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只鸭子教学反思 鸭子拌嘴教学反思(大全9篇)

2023年五只鸭子教学反思 鸭子拌嘴教学反思(大全9篇)

ID:3475277

时间:2023-09-24 08:09:32

上传者:雅蕊 2023年五只鸭子教学反思 鸭子拌嘴教学反思(大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一

整节课的教学当中,我比较注重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在学一学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成果分享,现场为学生的演唱录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听到刚才自己游戏般的模仿动物叫声,居然成为这么好听的三声不动小合唱,那么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合作与面向全体学生,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一直是音乐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在分组装扮一样小动物中,我让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组同学齐心协力为某一动物扮演者装扮展示时,我一句简单的语言“是谁把你装扮的这么可爱呢?”一个简单的提议,请这些设计者们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我们大家为你鼓掌,这样就能兼顾到全班的`同学,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是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引导他们明白人与自然相处的意义,当然这些道理不是用来说教,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中寓教于乐的。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二

几天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为我们播放了一首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曲子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一开始,是小钹闷闷的独奏,带人进入了想象:天蒙蒙亮,当第一缕温和的阳光照射进鸭棚,鸭子从美梦中醒来,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噗噗”的脚板踏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一只调皮的鸭子领着大部队首先拍着翅膀飞出鸭棚,与微风撞个满怀,沐浴在金色阳光下。

接着小镲发出沉重的声音,我眼前出现了画面:一只睡眼惺忪的'老鸭“嘎嘎”地叫着,向一只小鸭抱怨它昨晚被小鸭吵得难以入眠,真是不太安宁,小鸭与老鸭对答呼应,向它老人家赔不是。

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的声音,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鸭群来到河边蹒跚而行,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做着入水前的热身操。

此后,小钹、水镲、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鸭子们纷纷下水,游弋水中。一只可爱的小鸭把头埋在水中喝几口水,又把头伸出来猛摇几下,甩掉身上的水珠,再用它扁扁的嘴在身上搓来搓去,好像在挠痒痒。脚在水中有规律地摆动,身体缓缓前进。那儿一只游泳健将,它猛把头扎进水中,转眼间不见了。隔一段时间后,它正在老远的一个地方悠闲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一点声响都没有,只在身后留下一道道波纹。一只热爱生活的小鸭,靠在河边的芦苇丛下遮阳休息。还有一只可笑的小鸭,在水中扑腾着翅膀,像是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似的,逗得其他鸭子哈哈大笑。

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我仿佛看见了一只鸭子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一直在觅食。好不容易盯上了一条蚯蚓,可偏偏另一只也瞧上了,它们俩疾步如飞,从这头到那头,飞快地在水面上奔跑,就像“轻功水上飘”。这时一只鸭子铆足了劲往前冲,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蚯蚓,终止一口咬住了蚯蚓。这时,忽然又一次六器齐鸣,一场闹剧上演,两鸭互不相让,一只鸭子仗着自己小巧灵活,扑到了另一只鸭子头上,用嘴啄起对方的头,还不时钻入水中顶另一只鸭子的肚子,两只鸭子愈打愈烈,都用自己用力的翅膀拍打着对方,吵得不可开交,鸭毛满天飞。

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了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犹似夕阳亲吻着西山时,鸭子纷纷跳上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饶有趣味的鸭子凸肚昂首,摇摇晃晃地在斜阳余晖下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

2、知道本课乐曲是以“钹”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并能用打击乐器跟着老师拍击简单的“鸭子拌嘴”节奏,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

3、能随乐曲大胆地即兴表演,能学以致用,用打击乐给歌曲《龙咚锵》伴奏。

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几种打击乐,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

教学难点:

给歌曲《龙咚锵》伴奏。

教具准备:

课件、等。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让我们听听他们是谁?听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告诉大家,并且还要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位朋友出场了……(大象)

接下来听听这位是哪个小动物呢?……(小鸟)

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

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播放鸭子的叫声)(小鸭子)

(以声响带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专注地聆听)

二、分段欣赏音乐

1、分段结合音乐讲故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嘎嘎,嘎嘎还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的同学请坐好。(依次出示)

1:一天清晨,小鸭子嘎嘎起床了,它推开家门一看,今天阳光明媚,空气真好,赶紧叫上全家一起出了门。(播放flash动画片段一)

2:它们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池塘里,开始欢快地玩耍起来。有的鸭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有的把头伸到水里找东西吃。(播放flash动画片段二)

3:小鸭嘎嘎和哥哥突然吵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flash动画片段三)

