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研究报告(优秀8篇)

汉字的研究报告(优秀8篇)

ID:3554926

时间:2023-09-25 05:07:34

上传者:文轩 汉字的研究报告(优秀8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一

徐方辰

马,原来是一种动物,却因为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了一个字,这就是中国字。

中国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从商朝后期到现在经历了数代的变化,这其中就有马字。

马字,作为早期甲骨文的一员,令我对他有深刻的印象。马字前后共有九代:早期甲骨、晚期甲骨、再到金文、篆书……最后到楷书。马的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故事,从古至今,无人不知“马”字,从古代的赛马到现在有人姓马,都是马字的故事。

马的甲骨文是一只头身尾足俱全的马的侧面形象,原本指动物。但现在,马也用作于姓氏上。

马是速度的代表,也是令人信任的伙伴。在古代一但养了马,马便会忠心的为主人服务,在打仗时为主人出生入死,在家里与主人同甘共苦一起劳作,一起休息。

作为速度的代表,马字旁的字基本用于形容速度很快。像“驰”字,组词便有飞驰、急驰,都是形容速度很快的词,还有“驱”字。

马的记性是非常好的,因为只有找到了目的地才能奔腾如风。

像老马识途,在众人迷失方向的时候往往是上了年纪的马却可以带众人找到归途。为什么?这就像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经验丰富它,极为擅长,当你在这块领域中不懂的时候你就可以像这人请教,他一定能帮助你。

关于马的成语也有许多:像一马当先、千军万马、天马行空这些成语我们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但它们都代表什么?一个勇猛,一个势为不可挡,一个奇思妙想,个个都是极端的词语,每个也都有美好的寓意。

马字的博大精深令我振撼,汉字的历史演进令我吃惊。“马”虽是一个平凡的字,但却有不平凡的故事。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二

汉字字体有七种,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在这七种汉字汉字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合体字,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真是是两全其美啊!

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转注字。其中形声字在字典里比较多,在《说文解字》里形声字占了82%呢!

书写不同风格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所以书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王羲之是我国的着名书法家,他写的写的《兰亭序》,更为漂亮。

字谜也很有趣,比如: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实不是一;娥眉山上不见山……怎么样,也很有趣吧!

在离开汉字王国前,我们要注意一下繁体字、简化字和错别字。这三种字经常在商铺里出现。简体字:t(题目)、跳午(舞)。繁体字:灯(灯)行、茶庄(庄)。错别字:默默无蚊(闻)、与棕(众)不同。还有一些商铺别出心裁:一表人才(手表广告)、一见钟情(闹钟广告)、万事芬达、百事可乐(饮料广告)。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用法真是太好了。

这次遨游汉字王国到此结束,再见!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三

我开始学汉字的时候是幼儿园发的一张张小卡片一面是图,一面是字,字上有拼音,这种方法让我机械地认识了几个简单的汉字。

后来,小卡片上的字已经学完了,我们开始学一些简单的小诗和诗句,诗里让我感受到几千年前老祖宗们跳跃的思想,可是姐姐的课本上不是这些简单的小诗和诗句,而是一首首带有情感的诗,他能把你引入我,几千年前老祖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

而后就是大篇大篇的文章,一篇篇写得生动形象,描写的恰到好处。

我读汉字没有问题,可我写汉字就有很大的问题。

我一次写素描二字可写成了“素抽”,我甚至把名字写成了“王玉于”了,老师问谁是“王玉于”,把素描写成了素抽“素”还少了一道横,见没人拿,老师又把我那张听写纸放在最底下,让我们站起来点名,名是点完了,可是老师,却没有点到我的名字,我傻愣愣站在那里,才明白过来我写错名了,后来老师也知道我写错名了,就对我说下次别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后来我明白了,写字和做人一样,要认认真真,工工整整。

我从小小的事情中却获得了受益终生的启示,那就是认认真真写字,工工整整做人。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四

言之(詹瀚钦)

