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调查报告 乡村经济调查报告(通用6篇)

最新经济调查报告 乡村经济调查报告(通用6篇)

ID:3489901

时间:2023-09-24 13:15:00

上传者:碧墨 最新经济调查报告 乡村经济调查报告(通用6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调查报告篇一

大黉舍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入学已经两年了,我们已经垂垂地适应了这个小社会的糊口生涯,但是作为大门生,兵戈社会,适应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兵戈社会的契机天然不可华侈。因而继“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于7月12日至7月28日在中国信互助业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练习。此次练习的目标紧张是在于一步明白国度经济宏观调控的主旨,其次便是熬炼本身的交际本领,充裕本身的社会经验。

经过议定在信合查看练习,我从客观上对本身在黉舍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本身更加富裕地明白了表面与实际的干系。我此次练习所触及到的内容紧张是管帐交易(对公交易)和储蓄交易,其他平常明白的着名誉卡交易,贷款交易。从这些交易上,我对国度经济的宏观调控有了一些开端的认识。

二明白国度宏观调控的目标

在这个经济成长的关键时候,作为国度经济机构核心的金融,无疑该当起到宏观调控的杠杆效用。国度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把握部分经济过热,重在调整布局。

长期以来,存贷利差一贯是我国银行获牟利润的紧张伎俩。而繁多银行均大略依靠存贷利差获牟利润,所产生的结果必定是追逐热点行业,垒大户等现象的产生。这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高度依存干系也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银行的成长有赖于集体经济环境的回好,但经济的健康运行其实不是依靠银行无原则地放贷便可以结束的。这不但必要银行经过议定对宏观调控经济集体局势的探讨谨慎肯定信贷方向,同时也必须对我国如今这类大略的依靠存贷利差,特别是依靠对公交易获牟利润的红利模式加以变化。这类对银行可以构成一个巩固的利润来历,加强银行的抗风险本领和可连续成长本领;对企业,可以经过议定有针对性的淡化对公交易,使某些企业更加爱惜来之不容易信贷资金,进步企业的资金应用程度,防备企业盲目膨胀,加强企业的自我积聚意识;对当局,可以低落经济调控的难度,禁止因为银行与企业高度依存干系,而酿成的在宏观调控政策实行中投鼠忌器现象的产生。

固然,银行调整红利模式其实不是鼓励银行抛却对企业的赞成,而是要求银行在强化对本身抗风险本领的同时,将信贷资金真正送到典范运作,效益精良的企业手中。金融的巩固性,才是企业对经济最大的也是起码连续的赞成。

三成果与领会

俗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根本的交易每每是不能在册本上完全明白的,所以根本的什物特别是显得紧张,特别是如今的就业局势下所反应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遇密比大学本科生大,便是因为他们的动抄本领要比本科生强。从此次练习中,我领会到,如果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联合在一路,用实践来查验真谛,使一个本科生具有较强的处理根本任务的本领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进修与练习的真正目标。

这半个月的练习,我觉得对我今后走向社会祷告了一个桥梁的效用。是我人生的一段紧张的经历,也是一个紧张程序,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亭也有着很大的救助。向他人谦和请教,服从构造规律和单位的规章轨制,与人文明相处等一些做人办事的基来历根本则都要在实际糊口生涯中当真的贯彻,好的风俗也要在实际糊口生涯中连续培养。这一段时候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公司带领和教授的教导,这是我平生中的一笔宝贵财产。此次练习也让我深入明白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存精良的干系是很紧张的。办事最终要学会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当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根本的题目。对本身如许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讲,必要进修的东西另有很多很多。我只有经过议定连续实践,才华使本身更加成熟。

经济调查报告篇二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队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1000元以下1000元到三千元

三千元到五千元

五千元以上 比例 5% 30% 50% 15%

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0日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 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贷款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贷款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

因此,今年暑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阿荣旗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

