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通用6篇)

最新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通用6篇)

ID:3554664

时间:2023-09-25 05:03:48

上传者:灵魂曲 最新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通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一

这周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过关课展示活动,我们三年级的授课课题是《可贵的沉默》,由闫雪老师和我一起参加展示。

经过听课、自己授课和年级教研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如下:

1、字词教学应更侧重意思理解及运用。闫雪老师讲课时,词语部分做得很扎实,认读、分类、找同义词、造句,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会实际运用。在这方面自己做得不到位,缺少了对比、造句的环节,词语学习只停留在了表面识记上,对学生的运用能力训练没有体现,之后教学中一定要多加引导。

2、指导写字要突出重点,既落到实处又用时简短。在指导书写上,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认字、识字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只是示范和提醒的工作,每课字选一至两个即可,指导时注意重点字的字形、结构、占格、笔顺、易错笔画,巡视学生书写情况时提醒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注重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不管是公开展示,还是平时教学,有效把控课堂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自己作为新入职教师,这方面更是努力的重点。

这次的展示课,我们并没有完整的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只完成了识记字词和课文感知的内容,本该作为展示重点的探究文本部分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这样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节课究竟要讲多少内容,要讲什么?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评完课后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上学期李丽骎老师讲的《花钟》和杨老师前些天讲得《翠鸟》,同样是40分钟,在他们的课堂中有读有想,有学有练,有文本探究,有延伸拓展,课堂内容既非富多彩又层次分明,听课后不只是学生,作为老师的自己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深了一步。又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自己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反思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中寻求更好的方法。自己的成长只能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这一次过关课收获的更多的是前进的压力和动力,接下来的“教师大练兵”活动将是一次更大的挑战和历练,希望自己能抓住机会,努力成长得更快!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二

由于过些日子学校要进行运动会准备工作――团体操排练。每年运动会前夕,孩子们由于排练的疲劳,精力的分散,而不安心听课,致使这一段的教学工作几乎停滞不前。所以我决定这段时间多讲几课,把排练期间的课赶出来。

今天我讲了下周该讲的《可贵的沉默》一课。因文而定,我没有布置孩子们预习。一上课,我就问孩子们他们的父母给不给他们过生日,又是怎样给他们过生日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描述着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的浪漫情景,甚至有些攀比的意味,比比谁的生日过得最精彩。我不动声色,继续问他们知道父母的生日的举手,结果在我意料之中,举手的只有寥寥五、六人,我依据课文的内容继续问有多少给父母过生日的,这次出乎我意料的是举手的快到一半了。我愕然,随即质问他们,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怎么还能给父母过生日呢?王淞很自豪地说:“每年我妈妈的生日礼物或生日蛋糕都是我亲自挑选的!”“可是你并不知道你妈妈的.生日呀?”我疑惑地问。“我爸爸提前告诉我,带我去挑选礼物。”接下来孩子们的回答大多如此,由父母倡议,花着父母的钱,买分蛋糕或者买分礼物,这就叫给父母过生日了。可是孩子们表达的那分对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吗?不是,从她们并没有感到不安或者惭愧的眼神里,从她们满不在意的笑容里,我得到了答案。我不禁为父母们悲哀。

这些“皇帝”哪能去体会“百姓”的疾苦?我有些激动,感慨万千,把自己为孩子所付出的、管孩子的苦中一股脑地倾诉给他们。他们有些听呆了,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开始思考,凝神。于是我请他们想想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看户口本、问姥姥、看身份证……”孩子们还设想了怎样给父母过生日。后来我们读了课文,我布置了作文题目――《我为父母过生日》。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三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今天这节课反而让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这节课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在交流“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时”,林东同学举手想回答却又答不出来。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讨论,这就换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综合。”执教本课后我发现:无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忽略让学生体验感悟这种情感。学生通过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们才会用心去生活,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有理想的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

如何让学生从一个只知道接受爱的人,意识到在生活中要付出爱的关键在当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这两个问题是同学们沉默了。我在处理这一部分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后在小组里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从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得出当时课堂上很沉默?”

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课堂沉默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读一读。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沉默的语气。

4、让学生积累摘抄体现课堂沉默的词语,句子。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议代讲,事半功倍。沉默中使得孩子们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快乐。

但是上完课时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表现不只是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一件事上,同学们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等这些生活小时。让学生主动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了。

这节课中学生感悟沉默,要先让学生透过文本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四

这篇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蕴藏、重复、安静、沉静、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1、课前教师可了解一下学生与父母是否相互祝贺生日、以什么方式、送什么礼物等情况;可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并想一想自己是否曾为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事,做过哪些事情。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霎”“稚”“拙”为翘舌音,“烦”“犯”为前鼻音,应注意指导读准字音;“稚”“恰”可与“唯”“哈”比较记忆。要求会写的字较多,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写“贺”“顾”“烦”,“贺”的下半部是“贝”,“顾”“烦”右边是“页”,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迅”“速”“达”,有相同偏旁“之”;“婆”“议”“达”为形声字;“恰”“犯”“议”结构上都是左小右大,书写时应多加注意;对“稚”和“享”字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3、本文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可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习。本课的两幅插图,人物神情对比强烈,比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画面激趣,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读课文后,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画面,帮助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文中泡泡“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意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结合关键词句来进行,或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情、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如“异口同声”“一片肯定的回答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来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快乐地交谈”。

