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实用6篇)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实用6篇)

ID:3544608

时间:2023-09-25 02:29:27

上传者:笔砚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一

数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幼儿对数的教育应从数数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认识数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1――10的顺数和倒数。

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顺数和倒数的规律。

3.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1――10之间顺数与倒数的规律

活动准备

1.1――10数字卡片两套,方向箭头两个

2.磁铁圆点若干,小动物玩具十个

3.小汽车两辆(颜色不同)

4.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请小朋友们去郊游为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想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以报数的方法,初步感知顺数的规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二)接着导入到倒数的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那么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就叫做倒数了。

(三)巩固部分

1.教师以惊讶的神情导入这些小动物有的胸前有数字,但个别是没有的,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按规律排好队。

2.请小朋友们与小动物玩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可以从任意数起的顺数和倒练习。

3.教师以郊游的方法导入小汽车,引导幼儿根据对汽车不同的颜色进行观察,并且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指导幼儿参与体验,巩固感知顺数和倒数。

4.指导幼儿参与手指游戏,再次进行对顺数与倒数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和倒数,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与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共同寻找顺数和倒数,下一节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二

1.乐于参与操作学具活动,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从不同角度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学习10以内序数,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感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序数是不同的。

1.幼儿用的10种动物图片、10层的房子图片每人一套

2.教师用的动物、列车、房子图片一套

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室。指导语: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小朋友们该说什么呀?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今天小朋友们和于老师一起玩好吗?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叱!火车到站了,小朋友看看每排小凳子前面的地上都贴了小圆点,我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好了,小朋友到于老师身边,于老师要发给小朋友们号码,一会儿小朋友要根据号码牌上的颜色和数字来找自己的小凳子。拿到号码后先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找到和你颜色相同的小圆点,然后看清自己的数字,拿到数字几,就做到第几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红色的数字1,就坐在第一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黄色数字2,应该做到哪个小椅子上?小朋友们真聪明,拿到号码就去找自己的小凳子吧。教师发号码。

指导语:红队的小朋友把号码举起来老师检查。请把你的号码放在小框里。

(一)引导幼儿观察坐在横排列车中的动物。

指导语:今天许多小动物也乘着列车来到这里,它们啊要搬家。看,它们的列车开来了,我们来伸出右手食指,从火车头的方向开始,数一数这列火车有几个车厢?能坐几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都藏在白色的窗帘后面了,我们一起小动物请出来好不好?先看老师请一个,我先请第三号车厢的小动物出来。把白色的小窗帘撕下来,放在前面的小筐里。请小朋友也看看自己的3号车厢坐的是谁。

(二)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的树。

指导语:原来每节车厢里都有一个小动物。快看,小动物乘坐的火车停下来了,我们看看火车后面有多少棵树?火车头停在了第几棵树的前面?有的说是第3棵,有的说是第8棵?请幼儿分别来表述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小结:为什么同一棵树小朋友数的会不一样呢?有的数的是第三棵树而有的数的是第八棵树?是因为小朋友们开始数的方向不一样。有的是从有太阳的这一边开始数的,有的是从有云彩的那一边数的,所以同是这一棵树,从这边数是第三棵,从那边数是第8棵。原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第几第几是不一样的。

(三)再次感知列车中的动物顺序,为动物们发号码

指导语:火车已经停好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为小动物们发号码,拿到几号的小动物一会就搬到第几层去住。请你从列车头的方向开始为它们按顺序发号码。像老师这样,将双面胶的纸撕下来,放在筐子里,从自己的小碗中拿出号码牌,将号码牌贴在相对应的小动物下面。现在请小朋友在小筐中拿出自己的小碗,为小动物发号码牌吧。

请幼儿说一说为谁发了几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它从列车头开始数是第几个,所以给它几号。

(一)教师出示房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房子,并按照刚才的号码,请动物们搬进新家。