经济调查报告篇三

一、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

7月底新公布的数据对2001年以来gdp表现作了全面修订,这些数据真实反映了近一年半来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表1)。首先,数据将2001年4个季度的gdp分别从1.3%,0.3%,-1.3%和1.7%调整为-0.6%,-1.6%,-0.3%和2.7%,其中第一到第三季度为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表明美国经济确曹进入过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面衰退。其次,数据将2001年全年gdp增长率从1.2%下调至0.3%,显示此次美国战后第10次衰退(也是21世纪首次衰退),不仅时间比原来预期的长,而且程度也更严重。

表1:2001年以来美国gdp数据(年率,%)

01q101q201q301q402q102q2

实际-0.6-1.6-0.32.75.01.1

名义3.00.91.92.26.52.2

价格缩减指数3.72.52.2-0.51.31.2

消费2.41.41.56.03.11.9

非居民固定投资-5.4-14.5-6.0-10.9-5.8-1.6

出口-6.1-12.4-17.2-9.63.511.7

进口-7.9-6.8-11.8-5.38.523.5

政府支出5.75.6-1.110.55.61.8

资料来源:,年7月31日,转摘自《纽约金融》2002年第7期。

尤其重要的是,与一季度形成鲜明对比,二季度美国经济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曾数次上调直到6.1%,这个数据在7月31日被下调至5.0%,仍是较快的增速,但二季度gdp较一季度明显回落,实际增长率仅为1.1%,只有市场原来预期的一半,这一数字使得市场对今年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预期大打折扣。其次,失业率持续高企。美国失业率在去年12月份达到5.8%的近7年最高点后,今年初曾有所回落,前三个月分别为5.6%、5.5%和5.7%,但进入二季度后又再入升轨,4月、5月和6月的失业率分别达到6.0%、5.8%和5.9%,7月和8月分别为5.9%和5.7%,均处于较高水平。再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今年前5个月美国贸易逆差为18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831亿美元又有增加,并且从动态过程看,贸易逆差呈逐月扩大趋势,前5个月的贸易逆差分别为335亿美元、364亿美元、366亿美元、402亿美元和415亿美元。最后,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受科技股泡沫破灭和大型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影响,美国股市和汇市在二季度均出现大幅波动,其中二季度末道琼斯、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比一季度末下跌了11.1%、13.8%和21.3%。

从gdp构成看,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减慢的直接原因在于:

1.消费者支出增速回落。过去一年半支撑美国经济免于更严重衰退的消费者支出在二季度开始明显失去动力,从去年第四季度的6.0%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1%后又进一步降至二季度的1.9%,其中耐用品消费支出由一季度下降6.3%转为增长2.4%,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由一季度增长7.9%转为下降0.6%,服务消费支出增长0.1%。房地产支出在二季度成为消费者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仍无法扭转消费支出下降的整体趋势。

2.投资支出与制造业再次显示下滑趋势。一季度美国投资和制造业都曾有过明显的好转趋势,市场曾以此作为预期经济前景的主要指标,但二季度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二季度国内投资增长8.1%,比一季度的18.2%大幅回落了10.1个百分点。制造业受投资支出下降影响,在二季度开始出现波折,芝加哥和ism采购经理指数从第一季度的稳定上升到二季度开始波动,到7月份更是大幅下滑,其中ism指数中的新订单一项降幅最大,从6月的60.8降到50.4,而未交付订单则降到50以下。与制造业同步,非制造业也出现减速趋势,8月份数据显示非制造业指数已下降至50.9的今年以来最低点,反映消费者对服务需求的疲软和服务业增长迟滞的情况。

3.政府支出增速回落。二季度美国政府支出增长1.8%,比一季度5.6%的增长速度回落了3.8个百分点,其中联邦政府支出增长7.4%,与一季度持平;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下降1.1%,而一季度为增长4.6%。

4.外需进一步减弱。二季度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11.7%,比一季度加快8.2个百分点;但同期进口增长23.5%,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出口的增长。受此影响,二季度进出口差额比一季度扩大了509亿美元,仅此一项即使二季度gdp增长减少1.8个百分点。

