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美术德育案例 简单初中美术心得体会(优质6篇)

最新初中美术德育案例 简单初中美术心得体会(优质6篇)

ID:3429100

时间:2023-09-23 21:39:24

上传者:薇儿 最新初中美术德育案例 简单初中美术心得体会(优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一

美术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我热爱画画,并在初中阶段持续学习着美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简单初中美术心得体会。

第二段:丰富的题材

初中美术课教授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涵盖了人、物、景、技法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表现。这种多样性使得初中美术创作变得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并有助于我们广泛涉猎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段:学会观察

在画画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地观察,欣赏和感受景物。比如,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体,了解它们的轮廓、比例、线条、颜色和明暗等,并试着再现这些元素。在观察时,我们需要耐性和专注的态度。通过反复画画,我们还能够提升观察力和表现能力,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第四段:技法的训练

初中美术知识中,技法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欣赏名家的作品,掌握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掌握绘画的要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

第五段:认识美的内涵

最后,初中美术的学习还需要我们认识美的内涵。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好,更是蕴含着思想、情感、审美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才能真正创作出富有内涵和价值的作品。

总结:

初中美术,是一门需要我们视野、耐心、技能、思想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画画技能,而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这份简单初中美术心得体会,我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同学对美术的热爱,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提升和发展。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二

美术是一门充满创造和想象力的学科,许多初中生对美术课持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对我来说,初中美术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也在体验中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谈论对色彩的理解。在美术的世界中,色彩的运用十分重要,不同的色彩可以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在学习中,我逐渐明白了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表现方式。比如,运用冷色调可以表达冷静、深沉的意境,而暖色调则可以传递温暖和热情的感觉。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可以营造出各种轻重缓急、高低跌宕的节奏感。

第二段,阐述对构图的认识。构图是指在绘画中对整体形象的组织和安排。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画面中的元素大小、位置和形状等手段来达成构图的安排。在初中美术课上,老师们提供给我们了丰富的构图案例和经验,让我们在创作中变得更加有自信和灵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我逐渐领悟了构图对于美术作品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技巧和水平。

第三段,谈论对线条的掌握。线条是绘画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流畅。在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细线、粗线、弯曲线和短直线等不同的线条来刻画不同的形状和意境。线条还可以用来传达情感和状态,如画面中垂头丧气的人物可以用下垂的线条来表现。

第四段,探讨对比的运用。对比是指通过不同点的强烈对比来达到强调的效果。在绘画中,对比可以表现出画面元素之间的差别和反差,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可以通过用明暗对比来表现光影效果,也可以通过用颜色对比来强调重点。

第五段,总结心得体会。通过初中美术课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美术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了美术艺术的魅力和趣味。美术让我们在创作中得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也让我们不断地尝试和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我期待着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体会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感受文章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品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品读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提高鉴赏能力。

设计思路:

《醉翁亭记》是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作。全文仅有四百多字,却意蕴丰厚——景美、人美、情美、文美——创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美!所以学习本文打算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抓住21个“也”字,25个“而”字,反复诵读,体会音韵美。

其二,抓住10个“乐”字,拎出相关语句,深入品析,体会思想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解释加点字

环滁皆山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云归而岩穴暝

至于负者歌于途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名之者谁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佳木秀而繁阴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霏日出而林霏若夫淫雨霏霏

3、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故自号曰醉翁也

4、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二、故事导入,感受语言精练美。

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简练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大声朗读写景的句子,读出醉翁的欣喜、热爱之情。感受用语的凝练。

三、自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1)“……者……也”判断句式的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

(2)21个“也”字,24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律独特。

(3)骈散结合,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活动: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变化,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录下自己朗朗的读书声。

四、寻找快乐源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包含“乐”字的句子,并给出翻译。

答案明确: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水之乐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这么多的乐趣从何而来?因何而乐?下面请同学们同位两人交流学习。

更多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四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一、说教材地位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清烟如微波般是离情别绪,犹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鉴于本诗的这些特点,我制作了带有蓝天白云,岸边垂柳,潺潺小溪等画面的课件,再配上轻柔的具有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首先为学生营造出自然景物与个人自由天性相融合的氛围,并以诵读法贯穿教学全程,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其别具一格的意境之美,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说学生

