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优秀5篇)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优秀5篇)

ID:3419967

时间:2023-09-23 19:20:09

上传者:文轩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优秀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篇一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五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进步,茁壮成材。为了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区特制订此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学雷锋主题教育,让“雷锋”活在新世纪的今天,让雷锋精神永驻西园社区。

活动内容

1、组织召开“学雷锋”主题的会议,做好“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工作,向党员、社区青少年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倡议。

2、出版一期以“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黑板报,向辖区内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介绍雷锋生平、雷锋事迹、雷锋精神、雷锋日记、雷锋日的由来、学雷锋的意义等知识,使大家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的'真实内涵、树立向雷锋学习的理念,升华雷锋精神,提升人生价值观。

3、开展学雷锋系列实践活动,敬老助残、环境保护、公益劳动等,都是活动内容。从身边小事做起,把远、大、空的典型转化为近、小、实的榜样,真正的使学雷锋活动收到实效。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大家揭下雷锋精神的“神”的、高不可攀的面纱,正确的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从而体会到雷锋精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寄语

今年是学习雷锋精神年,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社区每一个角落的一年。三月,曾几何时已被定义为“学雷锋月”,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仅仅只有每年三月,我们才会想起“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发扬着“雷锋精神”,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其精神成为我们的一份良好品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心中爱心永驻,奉献精神永随,雷锋精神必将在我们身上延续!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篇二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最新社区工会活动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召开社区工会会员大会,讨论社区工会委员具体分工事宜。

2、对辖区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个私经营人员做好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要求,并积极引导他们加入社区工会组织。

1、在社区“职工之家”为职工和工会会员提供学习及娱乐活动场所,并接待职工或工会会员的申诉,全力做好维权调解工作。

2、为每名工会会员办理一张图书借阅卡,使会员们随时可到社区示范阅览室借阅书籍。

1、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内涵,提升工会会员的文化品位。

2、及时做好宣传报道,结合国家时事、社区建设、工会重大活动等。

3、利用社区宣传栏,积极刊登工会工作和工会活动的有关信息。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想方设法为社区居民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工会会员社区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和关注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多出金点子。

积极配合社区党总支“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组织工会会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为民服务活动。

1、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再就业岗位,指导、鼓励、支持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2、积极协助和参与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关于对独居老人及残疾居民的关注和帮扶。

20xx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继续推进工会组建,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为建设和谐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作出贡献。

一是以新建企业工会组建为重点,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力争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

二是抓好工会规范化建设,力争再创十家示范工会。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要求新建企业工会按法定程序产生工会班子。继续开展示范工会创建活动,确保工会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发挥作用一个。

三是通过工会干部培训,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以企业工会干部为培训主体,结合企业实际安排培训内容,组织1—2期工会干部业务培训,逐步完善工会各项工作责任制度。

一是在完善维权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劳动关系预警疏导机制,;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台帐;完善协调机制,发挥工会组织员作用,建立工会维权服务站,及时掌握、调查、分析劳资矛盾。

二是健全集体协商工作机制,实现维权和维稳“双促进”。一是把维权“关口”前移,联合劳动部门抓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二是联合劳动部门抓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机制,促进提高签订率和履约率;三是积极与司法部门合作开展无偿法律援助模式。

三是推动民主管理和企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认真抓好非公企业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试点工作;广泛开展“月约谈”活动和员工与企业主“月对话”活动,研究制定“月约谈”制度和“月对话”制度。

一是大力开展劳动技术、劳动知识竞赛活动。搞好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革新,积极引导企业工会开展岗位技能比武;继续争取奖励资金,举办全街道的劳动技能大赛,鼓励企业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

二是继续开展“劳务工大讲堂”活动,提升职工技能和素质。着力推进以技能竞赛、职工培训、技术鉴定一体化的职工技能提升计划。督促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

一是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制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广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努力把“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做成工会帮扶工作的品牌。

二是拓宽救助渠道,扩大帮扶网络。加强与市、区慈善会和劳务工关爱基金等组织的联系;争取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共同做好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扶贫济困工作。

