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通用5篇)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通用5篇)

ID:3465208

时间:2023-09-24 05:49:09

上传者:飞雪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通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粉笔的性能,学习用粉笔画稍长的线。

2、帮助幼儿体验相互合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兔妈妈头饰、大灰狼头饰各一个,水果篮一只、玩具蘑菇(多于幼儿人数)。

2、“袋鼠”、“大灰狼”的出场音乐,笛子音乐,录音机,粉笔人手一份,场地布置图。

3、幼儿已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对故事情节较熟悉。

活动过程:

一、呈现小兔、兔妈妈、大灰狼头饰。以游戏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为幼儿带好小兔头饰,并带幼儿听音乐跳出场。

“小兔乖乖,外面的太阳真好,我们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吧。”

(开头设计的目的,首先是让幼儿放松,戴头饰不仅可以让幼儿觉得新鲜有趣,也有助于老师把幼儿导入游戏的情境,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

2、播放大灰狼的音乐,幼儿倾听,感受紧张、害怕的气氛。

3、鼓励幼儿积极思索、想象不被大灰狼捉走的方法。

“哎呀呀,刚才是什么声音?我好害怕呀!”

“怎么,是大灰狼要来了?兔宝宝们,快快想个办法,可别让大灰狼把我们捉走了。”(引导幼儿说出造篱笆的方法,如果说不出,教师可直接说出来。)

二、引导幼儿了解篱笆的外形,并探索篱笆的筑法,自主想象。

1、“小兔乖乖们,妈妈来教你们造篱笆,造一条又大又宽的篱笆,不让大灰狼进来,好吗?”教师运用语言“造篱笆要从上到下,深深地插进去,造得长长的、密密的”来帮助幼儿掌握造篱笆的技能。

2、观察篱笆,同时“妈妈”在地上示范:

用粉笔在线上画直线,要从上往下,长长的,密密的。

3、请个别幼儿来“造”,了解幼儿掌握技能的情况。

“妈妈一个人造篱笆实在太慢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可以请2~3名幼儿来画直线。)

三、渗透造篱笆的技能,鼓励幼儿充分表现。

1、“兔妈妈”发给每只“小兔”一支粉笔,要求“小兔”在大圆圈上造篱笆。又要求“小兔”想办法:怎样造篱笆才能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2、小兔造篱笆(开始时,孩子们出于好奇,造得篱笆宽宽的、松松的)

观察孩子的操作情况,“兔妈妈”故意走到一位篱笆造得又细又密的“小兔”前,做钻进的动作,并说:哎呀,这只“小兔”的篱笆造的真好,大灰狼肯定钻不进来。对造得疏得可以请其他“小兔’来帮助,体现合作。

四、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1、兔妈妈:“兔宝宝们,你们真是太能干了!累了吧?快,到草地上去休息一会儿,妈妈现在去采些蘑菇回来。记得大灰狼要把门关关好。宝宝们再见!”(教师退场换上大灰狼头饰戴上出场。)

2、教师以大灰狼口吻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大灰狼:“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作出嗅的样子)嗯,好香的味道,那边肯定有一窝小兔子,让我去捉只小兔尝尝。

大灰狼来到篱笆前,做出跳、钻、推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这篱笆造得可真高,让我找个洞钻进去吧。咦,找不到洞,气死我了,我就不信推不倒你。这篱笆谁造的这么高,这么密,这么牢,让我没办法去捉小兔。”

“没办法,我就假装兔妈妈,唱支《小兔乖乖》的歌,骗他们开门。”(此时,幼儿已完全融入情境与角色中,当大灰狼唱完后,幼儿马上接下去唱,气氛相当好,完全感觉不出这是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引发再创。

大灰狼灰溜溜地下场,教师换上兔妈妈头饰,边唱《小兔乖乖》边上场。

“孩子们,妈妈回来了,快开门。”

“孩子们,你们都在,太好了。大灰狼今天没来吗?”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勇敢的孩子。来,肚子饿了,快吃妈妈刚采回来的新鲜的蘑菇,吃饱了帮助妈妈再在草地上种些花草、菜,愿意吗?”