“三人看日落”这个字谜,谜底是什么?大家能猜得到吗?这个字,代表着生机,暗示着重来,它就是——春。

“春”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里,上面是一个太阳,散发着光热,下面是一株粒粒饱满,颗颗香甜的禾苗,旁边还有一株嫩草。上面是一横,代表着苗的出生地——土。表现了小苗破土而出,有着顽强生机的意思。在早期的甲骨文里,春的形体是三个木字,日中间夹了个“屯”,以三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为形声字。

春,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在甲骨文里刻成像嫩芽破土而出的样子,屯代表着这颗嫩芽,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艳,生机勃勃。即使刚露个头的小草被别人踩过,也会拼尽全力把头抬起;即使刚开出的小花被别人摘下,也会顽强的再开出一朵花;即使树叶掉落,腐烂,新生的树叶马上会昂首站立枝头。他们经历风吹雨打,受过许多耻辱,甚至被连根拔起,但他们毫不退让,继续顽强生长,不像我们遇到困难就掉眼泪,遇到问题就伸头缩颈,不敢前进。我们应向你们学习!

春的寓意还有许多。春,给了万物生命。“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春,也可以代表着时间的珍贵。“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等。春,也可以代表着希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更是生机与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些诗句在诗的海洋中数不胜数呢!

春,给了万物生命;春,表明了时间的珍贵;春,代表着希望;春,更是从零开始的起点!正值春风十里时,希望这个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能够让我们拥有战胜疫情的希望与力量;希望这个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春天,带给我们信心、动力去努力学习,不负这大好春光,不负这青春年华。

中国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有它不凡的来历,每一个字都有它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字,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爱你,中国字——春!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五

我爱你,中国字——“和”

陈幼洋

“禾苗长到了田外面”,“禾田边上有人家”,“一口正要吃大米”,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字—“和”。

“和”字的用途可广了,一团和气、和风细雨、曲高和寡、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衷共济……在成语的世界里,“和”字是不可或缺的。在充当名词时,“和”字也是一马当先!共和国、颐和园、和氏璧……“和”字还可以当连词,用处非凡。

和,是一个很美的字,从甲骨文开始。

它描绘的是一副田园生活的水墨中国画,像是一个农夫正在安心的埋头插秧。想想啊,是“埋头”勒,能这么安然、这么安心种地,那一定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啊。

这是“和”的小篆,由甲骨文简化而来,字形如圈,粗细均匀,端正匀称,很有艺术感。

“和”的隶书和楷书,整个把小篆体倒了过来,看起来更加美了。

再说回“和平”,古来有常建题笔的“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诗中,好一派和平景象,这正是诗人对和平的期盼。

近代,爱因斯坦两次要求禁用xxx,马丁·路德领导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xxx指点江山,收故土,创新中华。

“和”是中国的象征。看啊,中国,不就是一个无比和平的大国吗?我们不主动挑战,但敌人若来犯,我们也全力抵挡!

中国的汉字,五千年历史,一笔一画都流露着无限的故事。中国字,十万多的巨大数目,字字皆巧妙,字字皆精品。赵钱孙李、王陈刘周、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燚叕,多种多样,多彩多元。吾,大爱中国!

愿天堂没有战争,愿世间永远和平!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六

汉字是中华民族相互沟通的语言,我们经常会用到它。可是我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人用错别字。为此,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我利用课后的时间调查,不但调查了同学们的错别字,还调查了街头广告及招牌的使用情况。

错别字有很多,往往让人看了捧腹大笑,现归类如下:

1、写其它的字。

有的店为了加深顾客的印象,写了像“食面八方”“食全食美”之类的词。这样不仅改变了词语的意思,还容易误导他人写错别字。曾经我看到一个商标上写着“瑶滚果冻”,当时便惊得一下不敢买了,怕不能吃。

2、写形近字。

在同学的作文本里,我已写不下百次地看到这种把“流水”写成“琉水”之类的词……

3、写同音字。

我有一次写作文,因分不清“再”和“在”的用法,常常闹笑话。更有甚者,即使是老师,也会把“即”和“既”混淆。

通过调查,我发现使用者错别字的情况严重,比较多的是后两者。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更应该守护好它,特此,我建议大家规范使用汉字,减少错别字的使用率。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七