4:原来是因为一条小鱼,嘎嘎和哥哥那么激烈地吵起来。当我们说鸭子吵架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就是“拌嘴”,这个词来形容鸭子吵架很形象!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的名字就是——《鸭子拌嘴》。

(解释“拌嘴”的意思,揭示课题:鸭子拌嘴)

你们看嘎嘎和哥哥吵得是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幸好鸭妈妈来了,哥俩才没打起架来。时间过得真快,太阳落山了,鸭妈妈带着小鸭们,一摇一摆地回家了……(播放flash动画片段四)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四

欣赏课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对上欣赏课不敢兴趣。教师在上欣赏课也多采用先简介乐曲名称、背景,然后再通过初听、复听、再听,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学生对学科有强烈兴趣,学业成绩就会明显地好。本学期,我对欣赏课也做了许多反思,效果还不错。

一、创设情境,布下“悬念”。

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在呈现音乐作品前,我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傍晚,在一个鸭子的家里,鸭哥哥和弟弟在说悄悄话,原来是鸭哥哥在给鸭弟弟道歉……”接着用打击乐器和生动的语言结合,表现出它们的对话。然后再由该情景过渡:“鸭哥哥和鸭弟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听着打击乐器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吧!”新颖的情境,期待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的`整个欣赏过程,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爱好进行自由地想象。

二、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我常常采用一种小组合作或是自找小朋友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去想象、讨论、研究、发现等,在宽松与民主的氛围和开放式的教学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我让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自行选择打击乐器,合作创作完成一段《小鸭子拌嘴》。同学们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尝试实践。在这样的小伙伴游戏式和玩乐式的学习情境中,更能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紧张感,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老师也常以询问、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们交谈,共同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评价上也注意发展性评价,注意语气的表达,多多给予鼓励和发展性的评定。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逐渐敢于表达、乐于实践,并逐渐善于聆听,喜欢上欣赏课。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听:《鸭子拌嘴》

认:钹木鱼

评:成长的足迹(一)

教学目标

1.能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

2.知道本课乐曲是以“钹”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并能用打击乐器跟着老师拍击简单的“鸭子拌嘴”节奏,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出几种打击乐,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尝试引用打击乐来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入教室,播放《梁祝》,问:你觉得这个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呢?

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悦耳、动听”等词语)。美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变的十分舒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调节心情。

生回答:如“不好听的声音、噪音”,你们能制造个“噪音”出来吗?噪音给人的感受是十分烦躁,急躁,心情不畅。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噪音”,其实这也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

那接下来,老师要问了:音乐中需不需要“噪音”呢?请大家思考。生答

(认为需要的、认为不需要的都分别举手示意)

在音乐中,乐音与噪音都有,但以乐音为主。象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锣,钹和大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则是噪音。音乐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段。乐音虽然有很强的表现力。但有些特定的情景,却要用噪音来表现。例如,要表现万众欢腾的热烈场面,往往借助于锣鼓。在现在派作品中,噪音的应用性更是普遍,有的作曲家甚至主张,生活中的`任何音响都可以进入音乐。(幻灯图片)

所有的噪音如果合理的加以利用,都能为音乐增添色彩。比如,播放《梁祝》(乱敲桌子),生辨认,行么?在比如,播放单旋律《出旗曲》,再播放合奏曲,让学生对比,加入打击乐器的感觉。

(刚才我们用了10分钟的时间讨论了关于音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声音,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个专门用课堂打击乐器(可补充说明)演奏的曲子,大家先来听听,是什么感觉)

【板块二】

1、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先不点题。

2、听了有什么感觉,或者是能产生怎么样的音乐形象呢?说出你的理由。(生答)

恩,老师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没什么感觉,就觉得闹哄哄的。但如果我们做个小提示,点个题,大家或许就能多想到什么了,现在老师就告诉大家,这个曲子的名字是《鸭子拌嘴》,那请大家带着乐曲名字来听听,想想呢?(生答)

如果把它编成个故事来听,那就更清楚了(打开配乐故事)

你感受到了鸭子有哪些具体的动作?

拍翅膀走路玩耍拌嘴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让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乐器表演哪些角色。(flash动画)

3、你能演一演吗?

