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通用5篇)

2023年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通用5篇)

ID:3393079

时间:2023-09-23 12:34:36

上传者:LZ文人 2023年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篇一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篇二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

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篇三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篇四

1.通过操作,感知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能开动脑筋设计制作教具。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1.正方体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纸若干。

2.制作礼盒的平面图形若干、正方体的插片若干。

3.胶水及彩色水笔。

1.分组操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第一组:做礼品盒。用画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图形纸,动手动脑做成礼品盒。

第二组:做数学角教具。"数一数,这块积木有几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这样的正方形的纸,在每张正方形的纸上写1个数字或符号(+、一、×),写好贴在积木的每一个面上,供数学教学游戏用"。

第三组:让积木变漂亮。"这些积木旧了,你们数一数它们有几个什么形状、大小是怎样的面?""请你选用大小、形状一样的彩色纸,把积木贴起来。"第四组:插积木。用插片插出一个正方体。

2.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制作(1)"礼品盒是什么形状的?数数看,它有几个面,大小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2)"你们给数学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个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面?每个面有几个数字?""用你们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给小朋友出一道算术题好吗?"

(3)"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数数看,一块积木用了几张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纸贴好的?你们把积木摞在一起吧。"(4)"插了这么多积木,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插好一块积木需要用几块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样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能用这些积木搭成一个大正方体吗?试试看。"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篇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1.4.1认识立体图形|人教课标版。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