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体会较肤浅,并且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常常拿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品味诗歌的意境,所以我将训练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的要求,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3.感知《再别康桥》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能力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德育目标:

1.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说教学重点

2.把握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难点

1.从诗歌的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六、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诗人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优美的、精练的,诵读也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三美

一、音乐美: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第一节的.前三句采用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轻轻的”这个状语,为诗歌开篇奠定了一种反复演唱般的音乐效果,最后一节的两个“悄悄的”也是一样的效果,并且“轻”和“悄”声母一样,从发音上讲,首尾形成呼应,从内容上讲,都突出道别时动作的轻柔,表现对康桥的珍爱和不忍惊动,意思上也构成了回环。这便是首尾两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整首诗的音乐特点。第一二三六七节中,各自的偶数句韵脚是一致的,各节诗在押韵方面既有内部的统一,又有整体上的关联,同时各节还有区别,读起来既能令人感受到舒畅爽朗的音乐美,不会觉察到其间有刻意的押韵讲究,藏高超的作诗技巧于不动声色中,确实证明了闻一多所说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是对闻一多三美诗论中音乐美的最好实践。

二、绘画美:

色彩鲜明,具有流动的画面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再别康桥》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第二节到第五节,意象特征由温暖妩媚到清凉璀璨,视角由河畔到水底,再将天上地下合二为一,抒情特点由含蓄缠绵到纵情高亢,可以说这四节是本诗的精华部分。第二节中出现的“柳”是第一个重要意象,我们很容易被这第一个意象俘虏,在柳枝缠绵的美景中陷入留恋不舍的情绪中。而徐志摩将柳比作新娘,顿时赋予了本身婀娜多姿的柳树更多的娇艳柔美,在夕阳的金光灿烂之下,柳树的身姿同波光里的倒影交相辉映,犹如梳妆镜前盛装的新娘,这个光彩夺目的场景作为回忆中的第一个画面,令人沉醉。除此以外,“新娘”这个喻体还有更值得玩味的地方,若是为了表现娇艳柔美,比作“美人”不可以吗?为什么偏偏是新娘?这里面有更为强烈的爱恋,诗人对剑桥大学的深情,恐怕唯有以新郎对新娘的爱,方可比拟吧。第二个场景着意突显的是水草的油润舒展,不为惊艳夺目,只求逍遥自在,“软泥上的”“油油的”“柔波里”这些修饰语加重了水底青荇柔软的特质,除了在视觉效果上令人感到舒适愉悦之外,自由飘动的水草也容易令人理解诗人身处母校,犹如孩子在母亲的怀中一般恣意快乐,因此“青荇”这个意象与“柳”一样,兼有美化视觉效果和抒情两方面的作用。诗歌的第四五节可以合为一个场景,诗人撑着长篙,在榆阴下的潭水中漫溯,由彩霞满天的黄昏时分,直到夜幕上张满了星辉。潭水是揉碎了彩虹,倒映着满天的斑斓星辉,人似乎是在宝玉珠翠中前行,天上地下,都透着晶莹的清光,更加如梦如幻。这两节是视觉效果最美的,也是抒情最强烈的,诗人已有起先的轻轻招手,禁不住开始放声高歌。

三、建筑美:

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节四句,字数上形成6767、6767、7878、7868、7868、6878、6767的格式,呈回环格局又暗藏波动。此外,诗人将每节的偶数句缩进一格,形成参差错落的布局,视觉上赏心悦目,诵读时也会形成自然的气势。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的美感。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五

作为初中美术课程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绘画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和感悟艺术。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心得和体会,下面将着重谈一谈我在初中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几点体会。

第一段:了解历史文化,学会生活表现。

美术作品往往会受到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各种不同的绘画技巧,更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这对于我们进行生活与现实表现时非常重要。我们要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各类艺术品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这种了解与掌握,不仅可以在创作中得到启发,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

第二段:注重绘画技法,提升技术水平。

初中美术课程中覆盖的画种种类繁多,涵盖了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多种类型。每个画种又有着不同的技法,掌握了这些技法,便能让自己的画作更加有质感,达到更高的技术层次。虽然掌握技法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不断练习、不断尝试,就能发现自己进步的痕迹。

