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大全7篇)

2023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大全7篇)

ID:3392066

时间:2023-09-23 12:19:07

上传者:灵魂曲 2023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大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一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怎么教的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 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如果我是一只( ),我会( )。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三)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 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 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朗读课文。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一开始,学生只能获取自然段里的一部分内容,我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顺势点拨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接着,我通过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例如课文中“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我将这句话改成“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起初,有部分同学认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相对要好些,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感受它们的不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句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通过引导,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句子具体地描写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使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采用转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去感受。通过感受文字隐含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例如讲解完学生上课的情境,我便抛出问题,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窗外的小鸟、树枝、蝴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从这篇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学到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好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认真读书,有的说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认识了一些动物和植物,有的说感觉到了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不要把读书当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的说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都是一家人。学生的这些回答不就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吗?尽管有些学生说得并不全面,但是他能从课文的内容受到启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他的收获。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二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充满欢乐和祥和气氛的学校,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语言,大家一起来到学校,认真上课,快乐玩耍,都成了好朋友。

三年级,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低年级不一样,三年级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但是学生刚开学,精神还没有集中,上起课来,学习的兴趣不弄,尤其是中下生,拼音没能过关。识字方面,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先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先全部读准确读流利才在词语中学习生字。在指导书写方面,也不可能一个个的.让学生去模仿,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根据今天下午的听写,学生的词语掌握还没能全部过关。该课注意抓好的一个生字是“戴”与“雀”字,“穿”“引”字的拼音也有和多学生写成后鼻音。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

教学设计

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三

三年级第一堂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健康快乐活泼地生活、成长,感受到了不少的乐趣。

我从课题入手告诉学生们“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的”就表明那里的孩子把这样的学校当成了自己的摇篮,喜欢这样的学校。你们喜欢我们xx学校吗?我们xx学校和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看。学生们地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在讲述大青树下的钟声时候,我爆料了我自己敲钟的特殊经历,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我的童年。在讲述”这声音真好听“,我让他们说说,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孩子们也能说出:”整齐,流畅,正确,有感情,声音响亮。“于是让他们读读看,是否是真好听的声音。果然,他们读得非常棒。

在结尾处,在讲解”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我告诉孩子们,省略号的作用很大,言有尽而意无穷。次处的省略号,是边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对学校的依依不舍,是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在写作文的时候,适当的运用省略号,能增添感情的白表达。或许是因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学得很认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四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民族”这个概念在我们这种没有少数民族学生的班里,同学们几乎没有这种区别。他们的头脑里一时没有各民族的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民族风情不同。因此,在教学本文这前,我布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图片等。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并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及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了解个别少数民族的习俗,让他们对各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认识,有了以上的认识,孩子们对“民族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学文后我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己所在的小学,而且讲的十分生动有趣。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特别引人注目。色彩艳丽的塑胶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可以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己的学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自己喜欢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五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我去领会,自我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我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我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另外,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十分起劲,再让他们比较想象爷爷爬时的样貌。有的学生就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全班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提醒学生:“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最终爬上了山顶。”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东西。之后让学生结合自我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我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我所在的小学,并且讲的十分生动趣味。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异常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能够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我的学校用自我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讲,讲自我喜欢的,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欢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欢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本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六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

对于“民族”一词,还是比较陌生的,毕竟我们这边民族氛围不浓,可以说是没什么民族气息,如果学生能参加一些民族活动,如果看过一些着民族服装的人,或许他们会有更深的认识,为此,我上网找了些资料制作成ppt,学生看着这些鲜艳的民族服装,还有一些活动照片,与各民族就更接近了,学习起来更带劲。

学文后我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

最后,我还让学生进行展评,分小组选出代表作品,每个小组一幅,然后让同小组的队友进行作品讲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更大地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板书篇七

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