大中小的娃娃实物和图片、幼儿人手一套汽车卡片、幼儿操作板、各种大小不一的玩具等。

经验准备:有区分物品大小的经验、有玩过套娃、套筒的的经验。

一、创设“小熊去玩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介绍“小熊去玩具店”,观察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小。

二、操作感知三个物体的大小,探索正逆排序。

1.看一看,运用目测和比较辨别三只熊的大小,并排序。

出示两只小熊的图片,请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辨别出哪只熊大?哪只熊小?接着出示较大的那只熊,辨别三只熊的大小。请幼儿给三只熊排排队,说说比较大的这只熊应该放在哪?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辨别三只熊的大小,并找到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2.小熊坐汽车,辨别三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大小对应。

小结:你们真棒,让每一只小熊坐上了适合他们的汽车。

3.汽车排排队,探索三个物体大小的正逆排序,大胆表达。

小结: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我们既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三、理解运用,整理玩具店玩具,按大小排序。

请幼儿按照大小给玩具排排队,进一步巩固按规律给三个物体大小排序的方法(能力强的可提供四个物品)。

小结:小朋友真的很能干,把玩具店里的玩具整理的很棒,分别将玩具按照大小排摆放在盘子里。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找一找班级里还有哪些东西有大的有小的,引导他们把玩具按大小的规律整理归位好。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关于三个物体的大小排序,幼儿有了前期的基础区分大和小,所以幼儿在整个活动的学习中比较顺畅,对于三个大小不一的物体也能够辨别出,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坐汽车去小熊的玩具店”的情景贯穿,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知识点。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区分不出左右,所以在活动前我提前预设将的操作板的左边用红色箭头标注出,活动中幼儿就很自如的根据箭头的方向(从左到右)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运用到生活中,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理解运用,整理玩具店”时,让幼儿根据前期掌握的知识点,按大小排序来将区角架上的玩具按大小进行了整理,这一步既是检验前面部分的学习,又是提升总结,让幼儿理解消化后得以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根据到不同水平的幼儿掌握情况,我还渗透了一组4个物体的大小排序,幼儿也能通过观察操作整理好,活动中这个环节在幼儿掌握的不错,其实可以每组都投放一组4个的物体玩具让幼儿来进行按大小排序。让孩子们大胆探索,获得更多的新经验。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篇四

教师:

难点:知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点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2.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

3.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4.能知道长方体有两种形状

5.学会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

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

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

4.问卷表格两张

5.音乐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

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

三、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2. 他们能滚动吗?

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

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

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

3.完成表格

4.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

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

六、 活动延伸

2.布置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

圆柱体

长方体

两边一样不一样一样不一样

高矮

粗细

家庭作业

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分类数学教案篇五

探索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出结论:尾数是单数的,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的,整个数就是双数。

理解单双数的概念;知道任何数尾数是单数,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整个数就是双数。

1、幼儿佩带1-10的数字挂卡25张。

2、教师示范卡片有:带图案的数卡4张,以及数字卡(1-10)泡沫板。

3、苹果树4棵,上面贴满苹果若干;彩笔25支;托盘25个(上有相同数量的格子),1-20的数字卡25张。

4、两座房子的图片,上标有数字:1、3、5、7、9、11、13、15、17、19和2、4、6、8、10、12、14、16、18、20。

5、四张标有内容的单双数卡片,如24.28.23.27等。

6、音乐《找朋友》。

一、复习1-10的单、双数。

1、幼儿按自己的数卡找相应的座位。

“数字宝宝们,我们今天要坐火车去果园摘苹果啦!上车时请注意,你是数字宝宝几号就坐几号车厢,千万别坐错了!”

2、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火车开动了,呜――!呀,路边的景色真漂亮,还有可爱的小兔子呢!来看看有几只免子?小兔子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它们是几个几个找朋友呀?(两个两个)多了一只兔子没有朋友,说明7是什么数?(单数)”

出示图片,上面画有7只兔子,兔子的图案两个两个摆在一起的。

教师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出示其它的动物卡片和数卡。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什么数,坐的是什么火车(单数或双数)。

“我们来看看,这列火车坐的是哪些数字宝宝(1.3.5.7.9),那这列火车是什么火车?(单数火车)”

1、按托盘上的数字摘相应数量的苹果。

“数字宝宝们,果园到了,哇,好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呀!你们想不想摘回家?”

引导幼儿观察托盘上的数字和格子,要求一边摘一边数,摘的苹果数量和数字是一样多,一个苹果插一个格子。

“现在我们来比赛摘苹果,看谁能按要求摘得又快又准!”

2、请幼儿给自己摘的苹果配对,并用“0”“00”记录结果。

“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把你们摘的苹果两个两个的找朋友,看看结果怎样?如果剩下一个没有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单数)?请在数字旁画“0”;如果都能两个两个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双数)?请在数字旁画“00”。

3、统计幼儿的操作记录结果。

“请摘11个苹果的幼儿告诉我,11是什么数?”

抽几个数验证结果。

三、比较20以内的单双数,让幼儿找出单、双数的规律。

1、知道标有1、3、5、7、9的房子是单数房子;知道标有2、4、6、8、10的房子是双数房子。

2、提问:那你们手上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应该住在哪间房子里呢?(请幼儿送数字回家)看看幼儿送的是否正确。

3、比较数字、找规律。

提问:我们单数房子里的单数宝宝们有哪些的相同地方?看看1、3、5、7、9在每个数的哪个位置?(后面)

总结,后面的数字是“1、3、5、7、9”的数都是单数。出示23、27,并进行验证。

按同样方法找出双数的规律。

4、任意出示几个数,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数?为什么?

四、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教师佩带数字挂卡,与幼儿共同游戏。

“数字宝宝们,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的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个人肩并肩站好,将两个人的数字拼在一起,看是个什么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数学活动《摘果子》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很感兴趣;操作材料丰富,可变性强,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幼儿化身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沿途看到了不同数量的物体(复习10以内单、双数)。幼儿将自己摘的数量为11-20的苹果进行两个两个配对,并送数字宝宝回到单双数房子,再次学习区分单双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后,以“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反复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从操作材料上看,教师提供了美观并能吸引注意力的动物卡片、可摘的苹果树、可以操作移动的苹果卡片等等;从操作形式上看,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来进行深入探究,如:在幼儿面对数字11-20时,教师提出让幼儿用两个两个找朋友的方法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探索性操作既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思维的目的性。另外,在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区分单双数的规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所获得知识是否正确,有利于促进幼儿知识的内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