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舞舞蹈教案(优秀5篇)

2023年民族舞舞蹈教案(优秀5篇)

ID:3560313

时间:2023-09-25 07:18:47

上传者:飞雪 2023年民族舞舞蹈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一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说,出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狭窄的居住空间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外来文化因素与高科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而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汉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系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汉族最为隆重和热烈的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对于一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祝福,对于未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祈求,以及获得一年中唯一一次身心的彻底放松和欢乐,便把所有的时间和心力统统贯注在春节期间所举行的活动之中。

在我们熟悉的四种藏族民间舞中——堆谐、果谐、锅庄、弦子——无论哪一舞蹈,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显然,对于西藏舞蹈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其现在所存在着的自然环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要探究形成西藏舞蹈体态特征更为本质的原因,还需要更深远地去追寻一下藏族的历史及社会制度和宗教。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尽管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诸多艰难,但是世代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宗教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民族生命的脉络。虔诚的宗教信仰与情感心理加之日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生活习惯,形成了藏民日常生活中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反映在舞蹈中就进一步造成藏族舞蹈坐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特征,并且发展成为一整套的动律风格系统。

对以上两个民族民间舞的分析,从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人体艺术文化,是对该民族精神目标与价值的认可,并在这种认可后,用舞蹈来强调并强化这种精神,于是该民族也就在这种力量的凝聚下团结、强大。因此,建立在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民间舞蹈文化必然被本民族的人们认同与喜爱。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他既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群里联袂踏歌舞蹈中,把民族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了生存而奋斗。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地跨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区域,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相接,西部与甘肃、宁夏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交界。

蒙古族舞蹈属于草原舞蹈文化系列,自古以来内蒙古一直是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纵马驰骋的天地。自春秋战国时代起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劳作游牧,打下了“草原文化”的基础。

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地域辽阔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指出了这里“国尚乐音,人好歌舞”。千百年来,居住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乐舞文化,为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乐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总体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多种形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艺术。我们从今天流传于维吾尔族民间的各种舞蹈和民族习俗中,仍能发现它的历史发展轨迹。

新疆地域宽阔,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人民,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其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昂首、挺胸、立腰是舞蹈的基本体态,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加之眼神的巧妙配合,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微颤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最富特色的动律。膝部规律性的连续微颤,或变换动作时那一瞬间的微颤,使舞蹈动作柔美,衔接自如。旋转 :维吾尔族舞蹈中广为运用的技巧动作。舞蹈讲求旋转快速和嘎然而止,犹如隼回旋迎风,骤然伫立。各种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特点的旋转动作,通常把竞技性旋转表演作为舞蹈的高潮。节奏: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不同的舞种都有特定的音乐节奏。通常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及在弱拍处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以强化舞蹈的风格韵味。这种动与静,强与弱的节奏处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日、朝三国的古代艺术史上,朝鲜历来以乐舞领先,而中、日两国则分别以诗歌与绘画见长。因此,朝鲜的民间舞可谓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充分表现出朝鲜民族含蓄内敛、坚韧刚毅的性格。其代表性的民间舞有歌谣舞和即兴舞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舞蹈动作有手拉手和不拉手之分,而表现内容则有男子祈祷许愿和女子消怨解恨之别;后者则是舞者情绪高涨时,自由自在,即兴发挥的舞蹈。即兴作舞、师法自然、动静结合与气韵生动,这是朝鲜民间舞的四大基本特征。

在具体的舞蹈节目中,最典型的则有鹤舞、扇舞、僧舞、消怨舞、项帽舞、太平舞等等。这些代表性的舞蹈和舞蹈家由于韩国政府参照1950年由日本创建、联合国随后推广的“无形“文化财”—“人间国宝”体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二

年级:大

学院:通 信 学 院

专业: 通行工程大类 姓名:周洪

性别:

学号:2012019030017

1这学期上了民族舞蹈鉴赏课,我有很多感受,也收获了很多。上课时幽默风趣,性格热情开朗的何洋托美次仁老师老师给我们播放并解析了许许多多的舞蹈视频,其中有气势磅礴的蒙古族舞蹈—《奔腾》,有热情奔放的彝族舞蹈—《七月火把节》,有委婉动人的傣族舞蹈—《孔雀舞》,有催人泪下的山西舞台剧—《一把酸枣》、、、、这些让我们大开眼界,饱览了我们中国各族的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我也从中感受到了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不一样的魅力。我明白到民族舞蹈也有现代舞蹈的激情,但也是现代舞无法代替的,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民族不一样的魅力。

说起少数名族,我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苗族了。虽然苗族的聚集地主要在贵州、湖南、云南等等,但恰好就在我的家乡四川省宜宾市的兴文县、珙县以及筠连县,有着这么一个我十分喜爱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服饰也十分独特而漂亮,他们被称为“歌舞的民族”。虽然我对他们也不是很了解,但是这次写民族舞蹈鉴赏,当然写苗族的舞蹈是最好不过了。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跳:歌表演《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2.通过听、看、唱、跳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乐曲的民族风情。3.培养学生对羌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并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唱准纯四度与纯八度的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电脑课件,沙球若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锅庄舞(教师示范跳)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你还能说出哪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师:小结学生发言。跳锅庄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由于羌族大部分也居住在云南、四川等藏族地区,所以羌族人民也很喜欢跳锅庄,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现象。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课一开始就从教师的示范舞蹈入手,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比较形象地初步感受了锅庄舞的动作特点。

三、感受羌族文化

师: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1.课件播放羌族风景、羌族服饰、羌笛(让学生听辩其音色)、羌族跳锅庄等图片。2.读一读羌族简介(师生互动)。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山山里,哟!来来索,哟!”的欢呼声。

把歌唱(3)、羌族人民喜欢吹什么笛?羌笛(4)、羌族人民在跳起锅庄时嘴里还发出什么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4.填填唱唱。

师:唱着问“吹起什么哟?跳什么罗喂?哪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 生:唱着答“吹起羌笛哟,跳锅庄罗喂,羌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

[设计意图]:通过看、听、读、答、唱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感受羌族音乐与文化,知识抢答与师生对唱的形式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熟悉歌曲的部分歌词和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铺垫。

四、学唱羌族歌曲。(课件出示歌谱)

作用呢?

小结学生发言。(课件板书:特色一: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2、生唱一唱熟悉的旋律及歌词。

3、生听琴感受.小节与小节旋律的特点并唱一唱。(旋律完全重复)

4、教师分别演唱小节与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后说一说异同并唱一唱(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教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板书:(特色二: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5、听录音范唱,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歌曲不同的部分(分a、b两部分)。

6、唱一唱b段旋律及歌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跟师跟琴同步轻唱b段旋律,找一找附点四分音符并唱一唱。(2)找一找八度大跳的旋律,并加上手势唱一唱(指导轻声唱高音)。(3)找出重音记号并加上拍手跺脚的声势动作唱一唱。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设计意图]:运用听辨、模唱、对比、分析、总结、表演唱等各种手段来层层深入地进行歌唱教学,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又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分析乐谱的能力。

五、处理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后交流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的办法。

2、生加锅庄舞动作随音乐跳跳唱唱。

3、生为歌曲加衬词、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唱一唱。

(1)教师示范演唱---给歌曲加上二声部衬词唱一唱。a段加“山山里哟,来来索哟”,b段在附点四分音符处加读“嘿嘿嘿嘿”及声势动作。生感受情绪变化。(2)生加沙球读一读衬词。(3)师唱歌曲生加衬词。

(4)生分组唱歌曲,加衬词及打击乐器。

4、将歌曲连唱三遍。速度由慢渐快,表现跳锅庄的热闹场面。

师:你们唱得活泼又欢快,老师真想立即去参加羌族人民的锅庄舞呀!可是那里很远,要翻过几座大山才能隐约听见他们从远处传来的歌声,再翻过一座山才看到他们在载歌载舞,于是我立即加入他们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欢唱!你觉得要把歌曲唱几遍才能表达出老师刚才说的意境?(三遍)