陶艺日记:记一次《制作“太阳”》橡皮泥

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的一节橡皮泥制作“太阳”的活动课。小朋友对这节活动课兴趣比较好。因为“太阳”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物,对它也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当王老师问孩子们“太阳”是什么样子时,大多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并正确地回答老师“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发亮。”

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制作“太阳”时,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样子。

之后,老师问小朋友“我们怎么样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太阳呢?”应卓仑说:“把红色橡皮泥搓成圆圆的就是太阳了。”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老师就按照小朋友说的取了一些红色橡皮泥搓了一个圆圆。陈怡彤小朋友看着老师搓好的圆圆说“还要把它压扁才对!”王老师请她做给小朋友看,只见她将圆圆的橡皮泥放在两手的手心中间用力的拍打着直至变得看上去有些扁扁的她才满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师将这块扁扁的橡皮泥展示给幼儿看时,有小朋友笑着说:“这是饼干。”老师也笑着答:“是有点像饼干,如果想把它变成太阳还需要做点什么呢?”没人响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试着引导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太阳是圆圆的,会发光还会发亮,那个会发光发亮的叫做太阳的‘光芒’。我们刚才已经做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就差太阳外面漂亮的光芒了。”这时,只听见林禧子小朋友说:“我看过的,光芒是像线一样细细的,我姐姐画的就是那样。”老师说:“林禧子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细细的光芒该怎么做出来呢?”林奕诚抢着说:“我会做,我会做长条。”于是老师请他做给大家看。只见他取下一些橡皮泥放在手心来回搓动,不一会儿就变出了一条细细的长条交给老师。老师提示说:“你们看光芒做好了,好看吗?”孩子们都叫起来说:“光芒太长了!”林奕诚赶紧将搓好的长条摘成几段然后摆放在圆圆的橡皮泥周围。一个完整的太阳终于做好了。小朋友们都拍手说“真好看!”

与小朋友一起做出一个“太阳”后,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太阳”。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动手做起来。大多数幼儿都选了红色橡皮泥做太阳,还有个别幼儿选了绿色陈怡彤、黄色和其他颜色。制作光芒时,大多孩子选用同一种颜色,高睿驰、林禧子、陈怡彤小朋友用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虽然小朋友做出的太阳不是很圆,光芒也粗细不均,但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去操作。

最后,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听到有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太阳怎么是绿色的不是红色的。”这时陈怡彤不服气的说“绿色的好看嘛!有什么关系呀!”老师笑着回答:“太阳本来是红色的,不过这个绿太阳真的挺漂亮的与我们看过的都不一样,是陈怡彤想象的吧!”“老师这个黄太阳也很好看……”大家也都喜欢上这些不一样太阳了。这次活动课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有少数孩子都逐步有了大胆创新的苗头,值得欣慰。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篇二

二、案例通过教师示范了小蝌蚪的画法法后,强调幼儿一律用黑色的油画棒来画,幼儿都聚精会神地开始画了,教师开始巡视幼儿的作画情况。当她走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旁边时,发现她画的小蝌蚪在圆圆的黑黑的身体外面勾画了其他颜色的轮廓线,对面的幼儿磊磊本来用黑色画小蝌蚪画的很好,当一看到亮亮欣用了别的颜色,赶紧也用另外的颜色来画小蝌蚪……由他们两人一带头,幼儿都开始用各种颜色来画小蝌蚪了,根本不理老师的要求。

三、分析这是我执教的一次美术活动的真实案例。通过活动后,我反思到:从我们大人的眼光、理念的角度看,五颜六色的小蝌蚪是不对的,小蝌蚪是黑颜色的。但从美术的角度,从幼儿的角度看,幼儿眼中看出来的东西都是五颜六色的,漂亮的。在他们童话般的世界里,充满了美丽的颜色,没有对任何一样事物用颜色来肯定它。例在画""时,有的幼儿用五颜六色来画,他说这是"七彩雨",这难道错了吗?这是幼儿大胆想象和创新的表现,我们不能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行为,对于前一名幼儿的行动,她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她想让小蝌蚪漂亮起来,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而后一名幼儿更加大胆、更加创新,后一名幼儿的创作在老师眼中觉得这是不对的,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没有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这和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行为是违背的,不一样的。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大胆作画,敢于创新,画出和教师不同的画,但对小班的幼儿,叫他们在勾画轮廓线上是不能够创新的,能按老师的要求画出轮廓已经不错了。因此,只有在着色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涂色,敢于创新。因此上述这两位幼儿的表现是创新的表现,只是和教师的要求没有符合,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反思当教师的要求和幼儿的创新发生冲突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教师不可急于指责或乱下结论来批评幼儿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幼儿对作画没兴趣。

