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优秀5篇)

最新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优秀5篇)

ID:3450413

时间:2023-09-24 02:36:41

上传者:琉璃 最新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篇一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科学的兴趣更持久,自觉性也提高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反而差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同学,他们总会经常的围在我身边,问上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会把他们在课外的发现跑来告诉我。每当这时,我都会开心一笑。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学生开展科学小记者活动,让这部分学生的自然智能能到挖掘发挥,然后由这部分学生再去带领、影响其他学生,从而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学期教学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篇二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现有学生 56 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部分学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二、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1 / 3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册的重要科学概念.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四、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起止日期 3.5——3.10 3.11——3.17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2 / 3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4.29——5.5

5.6——5.12 5.13——5.19 5.20——5.26

5.27——6.2

6.3——6.9 6.10——6.16 6.17——6.23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一单元复习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清明放假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二单元复习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五一放假

4、我的水钟 期中考试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分钟计时器

第三单元复习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端午节放假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复习迎考

复习迎考

3 / 3

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篇四

教师:向兴东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课时

4、造一艘小船;

1课时 5、浮力

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课时 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各1课时)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课时)地球的运动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思品教学计划篇五

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五年级的科学有什么不同,下面跟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教学计划范文吧!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习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