综合看,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3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了0.92个百分点;国内投资的贡献为1.19个百分点,回落1.34个百分点;政府支出的贡献为0.33个百分点,回落0.71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净出口贡献为-1.77个百分点,一季度为-0.75个百分点。以上均反映出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大幅回落的情况。当然,除以上直接原因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基本因素,如对it等高科技产业的过度投资,科技股泡沫的膨胀和破灭,以及9.11事件的冲击等,仍是影响二季度美国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

二、美国经济险象环生再次引起对其走势的忧虑

在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出现强劲复苏后,国际社会大多认为今年将是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并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年。然而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的险象环生,特别是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再次增加了人们对美国经济以至全球经济状况的忧虑。目前对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短期走势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今年增长率将达到3%甚至4%,明年将达到3.5%以上;二是认为美国经济前景暗淡,将出现两次负增长的双底现象,甚至可能会出现类似30年代的“大萧条”。

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主要是政府决策部门和一些经济研究机构,

归纳其理由主要有:(1)美国工业生产今年连续6个月出现增长,其中6月份工业产值比上月增长0.8%,5月份工业产值亦从早先公布的0.2%增幅修正为0.4%,同时消费依然平稳增长,显示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健康;(2)经过连续11次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企业和个人节省借贷成本500多亿美元,降息对经济复苏的滞后效果陆续显现,扩张性财政政策亦将继续发挥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有利经济回升;(3)美国股市已降到5年前的水平,股市市值下跌一半以上,市盈率已接近长期平均水平,股市泡沫基本挤干,加之大公司财务丑闻的大量集中揭露和处理,有利于问题的及早解决,投资者信心将得到较快恢复。

对美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和部分经济研究机构,他们认为美国正在为前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大量泡沫付出昂贵的代价,一年内将出现再次负增长的双底现象,其理由主要在于:(1)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盈利下降,投资意愿减弱,消费增长岌岌可危,均显示美国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尚没有改善;(2)假帐丑闻的直接后果是大公司出现破产倒闭,也使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公司和证券机构的信任,沉重打击了公众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3)布什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导致财政赤字连年加大,而利率水平已处于40年来最低点,美元贬值导致美国进口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将面临升息压力,从而使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后劲不足。由于二季度后公布的经济数据再次引起市场忧虑,因此对美国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的也在增加。

三、美国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吗?

从理论上讲,一国经济的短期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当期的有效需求,即从短期看,只要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利润和收入的预期好转,需求增加,处于衰退中的该国经济就能恢复增长。问题在于,不同经济指标往往提供不回的经济信息,经济指标的公布又是滞后的,因此我们只能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美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综合看,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出现“大萧条”的可能不大,但仅以低速增长为主,同时经济发展还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一,消费者支出增速趋缓是影响美国经济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是促使美国经济在2001年恢复正增长的关键,而私人消费的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零息汽车贷款、减税退税以及处于历史低位的利息率等因素。但是,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未来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带来压力。首先,房屋消费的大量支出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建设热近的持续,这不仅是正常周期的.两倍多,也是自二战以来最长的,去年美国新房和旧房的销售量分别比增长了2.6%和2.7%。但房地产的销售热潮也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最近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到今年6月,新屋动工总量较2月份的峰值已减少约6.5%。由于目前的房地产消费热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受低利率政策刺激而提前入市,并带有一定的投资成分,所以价格膨胀中的泡沫成分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其过程将是漫长的,加之股市泡沫破灭的双重“负财富效应”,其对私人消费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其次,由于美国储蓄率很低,消费者过度的消费能力主要来源于不真实的私人房产和财产的资本利得,家庭贷款占gdp的比例高达75%,消费者负债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加之油价上涨等可能因素的影响,消费者未来购买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93.5的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准,显示未来私人消费增长趋缓的隐忧不可忽视。

