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活中化学论文 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论文(通用5篇)

2023年生活中化学论文 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论文(通用5篇)

ID:3528716

时间:2023-09-24 22:40:07

上传者:XY字客 2023年生活中化学论文 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论文(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中化学论文篇一

自高中化学教学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当中后,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做到了高度的重视,课堂上更为强调的是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该是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前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中化学要想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要回归生活。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即使是高中化学教学已经加入了新课改但是高中化学教师仍旧对知识及理论的讲授比较重视,对于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讲授是比较缺乏的,而学生在这样脱离实际的化学知识讲授当中,也必然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1.从教学内容上来讲,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脱离。

现在的高中教师当中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学科知识过分的强调,尤其体现在对其完整性及严密性的重视上,而和化学联系的生活问题也只是在不得不提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将其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样与生活相脱节的化学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及作用产生怀疑,也没有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讲过分的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化学教师仍旧是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点在老教师当中是最为明显的,但是实际上化学教学要与实验器材、生活场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效果,再加上课本当中所要求的大部分实验都是教师动手进行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动手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对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是遵循着教师的设计开展学习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是相悖的。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1.重难点内容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同时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化学当中也属于重难点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点多、杂,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起来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再加上这部分知识点当中涉及到的生活联系、实验都是比较多的。而在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注重引课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课是否精彩是这节课进行是否顺利的迁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需要认真的查阅有关资料,重视罪行的科技成果,在教案当中就将所教授的内容和生活联系到一起。(2)教学的内容上做到创新。教学的内容不能禁锢在教材当中,要将教材当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同时化学课堂当中还需要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每个知识点的导入都要注意科学化,要让学生对化学有着深刻的体验,让学生理解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生活化教学当中要不断的对学习方式进行优化。要改变原来学生被动接受化学知识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多思考、多动手,同时还需要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2.理论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理论知识在高中化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化实践教学要注意下面几点内容:

(1)注重知识的讲授过程。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及乏味的,所以教师在化学课上要将生活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引课要契合生活,知识点的讲解要主要由浅入深。首先引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知识代内的讲解上要注意由浅到深的逐步推进。

(2)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做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所以学生参与到其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理解知识的最有效思路,提高掌握化学知识的效率。

(3)探究性实验在化学理论生活化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我们知道化学理论知识是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验,然后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最后所得的结论也可以进行讨论,这样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枯燥的讲授相比较是非常有效的。

三、提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教学过程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所以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所以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当中,要将师生、学生互动及交流做为重点内容。教学的形式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教师应该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将教学课堂创设的更为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2.教学用具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整个教学的开展应该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并且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的。那么高中化学教学用具不一定仅仅的拘泥在实验仪器、药品挂图等方面,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寻找教学用具,例如我们在研究过滤的时候可以用泥水进行,我们在研究蒸发现象的时候可以用食盐水进行,可以使用橘子来进行原电池实验等。

3.教学内容要具有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学内容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学要与现实及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与旧版相比较从内容上更为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课以及讨论也更为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结合在一起,在当地的实际情况下,要增设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简单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当中去搜集信息,要善于从生活当中去选择素材,要对生活当中的素材做到有效的把握。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当中去学习化学知识,去认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科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5月。1-52

生活中化学论文篇二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高中化学是不少学生眼中较难的学科,知识点繁杂难懂,化学方程式变化多样,难以捉摸,要背诵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题型更是多种多样,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免使他们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厌学心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1]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改变现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此时,生活化教学的产生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同时广泛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解释说明,学生只要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发挥自己联想类比的能力,便能很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不需要很长时间学生便能重拾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化学的信心。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充分或者状态不佳,就无法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认为讲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学生却没有完全理解,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是很难使学生有所收获的。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有力的教学武器,借助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将知识具体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现象入手

