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优质5篇)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优质5篇)

ID:3494470

时间:2023-09-24 14:59:24

上传者:GZ才子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抓住重点句“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开学习,从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了解古今画家,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欣赏古今画家的作品,了解绘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对“画家”一词的含义有了感性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学生只有了解了戴嵩是一个技艺高超的著名画家,才可以进一步感受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却能虚心听取一个小小牧童的意见,虚心之美德让人感动,同时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请你找出有关的词句。教师随机板书:“一……就……”、“ 沉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及大家称赞的话。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通过现场绘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通过模仿围观人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贵品质。

正当人们赞不绝口的时候,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及课文插图:戴嵩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么有名的画家却向一位小牧童致谢?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过讨论知道,大家都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小牧童竟敢大胆地指出大画家的错误,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而感受牧童实事求是、感于向权威挑战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对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再次走近戴嵩,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质。

牧童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指出画家的错误,戴嵩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品读5、6两段进一步感受画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高贵品质。最后再一次地欣赏《三牛图》、《归牧图》,从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绩和他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二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精彩流淌。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三

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学完这篇课文,在要结束课文时,我说道:“学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几只小手高高的举起。我点了许家诚,他说:“我想说一个词,那就是‘创造’”。听了他的发言,我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奖道:“说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启发和我的夸奖下,小手举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说“智慧”,有的说“观察”,有的说“动手动脑”,还有的说“勤思勤问”,这时谢培又站起来说:“老师,我想说句话,‘观察才能有创造!’”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四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他们 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去感受、去领悟小虫子的美好。我还特别注重培养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设置问题“你还对什么昆虫感兴趣?”“你想变成什么昆虫?哪里比较有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练习说话的时间,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生字中先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生字,教 给学生思考、合作的方法。利用上课时间查字典,是在培养孩子们一种学习用字典的学习习惯。整节课堂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如推荐书目,真正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之由“学会”变成 “会学”。

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1、教师应更有一种情感的带入性,让孩子们对所学更感兴趣。

2、指导朗读和读文节奏稍显拖沓,可以适当提高速度。

3、鼓励方法,调动全体积极性。

在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来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五

《徐童保树》这篇课文描写了郭林宗老先生因为觉得树种在院中不吉利,所以要砍树。徐童顺着老先生的话,用巧妙的办法,说服了郭老先生,保住了大树。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来劝阻或帮助别人。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描写徐童的直接性的句子。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找到了第一节里的2个词语: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前一个词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后一个词语的理解有些难度,让学生用拆字法说一说辩和驳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辩驳的意思就是辩论和反驳。然后回到课题,让学生从课题出发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筛选,提炼出几个关键性问题“徐童为什么要保树?徐童怎样保树?徐童有没有保住树?……”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提出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继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探求答案,解决问题。

通过分角色读郭林宗和徐童的对话,分男女生练习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从而了解郭林宗砍树的理由和徐童保树的理由之后,我让学生找找描写徐童善于辩驳的句子。学生在阅读中,逐步能够找到,并了解了他的做法:有的学生说:“徐童是个善于辩驳的人。因为他根据郭林宗所说的“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改变成“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让郭林宗感觉到有树在就会陷入困境的说法实在可笑。有的学生回答:徐童善于辩驳还在于他把郭林宗所说的前半部分“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稍微改动,拿来就用“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还利用大口框的“囚”来反驳有树就处于困境的说法根本不存在。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感悟到这样的做法正是徐童的聪明所在。也许徐童根本没有看过他口中所说的那本书,但为了让郭林宗信以为真,不得不装出煞有其事的神情让郭林宗深信不疑。

这样几个回合你来我往后,在学生的品读感悟中,一个聪明伶俐、善于辩驳的徐童跃然纸上,清晰地树立在学生的面前,小小年纪的他就那么能言善辩,几句话把老先生说得哑口无言,怪不得故事得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向徐童那样多开动脑筋想想好办法,当你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后一定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