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打老鼠游戏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去旅行(大全5篇)

2023年幼儿园打老鼠游戏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去旅行(大全5篇)

ID:3420891

时间:2023-09-23 19:35:16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幼儿园打老鼠游戏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去旅行(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打老鼠游戏篇一

幼儿对可爱的小动物充满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感,对小动物的特征也产生了好奇心和认识兴趣。而故事《小老鼠去旅游》是根据儿歌《小老鼠的旅行》改编的。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又不失幽默诙谐,蕴含了丰富的趣味性,可为幼儿插上一对丰富的想象翅膀。它讲述了小老鼠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原来是在爬老黄牛的尾巴,骆驼的驼峰,大象的鼻子,钻梅花鹿的角、大肥猪的鼻孔。幼儿可以根据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儿歌发现动物的特征,找到乐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认识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通过情景导入——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整体欣赏故事三个环节,让幼儿跟着老师大胆想象,积极表达,学习简短的故事语言,收获快乐!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学说“原来是…… ”这句话。

3.体会语言活动带来的快乐。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旅游的生活体验:已经对故事中的动物有所认识。

2.材料准备、一张小老鼠图片, ppt 课件。

幼儿能够根据画面大胆想象,积极地表述,学说“原来是…… ”体验语言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出示小老鼠的图片,向大家问好“嗨,大家好,我是一只爱旅游的小老鼠!”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好!)

2.你知道小老鼠是怎么叫的吗?我们来学一学(吱吱,吱吱)它说它是一只爱旅游的小老鼠,你们知道什么是旅游吗?(旅游是带着好吃的东西去远处玩,要住在宾馆里面的……)

3.教师小结:“旅游呀,就是去一些很远的地方玩。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呀?”请幼儿举手回答,叫三个小朋友。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回应,简短,有效。

4. “哇,小朋友们去过那么多的地方旅游,肯定很开心。小老鼠去旅游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看看吧!

二、 出示课件,幼儿逐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语言

1.出示草地

“这一天啊,小老鼠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它在草地上玩的可开心了,突然它看到了一个东西“咦这是什么?”

a. 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什么呢?(尾巴、绳子、管子……)我们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吱吱、吱吱,爬“绳子”喽!”

b. 小老鼠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学一学!(学句子和动作,怎么爬的)

c. 爬到上面一看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d. 我们也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2. 出示森林

a.小老鼠继续往前走,现在他来到了哪里?哪里看出来的?

b.它发现了什么?小老鼠认为是什么?我们来听听!

c.爬呀、爬呀终于爬上管子了,仔细一看原来……(引导幼儿说: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

3. 出示沙漠

a.现在小老鼠来到了那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它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像什么?)

b.小老鼠看到了会怎么做呢?用好听的话来说。(引导幼儿用吱吱、吱吱、爬“山峰”喽!)

c.爬到上面一看原来是什么?骆驼背上的叫什么?(叫驼峰)

d.我们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4.出示树林

a.这次小老鼠来到了树林,开始 “吱吱,吱吱,钻树枝咯。”

b.“钻”是怎么样的?一起来学一学,边学动作边说句子。你觉得真的会是树枝吗?

c.你觉得会是什么?用原来……

5.出示泥潭

c.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啊!

6.完整欣赏儿歌

a.小老鼠在旅游途中遇到的事情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b.结合ppt完整欣赏

c.那么有趣的儿歌还没有题目呢,我们给它取个题目吧!

d.儿歌的题目是《小老鼠去旅游》

7.跟念儿歌一遍,然后师幼互念(第一句老师说,第二句幼儿回答)

三、经验的迁移

1.你觉得小老鼠在旅游的时候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它会遇到谁?以为是什么呢?

2.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引导幼儿用原句回答)

4小结:小朋友的小脑袋真厉害,能想出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来,下课后和爸爸、妈妈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吧!