化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化学现象可以从生活中得到答案,同样,很多生活经验也有化学依据。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相关的、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放大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3]教师应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切,留意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积极将生活现象带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混合物的基本分离方法———萃取时,学生对这一分离方法比较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体会和了解,教师不妨在正式讲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红柿汤的小事例,作为新课内容的铺垫。做好的西红柿汤表面有些许油星,且显红色,若制作时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汤上面漂着一层红油,这是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溶于油的结果,而将表面的油撇去,下面的汤又没有一点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呢?教师可以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铺垫下再进行萃取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有了具体事例作为载体,记忆起来也更牢固。[4]相似地,在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会发现二者相互转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那么为什么石墨那么廉价而金刚石却那么昂贵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进而进行正式的学习。相信这个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例子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整个章节的学习中都会时不时想起,对后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高中化学课本中也涉及了很多,而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拆分、重组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学科给人的感觉难免是抽象难懂的,这也是课堂授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使化学知识点具体易懂,让学生更好接受,成了教师们需要突破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化学与生活常识联系,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与简单的生活常识对比记忆,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教师应意识到这是一个微观的结构,仅仅通过口头表达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因此应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5]教师不妨在讲解完相关原理之后,针对其中“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具有越高的能量”这个小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将我们每个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电子,将原子核比作我们的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成长到足够强大时,他便会离开家,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不再依靠父母;相反,当一个人离家较远时,他必然拥有很强的能力。这个生活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似,电子的能量越高便会离原子核越远。通过这番讲解,相信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便不是难事。

(三)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

(四)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化学是有用的学科,是实用的学科,学好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避免生活中的危险。例如,洁厕灵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备的清洁物品,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因为洁厕灵含有盐酸,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这两种化合物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有剧毒的氯气,危及生命。如果学了化学,便会知道这一点,有时可以避免一场灾难。这便是化学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做好聆听者的角色即可,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7]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呈现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成分,保留精华部分,勇于转变思想,突破思维的局限,大胆创新,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使知识运用于生活,改善生活,我们不能单纯地将知识当作考试的工具,当作检测能力的手段,而应尽力使知识融入生活,使二者融为一体,互不分离。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老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现象入手、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以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方式,有效使教学方式生活化,使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对课程充满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福玲。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6):113。

[2]程亚丽,胡凤荣。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12):196—197。

[3]姚少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6(04):181。

[4]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5(01):50。

[5]翟玉龙。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6(58):134。

[6]宋伟。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3):110。

[7]宁伟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6(03):82—83。

生活中化学论文篇三

作者/郭继君

摘要:要实现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广大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中存在的大量生活实例加以运用,还应当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更加容易被学生接纳的事例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有兴趣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生活中化学论文篇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贵族,无论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还是丰衣足食的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的各个阶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头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维持生命和健康时,人们需要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食物以获得营养和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仅要使自己吃得饱,而且还要让自己吃得好,要从营养角度进食,要从健康角度合理调配食品。而化学不仅能给人类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还能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有关知识。

营养健康化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吃什么?怎么吃?色香味如何权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从何处摄入更好?有何作用?等等。这一类关乎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被称为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被称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人们生命和活动提供热能,又称产热营养素。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盐类,形成液体,还与蛋白质、糖类分子的亲水基因结合成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水作为一种溶剂,有利于消化作用,水可帮助咀嚼,使食物变软,在消化道内顺利移动;另外,水可以将营养素转化为溶液状态,人体吸收后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不能缺少的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饮水时,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开的水;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为氨基酸,又不断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补充,因此,每天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一个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量依年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而定。我国大众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从禽、蛋、肉类、鱼类、奶类、豆类、蔬菜中获得,谷物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作为主食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每餐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滥食。

脂肪既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人体脂肪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逐渐肥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油脂在生命运动中十分重要,是人类饮食中发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5%~25%,相当于每天每人摄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调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应占总热量的1%~2%,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于脂肪过高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较高、活动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的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16.7kj能量。神经系统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体保持温暖,人们常说“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用糖供给能量,可节省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主要用于组织的建造和再生。人们膳食中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类:谷物、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动物类食品中各种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

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为佐料,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故而人们都特别爱吃甜食。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平时饮食中糖类摄取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及高血压。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摄取。

