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案英语 微课程微教案(汇总5篇)

微课教案英语 微课程微教案(汇总5篇)

ID:3392263

时间:2023-09-23 12:24:22

上传者:翰墨 微课教案英语 微课程微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微课教案英语篇一

方明和李立在下跳棋,为谁先走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方明说:“谁先走?” 李立说:“摸棋子决定吧。摸到红子你先走,摸到蓝子我先走。” 方明说:“这样对我来说不公平。” 李立说:“那又怎样?”

方明说:“你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大.” 李立说:“那怎样才公平?” 方明说:“拿出一枚蓝棋子。” 李立说:“为什么?”

方明说:“这样棋子的总数是2,其中红、蓝棋子各1枚,各占总数的(1/2 ,所以,摸到红、蓝棋子的可能性都是(1/2 ,可能性同样大,因此公平。

李立说:“有道理,你真棒,通过你这么一分析,我也知道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了?” 方明说:“讲一讲!”

大家想一想,李力会怎么解释? 李立说:“棋子的总数是3,其中红棋子 1 枚,占总数的(1/3 ,所以,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是(1/3.”

你不公平。”

方明说:“真棒!分析得真透彻。”

李立说:“我还知道了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方明说:“与什么有关系?” 看李力怎么说。你们说与什么有关系? 李立说:“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方明说:“对!可以使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李立说:“我知道了,玩游戏要讲究公平。”

方明补充说:“游戏规则公平的标准:对每个游戏者来说,获胜的可能性要相等。(机会均等”

方明继续说:“只有对每一个游戏者的机会是均等的,游戏才公平。”

两人共同说:“让我们共同开发公平的游戏规则,创造我们少年儿童的美好未来吧!”

大家认为呢?

微课教案英语篇二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教法 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讲解分析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巩固练习

走进生活

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个别指导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反馈纠正

少小时?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

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合作交流

开拓发展

小结

作业

教后记 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跑了多少路?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思考总结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从

启发引导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

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从甲

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

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

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拓展提问

微课教案英语篇三

花桥小学

祝清

【一】教材分析:《翠鸟》一课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其中对于翠鸟的外形描写(静态描写)、活动描写(动态描写)等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优秀范文,对于指导学生进行类似情节的描写,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总是有些力不从心,阅读量小,积累不丰富,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于是就应以课本中的优秀篇目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作者的写作方法上汲取经验,从仿写到自主写作,随课微写,很有帮助。【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熟悉的动物进行静态描写。

2、在写作过程中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及正确使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提取有益素材,随课微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抓住动物特色,运用正确地语言进行写作。

【五】教学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翠鸟图片,回忆我们学过的《翠鸟》的文章。

2、出示文章段落。了解静态描写。

(3)、了解静态描写的概念。

3、提出写作方法,提出本堂课的任务(《翠鸟》随课微写)。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动物图片,学生观察其外形,再仿照《翠鸟》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1)、出示啄木鸟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注意观察顺序及抓住其主要特点。(2)、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描写啄木鸟。注意运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4)、学生汇报展示。

2、出示小猫图片,学习方法同上。

三、随课微写练习。

1、出示可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

2、提出写作要求,(1)、自主选择一个小动物写一段话。(2)、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你的写话更加具体生动。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四、佳作欣赏,评析。

五、课堂总结

微课教案英语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2、难点: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白板、橡皮泥、弹簧、激光笔、镜子、木条、砝码、测力计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1:橡皮泥和弹簧,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学生实验:用测力计拉伸弹簧

问题1:在拉伸弹簧时,测力计出现了示数?说明什么?——说明弹簧对测力计有力的作用。

问题2:旁边的同学感受到弹簧产生的力了吗?为什么?——不接触弹簧就不会受到弹簧的力。

木条上放置重物时,木条受到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支撑住物体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问题1:木条比较软,形变非常明显,那如果在木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呢? 演示:

结论:有些形变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清,但这些形变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实验证明,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形变和弹力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分类:1、弹性形变;2、非弹性形变。

2.弹力: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微课教案英语篇五

品社微课程教学设计

厚福盈小学

徐微

2013/9/23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文字的出现对人类文明成就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中国的文字,并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古代中国文明成就为骄傲,乐于了解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字及文明成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字的出现对人们交流、信息传递、人类文明成就的继承与发扬的伟大意义,较深入的理解“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这些古老国度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奠定了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而奠定基础的第一块基石便是文字。本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了解文字的出现对人类交流、信息传递、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扬的伟大意义,较深入的理解“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请大家在不发出声音、不借助文字的前提下,把“吃”、“吃肉”、“吃鹿肉”、“吃母鹿的肉”、“吃烤母鹿肉”这几句告诉你身边的人。不难发现,随着远古人类智慧的开化,动作已不足以满足与他们交流的需要,于是他们开口发出第一个语音,虽然这些语音还不具备具体的形式,但它们作为文字的雏形已经开始促进人类交流了。(远古人类交流的图片)

二、整合语文学科资源,激发学生思考

眼前这幅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对,这就是我们五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神圣的路程》当中的图片。每每想到文中对主人公为了向远在千里外的人们传达胜利喜讯所变现出的惊人毅力时,我们无不为之感动。然而,你们有没有想到如果当时的古巴比伦出现了文字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神圣的路程图片)文字对于人类信息的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人类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同时也为未来文明成就的传承提供的前提条件,那么这个漫长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以古代中国为例,帮助大家来深入的理解“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图文并茂,理解“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进行了结绳记事、刻绘符号等种种记录信息方式的实践之后,古代的中国人发现应该有一种符号可以更加充分的表达彼此语言的涵义,于是文字便应运而生了。

公元前1600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至殷。“殷墟”发现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有了文字便有了历史文献,如记录宇宙密码的《易经》(易经图片)、记录春秋时期人们生活场景的《诗经》(诗经图片)、记录战国各诸侯国纷争情景的《春秋》(春秋图片)分别成为了后世中国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开山鼻祖。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不断发生演变,人们发现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这些书写材料有许多缺陷,这便催生了造纸术的出现,而为了使文字更便于书写,文献能搞更加高效地传播则又促进了印刷术的改进,我国的这部《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四、列表格,创设情境,感受文明成就的独特魅力 正因为文字的出现,文献的记载,使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对人类的探索与思考有了继续传承和延展的根基。自此以后我们的先人就将他们在农业、手工业、数学、医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的智慧结晶一一记录在案,并使之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播放农业、手工业、数学、医学、天文学幻灯片)正因为有了文字的出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才如此灿烂辉煌,进而去推动世界的进步!

五、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除了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也有了不起的文明成就,他们的创造同样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就像几条支流,汇聚成一条文明的大河,奔泻而下数千年,请同学们按照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也来探索一下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成就吧!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1、通过哑剧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促进人类交流的作用;

4、以“学习树”的方式来说明“文字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5、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以古代中国文字对中国文明传承的深远影响为例,体现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