一是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抓好工会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十个五”活动,充分发挥重大节日活动的工会文化品牌效应。(“十个五”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五场球赛、五场演出、五场技能比武、五场电影、五次集体舞会、五场讲座、五次慰问帮扶、五次卡拉ok大赛、五次生日晚会、五次演讲比赛。)

二是进一步完善“葵涌工会”博客。通过网络开辟工会与职工群众互动平台,落实网络维权,方便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办事,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篇三

本文从地域归属感与群体归属感两个层面调查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较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以下是“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之间存在相互磨合过程,不仅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而且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渐渐融合,因此本文采用城市归属感来描述这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并以地域适应、身份归属、心理归属3个方面为指导,参考罗忆源和李芳()的研究设计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各个劳动力市场发放问卷,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2.5%,初中占47.7%,高中或中专占34.1%,大专占4.5%,本科占1.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62.5%,未婚占37.5%,有子女的占54.5%;从年龄看,集中于16~35岁,在宁波的打工时间集中于1~5年,在宁波打工时间在以上的仅占7.95%;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工作时间集中于8~12小时,占68.18%;年收入水平集中于1万~3万元,占69.32%,处于宁波市平均收入中低水平。

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1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总体状况

(1)地域归属感现状。主要是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城市状况、消费水平、户籍等方面调查地域归属感,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愿意遵守宁波市的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意愿最高,平均值达到4.125分,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对于获得宁波市户口的意愿最低,平均值仅为2.92分。综合来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市的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48分,处于中上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地域因素具有较高的期待,表现出较高的归属感,但是受到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房价过高的经济环境影响,在宁波买房这一行为意愿上,外来务工人员又表现出稍低的归属感倾向。

(2)群体归属感现状。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的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生活习惯的适应性平均分达到了3.72分,为群体归属感6项统计项中最高,表明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的生活习惯适应良好,能够遵从城市的作息习惯、生活方式。除了对社会组织活动的参与与自身身份的归属2项,其他几项均在中值3分以上。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平均分为2.54分,对自身身份归属的认识平均分为2.76分,两者表明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对城市的归属感,而是采取了被动的方式;而从社会活动组织者来说,各类社会活动往往忽视了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的社会活动极少。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界定。综合来说,宁波市鄞州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13分,相较于城市地域归属感低,处于中等水平。

(3)整体城市归属感。问卷通过直接询问外来务工人员未来的打算以及离开宁波后的去向选择调查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城市归属感。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针对宁波市地区,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这一特定城市的归属感;二是相对于农村针对城市的归属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表示会留在宁波,仅有2.27%的人表示想尽快离开宁波,说明在宁波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城市归属感比较高。在假设不得不离开宁波的情况下,34.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仍然选择在城市打工,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强的城市归属感,39.77%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不知道,仅有19.32%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老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在宁波打工比较满意,暂时未考虑其他选择。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与其针对宁波市的城市归属感的得分分别为3.46分和3.5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市具有较强城市归属感,但相较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对于宁波这一城市的归属感略低,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

2.2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经济因素、城市因素、自身因素、群体因素、家乡因素共5个因子。其中,经济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最大,平均达到了3.37分,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影响程度均在3分以上。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得分均值为3.08分,影响程度较大。影响最小的是家乡因素,责任田、老家经济和城市户籍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下,家乡因素平均得分只有2.53分。该统计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自己将要去打工的城市关注度比自己老家高,家乡的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是关心宁波这个城市的消费、收入水平,自己能否在宁波挣到钱,能否负担起在宁波的生活消费。

2.3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不同的人群对于城市归属感具有不同的感知,针对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等人群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

城市地域归属感方面,不同婚姻状况的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数据发现,未婚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水平为3.61分,而已婚者均值为3.26分,可见未婚的'被调查者的城市归属感高于已婚的被调查者。

城市群体归属感方面,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均收入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的被调查者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均值分别为2.90分、3.08分、3.19分、4.16分,呈逐渐增长趋势,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认知上具有更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加容易被当地群体所接受。年收入水平在2万元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现出较低的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均值都小于3分,年收入水平在3万~5万元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最高的群体归属感,均值为3.69分,而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均值为3.33分。