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汉字。可你们真的了解汉字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汉字的发明创造者是广大劳动人民,他们因为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出一个个生动、贴切的汉字。汉字的“祖先”是甲骨文,它刻在龟甲、兽骨上面,字体比较纤细。慢慢的,有了金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与甲骨文相反,它是个“小胖子”。后来,篆书出现了,它可了不起啦!是第一种全国统一的汉字。瘦劲挺拔,字体圆顿,粗细基本一致。汉字的发展到了隶书手上,画风突变,原本篆书圆转的字体形成了方方正正的。以前象形到这成了会意。因为隶书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紧接着是草书,写起来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书写速度快,不过辨识度不太高。要说使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非楷书莫属。它字体方正,笔画工整。后期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后,又有了一种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书写方便的字体——行书。

汉字还是个“小音乐家”!汉字中,有一类词名叫“拟声词”。“滴嗒,滴嗒”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春雨坐上滑滑梯从屋顶上滑落,落到了地上。“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似乎在叫道:“同学们!回来学习知识啦!”“叽叽喳喳”从屋旁的树木中传出了动听的鸟叫,似乎正在比着谁的歌声更动听呢!

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说上一夜也说不完。

汉字的研究报告篇八

李昊伦

每当我想起可怜的老人们腿脚不便、重病缠身,看到他们因病痛而呻吟,因孤独而叫苦,因无助而焦虑,因饥饿而哀叹……这一幕幕像幻灯片一样浮过我的脑海,感慨万千,疑惑不解,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他们有子孙吗?他们的子孙去哪儿?他们为何这样孤苦伶仃?直到我看到了“孝”字才豁然开朗。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如耄耋之年的老人佝偻着背,耷拉着头,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着,也许风一吹他就会倒下,也许一颗小石头就能绊倒他,也许他走一小段就气喘吁吁,也许一个稍大的声响就会把他吓得直哆嗦。这时,年轻力壮、意气风发的青年,迈着轻盈的步伐,默默地弯下腰,轻轻地挽起老人的手臂,给予他无穷的力量,给予他无限的温暖,给予他无尽的希望,给予他天伦之乐。老人的步伐坚定了,头昂起来了,速度快些了,他仿佛找回了他年轻力壮的模样。

原来这个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字头,老字底下是一个匕首,这意味着老人时时刻刻被匕首威胁着,但他的子孙当起了拐杖,顶替了匕首的位置,顶住了匕首的威胁,顶住了匕首的寒光,顶住了匕首的锋利,顶住了匕首的残忍,这就是孝,正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所言:“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样,长辈就老有可养,老有可靠,老有可依。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母日夜守护着,精心照料着,用心陪伴着,倾心教育着,父母就像一把保护伞,保护着弱小的孩子,渐渐地,孩子长大了,身体强壮了,内心坚强了,而父母们逐渐衰老了,脸上、手上布满了皱纹,腿脚不便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定当以孝来回报。

舜,就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虽然他的继母、父亲、弟弟不断迫害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压在他肩上,哪怕连性命都快没有了,在尧的帮助下,他脱离了危险,但他不记愁,仍然固守孝心,感动了尧,感动了世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千古流传。这大概就是孝的最高境界了吧。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孝放在首位。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一种古老的习俗,一种深入骨髓的意识。孝,它是我国千百年来一直推崇的优良传统美德之一。

又如汉平帝,他的母亲病了,他亲自守在床前,给母亲喂药,亲子侍奉她。即使是皇帝,他不请侍从,而是亲自陪伴,这样的孝心才是真正的孝心,才是发自内心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我们虽然年纪小,也要学会孝敬父母,在自己空闲时,主动扫地、拖地、擦桌子、整理书桌、洗衣服,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也得花费不少时间,假如我们能分担一些,也许父母就会轻松很多,也会老得慢一些,白头发少一些。

《论语·为政》里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一种传承了千百年的孝文化,无论生前、死后,都应以礼为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