指导语:现在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号码了,我们欢迎它们去新家。哇,这就是小动物们的新家,漂亮吗?真漂亮,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急着去新家呢。刚才它们拿到几号号码牌就住到几楼去。小兔子是1号号码牌,它要住到1楼去。住在1楼,是该高高的,还是低低的呢?哦,所以数房子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看,每一层的窗户下面都有一个小空,我们就让小动物在小空里住进去。并且边让它们住,小嘴巴里边说请小兔子住在第几层。

(二)指导语:小朋友的小动物都住进去了吗?哦,这么漂亮的房子,于老师的小动物也要住呢。帮帮于老师吧。请幼儿说一说,谁住在了第几层。

指导语:小动物们都住对了,他们多高兴啊。小朋友们真能干!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于老师也很开心。今天的游戏就要结束了,听,火车又要开了,我们快拿起自己的小号码,按顺序坐上火车回去了。和老师说再见!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三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幼饿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幼儿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幼儿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幼儿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幼儿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四

1、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2、歌曲中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3、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的声音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4、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感知10以内的数,。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电影!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看电影要有电影票才能够进场,老师这儿就有电影票。小朋友们看看你的电影票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就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到了座位。

二、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10长得像什么?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3.游戏:连线,

游戏玩法: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数贴花。

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春姑娘今天很开心,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有10个,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

中班数学套圈比赛反思篇六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队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动物积木排出各种队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3.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活动ppt、数字卡片。

学具:动物积木若干,记录卡若干;各组一份大的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数的守恒。

1.教师:森林里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自己的节目。你们看,它们排的'队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动物的队形。)师:大狮子排的是什么队形,我们用磁铁来摆一摆,再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线条和圆形来记录)依次把兔子和小鸭子的队形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排列成三种队形的动物图片。

教师:舞台上有哪些动物?排出了什么样的队形?你觉得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少?为什么?(幼儿讨论)3.用幼儿的方法验证。(请幼儿选择正确的数字匹配。)教师:原来数数能让我们知道数量的多少,能够让我们知道谁最多谁最少,是一个好而且又正确的方法呢!

(二)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1.动物们的队形变换一下,即把紧密的队形拉大、拉开,松散的队形集中,再次引导幼儿进行判断。

教师: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演示ppt)幼儿相互交流、表达。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它的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幼儿操作。

师:今天我们也要给小动物排队,请你根据操作卡的数字,拿出一样数量的小动物,给他们排出你喜欢的队形,然后记录下来。然后贴在相应的数了下。(出示大的记录纸)2.幼儿操作。

(四)活动评价。

展示各组幼儿的记录纸,引导幼儿观察验证。

师:用了几只小动物,排的是什么样的队形?集体验证。

针对幼儿操作中的问题讲评。

活动延伸:

为小动物为设计更多的队形。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主要是让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本次活动吕老师首先利用情境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舞会,看有哪些小动物来表演,首先登场的是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出示大小不同排列的两组猫,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猫有哪些不同?”“大猫有几只?小猫有几只?”大猫小猫是一样多的,如此来让幼儿了解数量的多少与大小无关。

活动第二部分是出示大小一样的10只燕子,分别请幼儿来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燕子是怎样排列的?“一字形”、“弧形”“三角形”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从而老师得出结论,“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怎么变,它的数量都不会增多或减少”。

活动的第三部分最难,教师出示了“一字形”排列的大象、“弧形”排列的小羊以及“三角形”排列的蚂蚁(既有大小不同、又有排列不同),让幼儿看一看哪个小动物最多、哪个小动物最少?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最好?从而教师小结“感知数量的多少,不能受大小、排列的干扰,要用数的方法才能正确得出结论”。

活动的第四部分是操作,教师首先讲解操作要求,然后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重个别指导,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引导,让幼儿掌握今天所学内容。最后教师评讲幼儿操作。此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操作正确率很高,基本可以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数学活动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教师加入了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还有ppt动画,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整个活动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