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3年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精选5篇)

ID:3498110

时间:2023-09-24 16:01:34

上传者:笔砚 2023年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篇一

上完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部分后,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口语交际”一部分,让学生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到哪儿秋游,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说的很完整,很通顺。“我建议大家到……因为……”“我想让大家到……因为……”。不光学生的语言组织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进行作业展示时,由于星期天给学生布置了做树叶贴画的作业,学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纷呈,有用树叶粘贴成小兔子的,有用树叶粘贴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树叶粘贴成各种各样植物的样子……我问学生是自己做的,还是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有的说是自己做的,有的说是和家长一起完成的。

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篇二

上周我们的教研课是闫**老师讲的第二单元习作课,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习作课。教研课采用一课两上的模式,第一次授课在三.(4)班,第二次在我们班。通过两次对比听课,我发现了很多课堂中的亮点和自己班级的问题,记录在本篇反思中,如下:

闫**老师课堂的亮点,一、巧妙地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先说后写,让习作成为学生记录自己所听、所感的方式,从而破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二、将优秀习作巧妙地转换成了老师的亲身经历,把习作的作者说成是身边的好朋友,一下子拉近了文字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故事里的人就是自己。从开篇的《家乡的小河》到《保护环境倡议书》,再到最后的《未来家乡》,每一篇都变得那么真实,那么亲切,孩子们的思路一步步紧跟着闫老师的教学设计走,自然流畅。三、在想象未来家乡变化时,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未来家乡的美丽环境,又让孩子们加深了对已学词语的印象,“郁郁葱葱”、“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姹紫嫣红”这些课文中积累的词语一下子从孩子们口中蹦了出来,学会运用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学到的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在表达出来。四、课堂的一开始也是亮点之一,闫老师安排了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这也是我这学期想在班级课堂中加入的一个环节,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样的展示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每天的倾听和观察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马上我们班的“阳光故事会”也要开始了,期待着孩子们的优异表现。

接下来说说通过听课发现的我们班学生的不足。通过两次对比上课,我发现班里学生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普遍倾听习惯不好。当有同学发言时,下面总会有学生自己小声跟着说,这种现象在平时上课也存在,究其原因不是一方面造成的,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解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二是加快点名回答问题的节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三是改变回答问题的方式,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习惯,这样思维快的同学可以马上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至于苦苦等着老师点名,而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也能在听到其他同学发言后受到启发,想好后站起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课堂上有时已经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了,可还有学生停留在之前问题的`争论中,不能很好地跟着课堂节奏走,如果他们提前预习了课文,在讨论时就会更有针对性,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所以提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其实观察发言踊跃的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书上总会有自己提前勾画的痕迹,还没上课他们就把老师问什么问题想好了,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时间是学生自己说了算的,从现在起必须强化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更好地用课堂外的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让良好的习惯早养成,让学生早受益。

通过这次听课对教学、对学生管理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相信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变才会有所进步,要及时把听到的收获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把反思付诸于行动,期待着自己的进步,加油!

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篇三

上了这么多节语文园地课,对于怎么上还是没有一个头绪。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下去。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这几个内容。我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对于这两个内容,如何连接、如何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于是,在课上,我设计了闯关的形式,通过“我会读”“我会背”“我会认”这几个关卡连接。课堂上,孩子们对于这种闯关形式兴趣可大了,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算不错。但是这个形式,我没有设置闯关目标。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一点,但实在找不到一个任务,所以就选择只是挑战自己而已。

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在“我会读”环节,我开始只是按往常的教学设计,毫无新意与创意。后来经指导,把多音字放在句子中,这样学生对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就更好把握了。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更好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二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在“读读背背“内容上,我对教材重点的把握有偏僻,把重点放在了认字上,应该是把重点放在区别上,可通过组词形式区别。

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篇四

本次习作指导课,体现了创新性课堂的基本要求——参与性。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向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这堂习作指导课,指导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条理,着重培养学生想清楚再写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从小事入手,学会细致观察,学会进行细节描写,学会从小事中体会蕴含的大爱,体会父母,默默付出的人的情感。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体,而且还要把学生当作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自我发现,自我体会,自我创新的能力。使孩子学会从小事入手,运用本单元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并且会熟练运用信的格式。

同时还有不足之处,应该给孩子拓展信封的格式,让孩子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与运用,要求孩子们自制一个信封,按照信封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正确的书写,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拓展孩子的视野,及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下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篇五

恩施市实验小学唐清碧有幸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课题研讨会,我所上的《写给太阳的小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九单元的习作练习。诗歌训练在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中出现得很多,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渗透,二年级开始尝试着学写,在我所选的四年级教材的12个单元中大部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是一首诗歌,紧跟其后的就是学写诗歌。北师大版教材用“主题单元”安排课文内容,其习作均在“主题单元”的基础上展开。考虑到宜昌西陵区外语实验小学使用的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我特意给学生印了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九单元“太阳”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给太阳的话》(艾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目标:一是紧扣《太阳的话》和《太阳》两篇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用“你”(第二人称)称呼太阳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注意诗的格式。二是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利用写小诗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三是围绕“太阳是光明,太阳是温暖”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四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修改同学的儿童诗。

因为所用学生使用的是人教课标版的教材,只到六年级上学期才有“轻扣诗歌的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所以,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写诗歌,相对使用北师大版本教材的学生来说,学写诗歌绝对困难。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生学写诗歌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达到我预设的目标:

一是用三首歌曲“激趣”、“破难”和“奠基”。一首《种太阳》,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太阳,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消除了课前他们对写诗的害怕和有两千多人听课的恐惧;一首《妈妈的太阳》,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用“妈妈,您的回来了!”的句式突破怎么用第二人称称呼并且赞美太阳的难点;一首《摇太阳》,师生一起唱一唱,摇一摇,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把太阳“踢、打、摸、亲、顶……”任其大胆地想像,“神通万里”,打开其思维,为后面诗歌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是在课中回顾艾青的《太阳的话》,重建阅读与习作的联系,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总结像《太阳的话》这样的诗歌“语句精短、字数不限、长短句任意搭配、有韵无韵都可”的等等特点。给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诗歌的整体印象。

三是根据学情临时调整了课堂教学环节,以更有利于所用学生学习写作诗歌。

四是渗透诗歌“物象”、“意象”(如从实写给太阳的话引导到写给心中的太阳的话)、“赋”、“比”、“兴”等方法,但只字不提,淡而化之,融入了听、说、想、思、悟中。于是,学生离奇的想像、跳跃的思维、活泼的语言、“天籁之音”的表达、充满灵气的智慧时时在课堂中闪现出阵阵精彩。

五是降低对学生写诗的要求,学生写诗时我要求:有题更好,无题“无题”;一节即可、多节最好;限制时间、提高效率;自悟自改,同桌互助;感情朗读,真情感动。这样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表现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对三四年级段的习作茧自缚要求。

要说课堂效果,我有五个“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课上完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没想到这里的学生的基础学得如此扎实,从根本不知诗为何物,开课就冷场,最终走进了诗的王国,圆了各自的“诗人梦”;真没想到,学生写得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灵气十足;真没想到学生在朗读自己的诗歌时读得如此之美,感人至深,包括听课的老师也为之动情;真没想到学生这么快就学会了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一首《我心中太阳——妈妈》,读者满眼热泪、满怀深情,听者为之动容,泪也潸潸。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一点遗憾就是全课用时44分钟,超时4分钟。我所找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学生使用教材版本不同,所以指导得很细;主观原因是自认为一节完整的作文展示课,如我上的这节课,给我50分钟时间更合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