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猴画圈教学反思 小猴子教学反思(大全5篇)

最新小猴画圈教学反思 小猴子教学反思(大全5篇)

ID:3437363

时间:2023-09-23 23:45:41

上传者:紫衣梦 最新小猴画圈教学反思 小猴子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猴画圈教学反思篇一

《小猴子下》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本组包含《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除对生字词的学习要求外,本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爱护具、珍惜时间等。

《小猴子下》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已经在内外多次听过这个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教学设计时,我将重难点放在字词的学习和对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我将读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学习前面。本班学生拼音基础较好,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在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这些事情的发展顺序,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理测试。

我在黑板上标记了五个位置,让孩子们选,他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说:"我要在1号摘,我要在2号摘……"最多的还是号。我告诉孩子们,每个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选择1号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满足,他一开始就选好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做决定非常果断,但是呢,有时候会比较冲动,片面;选择2、、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比较谨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以后再下决定,选择号的小朋友呢有些强迫,因为那是正中间的位置;选择4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非常的犹豫,有些追求完美,总是要到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但是这样的话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满足。当然,答案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小测试后,我带领孩子们细读本,主要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理解其形象,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边说边做。从"掰、扛、扔、摘、捧、扔、摘、抱、扔、追"这些动作中,孩子们体会到这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在本细读中我发现孩子们"扛"和"捧"的发音不准,及时进行指导,但我没有注重培养孩子们比较阅读的能力。比如"扔"和"放"可以作比较,这两个可以体现小猴子不同的形象,放下了是还会拿起的,扔掉就是不要了,这样的比较应该更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小猴子喜新厌旧的品质。

在本教学中最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对小猴子形象的认识。我提的问题是:

"小猴子下是去干什么的?"

答:"找吃的"

"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为什么?"

黄民懿最先举手说:"挑食。"

我问:"你为什么觉得他挑食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摇头。

"那老师帮你说说,你听我说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点头。

"小猴子最开始掰了一个玉米,可是看到它更喜欢的桃子,它就不要玉米了;后,它又看到了更喜欢的西瓜,就不要桃子了,所以它有点儿挑食?"

点头说:"是的。"

第二个学生李兆康继续举手说:"它是一只贪玩的小猴子。"

我有点儿奇怪,问:"为什么?"

很流利的回答说:"小兔子不能吃,它去追小兔子就是为了好玩,所以是一只贪玩的小猴子。"思路多清晰,理由多充分!不禁要为他点赞。

孩子们的思路慢慢打开了,举手的同学也越越多。

刘可焓说:"这是一只乱扔东西的小猴子。"

黄梓怡说:"这是一只浪费粮食的小猴子。"

黄浩宇说:"这是一只没有好习惯的小猴子。"

我问:"没有什么好习惯呢?你能说的具体点儿吗?"

思考。

我引导说:"没有礼貌不是好习惯,做得不端正也不是好习惯,那你说的小猴子没有好习惯是哪一点呢?"

再思考,说:"顽皮。"

说了这么多,举手的小朋友渐渐少了,正当我准备总结时,李晟举手了。

我请他说。

他站起说:"这是一只不爱护环境的小猴子。"

说得多好!这又是一个令我惊喜的答案。乱扔东西,浪费粮食不就是不爱护环境吗?看我们平时的环保教育还是做的不错的。虽然没有我心中"三心二意"这个标准答案,我依然很开心听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的好多想法都令我耳目一新,我想我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说出那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对小猴子形象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了,我也相信,他们一定知道做事要专心,三心二意不是个好习惯。教无定法,我想让孩子们有独立、积极思考的能力比说出一个标准答案更重要。

小猴画圈教学反思篇二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利用卡片进行情境引导,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以进行扩展训练进行收尾。

首先告诉学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来描写,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词。然后学生开始以小猴子的心态去细读课文,找到这些好词,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学生说教师贴,并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的积极性甚高,最后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并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以此来结束“又()又()”的词语教学。

师:为什么要用“扛”

生:(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师: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吗?和玉米呢?怎样的东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来抱会掉了,应该用捧;西瓜大用来抱。

师:“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师:小猴子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个“扔”写在中间。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特点,从表示动作的字词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将动词卡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经过整理,孩子们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结构、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动作有关。”学到这里,孩子们圈了生字,观察了生字的特点,他们从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这时,我又让孩子们分别做做这几个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巩固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着、做着,这样归类识字既有规律可循又生动有趣,孩子们比较喜欢。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理解了动词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把动词卡片放到相应的图片旁。此时,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结有些动词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小猴画圈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几天紧张的准备,我终于讲完了小猴子下山一课.