第二,企业扩大投资支出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力度。在gdp计量中,存货变化是最敏感的指标,它往往决定gdp的增长水平。美国商务都数据显示5月和6月企业库存均增加0.2%,中断了始于去年4月开始的企业库存下滑趋势,对制造业恢复增长有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支出和新订单疲软,以及生产价格指数ppi的下降,又使整个制造业前景面临障碍。加之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现象和问题,如股市的下跌、企业利润的下降,以及企业财务假案频繁暴露引起的诚信危机等,均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愿望和投资信心,也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放慢。

第三,巨额财政赤字对政府支出的压力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与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国库创下的2370亿美元盈余(财年)相比,美国布什政府的财政预算在2002年将亏损1570亿美元,将亏损1450亿美元。巨额财政赤字问题已引起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激烈争辩,美国也可能通过打击伊拉克扩大政府支出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无论如何,财政赤字的恶化,终将使美国经济复苏面临极大的制肘。

第四,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和外资流入下降对经济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一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经常项目赤字庞大,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贸易赤字再创新高,达到1300亿美元,远高于第一季度1125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购买股票与债券投资,一直是美国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手段,但近期受到公司丑闻、油价波动和战争疑云等利空消息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受到打击,二季度外商净直接资本投资已暴跌至86亿美元,为1995年来的最低值;而上半年外商直接资本投资仅为196亿美元,与2001年的1080亿美元和20的2460亿美元相比大相径庭。在泡沫经济时期因大量公司合并收购而涌入美国市场的大量资金纷纷离去,加之日本和欧洲等投资大户在全球经济不佳和美国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不愿继续追加在美的投资,均导致美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亦成为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

有一种观点对照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发现美国经济近年的表现有相似的特征:如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一个主要发展的热点行业,股票价格的狂涨暴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过剩,以及社会舆论的盲目乐观等。由此认为美国经济将可能出现类似30年代的“大萧条”。但研究后我们认为,虽然此次美国战后第10次衰退具有一般衰退的共同点,如生产下降、市场萎缩、股市狂跌、利润下降、企业倒闭和失业大增等,但这次衰退又是在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过去衰退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发生。

第一,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并非完全同步。二战后美国股市共经历了15个波动周期,其中1995年以前经历的14个波动周期中,有8个波动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6个波动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无关。从波动幅度看,这14个周期中收缩期最长的为37个月,股市下落幅度最大的1973-1974年时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共下跌43.4%,而本次股市波动从2000年3月股市从高峰下落开始到现在已有30个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落幅度已超过73%,是以往历次股市波动周期中没有见过的。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单纯凭借弹性较大的股市的起落证明经济周期的走势,股市泡沫破灭会加重衰退的程度,但与“大萧条”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二,美

国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快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一季度美国劳动生产率猛增8.6%,大大高于-2001年平均年增长2.43%的水平,也带动了当季经济的快速增长;二季度劳动生产率虽然按年率计算仅上升1.1%,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但与大萧条仍相距较远(前9次衰退期间生产率平均下降0.6%)。一般认为,当前美国企业盈利改善的潜在状况正处于90年代以来的较佳状态,生产率的提高也已超过1970年以来任何一次经济复苏的水平,并且具有继续改善的潜力。

第三,it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减缓衰退的程度。it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使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控经济运行,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进行实时调控,提高经济调解效力;同时信息技术又具有升级换代快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信息技术的投资有望恢复增长,从而可以缓解企业资本投资软弱乏力的问题。

第四,美国经济的实力与活力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它不仅具有世界经济强国转嫁危机的优势,同时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信用领域,其自身应付危机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其经济活力与韧性不会因为某些周期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消失,这些也决定了短期内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目前尚未有经济数据或nber报告宣布衰退结束,因此美国此次经济衰退将持续多长时间现仍是未知数。与战后历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具有持续时间长、程度较深、复苏前景迷茫的特点。从持续时间看,迄至今年6月,衰退已持续16个月,多于前9次平均时间(11个月);从严重性看,去年gdp曾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gdp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下降3.1%,高于战后衰退期平均下降2.2%的水平(失业率低于过去的平均失业率6.2%)(表2)。同时,此次衰退与科技革命引起的产业调整相关,衰退率先由高科技产业开始,经济减速和衰退是由供给而非需求问题所带动,因此由衰退到复苏的调整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和艰巨,调整的难度也相对较高。