第三段:注重创意,打破固有框架。

美术创作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和创意,避免雷同、陷入固有的框架。当然,创意并不是说别出心裁的意象,而是在平凡与世俗中发掘它们不为人知的美。在这个时代,大家或许已经看遍了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去打破这种“千篇一律”的局面,让自己作品独具特色。

第四段:审美带来的文化价值

美术作品中蕴藏着许多文化价值。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仅是欣赏作品的表面,而且是观念、传统、历史和文化等价值体系的挖掘和把握。这些文化价值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方面,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内涵。

第五段:美术不只存在于画室中

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在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美术不仅存在于课堂中室,还存在于到处都是艺术品的生活中。美术就是一种生活的表现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空间以及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欣赏和不懈追求,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份美的感悟。

总体来说,初中美术的学习不仅是一次让我们掌握绘画技巧和知识的机会,更是一次让我们拓展视界、开阔思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内涵、获得艺术鉴赏力、感受艺术美的机会。

初中美术德育案例篇六

本人于x年xx月出生于xx市x镇,xx年毕业于美术系,xx年x月取得本科文凭。x年被评为中学美术一级教师,现申报中学美术高级教师职称。

一、思想政治方面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同事相处,同事间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课外认真辅导兴趣小组的学生,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学生有二百余人在全国、省市获奖。20xx年在丹阳市元旦作品展览中获“优秀辅导老师”,20xx年在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国义演活动中获江苏赛区“最佳辅导老师奖”。同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绘画类指导工作一等奖。一位学生的书法作品发表在《美术教育》杂志上,20xx年一位学生的书法作品发表在丹阳市爱祖国爱家乡上。20xx、20xx年十位学生的书法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展出。有三位学生考取了省丹中的艺术特长生。多年的教学成果,获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20xx年被评为镇教学骨干,20xx年所在的新桥中学被评为丹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xx年绘画作品在丹阳市中小学教工书画比赛中获三等奖,有两幅绘画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一幅绘画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展出。20xx年所在的新桥中学体艺教研组被评为“文明教研组”。教案获市三等奖,20xx年在丹阳市第十届教学节活动中获“教学能手”称号。任现职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新桥镇“先进教师”,20xx年市考核优秀,调入华校之后,每年都是先进个人。

(二)教科研方面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20xx年,负责并参与的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美术教学的衔接和优化》;有15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其中《美术课堂的“六度”》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艺术的灵感---生活》发表于《美术教育》杂志。

三、德育教育工作

调入华校之后我一直担任副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教学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副班主任。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我将会以此自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美术教师述职报告

本人于x年xx月出生于xx市x镇,xx年毕业于美术系,xx年x月取得本科文凭。x年被评为中学美术一级教师,现申报中学美术高级教师职称。

一、思想政治方面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同事相处,同事间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课外认真辅导兴趣小组的学生,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学生有二百余人在全国、省市获奖。20xx年在丹阳市元旦作品展览中获“优秀辅导老师”,20xx年在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国义演活动中获江苏赛区“最佳辅导老师奖”。同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绘画类指导工作一等奖。一位学生的书法作品发表在《美术教育》杂志上,20xx年一位学生的书法作品发表在丹阳市爱祖国爱家乡上。20xx、20xx年十位学生的书法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展出。有三位学生考取了省丹中的艺术特长生。多年的教学成果,获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20xx年被评为镇教学骨干,20xx年所在的新桥中学被评为丹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xx年绘画作品在丹阳市中小学教工书画比赛中获三等奖,有两幅绘画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一幅绘画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展出。20xx年所在的新桥中学体艺教研组被评为“文明教研组”。教案获市三等奖,20xx年在丹阳市第十届教学节活动中获“教学能手”称号。任现职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新桥镇“先进教师”,20xx年市考核优秀,调入华校之后,每年都是先进个人。

(二)教科研方面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20xx年,负责并参与的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美术教学的衔接和优化》;有15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其中《美术课堂的“六度”》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艺术的灵感---生活》发表于《美术教育》杂志。

三、德育教育工作

调入华校之后我一直担任副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

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教学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副班主任。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我将会以此自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