4、音配画(分发些乐器给部分学生,播放动画让部分学生伴奏)

老师这里有一个鸭子拍翅膀和走路的画面,可惜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想找几个同学来给画面配一下音,让我们感受一下鸭子拍翅膀和走路的样子。

【板块三】

拓展一:为《过年我当家》伴奏

拓展一:欣赏《老虎磨牙》或者奥运《缶》

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六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演唱《凤阳花鼓》,并做律动。

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

(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游戏:“找朋友”。

2、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像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做伴奏,寓教于乐

为歌曲“凤阳花鼓”做伴奏。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集体表演。

4、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小组讨论)

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乐曲的音响变化和力度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现在请你们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

6、创编音乐小品《小鸭子玩耍》

分组表演:两组模仿敲击(两人敲鼓、镲);二组边唱边表演。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7、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2、的民族乐器还有许多,美妙的民族乐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中国人所惊叹,它正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爱乐者为之倾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女子十二乐坊》。学生动作模仿表演。

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下课,听音乐出教室。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bacadaga

――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a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设计理念: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器合奏。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五调《中吕粉碟儿》套曲的开场锣鼓为素材而创作。使用乐器以小镲为主,其他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进行各类形式的组合,运用滑、点、扣、刮、滚、闷、等各种打击技巧。乐曲共分三段,分别为中板、华彩和快板,另有一个小前奏和小尾声。

1、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合奏,它“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在这堂课中教师始终贯彻情感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愉悦性原则,使学生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至理名言。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

4、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并通过乐器归类、描绘声音、创编故事、乐曲起名等过程,发挥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5、学科综合,多元文化。课堂中教师把教学与舞蹈、绘画、文学、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活动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

活动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铃板锣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复习演唱《铃板锣鼓》,并做律动。进教室围圈坐好。

2、师鼓励学生拿起几张大展台上的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

生玩起乐器。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2、教师适时运用点拨,同时帮助找出打击乐器的朋友。

生把打击乐归类,拿一种打击乐器回位坐好。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生熟悉手中乐器,发挥小组作用,讨论研究几种乐器的敲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象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有的用……或用^^^^^来表现。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设游戏,寓教于乐

设计一个小游戏“哑巴领瞎子”,规则:哑巴用敲击乐器的方式去引被蒙住眼睛的“瞎子”走路;哑巴要一直敲打乐器,瞎子要听好自己哑巴搭档乐器的声音,不要跟别人走。

学生自选乐器、自选搭档进行参赛,最后评出冠军,根据需要可适当多进行几次。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辨认了乐器的音色,为活动的下一环节欣赏做铺垫。)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生再听片断,自由想象,自由律动,动作说法不一。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

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哪种演奏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生参与音乐,拿起乐器,表现音乐。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6、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教学反思: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音乐听觉实践。,这堂音乐课,从听入手、从感性入手,从感受入手,以聆听、欣赏、鉴赏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堂音乐课从情入手,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3、注意了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采用综合式的教学课型,避免欣赏单一的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变成“我要学”。

4、创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心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量大、等等优点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效果卓著。

五只鸭子教学反思篇九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欢民间音乐。

2、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打击乐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知道各种丰富的音响能生动地表达一定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听便乐器的音色,并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形象。

教具:

鸭子拌嘴动画课件、录音机、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锣、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老师和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2、游戏。

师:老是这有一棵打击乐树,请同学到树上找出上节课认识的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等)

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做节奏回声游戏。

通过听辨,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名称。

3、检查学生模仿、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新年好》伴奏。

(二)新课

1、师介绍打击乐器——锣、镲

2、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师:同学们知道拌嘴什么意思吗?

生:拌嘴是吵架的意思。

3、学生带着鸭子拌嘴这个问题出听全曲。(生听完谈自己的想象,有的还编成小故事说出来)

4、看动画片《鸭子拌嘴》,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并说出听到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

生:有锣朋友和镲朋友的声音。

师:这首乐曲描写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

5、创作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了,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节奏片段创作。师:请同学们用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只小狗在啃骨头的声音;一只小老鼠在偷吃东西的声音。

(2)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后,创作一首自己的《鸭子拌嘴》,边看画面边创作。师用小镲表现小鸭子并用录音机录制。

(3)播放师生共同创作的《鸭子拌嘴》通过听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6、再次听赏《鸭子拌嘴》

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和此曲作比较,鼓励学生多学音乐知识,将来就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听赏乐曲时,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下课: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学生变成一个个小鸭子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案是修改两次后完成的,没修改之前的教案不足是:

1、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字“说”我利用投影配合音乐把《鸭子拌嘴》编成一个小故事将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整节课我都在说,“说”占主导地位是教学主体而学生是被动接受。

2、学生只对故事感兴趣,而对音乐感受一般没有达到欣赏的目的。

3、我的故事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修改后的成功之处是:

1、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在课一开始我就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1)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启发学生的想象。

(2)让学生把感知的“视像”表达出来。

3、激发创造,大胆创新。在儿童的本能创作欲望上加以引导,让他们的创作得到欣赏和尊重,培养了他们的独创性和音乐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