其次,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作品。幼儿由于身理和心理上与成人不同,因此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就好比幼儿不愿逛超市的例子,大人在超市里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幼儿却看到的是大人一条条的腿。因此教师要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知道孩子"作品"的内涵。

最后,在肯定了幼儿的创新行为后,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喜欢听"好话",同时新《纲要》中也提倡成功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表扬幼儿的话,多给幼儿鼓励,让幼儿在鼓励和赞扬声中尽情地发挥绘画的艺术细胞, 从而才能创造出更加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我们教师应好好的引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行为,因为将来他们中的某一个或许就是画家。教师对幼儿的创新行为应慎之又慎的指导。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篇三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家园互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海底世界或南山鱼、鸟市场,观察、欣赏形态各异的小鱼,了解不同鱼类的外形特征。

2.图书借阅:图书区为幼儿投放大量有关海洋知识的图书、图片,

每天请幼儿借阅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阅读,扩展幼儿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3.师幼互动:利用晨间、活动区、散步等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观赏

自然角中饲养的小鱼,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有关小鱼的特征和知识,激发幼儿对绘画小鱼活动的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儿歌提示,掌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正确画法。

2.能将三种不同的图形添画成小鱼,并均匀涂色。

3.感受新奇绘画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儿歌提示,熟练画出三种不同的形状并添画成小鱼。

教学难点:能均匀涂色,并尝试自己慢倒、轻倒“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鱼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颜色。

2.物质准备:《小鱼游游》的ppt课件、装饰瓷盘、彩色笔、矿泉水瓶等。

3.场地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神秘客人的出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为幼儿请来一位神秘的小客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魔法师)

2.魔法师新本领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心情迫不及待。

师:魔法师要交给小朋友变小鱼?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二、荧屏互动,直观形象让幼儿掌握图形画法。

1.角色转换,请幼儿来当“小老师”

师:谁想先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幼儿在平板电脑上画的图形同步在电子白板上出现)

2.学习“魔法咒语”,把图形变成小鱼。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小朋友你们看三角形变成什么了?三、教师示范,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图形变小鱼的正确画法。

1.把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画在盘子上。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将一条方形小鱼画在盘子上。

2.请幼儿帮忙示范其它两条不同形状小鱼的画法。

师:谁能来帮帮我画出另外两条小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均匀涂色和小鱼绘画比例。

四、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出示魔法师给的神奇药水,请幼儿猜想?

师:如果我们将神奇的药水倒在盘子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示范、讲解倒入魔法药水的正确步骤。

3.提出绘画要求,幼儿开始绘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画?那就请小朋友在盘子上画出3条不同形状的小鱼,并均匀涂色,你就可以得到魔法药水了。

4.幼儿绘画,教师分组指导。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视频观看讲评,让讲评活动更直观、更直接。

1.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画的小鱼都游起来了吗?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的作品。

2.有针对性的视频讲评。

师:在小朋友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录了一位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在观看视频中,请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师:这位小朋友画的怎样?什么地方画的好?

教师从中指出发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家园互动:引导幼儿将这个有趣的绘画形式,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还可以让大海中哪些生物游起来。

2.在美工区提供瓷盘、画笔、海洋生物图书等各种材料,让幼儿之间相互绘画、讨论、操作,让游起来的小鱼更完整、更漂亮。

3.活动形式延伸至中班、大班,想一想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还能让哪些东西动起来?让我们的美术画面更有趣。

课后反思:

《小鱼游游》是一节集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其特点是改变以往单纯绘画的形式,将一个小小的科学现象巧妙的融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