小老鼠的旅行

吱吱,吱吱,爬“绳子”喽,

啊!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爬“山峰”喽,

啊!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

啊!原来是大象的长鼻子呀!

吱吱,吱吱,钻“树林”喽,

啊!原来是梅花鹿美丽的角呀!

幼儿园打老鼠游戏篇二

活动目标:1.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2.和朋友一起品尝糖果,体验朋友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ppt、盒子、糖果、眼罩、卡片、铃鼓、肥皂、毛刷等。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师:宝贝,你收到过礼物吗?收到过什么礼物?2.师:你们都得到过礼物,是吗?今天,也有朋友来送礼物了,我们来看看,(课件1)是谁来送礼物了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身上有什么?二、欣赏课件,讲述故事内容。1.师:送礼物喽,谁要礼物?(课件2)“我要,我要。”咦?谁来了?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长耳朵——小白兔)。2.师:我来啦。这是谁呀?(课件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鼻子——小猪)3.师:我来了,我来了。(课件4)这又是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大嘴巴——小青蛙)4师:我也来啰。这次可能是谁呢?为什么认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小手——小松鼠)5.(课件5)师:哇,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数一数。他们是怎么来的?(跑来的)(音乐)师:今天,老鼠阿姨要来给朋友们送礼物了,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高兴地跑来说:“老鼠阿姨,我要你的礼物。”(课件6)老鼠阿姨说:“好的好的一人一个正正好。(课件7)不过今天的礼物我要送给聪明的小朋友,你拿到礼物后可不许用眼睛看哦。”6.(课件8)师:看,老鼠阿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把小动物的眼睛全蒙住了。)师:(出示卡片眼睛)眼睛是一样很好的东西,它可以看,盒子一打开就可以看到了。但老鼠阿姨说礼物要给聪明的宝宝,今天不用眼睛看,要用其他的办法来猜猜礼物盒里是什么。你们有办法吗?什么好办法?(幼儿回答:用手摸、耳朵听……)7.师:(出示眼罩)今天周老师带来了眼罩,这是我和我的孩子们一直玩的游戏。我还带来了(出示物品)铃鼓、肥皂、毛刷。现在我们来玩蒙起来的游戏,谁愿意来玩?(让幼儿上来蒙住眼睛,老师说物品的名字,幼儿用手摸出相应的物品。——小手摸(出示图片小手)师:我们换个游戏玩,现在眼睛不用,小手也不用,你能找出这些东西吗?(幼儿回答。如有幼儿回答“嘴巴”,教育幼儿这些东西不能吃,不是每样东西都能用嘴巴帮忙的。)老师帮忙让物品发出声音,蒙眼的幼儿找出相应的物品。——耳朵听(出示图片耳朵)师:周老师再教你们一个好办法——用鼻子(出示图片鼻子),想玩的小朋友上来试试看,先闻一闻每种物品的味道。请你找出肥皂的味道。8.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身上很多地方都是有用的哦,除了这些,还有嘴巴——出示图片嘴巴。你们真聪明,不用眼睛,可以用其他办法,我们来看看,小动物是不是用了你的办法了?(课件9小兔摇啊摇,用耳朵听;小猪闻啊闻,用大鼻子闻;小松鼠用小手小心摸;小青蛙用什么办法?用嘴巴尝。它是这样问的:“老鼠阿姨,这样东西能吃吗?”老鼠阿姨说:“能吃能吃。”小青蛙这才放心的用嘴巴尝一尝。)9.(课件13)师:小动物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那么到底盒子里是什么礼物呢?你也想来猜一猜吗?10.(出示礼物盒)师:看,老师也带来了老鼠阿姨的礼物,它们盒子里的礼物和这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一模一样的。把你的眼睛闭起来,我来发出声音,(摇盒子)有东西吗?猜猜是什么?接着让幼儿闻一闻,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11.(课件14)师:这样礼物是什么呀?(糖)12.(课件15)师:对了,小兔、小猪、小松鼠、小青蛙哈哈哈的笑起来:“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了,里边就是糖。老鼠阿姨谢谢你,你的礼物真好,我们非常喜欢。”老鼠阿姨说:“不用谢不用谢,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糖呢?(打开礼物盒)三、和朋友分享糖果,体验快乐。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糖够不够呢?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尝尝这些糖果吧。