(1)第一遍用中速、中弱的力度演唱。

(2)第二遍用稍快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加拍手动作演唱。

(3)第三遍用快速和强的力度载歌载舞演唱并在第二段分成两组唱两组加读衬词及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

课件出示板书:速度

中速——稍快——快速

中弱——中强——强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加入各种音乐要素和羌族人民在跳锅庄时发出的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和嘿嘿嘿嘿”等词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感染力。既巩固了歌曲又体现了愉悦性和参与性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受羌族音乐和舞蹈的美。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羌族歌曲,感受了它活泼欢快的情绪,同时也感受了这首歌曲的两大特色,即多次使用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变化重复作曲手法的运用。我们也在看、听、唱、跳等活动中感受了羌族的音乐与文化之美。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敏锐的耳朵、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去演唱更多的优秀民族音乐与文化吧,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四

关键词:花鼓灯、傩舞、巫舞、龙舞、狮舞

一.花鼓灯

花鼓灯歌舞艺术包括舞蹈、歌唱和小戏。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民间人们给花鼓灯艺人起的绰号有“小金莲”、“小白鞋”、“草上飞”等,就不难看出花鼓灯舞蹈非常讲究脚下工夫。动作溜得起,刹得住,放和收十分鲜明,既有速度、力度的对比,又有拧倾、刚柔、动静的对比。舞蹈中男子还要有精彩的翻筋斗。花鼓灯中女子叫兰花,男子叫鼓架子。男女在表演上十分细腻,手绢和扇子是花鼓灯舞蹈的表演道具,运用十分奇妙,在诸多同样道具的汉族民间舞中特别突出,使得它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活秀丽。

花鼓灯在民间流派众多。就流传地域和表演风格上来看,大致可分凤台和怀远两大代表性派。凤台派讲究男女角色的传情,动作小巧玲珑,优美细腻,怀远派讲究动作轻捷,风流洒脱。

花鼓灯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九亿农民艺术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从古至今,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花鼓灯经^v^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狮舞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狮舞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狮舞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上,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徐水狮舞在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并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曾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河北省杂技家协会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为“杂技狮舞之乡”。目前,由于狮舞道具昂贵、培养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狮舞面临传承危机,亟待有关部门加以抢救、扶持。

天塔狮舞在力量中融入技巧,特技中渗透文化,堪称一绝;这种高台表演,空中造型优美,显示出动人的魅力。

“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狮舞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狮舞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桌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黄沙狮子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从大年三十开始到二月初二这一段时间,艺人们要走村串乡地去表演。黄沙狮子的中心区域黄沙洋及其传播地的百姓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都祈盼狮舞为他们赐吉祥,消灾降福,热热闹闹地度过节庆。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狮舞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狮舞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狮舞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广州市的沙坑醒狮的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狮舞和少狮三大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林城青狮由20世纪初客居长兴的河南人传入本地。据传授的老艺人讲,古代有一头“青狮”,它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国家,忠贞不屈,死守皇宅,平反了奸贼内乱,皇帝为了奖励它,特赐予王位,钦笔“狮王镇宅”也由此而来,之后经过流传演变,人们扎狮舞狮,狮舞由此而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城青狮活动较频繁,表演范围也较广,除在本县各地演出外,行迹还涉及安徽、江苏等地区。

三.傩舞 傩舞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赣傩的驱鬼逐疫、求子祈丰的仪式后来又扩展到祈福、纳吉、求财、兴旺等多种内容。如神词赞诗中的“一愿家家庆吉,二愿夫妇均安,三愿田禾大熟,四愿猪牛兴旺,五愿五谷丰登,六愿大众千秋”;“求嗣者,早生贵子”;“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农耕者,一籽落泥,万籽收成;做技艺者,上家相请,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钱为利”,等等。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 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赣傩现存面具约400多种3000多个。萍乡傩面的古朴浑厚,婺源傩面的夸张奇异,南丰傩面的色彩亮丽,可谓赣傩面具三大特色。南丰现存傩面120多种2300多个,神鬼人兽,造型各异。以开山面具最有特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四.巫舞