表2:战后美国经济10次衰退的长度与程度对比

衰退时间持续月数从最高点到谷底gdp下降的衰退期间最高

gdp下降%季度数月份失业率%

1953.7-1954.5102.635.9

1957.8-1958.483.227.4

1960.4-1961.2100.526.9

1980.1-1980.762.227.8

1981.7-1982.11162.8410.8

1990.7-1991.381.336.8

2001.3-3.1*36.0

注:*为今年第1季度数值除以去年第2季度数值的结果。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与劳工部网页关于gdp和失业率的相关数值。另参见《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3期。

美国经济短期内出现双底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在美国经济史上,出现双底衰退的情况很少,最近一次是1980年1月和1981年7月的双底衰退。当时的原因主要是,刚走出衰退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两位数的通胀,为了应付通胀,美联储一再提高利率,从而扼杀了经济复苏的势头。今天的形势与20年前大不一样,通胀迹象不显著,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美联储货币政策也趋向于将经济复苏作为首要目标;同时目前尚无明显迹象会出现“资金外逃―美元贬值―物价上升―美联储加息―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因此估计短期内暂时不会出现所谓的“双底现象”。多数经济学家也不相信美国会出现日本式的长期低迷,因为美国企业竞争淘汰机制远比日本有效,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和空间也大于日本。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的判断简短归纳为:(1)短期内美国经济将受到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总体趋势以低速温和增长为主,gdp增长率仍将反复波动,但出现“大萧条”或双底衰退的可能性不大;(2)此次衰退同时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难题,调整的复杂性相对较大,纠正泡沫经济后遗症所需的时间将会较长,同时与战后前几次衰退后的复苏相比(复苏头一年的增速一般超过6%),即使复苏也将是比较温和的;(3)美国政府会充分利用其在政治、经济和金融等方面所拥有的大国优势,摆脱目前所处的经济困境,因此我们在对其经济走势持谨慎态度的同时,还应对其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发展动向给予高度的关注。

四、美国经济低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稳定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趋势日益增强。美国此次经济衰退不仅导致2001年美日德三大经济体出现20世纪70年代中以来首次同步性衰退,也使东亚一些国家和拉美国家相继陷入衰退,可见美y国在全球化中仍居主导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规模和程度均超过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在今年8月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下调,其中将美国2002年和20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调降0.1和0.8个百分点至2.2%和2.6%,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调降至1.1%和2.5%,将日本今年经济增长率调整为萎缩0.5%。当然,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不同步,一般在繁荣期别国的得益小于美国,而在衰退期别国仍有机会获得发展的空间。

上带来中美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同时美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或美元贬值等措施降低贸易逆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特点,也将使中美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微妙,对此我国外贸行业必须及早制订应对措施。

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的减缓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吸引外资带来了机遇,因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使我国市场成为外商规避风险和获取回报的有利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吸引外资总额较去年增长34.9%。今后我国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国际资本在当前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短期大规模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警惕,以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经济调查报告篇四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 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 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 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经济调查报告篇五

[摘要]针对美国经济发展前景,国际社会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乐观者认为,今年美国的经济将增长3%左右,有的甚至预计会增长4%,明年达到3.5%以上。悲观论者中,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进程十分缓慢,但不会出现经济再次负增长的所谓“双底”现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美国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复辙,但美经济前景暗淡,将再现“双底”现象。

在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出现6.1%的强劲复苏后,国际社会大多认为今年将是美经济强劲增长并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年。然而3月以来,美经济却险象环生,大公司假账丑闻不断、股市暴跌不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消费信心下降。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美经济如何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国际社会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一、乐观论

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主要是政府决策部门和一些经济研究机构,其理由有:

1.美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美经济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有韧性、有活力的经济”。从工业生产看,今年以来已连续6个月出现增长,其中6月份工业产值比上月增长0.8%,5月份的工业产值已从早先公布的0.2%增幅修正为0.4%。消费依然平稳增长,住房销售旺盛,汽车、电视机和服装等进口大增。今年1-3月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8.4%,大大高于1996-20001平均年增长2.43%的水平,说明90年代后期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明显改善了生产率。股市反应的主要不是实际盈利,而是预期盈利,而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反映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上来。

2.美宏观经济政策有利经济回升。去年一年内连续降息11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了4.5个百分点,仅为1.75%,达到40年来的最低点,使企业和个人约节省500多亿美元的借贷成本,房屋按揭、汽车无息分期付款和公司融资的条件相当优惠。美国的基准利率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不会改变,由于通胀较低,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对经济复苏应该继续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2001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布什提出的11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减税法案,在去年退税4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将退税700亿美元;今年3月8日美国国会又通过新的经济刺激法案,在今年、明年和后年分别注入510亿、430亿和290亿美元,用于增加失业率超过4%的州的失业救济金、对新投资项目减税30%;未来10年增加农业补1600亿美元;今年军费预算高达3793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14.5%,为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用于国土安全的投资也翻了近一番,达到377亿美元。

3.股市泡沫基本挤干。首先,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接二连三的大公司丑闻。据统计,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112家美国公司公开修正了自己的收益数字,等于说过去的报表有假。短期的“丑闻”会比较集中地“爆”出来,股市当然不大会好,即使经济基本面有利好消息,也难以挡住这一波的冲击。但大公司违法行为的大量集中揭露和处理,有利于问题的及早解决,投资者的信心会得到较快的恢复。其次,美国的股市已经降到5年前的水平,股市市值下跌了一半以上,市盈利率已经接近长期平均水平。再次,股票市场与实际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密不可分。因为股市弹性大,波动大,它并不是一个评价经济是否将持久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有数次经济与股市背道而驰的例子。

4.信息技术产业复苏指日可待。导致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制约美国经济迅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本投资软弱乏力。1995-2001年,美国企业投资的一半是信息技术产品,美国2000年的光缆网可以保证3年内不需铺设新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一个与众不同特点是升级换代快,经过2-3年的调整,信息技术的投资将恢复增长。

乐观者认为,今年美国的经济将增长3%左右,有的甚至预计会增长4%,明年达到3.5%以上。

二、悲观论

对美国持悲观看法的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和部分经济研究机构。悲观论者中,一部分人较为乐观,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进程将十分缓慢,但不会出现再次负增长的所谓“双底”现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美国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复辙,但美国正在为前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大量泡沫付出昂贵的代价,美经济前景暗淡,一年内将出现再次负增长的“双底”现象。

1.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没有改善。首先,失业率继续攀高。根据以往的经验,从衰退转向复苏初期,失业率还会上升。去年3月份衰退以来,美国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从3.5%一路上升到12月份高达5.8%;今年2月份降至5.5%,3月份上升到5.7%,5-6月份上升到5.9%。其次,企业盈利继续下降。虽然资讯科技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出口环境恶化、美元坚挺等压抑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美900家大公司去年第4季度的盈利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而创下最大降幅的1991年只下降19%。又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美公司的税后利润去年下降15.9%,是战后降幅最大的年度之一,尤其是标准普尔指数中500家大公司去年总收入只有2250亿美元,下降了近50%。第三,企业投资意愿继续走弱。美企业界对于这种“无就业复苏”和“无利润复苏”深感忧虑。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美国企业对扩大投资缺乏信心。

2.美大公司假帐丑闻后果严重。首先,假帐丑闻的直接后果是这些资本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公司出现破产倒闭,连带有关的银行、投资公司出现经济损失,无数投资者的退休储蓄化为乌有,大批工人失业。其次,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公司和证券机构的信任,沉重打击了公众对北美资本主义模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市场的信心。再次,美股市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纷纷从股市撤走资金,导致美股市下跌,美元贬值,并拖累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股市走低,给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影。自1948年以来,美国经济每次衰退低谷之后的六个月,股价平均比一年前上升24%。但在今年6月份,也就是这次衰退结束后的6个月,股票比去年下降18%,这就等于股市比过去历次衰退结束后的同期下降42%。7月份,股价又比上月下跌10%以上。通常,降低利率会很快刺激经济增长,而股市下降对经济影响的时滞较长,目前的股票市场暴跌至少使2003年经济减慢2-3个百分点。

