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汇总5篇)

2023年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汇总5篇)

ID:3527706

时间:2023-09-24 22:26:27

上传者:BW笔侠 2023年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篇一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先让学生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然后出示书上的.植树主题图,并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进位加法,我也相信学生能将这一方法比较顺利的迁移到“7+几”、“6+几”上。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我认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时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篇二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 让我深思。

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篇三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篇四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教学反思《《有几棵树》教学反思》一文

好大一棵树教学反思音乐课篇五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