幼儿园打老鼠游戏篇三

【活动目标】

1、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

2、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动准备】

故事ppt课件、礼物盒、眼罩人手一个、卡片、铃鼓和碰铃各一个、葡萄干、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1、焦礼物,激发兴趣

(1)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

(2)今天也有人来送礼物了,会是谁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3)它的礼物在哪呢?几个礼物盒?

2、显局部,仔细观察

(1)老鼠阿姨会把礼物送给谁呢?(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

提问:这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它们是怎样去拿礼物的?

(3)教师配乐讲故事。

3、作体验,再识感官[幼儿园教案网]

(2)教师出示眼罩和乐器,请1名幼儿上台戴上眼罩,听指令找出铃鼓在哪里。

提问:你用了什么办法?出示“手”图片。

(3)引导幼儿不用眼睛、不用手,用其他的办法找出碰铃在哪里。

提问:你是靠什么听出来的?出示“耳朵”的图片。

(4)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盒好吃的.东西。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还有办法猜出来吗?请2~3名幼儿利用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猜猜是什么食物。出示“鼻子”“嘴巴”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身上有好多器官都是有用的,要好好爱护它们噢。

(5)继续观察图片

小兔---耳朵---听;小猪---鼻子---闻;小松鼠---手---摸;小青蛙---嘴巴---尝。

4、测礼物,感受快乐[幼儿园教案网]

(1)出示礼物盒,教师发给幼儿眼罩,请幼儿通过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的办法猜猜盒子里到底藏的是什么礼物,并记录幼儿的猜测。

(2)结合ppt,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3)游戏:变魔术。师幼共同分享盒子里的礼物。

幼儿园打老鼠游戏篇四

设计意图:

为了契合班级“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我设计的《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个活动内容,这是一本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阅读的绘本,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收礼物是孩子最为高兴的事情,孩子的期待、惊喜、享受通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ppt和神秘的礼物,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整个情境中学习语言并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并通过耳朵这一感官“听”来猜测糖果的多少,使幼儿得到了认知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的关系。

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3、在故事情境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句式的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

ppt、糖果、糖果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发兴趣

1、老鼠阿姨手捧礼物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看这位朋友你们认不认识?(老鼠)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叫它老鼠阿姨,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老鼠阿姨早上好”瞧一瞧,老鼠阿姨手里拿的是什么?(礼物)

那今天老鼠阿姨手里的礼物是送给谁的呢?哦,它的礼物是送给动物园的小动物们的,看看都来了谁?(出示ppt)看看都来了几位小动物,引导幼儿数数(1、2、3、4)4个小动物,要几份礼物才够分呢?(1份,2份,3份,4份)这回够了,4个小动物,4份礼物,一人一份,太好了。

2、导入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1)小动物排队拿礼物

师:别着急,别着急,小动物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拿礼物,第一个是小猪,第二个是小青蛙,第三个是小兔子,第四个是小松鼠(为下面排序做铺垫)

(2)小动物们拿到礼物怎么想呢?它们想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师:小动物们很高兴,小松鼠摇摇盒子说:“恩,老鼠阿姨,这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小松鼠觉得很奇怪。这时候,其他小动物也有同样的问题。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2、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

师:老鼠阿姨说:“别着急,别着急,我这里有1罐糖,哪个罐子里的糖多,就分给小1班的孩子,哪个糖少,就带给小动物们。”“糖装得多,声音很响,糖装的少,声音很轻。”

3、哪个罐子里糖最多?哪个最少?

