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优质6篇)

最新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优质6篇)

ID:3469928

时间:2023-09-24 06:49:57

上传者:碧墨 最新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优质6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一

上周,佛山宣布拟出台《佛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随着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佛山市目前的生态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次报告中,豹猫、桫椤等物种或活化石植物被重点提及和列入保护范畴,佛山计划通过施划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规划建设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方式对它们加以重点保护。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生态威胁

此次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佛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主要表现在生态用地减少以及林地、内河涌、桑基鱼塘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期间,佛山生态用地减少15.8%,目前仅为61.2%,低于广东省其他城市,全市受保护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4%左右,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37平方米,排在珠三角9市的最后。

另一方面,佛山生态系统结构性不完整,主要表现为内河涌连通性不足、景观破碎化严重以及山体孤立性突出。据佛山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全市内河涌里程减少了至少10%,估算消失里程超过1000公里。调查发现城市建设、污染、内河涌断点导致内河涌的连通性差,水交换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内河涌的水质恢复及水生态效应;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侵占大量生态用地,城市破碎化指数为0.82,城乡绿色空间破碎化严重,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亟待维护。

初步统计,佛山市已经或即将孤立、变成城市中的孤岛的山头有30多个,致使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山体的生态平衡受到影响。规划中提出,在20,佛山市还处于生态盈余,随着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生态赤字,说明水域、林地、农田承担的生态压力越来越大。

亮点解读

新生态规划,将保护哪些佛山“熊猫”物种?

动物:豹猫列为重点关注的关键物种

根据佛山市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目前佛山市有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小灵猫、虎纹蛙、褐翅鸦鹃、黄嘴白鹭、小鸦鹃、雀鹰、蛇鵰。不过,此次规划中提出,本规划在区域空间尺度上,重点考虑中型动物的`栖息与运动过程对植被的面积需求,据此确定受保护植被斑块的最小面积。虽然豹猫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属于我国易危种,而且体积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也需要受到重点关注。

规划认为,适合将豹猫作为佛山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关键物种,估算维持最小种群数量所应保护的面积。

另据调查,佛山市珍稀的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高明、南海和顺德三水区,在其他地区,次生林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大多不足20平方公里,所以规划提出,在规划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时,至少需要3~4个相邻的良好植被片区连通才可满足豹猫最小种群存活的需要。

植物: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再引关注

在此次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佛山重点保护的生态植物特别提及了位于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桫椤。报告显示,近年来,保护区内的桫椤科所有种目前在种群数量上基本不变,但对于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等方面,仍有诸多需要提升和加强的空间。

在合水中华桫椤自然保护区内,200多年来,这里除了盘山道路是开发过的,其他都是原始次生林。整个保护区有土沉香、巴戟、莲座蕨等珍贵生物1000多种,尤其是从恐龙时代繁衍至今的“活化石”——中华桫椤最令人神往。其实,整个保护区内已经发现的桫椤树仅有4000多株。

近年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发现桫椤后,都挨个与其搂抱合影,但过后不久,被抱过的桫椤就突然死亡了。此次研究报告提出,目前,佛山对这些敏感的生态区域管理还比较松散。此外,速生桉种植导致大面积的单一树种,佛山市的生态屏障正在面临森林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危险。

新举措:

“禁区”内实行最严格管控

佛山在此次的规划中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拳举措,即根据生态资产的评估,确定对佛山市影响最重要的四类生态型用地,依次为林地、水域、湿地(鱼塘)及农田,通过生态红线划定,重点保护这四类生态服务价值,维护佛山市的生态安全。

佛山红线区总面积717.442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89%。在红线区内,佛山将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由省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强制性监督控制,由市政府实施日常管理。在红线区内,禁止从事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对其中的部分区域,在影响不大并经过严格审批的情况下,可适度开发,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军事与安全保密设施,必要的旅游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新规划:建8个保护区、18个森林公园

在生态红线区保护下,佛山重点加强其的连通性和生态的调控性,构建“三区、四片、五廊、多点”的区域生态格局。高明、三水、顺德三区包括可以连接成片的生态用地,将由规划8个自然保护区、18个森林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组成;多块由孤立的生态用地组成,包括2个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2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8条区域生态廊道和50个节点组成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其总面积约656.1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17.2%。

对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及新规划的三洲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区等9个规划的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从事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以及其它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佛山规划的自然保护区

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现有)

南海西岸自然保护区(规划)

高明鹿洞山自然保护区(规划)

茶山森林及水源自然保护区(规划)

皂幕山自然保护区(规划)

顺德杏坛基塘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规划)

顺德南沙头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平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佛山市森林公园

高明区

广东云勇森林公园(省级)

香山森林公园(区级)

明阳塔森林公园(区级)

西坑森林公园(区级)

鹰塘森林公园(区级)

福山森林公园(区级)

深埗水森林公园(区级)

三水区

三水森林公园(区级)

马鞍岗森林公园(区级)

大坑森林公园(区级)

老虾岗森林公园(区级)

长坑森林公园(区级)

大牛坑顶森林公园(区级)

北坑森林公园(区级)

顺德区

大金山森林公园(区级)

马宁山森林公园(区级)

象山森林公园(区级)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二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我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次生态调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入到大自然中,近距离地观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也切身体会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这次调研,我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观察,我深刻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的数量减少,造成了食物链的紊乱,甚至威胁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

