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优质5篇)

最新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优质5篇)

ID:3524015

时间:2023-09-24 21:39:00

上传者:笔尘 最新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优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篇一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所占比例

男64%男73%男53%

女36%女27%女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北京85

2清华大学北京46

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

4复旦大学上海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

6南京大学江苏4

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

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2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

武汉大学湖北2

1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1

北京外交学院北京1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1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1

暨南大学广东1

南开大学天津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1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1

同济大学上海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

西南大学重庆1

中山大学广东1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本次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已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其中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分析130多名状元所学专业与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发现,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这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蔡言厚教授表示,高校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其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状元要改变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篇二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高考”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目前全国人民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最高分得主,高考“赛场”的金牌获得者,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和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每年高考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价值与影响赢得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都牵动着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在我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两年间就招收到18名状元,对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生源格局发起强有力的冲击,高校生源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巾帼不让须眉”,男女状元“平分天下”

北大清华复旦“最受状元青睐”,香港名牌高校成“状元新宠”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仅次之位居第二,选择北大和清华就读的状元合计占总数的90.73%,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复旦大学列第三。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理科状元青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文科状元青睐。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中西部名牌大学少有状元问津。

本站[]

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篇三

早期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过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到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近40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理科、文科状元各占50%左右,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其中能调查到职业发展状况的高考状元约15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高考状元从产生到大学毕业,都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大不相同,我国早期的高考状元诞生和毕业后“能见度”偏低。

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首选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的第一名获得者,是高考中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高考状元中,在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定居海外。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这份报告传递的“高考状元理应成为职场成功者”的社会情绪让曾经的高考状元刘进很不舒服,“高考状元其实也是平常人;我们只是抓住了一次机遇,社会没有权力把‘优秀’的紧箍咒套在我身上。”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仇智心理。

在莫思多看来,那个结论本身的假设就错了,“高考状元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莫思多觉得,调查报告用一个排名来评判成功与否,其逻辑其实和高考无异,调查报告《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没有意义”——“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也许他根本不喜欢这个考试,也许他适应的那个考试跟这个考试的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学术研究成状元“职业最爱”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中,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部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较高”。从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的状元也不少;约有四成多的状元则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高考状元专业与职业错位,选大学挑专业时更应谨慎和理性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篇四

高考结束,众人等待的是放榜日,更令人期待的是每个省高考“状元”的亮相。今天,中国校友会网通过羊城晚报全国独家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剖析195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去向和职业分布。

据悉,这是艾瑞深研究院连续第9年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共追踪到1952年-20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高达3000多人。报告显示,高考“状元”在学术研究领域成就较高,但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高考“状元”成才率大大低于社会预期。此外,由于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去年男“状元”比例创7年新低。

a香港高校吸引力下降

高考“状元”最爱到内地或香港地区的哪些大学?报告显示,从1977年-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就读“状元”有784人;清华大学屈居第2,有618人;两校共录取了1400多名高考“状元”,占总数的80.62%,可见两校拥有两岸四地其他名牌大学望尘莫及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另外,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大学位列第三、四、五名。37年间,广东的中山大学共吸引了11名高考“状元”就读,位列第九。

根据记者统计,北京是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地区,37年间共吸引了1469名“状元”。其次是香港,共吸引72人;上海位列第三,共吸引64名“状元”;广东吸引11名高考“状元”位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虽然该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省份,但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该省,安徽成功吸引了53名“状元”位列第四。

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享有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美誉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4年全国首次本科生招生中,未能实现高考“状元”的零突破,这与国科大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相符。他指出,需要大力借鉴学习北大清华的高考招生宣传策略,强化面向优质考生的招生推广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05-2014年的十年间,香港大学等港校对全国“省级状元”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录取省级“状元”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港校仅录取两名省级“状元”,沦为中国名牌大学省级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配角。香港高校开始退守二线阵地争夺地市级“状元”,录取的高分考生大多是地级城市的“市状元”,可以说港校基本上已经退出内地高考最优秀生源的争夺。比如,港校录取的4名省级“状元”中,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港大退学复读,2014年再次赢得省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b工商管理专业最受青睐