巫舞的定义:“人类与神灵通话的语言”。这是人类舞蹈的又一个历史定义。

巫舞是人类舞蹈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类的舞蹈是从巫舞开始走向舞蹈艺术的发展之路。他对后世人类舞蹈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就社会活动而言:巫师职业的神圣性,决定了巫舞的神圣性,这使舞蹈的高雅性质得以进一步的强化。舞蹈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舞蹈是上流社会的人必备的一种素质,这是至今,全世界的文明国家都很明确的一个共识。

就舞蹈的形式而言:巫舞改变了狩猎中动作的不确定性,而形成一些可以相对固定的动作和套路。这对人类舞蹈的研究,发展,和舞蹈文化的传播,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历史过程。

就舞蹈的技术而言:巫舞突破了狩猎攻防动作的局限性,较全面的挖掘人的形体语言的表达功能,丰富了人类舞蹈语言,为人类舞蹈艺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龙舞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因舞蹈者持中国传说中的龙形道具而得名。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时,便舞龙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龙驱虫。龙舞历史悠久,汉代已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据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5~9条龙同舞。经过劳动人民近2000年的创造发展,现在民间的龙舞不仅有很高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龙灯也称火龙、金龙。用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3~10多节不等,节数多为单数。节与节之间以100~170厘米绸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中都燃有灯烛,节下装有木柄,供舞时握持。舞蹈时,一人手拿“宝珠”(球形的彩灯),在龙头前领舞,表现龙抢宝珠。龙灯的动作有“龙摆尾”、“金龙蟠玉柱”等。龙灯多在节日之夜舞弄,有些地区还同时施放烟火、爆竹,在鼓、锣、钹、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显得气势更加雄伟、舞姿更加生动。布龙也称打龙。它和龙灯稍有不同,节内不燃烛,一般长10多节。舞弄起来,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布龙的特点是动作快、幅度大、舞姿轻捷矫健,多由两条布龙一起表演“二龙抢球”。布龙的动作有“金龙喷水”、“雪花盖顶”、“白鹤展翅”、“双跳龙门”等。草龙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龙用稻草、青或柳枝等扎成。有的地方还在龙身上插满香火,所以也称香花龙。一般于农历五月和六月间的夜晚舞这种龙,舞起来星光闪闪。过去闹虫灾时多舞草龙;有的地方在祈雨时舞弄,并向龙泼水,故又称水龙。百叶龙主要流行在浙江省。舞蹈开始时,人们分别手持装有木柄的荷花灯、荷叶灯和蝴蝶灯,穿插起舞。最后一只大荷花灯变做龙头,蝴蝶灯化做龙尾,其他灯结成龙身,犹如一条花龙腾空而起。段龙主要流行于江苏省。龙头、龙身和龙尾互相不用布相连,只在龙头和每节龙身上扎230~300厘米红绸。段龙多由妇女舞弄,轻盈优美,具有江南水乡舞蹈特色。

板凳龙将长板凳用彩绸或稻草扎扮成龙的形象,舞时,两人分执板凳前腿,一人执板凳后腿,上下起伏舞动。一般是几条板凳龙一起作舞,有的还边唱边舞。纸龙主要流行于湖南省。用10~13厘米宽、数米长的皮纸条系在一条短棍上,一人持短棍挥舞,纸条便似龙一样盘旋飞舞。这种龙舞只求神似,不求形似。龙舞是中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性,不仅在街头、场院可以舞弄,而且还到各家各户去表演,有贺喜之意,称“送灯”。龙舞也流行于一些少数民族中。世界上有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也保持着喜庆节日舞龙的习俗。^v^成立后,每逢重大节日集会,人们都要以舞龙来欢庆。同时,各种形式的龙舞,经整理加工,运用灯光、纱幕等装置,被搬上舞台表演。在1957年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辽宁省金县的龙舞,获得了金质奖章。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踢踏舞教学目标: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

枫亭民间舞蹈《弄狮》和顺职中 王宁 设计意图:“舞狮”是莆田的民俗特色舞蹈,舞狮,莆俗叫“弄狮”。是民间一种为老少所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它与舞龙齐名,故有“弄龙弄狮”的俗......