其次,我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例如乱砍滥伐、工业废水的排放等。这些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导致了水源的污染、土地的退化、植被的减少等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人类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保护好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此外,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亮点和案例。有一家农场主,他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成功地改变了土地的退化现象,恢复了农田的生产力。他还建立了养殖场,保护了一些濒危物种。这让我明白到只有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通过这次调研,我也深深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需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而要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环保的责任,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每个个体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环保的习惯。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生态调研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近距离地观察自然环境,我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亮点和案例,激发了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将这次调研的经历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三

生态调研是指对某一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在参加生态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并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通过对种群数量、栖息地和食物链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获得了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全面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并提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建议。通过这次生态调研,我深刻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在生态调研报告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调研技巧。比如,在观察和记录种群数量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线路法、点样方法等,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乡村居民调查时,要运用问卷调查和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最真实、客观的信息。在野外调研中,学会使用GPS等仪器和设备对地理坐标进行定位,能使我们更精准地进行定点观测和调查。这些调研技巧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实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在生态调研中,我们还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问题的认识。通过观察和采样,我们了解了许多不同的动植物物种,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如乡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导致了土壤和水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和栖息地丧失。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生态调研报告还带给我深刻的人文体验。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他们通过采取措施,如垃圾分类、水域治理等,积极参与和推进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他们的信念和行动,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乡村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生态调研报告,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到了很多专业的调研方法和技巧,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问题的理解,也体验到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这次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并激发了我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做出贡献的意愿和决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我所在的团队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活动。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思考。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有关生态环境的问题。首先,我注意到许多湿地和森林遭到了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其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最后,气候变化导致了许多生态灾害,如干旱、洪涝和沙尘暴。

这次调研让我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仅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每个个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垃圾分类、徒步出行、节约用水和能源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这次调研也让我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治理来解决,更要注重长远的规划和管理。例如,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建设更多的生态园区和公园,提供更多的生态补偿措施,使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

经过这次调研,我还对自然生态的美丽和奇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让我感受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人类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最后,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和相关专家,我了解到许多生态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保护好自然环境,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生态调研让我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思考。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美好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五

“内容为王”的规则依然适用于主播,“头部(top)主播”通过其优良的内容输出获得了超高收入。但以映客、花椒、一直播等平台top1000的主播为例的数据显示,45%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17%的主播月直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超3万元的仅有13%。

近半主播月入不足5000元

近日,一个名为“崔阿扎”的yy主播震惊了不少人,因为其一周的“粉丝刷礼物”收入为1068万元。

然而这只是网络主播收入的“金字塔尖”,绝大多数的所谓“网红主播”真实收入并不高。今日网红发布的《中国网络主播生态调查报告》显示,以映客、花椒、一直播等平台各自top1000的主播为例,其平均的累积收入是199665元。45%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17%的主播月直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超3万元的仅有13%。

网红主播也是“赢家通吃”的生态。排名前5%的主播收入,占到了平台主播全部收入的92.8%,其中1%的主播就占全体主播总收入的80%。

“无论哪个行业,做到顶级的都只是少数。更多的主播月收入在中游阶段,与白领阶层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属于不愁温饱。”上述报告如此评述网络主播群体。

“网红主播将成为东北产业升级的出路之一。”这只是网友们对直播平台当红主播多为东北人的调侃,然而这也是有数据支持的。上述报告数据显示,主播人数分布最多的前15个城市中,北京上海霸占了前两名,而前15个城市中的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占这份榜单总人数的比例为16%,为人数最多的区域。

从更广的地域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的职业主播占23%,二线省会城市的占32%,三四线城市占30%,其他城市的15%。

从年龄层来看,职业主播近一半的人来自于90~95年这一年龄段,而且在校大学生为主播的主力军。90~95年龄段主播占比48%,95后占比18%。

报告数据还显示,网络主播的男女比例为36:64。不过,今日网红也在报告中提出“从主播持久力来看,有实力的男主播人气地位稳固,女主播更新迭代、人气变动比较频繁。”

“内容为王”支撑可持续

一个直播网红要想保持较长时间的热度,单单有颜值并不够,长期的优质内容输出才是关键。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之前的yy秀场直播,对才艺要求较高,或者会唱歌或者会喊麦。随着移动直播成为主流,碎片化更强烈,让许多平常人打开了直播市场,46.15%的主播以聊天为主要内容,靠颜值和个人魅力来撑。受环境和网络的.影响,户外直播仅仅占7.69%。

要想保证可持续的内容输出,团队化成为很多主播的选择。数据显示,60%的主播都有签约的组织。这60%的签约主播中,除了直播平台之外,36%签约了经纪公司。以前的主播红起来主要依靠天赋、努力、偶然,现在更多要借助团队包装策划的推动。

“机会最大的还是在内容网红这个领域。”赛富亚洲合伙人蔡翔表示,过去的消费者在传统的电视台的内容之下很多的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如果平台或企业能够选择好自己的内容,就能够培养出与之相辅相成的内容网红出来,像papi酱、马东和高晓松等。

蔡翔还将整个网红经济划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即时娱乐性的网红,这属于一种荷尔蒙经济的消费;第二类是电商类的网红,通过商品的交易来获取收益;第三类的是内容类的网红,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来获取收益。

“真正的网红应该是超级ip。”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网红不等同于明星,新网红可以不是明星,但明星必须是新网红,这才才是明星定价的核心标准。

高洪庆认为,网红深刻改变了传统的供应链逻辑、推广路径,以及行业的成名机制,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直接跳过了传统的造星培养模式,以及漫长的成长时间,迅速碾压传统的成名与吸金机制,改变着许多行业的生态。

环评报告表编制指南生态类篇六

1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