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的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通用5篇)

2023年社会的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通用5篇)

ID:3403166

时间:2023-09-23 15:07:54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社会的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社会的调查篇一

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调查时间:20__年2月4日~20__年2月5日

(二) 调查地点:

(三) 调查对象:中国旅行社、国际旅行社

(四) 调查方法:现场咨询,记录,网上数据查询

(五) 调查人:

(一)前言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

(二)内容

1、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千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十几个百分点。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南京的中山陵在去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0万人次,而在去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总流量突破70万人次;去年暑假期间,就一个7月份,在常州恐龙园二日游的游客已超过千人由此可见,假日的旅游大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南京禄口机场20__年度出入境旅客流量突破120万人次高消费的交通方式如此,那么比较普通化的公路和铁路、水运带来的更不可小觑。而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3、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南京、常州、苏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50%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自江苏省以外旅游的人。20__年江苏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但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4、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这么多人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5、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三)观点:

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产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而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基本职能:

1、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政府政策的推行会引起社会成员对其切身利益关系的考虑,从而引发其意识和行为的改革。当这种考虑和改变形成群众意识时,就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政府的政策目的。所以,科学的、经过严密论证的法制化政策过程,可以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宏观调控的规范化运行。政府执行政策具有强制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点,政府主导推行的过程,也是旅游产业方面的政策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旅游产业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2、制定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产业是由核心旅游产业和辅助旅游产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

3、制定旅游市场法规、条例和规定。对旅游产业的规制旨在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这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根本手段。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政府旅游部门在旅游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拓者阶段、规制者阶段和协调者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政府主管部门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4、提供公共性服务,收集和发布旅游信息。目前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性服务还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等。

5、合理开发与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旅游经济效益、人文效益、环保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国家应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社会的调查篇二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光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潜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用心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透过调查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状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我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资料:本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透过兼职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我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能够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此刻都成为了大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工作。

没有课的时光,12%会选取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带给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就应带给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就应带给就业体验,至于选取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齐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我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取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光,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务必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潜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下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推荐:

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职责,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职责意识,就应说不仅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光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我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我的事业,就务必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光里,我透过自我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我此刻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我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光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社会的调查篇三

1、 您对志愿服务了解多少? ( )

a、非常了解 b、一般,听说过 c、根本不了解

2、您经常参加类似志愿活动吗? ( )

a、经常去 b、一般,跟着去过几次 c、只去过一两次

3、您为什么参加了这个志愿活动?(可多选) ( )

a、纯属想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b、想了解一下那种人群,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

c、为了得到服务证明和评优等 d、从众心理 e、学校的强制要求

4、您对所参加的志愿服务的评价是 ( )

a、挺有用处的,能给他人带来很实际的帮助

b、没多大用处,只是基于表面帮助

c、一点用处也没有,甚至有时帮了倒忙

5、您服务后的感受是 ( )

a、很开心,因为帮助到了他人,有机会还会继续去

b、没什么感觉,只是玩玩而已 c、感到很累,下次不太想去了

d、无所谓

6、您认为,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有(可多选) ( )

a、组织机构不太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b、活动过于简单,活动主体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c、激励机制不完善 d、专门的培训、指导工作不到位

7、您认为解决上述志愿者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请举例说明)

8、您认为志愿服务是形象工程吗? ( )

a、是 b、否 c、其他

9、您认为如何使志愿服务去形象化,真正做到志愿服务

10、您对志愿活动工作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关于活动形式等方面)

社会的调查篇四

我们课题组对七年级62名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很多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仅限于上课学习,阅读也只限于教科书。没有很好的阅读内容,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学习。家长忙于生计,对学生的阅读可以说置之不理。学校教育显得很是苍白。虽然我们学校有图书室,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但是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语文教师突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

经费上,多数学生在文学书刊方面的消费少得可怜,与他们动辄买几十元一本的教辅资料反差巨大。时间上,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不足半小时,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时间逐渐减少。兴趣上,多数学生喜欢看《读者》《格言》之类的文摘,还有不少学生挑动漫类、武侠类、流行类等休闲或快餐文学来看。其实,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知道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但升学的压力,课业的繁重,严重挤压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而一些家长和一些非语文教师为了各自的目的,不主张甚至打压学生课外阅读,严重抑制了他们的阅读激情。因此,学生的阅读最直接的冲动是为了打发时间,舒缓压力;或者有一种投机的心态:想花尽量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多的收成。

三、阅读的随意性影响了作品的品位。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就更少了;读了,有了点想法或感触,就是懒得动笔。有时,阅读后也做一些摘抄,但坚持不久;能坚持下来的,也是东抄西放,没有明确分类。至于家长或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同读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然后一起聊一聊读后感受、心得,那更是凤毛麟角。就连我们的教材“课本”,有些同学也是浏览式阅读,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没有真正用心去读过。

我们尽可能用疏导式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只有高品位的阅读,才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他们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动力。那么在这里面,教师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了。

教师在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美文。学生可以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寻找,尤其可以借助网络,方便、快捷,可达到资源共享。当然这些美文必需与课文内容有所关联。朗读完之后,可针对美文的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比如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等。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可适当进行评价。评价时最好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必需要有耐心、恒心,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时,就让学生找寻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诗歌,进行课前朗读,并要求学生对找到的诗歌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都能积极响应。我对学生找到的诗歌进行了审查。最终形成了一册描写秋天的诗歌集子,每首诗歌都注明由谁推荐。对学生也是一种震撼,认为自己做的努力终有承认。这对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寻找美文的主人呢一定是学生,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但是教师一定要提出要求,而不是让学生漫天寻找。

2、美文找到后,教师还要细心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还应该检查学生对所选美文的理解程度。这项工作比较琐碎,但很必要。

3、教师最好每次提前安排好一周的美文寻找内容。给自己和学生留下在足够的时间和选择空间。

这项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进行比赛。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课活动展示,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教师也要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交流。这样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好是有所讲评,有所总结,不要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需要我们的学生传承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早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背诵,然后进行朗诵比赛。这个活动我认为很有必要,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做好的一个文化传承的工作。教师应该很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灿烂文化得以流传。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极有帮助作用的。

以上就是针对我们杜陵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点看法,还是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检验和完善的。我们会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社会的调查篇五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