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诗词(优秀5篇)

统计的诗词(优秀5篇)

ID:3501425

时间:2023-09-24 16:46:07

上传者:念青松 统计的诗词(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统计的诗词篇一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改革型的经济。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

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全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企业统计改革主要体现为:一是统计观念的改革,着重体现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充分反映出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问题。二是统计制度的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三是统计理论的改革,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创新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正文

新经济(neweconomy)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进入21世纪,新经济一词被广泛使用。尽管在界定其定义时出现了多种解释,但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高科技背景下,新经济的本质性内涵主要体现为“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以高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改革型的经济。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现有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生产与经营方式、学习与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改革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上实现改革。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一)统计观念的改革

新经济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统计观念的束缚,以新的理念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观。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有哪些改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统计服务对象的改革

企业统计是为谁统计呢?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是以苏联的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带部分始终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其服务对象是政府。计划经济时期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官方统计把企业统计作为自身的基础,以一套表的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的层层上报的统计模式,服务的主体都是政府。服务的目标都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不同层次的统计资料,为政府提供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统计服务对象始终是政府,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一直是为政府统计的。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地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下,这种并存则表现出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其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新经济下,由于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的统计主体不同和统计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作为官方统计行为,在搜集企业信息时,应尽快摆脱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统计力量以及依靠民间的统计机构力量,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和科学的估算方法,以获取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其统计行为直接对政府负责。并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统计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质量。作为企业统计行为,应摆脱官方统计的束缚,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统计行为只对本企业负责,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具体包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合作者、供应商和客户等。

2、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

企业统计什么呢?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对劳动成果的核算、劳动要素投入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缺少必要的认识。在新经济环境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和企业息息相关,使企业竞争日起全球化、白热化。高科技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适应新经济的时代要求,满足新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带有规律性;有的是偶然的,带有随机性;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硬环境,可以定量分析,有的是软环境,不可定量分析。新经济使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高科技下的信息化、网络化及知识经济又使全球性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外部环境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3、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统计呢?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改革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广泛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

(1)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仅仅依靠全面调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应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因此,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由传统的纸载逐步转变为磁载和光载,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二是网上信息交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渠道。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如开发功能性强的互联网调查方案,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3)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应该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电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大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统计工作链,极大提高统计效率。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4、统计信息源的改革

由于我国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统计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企业统计单兵作战,造成了很多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企业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统计机构来获得,企业内部统计机构主要完成内部信息的采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外部信息采集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企业内部统计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开辟其它的信息源,充分利用统计市场的资源,比如利用民间的调查公司、利用高校的统计力量、利用政府的调查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收集各种渠道的二手数据,充分扩展信息渠道,使企业统计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统计网络平台,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信息调查网页,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便于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

统计观念改革实质就是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这三个基本观念的改革,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观念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改革,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二)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新经济不仅促使人们的统计观念变革,同时也对统计制度、统计体制改革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新经济要求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以解放统计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管理为宗旨,建立健全现代化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全面满足现代化企业统计的需要。

1、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偏差。二是过分“重视”企业统计,由于企业统计是上报数据,企业领导特别是国企领导将统计数据视作政绩,以权定数、虚报瞒报,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两种统计行为并存的统计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发挥,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工作受到干扰。因此,现代企业统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我需要的信息型统计。而政府在搜集微观统计信息时,对待大型企业宜采用垂直在地统计方式,对待中小企业则利用民间独立统计机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统计信息。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证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企业统计从统计报表制度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行企业统计体制在较大的程度上还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对企业实行统计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能。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无权干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统计理论改革

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结论性的总结和简单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推断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改革应该以统计理论改革为先行,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是:

1、具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际统计惯例。

5、具有现代统计改革意识。

6、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6月.

2、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3期.

3、张彦伟.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4期.

4、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3月.

5、苏永明,崔瑛.我国企业统计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j].统计研究203期.

6、万寿桥等.企业统计市场化定位的目标取向[j].统计研究年3期.

统计的诗词篇二

[1]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2]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5).

[3]戴尔・申克着,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谢景力.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湖南教育,(30).

[5]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

[6]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徐速.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3(5).

[8]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司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9][10]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朱德全.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12]陈勃,沈继亮.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5).

统计的诗词篇三

1、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和教学基本模式初探

2、新课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数学教学目标制定应考虑的几对辩证关系

4、提高分层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5、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

6、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负担的调查分析

7、数学游戏使数学课堂活力无限

8、教学引入中的整体感悟--“二次根式概念”教学课例

9、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

10、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11、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2、浅析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3、概念图的初中数学探究式复习课中的应用

14、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中学数学教育质量

15、有效教学的灵魂是以生为本--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分析

16、人教版和华师版反比例函数编排的比较与探讨

17、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8、中考复习导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9、基于学生几何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设计探讨

20、数形结合话三角--三角函数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用举例

21、对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初三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22、初中数学新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

23、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初探

24、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25、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26、基于新课标谈初中数学课堂的练习实践

27、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情境引入设计与原则

28、浅谈初中数学教育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9、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初探

