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汇总5篇)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汇总5篇)

ID:3432521

时间:2023-09-23 22:31:55

上传者:XY字客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汇总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瓶子、葫芦、纸杯、玻璃纸若干。

2.蓝色记号笔人手一个

3.《青花瓷》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美工室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来到哪里上课了呀!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你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二、按要求作画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那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画一画呀!但是在画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统一都用青花和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样布局合理,我们比比看,最后谁画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选物品,进行作画

1.教师:刚才老师说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可以去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指出错的地方。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那现在把你的笔放下,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觉得谁画的好看呢!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

五、带领幼儿将物品带到教师,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活动过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五、活动延伸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我的妈妈

名称:绘画《我的妈妈》

目标:1.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

2.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准备:人物纸型一个,各式发型若干,绘画用具。

过程:1、向幼儿介绍"三八"妇女节的意义,使幼儿了解这个节日是谁的节日。

2、请幼儿说出自己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明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3、教师出示纸型人物,再将若干种头发型式分别配在头上,让幼儿清楚各种发型的特点及画在头部的主要位置。

4、请幼儿想想自己的妈妈平时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请幼儿自己画也衣服并选择颜色,也可以为幼儿示范两至三种服装形式让幼儿选择。

5、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一个黑点的眼睛;有眼眶的眼睛;双眼都有睫毛的眼睛等。

6、力求把妈妈半身像画得端正,在绘画中教师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甜瓜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变化过程。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模仿诗歌第一段的结构,尝试仿编诗歌第二段。

活动准备:

1、挂图17号;《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磁带及录音机。

2、教师用的铅画纸、笔。

活动过程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种甜瓜》的诗歌,诗歌中说了小明哥哥、小珍姐姐种甜瓜的事,我们先来听听小明哥哥是怎样种甜瓜的。

1、欣赏感受。

提问:小明哥哥是怎样种甜瓜的?

教师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种甜瓜”,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重点理解。

教师边指挂图,边再朗诵诗歌一遍。提问:诗歌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和词?(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启发幼儿理解“瓜蔓儿不愿快快长”、“干巴巴”、“青疙瘩”等句和词)

3、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第一段。

1、提出任务:小珍姐姐是怎样种瓜的呢?我们一起看着挂图,根据第一段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仿编。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仿编。如“不浇水,不上肥”,运用对比的方法可改编为“常浇水,常上肥”。如果幼儿创编的意思与原诗歌内容相似,应采用幼儿创编的句子,千万不要坚持使用原有作品中的“勤浇水,勤上肥”)

3、教师在幼儿仿编句子基础上进行梳理提炼,汇编成诗歌第二段,请幼儿欣赏,让幼儿体会自己仿编的成果。

4、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第二段。

要求:第一遍要求幼儿安静地听,第二遍可轻轻跟诵,第三遍可边跟诵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在此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诗歌《种甜瓜》都能够很快的熟悉并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将诗歌中幼儿不太理解的词汇用图片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幼儿基本上都能顺畅的将诗歌说下来。

第二环节,仿编的那部分,首先展示图片,在老师的提示下,小朋友基本能够按照图片的内容仿编出来。同时在仿编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给自己编的诗歌配上动作,更是增加他们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自己编的诗歌充满自信。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幼儿了解了甜瓜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变化过程,更提高了幼儿仿编的兴趣和自信。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1、感觉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尝试用填词演唱的方法学唱第一段歌曲,发展倾听及演唱能力。

初步获得有关附点、休止符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自备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1、教师弹奏乐曲,幼儿欣赏

2、幼儿自由发表听后的感受

带领幼儿仔细倾听旋律及哼唱,使幼儿初步感受到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二、理解歌词,学习歌词

1、出示图谱。提问:看看图谱上她们怎样走?做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梳理歌词。

3、师幼一起学习歌词。

三、填写词学唱

1、看着图谱和老师的指挥棒,听着音乐先在心里唱一唱。

2、幼儿尝试唱:跟着音乐,看教师指挥棒进行试唱。

3、重点学唱难句:教师范唱后,幼儿比较异同

(教师将幼儿唱错的难句范唱,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从而自我感悟,学会正确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儿用怎样的歌声不唱出快乐的心情。