理解并尊重幼儿,能真正蹲下来与孩子视线一致的走进他们、读懂他们,这才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初衷。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有趣、更丰富的美术想象创作空间,活动前,我找准孩子们喜欢什么?活动中,我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活动后,我知道孩子爱上什么?整个活动以“趣”字贯穿,魔法师的“逗趣”,儿歌导入的“有趣”,神奇药水的“激趣”,教师讲评的“童趣”,让小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孩子们认真的画好小鱼,边倒“药水”边喊着:“小鱼小鱼快游起来。”那紧张、兴奋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画出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能力较强的幼儿还想象着画出了水母、海胆和海星,画面丰富,涂色均匀。特别是讲评环节,孩子们在观看同伴作品视频的过程中,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能用“他涂色没有空白、画的.小鱼真像……”类似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

只有真正了解幼儿,才能打破自己固有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才能有效深化山东省教材在自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节美术活动为我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可鉴、可用的“新”思路。

教无定法,活动中还有很多小的环节应考虑的更细,可以再关注一下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篇四

活动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表现蝴蝶翅膀的深浅变化,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学习用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的相近色、对比色的套色运用;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供欣赏的成品、水彩笔、记号笔、水粉、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一)观擦了解线条画的特点

1、找找线条排列有什么规则?粗细线、排得密颜色深;

2、强调套色的运用。

(二)幼儿作画,讲解要求

1、用粗细线、排列稀或密体现深或浅;

2、可以用图形组合画各种蝴蝶的外形;

3、先勾主体,装饰时线条排列清晰;

4、耐心、仔细地作画。

5、套色运用讲解

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合理运用线条,中途若发现问提可请幼儿互相观擦发现,同时鉴借别人的好的方法。

(三)展示幼儿作品

1、看一看、说说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2、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幼儿阅读活动案例及分析报告篇五

幼儿园音乐课程,主要是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然后以一个兴趣点拓展到课程中促进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音乐课程是与文化、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游戏,我选择让幼儿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然后再进行教学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哦!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在区教研组担任的一节异构课程,在看到那个本课老师上过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理解歌词含义,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ppt模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鸡孵蛋全过程的图片,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图片。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后来试上过后,和区里领导、园领导讨论了一下,最后定案决定还是用图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游戏。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目标:1、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音色、速度来表现歌曲的不同角色特点。

2、运用图谱,学会用轮唱的方式表现双胞鸡。

3、体会声音和情绪的关系,在歌唱中感受自信、滑稽和害羞的多种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母鸡孵蛋图谱,四根颜色不同的线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母鸡孵蛋》音乐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今天我们到母鸡家去做客。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

教师边唱歌,边逐一出示四个彩蛋。“母鸡妈妈今天孵了几个蛋?(4个)我们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大中小)“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小鸡)

(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图片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小鸡。

“母鸡妈妈生了四个不一样的蛋,里面有小鸡,那我们请小鸡出来吧。”

1.棒棒的小鸡—— 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来表现自信。

师:“第一只小鸡出来了,我们大家一起来问问鸡宝宝叫什么名字?”“小鸡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棒棒鸡,你们听我的叫声多响亮啊!叽叽叽叽,你们记住了吗?”教师跟着音乐唱完第一段再提问(很响亮),师边指图示领着幼儿学唱第一段。教师领幼儿跟音乐边唱第一段边画示意图。“你们听到棒棒鸡的声音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声音粗粗的,大大的)

教师边指示意图边教幼儿唱棒棒鸡“叽叽叽叽”的声音。幼儿模仿棒棒的动作,并跟音乐学习唱第一段一遍。

(第一段进行的很顺利,这一段游戏中宝宝们模仿的都很像。)

2、打嗝的小鸡——能够在小结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刚刚的小棒棒鸡们,唱的非常棒。第二只小鸡也争着要出来了呢。出示打嗝鸡图,“这只小鸡看棒棒鸡这么棒,它说我也想多吃点东西,结果它吃的太饱,呃打嗝了。你吃饱了会打嗝吗?”教师请幼儿示范发出呃的音,并请幼儿试唱打嗝鸡的声音。“我们听听看打嗝鸡的声音。”教师请幼儿跟音乐试唱第二段, “你们看到打嗝鸡啦?它是叽叽叽叫了几声打嗝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唱,教幼儿学唱叽叽叽呃,叫三声第四声打嗝。边看示意图边学习叽叽叽呃。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唱一遍第二段。