分别进行3次,每次2罐糖果的比较,最后得出一罐最多的,一罐只有1粒糖的,一罐没有糖,其他都是不满的。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师:现在你们选到最多的糖果了,剩下的全部送给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对老鼠阿姨说:“老鼠阿姨,拿走送给小动物们,那现在看看我们小动物有没有收到糖,它们收到的糖多不多呢?(播放最后一张)

小动物们高兴坏了,连忙对老鼠阿姨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也对张老师说这样好听的话,张老师也把这样的糖果发给们,你们和别的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糖果吧!”

幼儿园打老鼠游戏篇五

1.年龄特点的分析: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教学策略的定位: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来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高级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自己提升的帮助和借鉴,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己效能感。“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

高级榜样一:“散步猫”。散步猫的出现是创编动作的前提,它帮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节奏(两拍走一下),区分了乐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时故事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提供了具体的线索。

高级榜样二:“臭美猫”。(1)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元素。(2)生动地表现“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走路姿势的多种变化。

高级榜样三:“急性子猫”。不仅动作频率加快,也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起来,在“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变化,层次一:方位不同;层次二:空间水平不同;层次三: 角色性格不同。由于高级榜样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展现,因而每次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惊喜和震撼。

1.学习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了解游戏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游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游戏的快乐。

剪辑过的音乐《香草咪咪》。

1.倾听a段,区分乐句。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并辨别描写“猫”和“老鼠”的不同乐句。

2.师幼互动,分角色分别体验、表现“猫”和“老鼠”乐句的区别。幼儿边倾听音乐边通过手部动作表现“猫走”和“老鼠跟”的游戏情节。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用不同空间位置、行进方向的身体动作表现“大猫走路”。教师:这是一只爱跳舞的猫,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它可能会怎么走呢?谁来试试看?(如: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变化,肢体姿态上的变化:旋转、弯曲、伸展、摇动,单手、双手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式上的变化:走、跳、爬等。)

4.将创编出的动作随乐练习。

1.师幼讨论猫戏老鼠的方法。

教师:尽管小老鼠的动作很轻,可大猫还是怀疑身后有人。怎么才能不被大猫发现呢?

2.教师扮演成大猫,示范“猫戏老鼠”的方法。

3.师幼共同游戏。

1.教师领队,师幼共同游戏。

2.替换新的动作游戏。

3.幼儿领队再次游戏。

4.拓展游戏情节——配班教师扮演“急性子猫”,师幼共同游戏。

把幽默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师幼互动、启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1.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猫在前面做什么,老鼠就在后面学什么,被猫“挠痒痒”时还不能乱动,被猫发现时还要赶紧躲回家里。幽默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跟随着俏皮的音乐,既可以扮演“大猫”,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们不亦乐乎!

2.幽默的教学语言,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将严肃的规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幼儿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增进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向前拥挤时,教师连忙说道:“小老鼠们,你们动静太大啦!难道不要命了吗?”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教师含蓄表达的意思:“老鼠”与“猫”之间要悄悄地保持距离。当教师在游戏中想逐渐退位时,“爱臭美的猫”便说道:“外面灰尘太大,我要回家补补妆,需要找一个猫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谁愿意呀?”孩子们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我老啦!”教师幽默的语言,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心理,师幼关系更加轻松活泼、平等和谐。

3.幽默的身体动作,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了能引导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创编动作,教师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张牙舞爪,时而上蹿下跳,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不仅令人发笑,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创编动作的线索:既可以高低、前后、左右变化,还可以有移动方式(走、跳、爬)的变化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根据猫的不同性格特点创编动作,教师还请来了“急性子猫”:慌慌张张地出场,因性急而惹祸,腿瘸后假装痛苦。不断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夸张表演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整个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幽默好比菜肴中的调味料,用得好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营造出有趣、和谐的教育环境。做一个幽默的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幸福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