音乐与民族舞蹈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教师:(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认识舞蹈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舞蹈因素,两者之间互为相应......

安徽民族舞蹈摘要:安徽省民族民间舞蹈共有650余个,独具特色的约有100余个。代表性的安徽民间舞蹈有花鼓灯、傩舞、巫舞、龙舞、狮舞等。花鼓灯在全省流行区域最广、参与人数......

浅析藏族舞蹈的内涵及它的多元化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藏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发展现状它的创新变化。藏族舞蹈是一种文化表征,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五

5、宋: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下面就请欣赏又14级工管班为我们带来的舞蹈,热土!

6、沈:五月的雪域高原,绿草丛生,杜鹃争艳。这样的景色刚好映衬了朝气蓬勃的生命,绚丽多彩的青春。

李:接下来登上舞台的是文华学院14级二队带来的健身操《girg friend》, 在激情四射的舞台上,用你们的热情和矫健的身姿,去征服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吧。掌声有请。

8、柴颖:大家都知道,云南盛产普洱茶和烟草,并且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那么接下来这个节目,就看勤劳智慧的云南少数民族是如何巧妙地把生产生活与舞蹈结合起来的,请欣赏由14级造价4、5、6班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烟盒舞!掌声有请!

9、沈: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唐朝史籍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它不仅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跟随14级1、2、3班领略他们舞蹈中的《傣文化》吧。

10、柴:春光明媚,栀子花开,美丽的经管学院又披上了七彩的霓裳

李:白居易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柴: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宋振豪:哈哈,还想考考我,说

李:请你给我们讲一下夸父逐日的故事

李:夸父逐日,逐日,我们接下来的节目就叫做,赶太阳,上古时期有夸父赶太阳,今有工程学院14级本科造价4班赶太阳!掌声有请!

12、宋:香甜的酥油茶,广阔的蓝天,磅礴大气的布达拉宫无不诉说着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么接下来有请14水利1、2班和房产测量班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吉祥西藏!

14、沈: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一种舞蹈,左脚舞,一只左脚如何才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呢?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请欣赏由14级电自1,2,3班为我们带来的左脚舞!欢迎!

沈:下面请欣赏14级造价1、2、3班联袂出演的霸王鞭!李:大家鼓掌欢迎!

16、柴:幽静的竹楼,欢乐的泼水,还有动人的孔雀,双手合十的傣族美女,这是傣族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最浓的情怀。那14级城市管理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傣情缘》呢?期待他们不一样的精彩。

18、柴:曾经,费翔的一把火烧红了中国大地,今天,看工程学子如何用一把火的热情燃烧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14造价班,以及他们的舞蹈,火!

19、宋:这一把火真是烧的我激情澎湃,再次掌声感谢14造价班的火!纵观历史,可以说是因为火的出现和使用才使得人类拥有智慧和光明,而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对火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柴:是的,在彝族文化中,火把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不仅仅是崇拜,更是传承。撒尼作宋: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亦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

柴:那么接下来就请欣赏由14造价班为我们带来的舞动撒尼!掌声有请!

李:在大赛的最后呢由我们工程学院文艺部为大家带来一首歌为我们的大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民族舞蹈学后感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民族舞蹈基础的这门课,对于我这个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我对舞蹈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因为选课的时候没得选了才选这门课的。到了第三周开......

苗族舞蹈《水姑娘》鉴赏年级:大二学院:通 信 学 院 专业: 通行工程大类 姓名:周洪性别:男学号:20120190300171这学期上了民族舞蹈鉴赏课,我有很多感受,也收获了很多。上课时幽默风......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性质、目的:舞蹈是一个肢体语言的艺术,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使舞者展现出美丽舞姿给你们带来快乐,同时也使自己在舞蹈的过程提高身体素质。根据老年朋友的特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