大班艺术种瓜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培养了。前段时间,有些村的一些成功人士在外赚了钱,为了回报村民,都纷纷出钱在村里办了一个戏曲大联欢,连着好几天搭台请人唱戏剧给村民听。我们班的很多孩子也跟着奶奶爷爷,甚至是爸爸妈妈去听了。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大家嘴里都唧唧弯弯的唱。一开始觉得好奇,问孩子们你们在唱什么啊?他们总是很兴奋的说,老师我昨天去听戏了。那时候也没怎么在意,就是感觉孩子们对这些还是挺感兴趣的。

开始上《中国娃》这个主题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一节课是《京剧脸谱》,马上想到了孩子们上次讲起看戏的兴奋样子,就觉得对于这节课孩子们肯定会很感兴趣的。其实京剧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少见的,除了有个别的爷爷奶奶有这个兴趣爱好看,喜欢来几句。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平时生活中接触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还是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一下的。尤其是京剧脸谱,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我觉得这样的内容,一定会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这个活动。

一、欣赏京剧选段,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1.师:孩子们听一听,这是什么曲子呢?

2.师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在整个世界上很有影响,大家提到京剧就会想到我们中国。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二、出示京剧表演者照片。

2.师:他们的脸上是怎么样的?

3.师:这些唱京剧的人都画着一张大花脸,我们叫“脸谱”。

三、出示京剧脸谱。

1.师:你喜欢哪个京剧脸谱?它上面有什么颜色、图案呢?

2.师:你知道这些颜色、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

教师小结:在京剧里有红、黄、蓝、绿、黑、白等,色彩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如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3.师:京剧脸谱和我们不化妆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4.找找脸谱的小秘密。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和颜色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对称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张的方法,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四、幼儿尝试设计京剧脸谱。

1.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设计脸谱,要注意脸谱上的图案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对称的。

2.教师在旁指导。

通过孩子们的提问,我直接引入到今天的主题上。第二环节我出示了一些京剧表演者的照片,在孩子们欣赏后简单的讲解了京剧的服饰。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色彩鲜明的脸谱的兴趣比服饰大。孩子们都在指指点点那个脸是红色的,那个是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第三环节我就直接出示了很多脸谱,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个京剧脸谱?它上面有什么颜色、图案呢?你知道这些颜色、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这时候小朋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脸谱脸色和图案代表了什么意思,大家都是猜测,只有一名小朋友,估计有这方面的知识,说出了红脸的是关公,他是好人。最后引出在京剧里有红、黄、蓝、绿、黑、白等,色彩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如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为了引导幼儿发现脸谱的`对称性,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去观察,京剧脸谱和我们不化妆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可能太过笼统,孩子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脸谱的颜色上,都说脸谱有很多颜色,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鼻子是什么颜色的。最后我再次引导,我们有眼睛,脸谱也有眼睛。这样孩子们才慢慢说出,脸谱跟我们的脸的共同点是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等。在引导脸谱上五官形状的时候,我直接指着一个脸谱的眼睛说:他的眼睛跟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纷纷说出形状不一样。引导完颜色、五官的形状?为了引导幼儿发现脸谱的对称性,我又提问幼儿,这个脸谱有个小秘密的,看看谁能发现脸谱有什么秘密?这时候有孩子发现脸谱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但是孩子只能说出,脸谱的两只眼睛一样的,两边脸上的图案一样的。只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对称,好像孩子们对对称这个词的掌握不是很好的。我就拿出了之前准备的ppt图片,通过分割图谱,让幼儿了解图谱的对称性。

第四环节请幼儿自己设计图谱。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已经有了对称的意识,但是真正动手画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中心,会有一边大一边小的情况。而且我发现孩子们在画的时候,眼睛、鼻子等形状都会偏小。这跟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提醒存在这很大的关系。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都能表现出脸谱的对称性。有些还自己发挥想象,添加了一些自己的元素。我觉得我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这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兴致都是比较高的。还有就是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一开始备课是我没有把为了让幼儿了解对称的脸谱分割图备到课里,因为我想孩子们之前已经学过对称,应该只要讲明,就能好看的发现。但是在发现孩子对对称的掌握不是很好的前提下,我就拿出了备份的ppt,很好的解决了对称的问题。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如有些提问设计的不够严谨,孩子们不能马上理解我的意思,不能很好的达到我要的答案,必须自己在引导。还有就是整堂课的时间问题,我是安排了一个课时,加上要了解的比较多,加上最后画画的时候,整堂课的时间就拖的比较长。我觉得以后可以设计成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让幼儿了解京剧,了解脸谱,第二课时在画画。这样可以跟孩子们交流更多关于京剧的内容,时间也不用这么匆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