为帮助理解体会沉默的“可贵”,先引导理解“没有人举手”和“没有人说话”之间的关系:没有人举手是因为他们中间的确没有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但为什么没有人说话呢?可先让学生体会课堂气氛的变化:在回答老师关于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和祝贺自己的生日的时候,大家答话声音很响,教室里很热闹;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爸爸妈妈祝贺的时候,请学生找一找描述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两相对比之下,学生比较容易明白: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孩子们做得不够好反而说他们“可爱”呢?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亲之爱的朦胧意识。这也正是作者所要寻找的“那极为可贵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引导学生回顾前文,解决前面文中泡泡提出的问题。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孩子们沉默时的所感和所想,如,孩子们在想:“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想到要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呢?”“现在知道我该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了,可我该怎么做呢?”老师关于父母生日的两次提问,唤醒了沉睡在孩子们心中的关于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孩子们因为感到惭愧而沉默了;当老师说“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时,其实是提醒他们自己的过失是可以弥补的,孩子们领会到了这一点,心情渐渐放松起来,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课文最后三段可以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文后泡泡进行教学,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对重点句“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可结合家长会上“爸爸妈妈”的话来理解:对爸爸妈妈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你能为他们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愉悦之情。它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了题。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理解“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的意思: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的结果,孩子们在成长,家长们很欣慰,让老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最后可从“这一片沉默”导向课题“可贵的沉默”,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升华情感。“沉默”的“可贵”,主要指孩子们能够反思自我,同时也可结合它带来的客观结果来谈,如,给爸爸妈妈、老师带来的快乐等。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五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文章,文章以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热闹到到沉默再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这是这篇文章突出的一个特点。强烈的场面对比,引导孩子以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词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安静、沉静、蕴藏、缓和、惊喜等词语意思。

联系上下文体会:“异口同声”、“索性”、“寂然无声”、“赦免”、“稚拙”等词语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抓住课文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体会其中变化原因,懂得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去爱父母。

3、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变化的描写把“热闹”、“沉默”的情形写具体的,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4、通过学习课文,根据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修改意图:个人觉得加上”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这个过程,朗读起来会更有感情。)

第二课时我将重点放在3、4上,课后体会:

1、本节课思路明确,围绕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两个环节上,一个是:体会如何把热闹写具体;另一个是体会如何将沉默写具体。在体会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体会和思考时间,完全由学生去发现重点的神态、动作、语言,同时指导朗读,感情到位,学生体会热闹时,在语速和动作上下功夫,以演代讲,将场面表演的到位;学生体会沉默时,也是抓住“静”这个词,重在感悟,语调舒缓,将沉默的状态读的感人。

师生配合默契,在体会热闹的语言时,“知道!”“知道!”“祝贺了!”“祝贺的!”语速少快,语气肯定,表情神气!师生配合分角色读,将热闹的氛围读了出来,再加上读演结合,将热闹的场面推到最高潮。体会沉默抓住“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指导朗读,学生们读的入情入景,教师虽然有学生们的读书声,依然显得安静无比。

最后环节学生说一说“自己也要回报父母的爱”,学生说的都非常的好,各有自己的想法,有心意,个人觉得是因为学生们真的理解了这篇文章也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像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所以是由感而发。

2、本节课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次讲公开课,面对许多老师和摄像机,内心紧张,尽管课前做了许多工作,但内心还是不平静不自然,对于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精确。

开始上课播放短片,缺少过度语言,如果加上“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这样会更自然;拓展环节出示了几篇文章,缺少引导语,加上“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设计意图会更明确。

齐读太多,由于是公开课,学生面对听课老师和摄像机有些不自然,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自由读都变成了齐读,齐读太多,同时将课程进度拖慢了,导致于后半节课时间稍显紧张,学生还有想发言的都没有机会。

从备课到讲课,这一节课下来,我收获了许多,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尤其听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今后的教学我会继续努力。

可贵的沉默听课记录篇六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课文以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反复钻研文本,多方涉猎,向办公室的师姐请教,我决定利用两课时完成这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带学生走进“热闹”,感受父母的爱,本节公开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重点词句理解沉默的可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课文插图,能抓住孩子们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沉默的场景,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心情。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教学重点为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难点就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上完这节课让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第一环节是“回顾热闹,设疑导入”,通过复习热闹词语,把学生带入上节课的情境,然后复习沉默词语,让学生主动质疑,从而获得本堂课主要让学生明确的两个重点问题,即为什么由热闹到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充分利用这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学习。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寻找对父母的爱”,带孩子们走进文本,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贵”。第三个环节是延伸点题、升华情感,让学生真正懂得沉默的可贵。一堂课下来,感觉整个比较流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让学生抓住描写安静的词语,让教室里再现“寂然无声”的情境,加上老师的动情叙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出思想感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了一些补白,帮助学生。比如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孩子们的动作、神态,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孩子们沉默的内涵。

课堂上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各个环节只有蜻蜓点水,当学生思路不是很清晰时,没有给足时间,还有生怕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自己不能调控,所以也没有放手让学生发问。其实学生对沉默的可贵还是感受不深的,我并没有花大力气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这个关键问题。

都是教师自己在说,最好引导学生说,比如采用如下方法,设计句型训练: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三个填空,让学生总体感受,从而回归课题《可贵的沉默》。

比如最后本来是想让学生先谈一谈想对父母说的话,然后自己在小结,但结束却发现时间还比较多,于是就很随意的些自己结课,再让学生写一写对父母想说的话,本意是想让学生回家把所写的话说给父母听,但学生到下课还没有写完,致使课堂感觉不够完整。

一堂课,留下许多遗憾,许多不足,看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这对自己是无声的鞭策,我要努力再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