(在这一段中,很多幼儿都会忘记打嗝点,在后来加上动作调整了以后就好很多了,大部分幼儿还是很喜欢这个打嗝鸡的。)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打嗝鸡真好玩,我们来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图片害羞鸡)“这只小鸡的小脸怎么啦?它的眼睛闭上了,小脸红红的,它好像在说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害羞鸡。”“害羞鸡你好!”“请你们用和前面不一样的声音来试试害羞鸡唱歌。”幼儿创编,教师小结。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第三段歌词。

4、双胞鸡——用欢快的声音轮唱的方式来表示小鸡的特点。

“哥哥姐姐们都出来了,可急坏我们的第四只小鸡了。它也迫不及待的要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哇,你们看看第四只鸡和前面的小鸡有什么不一样啊?”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它们是两只一模一样的鸡,我们叫它们双胞鸡)“那我请小朋友告诉我双胞鸡是怎么唱歌的?”幼儿创编,教师小结(它们是两只小鸡,所以唱的时候和前面不一样,是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请幼儿尝试演唱,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第四段歌词。请左右两边的小朋友互相合作,左边当妹妹,右边当哥哥,共同合作演唱双胞鸡。然后两两互换。

(这几段进行的时候,宝宝们明显比较喜欢打嗝鸡和双胞鸡比较感兴趣,对这两种鸡掌握的比较好。)

5、以游戏的方式完整演唱歌曲。

在幼儿前方放四条颜色不一样的绳子,告诉幼儿它们分别代表四只小鸡,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鸡并站在相应的颜色面前,共同合作演唱完整歌曲。交换角色,重复演唱歌曲1—2遍。

三、结束部分

“小鸡们都很累了,现在小鸡们和我这只老母鸡一起边唱边边回我们的家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离开教室。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一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唱双胞鸡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回去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的跟着我离开了活动室。)

《母鸡孵蛋》课后活动反思

很荣幸在今年九月份我进入了区音乐教研组,并在这期间担任了一节课程。我担任的课程是《母鸡孵蛋》。

这节课是同课异构,所以在听本课的时候,我非常认真。本课是孙春芬老师上的,其实她上的很好,但我认为歌唱活动就应该让孩子去唱,而不是老师在一直引导。所以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格外注重了这点。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准备了ppt教材,从每一张的鸡宝宝图片到图片设置,我考虑了很多。尽量的让每只鸡宝宝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的麻烦我们的业务园长,不断的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给大家。

这节课我在本园试上了四次,在于家巷幼儿园试上了一次。在本园的摩课中,我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不断的进行更改。在试上中,我每次都会请本园的领导和老师来听课,在课后征求他们对这节课的意见,并将意见综合考虑,采取了他们不错的可行的意见。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打嗝鸡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的不太好,在几次试上中都没有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于家巷幼儿园试上的时候我特地就这个问题问了教研组长邵老师。邵老师告诉我,用ppt教材虽然手法新颖,却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运用的,运用不当的时候就会起反作用。他建议我运用图谱,因为在我的ppt教材中,鸡宝宝的图片都是在网上搜的,图片虽然很可爱却有点成年化,不像刚出生的鸡宝宝。用图谱的话就可以更改这一缺点。他还建议我,在宝宝们最喜欢的双胞胎环节可以分组互动把椅子排成八字形。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为了明确宝宝们的歌唱角色,邵老师还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就是用四条不同颜色的线放在前面,分别代表四只可爱的小鸡,然后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在于家巷试上回来后,我把邵老师对我说的这些想法仔细的理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案还是挺好的,于是我把教案重新的整理了一下,在我们业务园长看后也给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在将问题综合整理改进后,又再次把教案整理了一下 。整理完后,我仔细的看了教案 ,然后用这全新的教案,又试上了一次。这次的效果明显的比前几次要好很多 ,课时中宝宝们的表现很好 ,情绪也一直跟着课题走。所以我相信,这次的公开课一定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