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体中既不能产生热量,又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祛除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缺少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为干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脚气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会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会患上佝偻病,成人则会患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导致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类食物的维生素的种类数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维生素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储存和烹调中受到破坏,因此合理地选择食物、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调,对人类获得必要的维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其余各种元素都统称为无机盐。体内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4%~5%,但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无机盐的含量随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胎儿每千克体重含无机盐21.95g/k,而成人的则为42.67g/k。无机盐分布在各个组织中,以骨骼和牙齿为最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称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由于存在量极少,故而称为微量元素。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靠从食物、饮用水和食盐中摄取。由于新陈代谢,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无机盐丢失,所以人类必须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足量的无机盐,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如:动物的肝脏、肾脏、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大枣等。再者,在摄取无机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缺乏症,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微量元素。

有人说“健康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病从口入”,这些都可以总结为,我们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现在食物品种繁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对于吃我们更加不能懈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东西日渐丰富,但是,会出现经常偏爱于某一种食物,而对于其他有益的食物却碰都不碰的情况;还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却又一点都不吃的状况,不注意合理用餐、饮食均衡,从而导致健康指数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膳食体系。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总而言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与营养密不可分;营养物质又摄取于五谷杂粮。动物肉类;蔬菜水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健康成长,益寿延年。

生活中化学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大量增加,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社会经济的次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健康;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环境与人类相互依赖着,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食物正一步一步受到危害,人类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反过来环境也开始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一、食品与健康

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因此,对日常的饮食关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来阐述食品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分健康,保证身体的各种正常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所以,让我们吃上健康的食品,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目前我们人类的重大课题。人体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食物链来实现。

因此很大程度上,这种食物链的平衡关系主要是食品环境依赖性。

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了人对食品资源环境的依赖性,或者说是食品资源环境决定人的生活方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食品问题无处不在,那么下面我就来帮大家举例说说身边的不安全的食品与安全食品。

1.不利于健康的食品

所谓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别的营养素的食物,或是营养成分超出人体需求量并最终在人体内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第一位:烧烤类食品。

第二位:冷冻甜品类第三位:话梅蜜饯类;第四位:罐头类食品;第五位:方便面食品;第六位:汽水可乐类;第七位:饼干类食品;第八位:加工类肉食品;第九位:腌制类食品;第十位:油炸类食品。

这些都是身边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很多我们不为所知的危害。

2.安全食品

第一位――苹果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实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苹果;而心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宜吃甜苹果;治疗便秘时可吃熟苹果;睡觉前宜吃鲜苹果,可以消除口腔内的细菌,改善肾脏功能;将苹果泥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好药方。

第二位――杏、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体摄取维生素a。

还有较多的钾、镁、钙。

第三位――香蕉排名第三的是香蕉,钾元素的含量很高,钾对人体的钠具有抑制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心管疾病。

二、传统食品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进步得发展,给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昌盛,却也带来了愈来愈严重、危害越来越广泛的环境问题,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

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仅为23%。

”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甲醛;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1.矿物质水**

8月,康师傅矿物质水“优质水源”被指是“自来水灌装的”。康师傅方面承认,其杭州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矿物质水确实是城市自来水净化而成的。

2.“问题奶粉”事件

209月,三鹿奶粉等奶制品生产厂家被曝在奶粉、牛奶饮品中添加三聚氰胺。

3.“瘦肉精”中毒事件

2月,广州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事件累计发病人数70人。导致含“瘦肉精”残留的猪肉流入广州,导致中毒事件发生。以上的这些事情都不容我们忽视。我可以大胆的说,这些事情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每天都有发生,但是为什么禁止不了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这就是我们国人认识的局限性,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无知。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性食品。

从狭义上说,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有效地表达相应的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伤害

看似发展情境很好的道路上,转基因出来的食品解决了很多食品上的问题,然而这种应运而生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厄运。转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分,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转基因化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

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2.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危害

转基因作物的巨大危害还有就是对原始的野生农作物具有灭绝作用,如果转基因粮食大量占领市场,中国原有的作物良种一旦消失,中华民族将面临着走投无路民族灭亡的灾难绝境。

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转基因食品

尽管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论不曾平息过,但生物工程技术仍在不断地进步。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首先,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食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使之人类的消费不断增加,对市场的需求量会更多。通过对植物植于外源基因,从而达到改善它们自身不足的那一方面,从而成为我们更需要的产品,也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食品的质量十分重要,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的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同时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它有可能随时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食品,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健康责任重于泰山。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我们的健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范进学等.论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问题[j].法治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