可是自我感觉很糟糕,甚至比试讲的.时候还要糟.我总结原因如下:

1、第一次讲优质课很紧张,虽然只有几个老师听课,可是还是紧张到忘记写题目。

2、准备不充分。有很多的环节需要再三斟酌,再三思量,需要找到多种方式来呈现,甚至需要实验很多次来验证哪个效果更好,可惜没有太多的时间。

3、教材把握不是很到位。由于这片课文是课外阅读课文,可参考的教案和资料比较少,在加上自己的经验较浅薄,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课堂的深度挖的也不是很够。

3、课堂教学环节过度、语言的衔接不成熟,很象常态课而不象优质课。语言的锤炼、环节的衔接还需要更加的磨练。总体感觉比较粗糙。

4、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找到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调动孩子阅读朗读积极性上我还要多下功夫。

总之通过准备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在师傅的帮助下算是完成了虽然自己完成的不是很出色,我的课堂还要多锤炼,我的思考还要更深入,我的教学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猴画圈教学反思篇四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本次活动,我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两点值得总结:

1、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本次活动,我以小猴卖“0”为主线,贯穿始终,主题单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同时,活动以“0”这样一个幼儿常见的事物让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营造积极、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

我们知道,幼儿认知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的自身活动来发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获取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为此,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摆脱学习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进而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续编故事环节整个过程,气氛自由、宽松,老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适时地“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积极和互动关系,而孩子也在亲历表演过程这种有效互动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真回想本次活动,我认为还存在几点不足。

1、为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差异教育。

在活动中,我为了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需要幼儿集体前展示交流时,只提问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忽视了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而且由于是观摩比赛活动,为了能有更好的活动效果,怕出现乱的现象,所以不敢大胆地让不同的孩子自主表现,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2、提供玩具材料的时间不适宜,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因为是公开观摩比赛活动,参加活动的不是本园本班的幼儿,我怕把握不了幼儿的情绪,怕出现乱的现象,我将“小猴商店”里的一些物品(原是想让幼儿借助提供的这些物品想象续编故事),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里,不敢放手事先展示,导致幼儿在分散讨论、交流续编的环节中,思维受到限制,而只是简单地模仿故事中的情节物品,等到让幼儿参加续编故事表演时,才让幼儿接触到这些有助于幼儿想象的物品时,在时间上已显得略仓促,部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限制。

回顾这些现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教育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确的教育观,在实践教育行为中,努力实现《纲要》的教育理念向实践的转化,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善于反思,坚持“一日三省”,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在活动中创设积极互动的自由探索活动空间,灵活运用教育机制,真正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育者要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多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玩游戏?你是怎样想的?”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才能体现教育“以人为本”。

2、教育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此,在今后我们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不管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让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要让能力较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善于捕捉能力弱的幼儿的“闪光点”,要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这样,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动环境气氛,自信心十足,才会获得成功和满足,这才叫成功教育的一个亮点。

小猴画圈教学反思篇五

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三个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期一周的时间,培训虽短,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而最可贵的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华的方法以讲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在这次讲课磨课过程中,首先要感谢二年组的老师们积极地配合,才使得讲课顺利完成。然后最要感谢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听我们三个讲三节课。讲完课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评课。而且敖姐的工作很忙,但就在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遍一遍的给我们修改,如此往复的坚持了5天,听了将近20节重复的课,可见敖姐内心被我们折磨的估计也快崩溃了。

从导课,到课件的修改,再到亲身示范朗读,纠正评价性的语言以及最后对我们的鼓励这些细节问题,终于把我的课修改成形了,特别感动,再次谢谢敖姐,在这次磨课讲课中增强了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我认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对《小猴子下山》这节课谈谈体会: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以动作示词义,再适时提出质疑:“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比划出来的动作,对词义理解得透彻一些。

评价语言过于平淡,好的评价语言应该是针对学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好”、“你真棒”。在评价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和语言规范,引导他们说好语文,用好语文。

在课堂中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我太急于求成,忽视了大多数孩子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们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牵着他们走。

总之,透过这次学习和讲课,我收获了知识、经验与感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确了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培训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