2.4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影响因素与城市归属感显著性分析

城市归属感可以区分为城市地域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调查中所归纳的5种因子分别对城市归属感、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以及城市整体归属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群体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自身因素对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感知上具有不同的差异。而家乡因素因其显著性指数为0.377、0.904和0.774,均大于0.05,因此,在影响因子和各城市归属感水平显著性检验中,家乡因素的显著度指数没有达到要求,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3、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调查结论与讨论

3.1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特点

第一,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特点。调查样本集中于宁波打工1~5年的年轻群体,他们普遍表现出对宁波交通、硬件设施、气候地理等客观因素较高的期待,这些期待使他们产生对宁波较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

第二,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特点。城市群体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身份归属感较低,外来务工人员被动融入当地群体,城市群体归属感提高缓慢。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其中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对自身身份的认识不清。对自身身份的认识是评价城市群体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个指标上,调查者表现出较低的水平。

第三,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在调查期内处于中上水平,变动性比较大。从整体上来说,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城市归属感。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在这一段时期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还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不同的变动。

第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在城市整体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上具有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归属感的含义,也比较容易被宁波当地群体接纳。收入水平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宁波的消费水平,享受宁波提供的更多资源。因此,在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间出现了城市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的差异。

3.2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子中,经济因素包括宁波市的租/住房成本、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外来务工人员最关注的仍然是在宁波工作能够挣多少收入,是否能够承担在宁波生活消费的水平,是否能够在宁波获得比老家更好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地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群体的关系。

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比,该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因素中的社会保障福利、就业机会和群体因素中的当地居民态度同,并不如其他学者认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

4、结论

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水平总体不高,政府和用人单位应该重点从经济因素和城市因素着手来提升他们对宁波市的归属感。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宁波,在宁波长久工作居住,有助于经济建设的稳定,有效避免“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篇四

工作计划网发布学生假期社区实践活动计划,更多学生假期社区实践活动计划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计划网工作计划频道。

以下是工作计划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假期社区实践活动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以“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道德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社会育人”和“育社会人”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成为文明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健康的小主人,劳动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2、开展社区互动弘美德活动,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校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陪着聊天。

3、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开设活动场所,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寒暑假、节假日开放电脑房、图书阅览室、体育场,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4、学校与社区委员会结对子,同时要求各班制定详细的社区活动计划,并定期与街道负责人联系,组织志愿者到结对社区报到,参加为民服务小队,一起进入社区走上街道,配合社区干部开展各类文艺宣传活动、劳动服务活动。

5、聘请法院、交警队、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同志,来校做专题讲座。

6、为创设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要与学校所在社区委员有关负责人交涉,并得到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支持,保障学生安全上学、放学。

1、娱乐型活动阵地:(1)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2)建立娱乐活动场所,如打羽毛球、踢足球、跳绳等体育活动。

2、服务型活动阵地:在活动前,预先考查社区有需要进行服务的老人与地点。比如帮助孤老做家务,清扫老年活动室,美化一条路等都是服务的内容。

3、实践型活动阵地:利用社区中的一部分家庭承包的蔬菜基地,队员可以参与实践活动,学习种一种蔬菜,培养他们的技能。

总之,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孩子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对于发展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参与也为社区提供了鲜活的力量。

社区暑假活动策划方案篇五

一、指导思想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x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活动开展52周年纪念日。几十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结合高新区科技园(蒲州街道)共青团的有关文件精神,元庄社区整合3月份的几个节日开展活动,制定了我社区学雷锋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学雷锋献爱心

三、活动时间:3月

五、活动地点:xx社区

六、活动内容:

活动一:组织社区“放心课堂”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宣传片。

活动二:组织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关爱辖区困难户。做一次好事,写一句心得。

活动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对校园周边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

活动四:活爱心献给妈妈

3月8日以“三八妇女节”为教育契机,为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五:爱心献给地球,我为社区“添绿”

3月12日以“植树节”为教育契机,巩固创卫成效,开展我为社区添绿,我为社区护绿活动。

七、活动总结

社区认真总结本次主题活动,要将学雷锋活动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献爱心活动相结合、与身边的希望工程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雷锋”活现在新世纪的今天,让雷锋精神永驻社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