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汇总5篇)

2023年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汇总5篇)

ID:3396077

时间:2023-09-23 13:21:50

上传者:碧墨 2023年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一)知识方面

1.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方面

1.尝试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图片、资料、视频。

学生准备: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关于人类的起源,你都知道哪些呢?

【讲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暴露学生的前认知。

新课教学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引导各小组介绍现代类人猿的相关资料。

2.【提问】通过小组介绍,思考以下问题:

(1)现代类人猿分布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和人类有哪些异同(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语言交流等方面)?

(3)观察森林古猿生活场景想象图,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与现在哪类动物的比较相似?

【过渡】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走向了演化成人的道路呢?

(1)现在类人猿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依赖植物的果实、嫩芽以及昆虫等食物生存。

(2)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类有很大不同,以树栖为基本生活方式,基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活环境的能力,也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森林古猿与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比较相似,它们都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

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相同点,体会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亲缘关系。

通过比较它们的本质区别,体会现在类人猿和人类是进化上的两个分支。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自学指导: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教师提供的资料有:人和黑猩猩的手、骨盆、牙、骨骼比例、氨基酸种类等资料。

(2)你认为那时的森林古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3)哪些证据支持了你的推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课本剧展演

通过课本剧表演,帮助学生理顺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历程(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等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1.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由热带雨林变为稀树草原。它们的树栖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面临需要下地行走,果实、嫩芽等食物缺乏,敌害增多等困境。

(2)会被迫改变原有的树栖生活方式。

(3)化石为我们提供了证据:“露西”骨骼化石的下肢骨粗壮、骨盆宽阔,所以推测“露西”为直立行走。

2.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

1.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体会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历程和证据。

2.通过课本剧的展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制订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

2.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在学生认同人猿同祖的事实后进行情感升华,形成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阅读课本,完成相应练习。

通过阅读和练习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像: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像,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课本上最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节课上得不好,可能象历史课。由于开课日期的限制,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开课。开始在选这节课题时,心中很担心这节课的教学很难进行,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象一节历史课,可以由教师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头到尾的描述一遍,其中再展示几张图片就可以了。然而从教学的效果看,这节课是成功的。

充分挖掘教的内容,制定出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这节课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分考虑三维目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顺序都是安照课本上教学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设计的。这样上课老师讲起来很顺畅,象讲上历史课似的。但这样是以老师讲为主了,忽视学生的活动了。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下一些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较突出培养观察能力。从开始用图片观察导入课题,到观察影片,然后针对课本有关内知识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能力。其中影片非常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和发展有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可以说影片的观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针对课本知识点难易程度和相关图片,有两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分析讨论,回答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学习到从猿到人的进化时,阅读课本88页这一段,并观察图11-23,分析讨论,回答人类从犯规到人的进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在进化上有哪些主要特点?学生活动的效果非常好,都能很好的解答以上的问题。从教学次果看,这节的教学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三维目标。

课前可以作适当的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提早一天发给学生一张学习单,根据课本主要内容,列出了涉及这节课的几个简单问题,有的以问题形式,较难折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和表格形式,以降低难度。在七个平行教学班中试上过两个平行班不用这张学习单教学,而是直接在课上提出相应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了这张工作单后,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对这些问题有了思考,或者在上课分析分析讨论时,问题明确,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的起源

2.达尔文的进化论

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

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森林古猿的生活

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很多问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些问题又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就等于找到了进行本节教学的切入点。另外,引导学生归纳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等,在教学中对重、难点的突破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各知识点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的是,本节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欠缺,教材所提供的“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两个版块,占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在进行第5页第1段和第2段的阅读时,显的有些仓促。另外,在“技能训练”版块,未能引导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几种观点”作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探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