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哪些学校的哪些本科专业?报告显示,从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选择攻读的“状元”人数最多达到284人,同样是北大的经济学专业则以242人屈居第二。北大这两个专业的选读“状元”合计至少有520人,占这一时期“状元”总数的46.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蒋国华指出,“哪个专业最受中国高考‘状元’青睐”体现了本科专业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学本科专业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是检验一个专业是否为中国最热门专业、中国最具竞争力专业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对比上榜专业热度和职业薪酬收入发现,以来全国高考“状元”就读专业基本上是目前社会公认的最具竞争力、最赚钱的热门专业。其中,管理学、工学和经济学门类专业最受“状元”青睐,占“状元”总数68.63%。选择攻读管理学专业高考“状元”人数高居各学科门类首位。相对而言,比较冷门、学业比较艰苦、未来职业薪酬期望较低的历史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医学等专业较少有“状元”问津。

c“状元”大多从事高薪行业

报告显示,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就业或创业的人数比较少,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

从职业分布和收入来看,“状元”就业的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高薪职业”,多属于各行业白领或金领阶层。从职业成就来看,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的.平均水平。蒋国华教授表示,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职业预期水平不能与非“状元”群体相提并论,但是,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就此而言,高考“状元”成才率大大低于社会预期。

据介绍,为了对比分析1952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艾瑞深中国大学研究团队对两万名我国政商学界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进行筛查,其中包括杰出政要、亿万富豪企业家、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千人学者、长江学者及和杰出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等。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共有数十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与学界“状元”相比,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在商界打拼的“状元”中,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企业家,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全球富豪榜和中国富豪榜。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相对普通,出现市长和局长级人物,但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相比而言,文学、传媒、法律、证券、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d“状元”日渐“阴盛阳衰”

高考“状元”的男女比例如何?报告显示,从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还有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巾帼”压倒“须眉”。总体来看,女“状元”约占比52.65%,男“状元”占比47.35%。

蒋国华表示,对比1999年之前的全国“状元”性别比例,现今高考男女“状元”比例开始逆转,“阴盛阳衰”持续增强,男性高考竞争力下降。在2014年全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男“状元”占比比20下降4.69个百分点,下降至40.43%;而女“状元”比例上涨至59.57%,女性在全国高考中优势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全国高考“状元”出现暂时的“阴盛阳衰”现象依然值得重视。

有专家指出,这个现象说明,在中国女性不仅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更多女性开始分享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女子教育进步快成效好;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智商、情商等方面差距不明显,在学业、职业等方面有与男性相等的成功机会。

不过,蔡言厚教授指出,全国高考男女“状元”比例失衡,这与目前社会各类杰出人才中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状况呈现“倒挂”之态。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女性在语言应用、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方面相比男生而言更具有优势,而目前的高考必考科目设置中的语文、英语属于语言类考试,考题内容更多侧重于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的测试,这些更利于女生潜力的发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高考形式、高考科目和高考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渐进性改革。

高考“状元”最爱去哪些省份

北京1469人

上海64人

安徽53人

广东11人

香港72人

哪些高校最受高考“状元”青睐

北京大学784人

清华大学618人

复旦大学55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3人

香港大学48人

中山大学(第9)11人

38年培养23名省“状元”

华师附中全国第三

中国哪所顶尖中学盛产高考“状元”?报告显示,从1977年-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了其中38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考‘状元’摇篮”;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8人成为高考“状元”,名列第二;广东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海南中学各培养23名“状元”,并列第三。调查发现,全国培养高考“状元”10人以上中学有30所。

蒋国华分析,县级中学难觅高考“状元”的踪影,凸显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上榜中学绝大部分都是各地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省属或省内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重点中学,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而言,办学历史短、优秀学生少、拔尖师资缺、校园文化弱、办学资源差的普通市县区中学在与这些名牌“状元校”的全面比拼中明显处于弱势。特别一提的是,有“超级高考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培养的“状元”并不是最多的。曾经被誉为中国高中教育“神话”的黄冈中学1977-2014年仅培养5名“状元”,列全国第76位。

蔡言厚指出,整体而言,除4个直辖市外,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大多出自各省市自治区的首府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上榜学校集中的城市在基础教育资源方面办学优势明显,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著名中学云集。

高考状元状况调查报告篇五

xx年年8月6日,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时间通过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说,编写报告的目的在于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

理科状元

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

所占比例

64%

73%

53%

36%

27%

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xx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xx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

北京

52清华大学

北京

3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4复旦大学

上海

8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南京大学

江苏

47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武汉大学

湖北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

1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

广东

南开大学

天津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

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南大学

重庆

中山大学

广东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xx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