3.支撑美国经济的消费岌岌可危。首先,房地产泡沫可能破灭。房地产建设热已经持续11年,是正常周期的两倍多,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长的。去年美国连续11次降息,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加上巨额货币投放市场,使房地产交易十分火爆,去年新房、旧房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和2.7%,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房地产热潮都已经走到尽头。最新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到今年6月为止,新屋动工总量较2002年2月份的峰值减少了约6.5%。而房地产一旦下降,道路将是漫长的。其次,消费者债台高筑,削弱未来的购买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和股市非理性繁荣,使美国的家庭消费持续增长。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后,由于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美国家庭更为积极地为他们的抵押进行再融资,以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美国的消费依然维持了增长。由于过度的消费能力主要来源于不真实的私人房产和财产的资本利得,结果导致目前家庭贷款占gdp的比例高达75%,与上一个经济周期的复苏时期相比高出10个百分点。尽管目前的短期利率已经处于40年来的最低位,但债务负担很难减轻。今年以来,美国股市市值在过去两年跌掉40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缩水25000亿美元,房地产泡沫和股市财富负效应必将削弱居民的购买力。

4.宏观调控能力后劲不足。首先,财政赤字将连年加大。由于布什政府实行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过度开支,上届政府留下的财政盈余已花光,而复苏乏力又势必减少财政收入,致使今后几年不得不面对巨额财政赤字。去年11月白宫管理与预算局就指出,在2005财政年度之前,联邦预算赤字将连年加大。其次,利率水平已经处于40年来的最低点,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美进口价格势必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会不断加大,美将面临升息的压力。再次,美主导经济的政界人士的信誉不高,要求财政部长辞职的呼声日益高涨。受人崇拜的镁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振兴经济的能力也似乎失效,国会作证之后,他对经济的乐观态度,非但没有推升股市,股市反而跌得更惨。

经济调查报告篇六

日前,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赴上海、江苏开展经济形势调研,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点了解地方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以来,上海、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上海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12956.99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呈现“三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6%。江苏上半年实现成产总值36531.7亿元,同比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指标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4、0.1、0.7、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四回升”特征显著。两省市产业结构调整都在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亮点进一步显现。总体看,当前上海、江苏在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的同时,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和动力都不断得到改善,对经济波动的自适应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为促进经济持续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从调研情况看,上海、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不仅严重削弱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大大制约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这些结构性矛盾的长期累积,集中表现在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上半年,上海、江苏实体经济走势均比较疲弱,重点行业产销率不高,新开工项目数量不及预期,企业对扩大再生产和新项目投资比较谨慎。对外贸易持续低迷,前6个月上海、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4%和3.2%。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企业在获得信贷支持的同时杠杆率也在提高,潜在风险增多。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稳定经济的治本之策,努力增强制度供给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一)支持长三角实现创新引领型发展。2015年,上海、江苏、浙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对于支撑经济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使各项改革措施梳理清楚、落实扎实。同时,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智力资源密集、高端产业集中的优势,下气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经济转型。

(二)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将实体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主战场。集中精力抓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以及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强化政策工具的统筹协调,下决心优化资源配置,在强基础、补短板上发力,增强长远发展后劲。

(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制定相关先行先试政策时,逐步改变以往按区域划片选择确定试点区域的作法,鼓励更多有积极性的地区进行主动试点。高度重视、系统解决好简政放权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步、不协调问题。尽快研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相关责任和事权。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针对市场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障碍,抓紧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同时,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五)探索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在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过程中,不能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能用老套路应对新常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紧探索宏观调控的新思路、新路径。要下决心解决好“指挥棒”问题,使地方摆脱“换档焦虑”,引导地方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上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