30、让学生长一双“透视眼”--初中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探讨

31、基于传统数学教学优势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

32、数学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3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效率

35、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6、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37、优质的学生智力,从逻辑思维教育起步

38、初中数学典型问题的程序化设计及其应用分析

39、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

40、妙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

41、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42、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4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44、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45、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46、反思学生成长的`阶梯--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反思能力的培养思路

47、关于概念图的初中数学探究式复习课中应用的重要探究

48、刍议初中数学展开口试作业的新实践

49、借助具体函数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50、浅谈化归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1、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复习效果

52、开放式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3、从数学能力测查看贵州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54、注重组题设计提升思维品质

55、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数学学习

56、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策略

57、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探索

58、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教师适应性调查研究

59、兴趣: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0、在思维创新中尽显主体“本色”--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1、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62、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浅探

63、谈新课程理念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64、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5、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66、论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67、把握教学环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68、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时间价值分析

69、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70、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71、论如何巧妙连接初高中数学教学

72、教师如何面对初中数学的教学

73、运用《几何画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浅议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74、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75、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76、试分析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

77、初中数学差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78、“三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与启示

79、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0、对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体验和看法

8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论

82、案例分析:由《立方根》的情景引入所想到的

83、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84、浅谈探究学习的条件

8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8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

87、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88、浅谈中学数学的函数学习

89、初中数学课改浅谈

90、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91、例谈“分类讨论”数学课堂教学

92、课堂上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3、数学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94、论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95、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6、初中数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及策略

97、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初中数学兴趣课堂

98、窥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99、精心设计“活”的教案--教学预设被打乱后的反思

100、数学教学中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统计的诗词篇四

中文摘要4-8

abstract8-12

4.1.3限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61

6.1.3最终需求各项二氧化碳强度变动的影响效应分析109

7.1.3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3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93

统计的诗词篇五

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服务业是一个涉及内容复杂,种类繁多的行业共同构成,要对其进行经济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必然涉及到如何构建一个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结果才具有普遍性,通用性和指导性,赢得各级政府重视。

一、服务业统计范畴界定

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概念,国内习惯称为第三产业。它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根据《国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的划分,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一般认为,与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服务业称为现代服务业。

二、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作为一个整体,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基本反映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不仅强调服务业发展的总量因素,也要强调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效益和结构等因素。同时,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既要包括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的评价,又要包括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的评价,各个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服务业的进展情况。

二是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指标设置时采用量化指标,计算方法应当明确,不要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比较可靠。同时,指标体系的算法也力求科学、简单,且实用可靠。

三是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当前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尚处起步阶段,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些服务行业的统计资料难以搜集,因此,统计指标的设计不宜太复杂,要尽可能地选取那些易于量化、数据资料容易取得的指标,突出指标的可操作性。而且,服务业调查范围不同,选取的指标也应有所不同。

三、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

服务业统计涉及国民经济行业15个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39个小类,种类繁多。考虑到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确立统计指标的原则,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可从规模、结构、效益、增长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

在分析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状况时,首先会观察一个行业的总体经济规模,一个行业经济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其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反映服务业经济规模的指标主要有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前两个指标反映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后两个指标反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就业中的相对地位。

(二)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是服务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服务业统计指标现状,选取“服务业行业集中度”来反映区域服务业发展的特色优势;选取“现代服务业结构水平”和“公共服务业结构水平”两个功能性合成指标来反映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服务业行业集中度是选取服务行业统计十五个门类中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前三位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除以服务业增加值而得。现代服务业结构水平是采用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而得的。公共服务业结构水平是采用公共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服务行业统计的十五个门类中选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4个门类行业来反映公共服务业基本情况。

(三)反映效益的指标。

服务业效益指标包括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反映的是服务业生产的服务产品量与服务业的劳动消耗、物质消耗、资金占有量以及社会需求满足状况的关系。经济效益指标包括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出率、人均利润率;社会效益指标包括上缴利税额、人均利税额、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人均产值,等于服务业增加值除以年均从业人员数,该指标反映了服务业每个从业者平均一年创造的增加值。资金产出率衡量投入服务业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出量,它等于服务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的资金除以当期的增加值。人均利润率反映了服务业的人员投入与服务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它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服务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上缴利税额和人均利税额体现了服务业为国家财政所作出的贡献,反映了服务业的社会贡献程度。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为服务业每年新增的从业人员数,体现了服务业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所作出的贡献。

(四)反映增长的指标。

适当的增长是保证规模和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结构调整的动力,也是反映服务业发展动态趋势的重要指标。服务业增长的指标主要有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税收增幅、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反映了服务业产品规模、效益规模、就业规模和投入规模四个方面的增长。

总之,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考虑到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分析跟发展阶段有密切的联系,一次性地得到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先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随后在实践中对其逐步修正和完善,以不断适应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每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

[2]刘荣明.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上海交大,.

[3]宋淑平.对我国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架构的思考.价值工程,23期.

[4]黄石.服务业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研究.湖北省统计局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