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 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 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

ID:3566076

时间:2023-09-25 09:18:06

上传者:碧墨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 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一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哪一位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

教学例题时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三个数连加的问题。孩子思维很活跃,提出了很多问题,一发不可收,甚至有孩子问是不是一共有261种可能(还有孩子想到了一年级学的连加,只是数位更多了)。当时我着实愣了一下,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组合的问题,我也没有问他是怎么想的,就自己边讲边算,简单跟孩子说了一下。有得必有失,孩子的思维和提问的能力是等到发展了,但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式:85+143+126,问孩子“你知道这道算式解决的什么问题吗?”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同时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书上的三种方法都出现了,还出现了分布计算但是顺序不一样的,还有两个加号的(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一个加号就可以)。但是,出示三种方法之后,我自己跟孩子说了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这样他们印象会更深刻,在后面选择方法的时候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

在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时,感觉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因为有些孩子觉得连着列竖式算起来更简单,不容易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三个数连加口算不好的会容易错,但是我并没有正视孩子的选择,而是通过举例子(很多个数连加)让学生感受连着加的复杂,而只列一个竖式简便。后来想想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我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计算时让孩子用只列一个竖式的方法算,这样孩子会更利于接受。

关于哪一位上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这一点我进行了延伸。我让孩子想象如果有更多的数相加,满30怎么办,40,50……孩子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孩子自然就总结出来了“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在计算时有时还会用到凑十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原本打算在前面复习一下这种方法,但是这也没有影响教学,很多孩子还是先算加起来等于十的两个数,原因就是算起来简单。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二

我想:粗心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强化训练,并且家校一起配合,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三

连续退位减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中的难点,许多孩子发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在这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突破计算的难点,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进行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2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在学生拨算珠之后,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交流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条理清楚的问题,注重让学生讨论退位的过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后被减数各位是多少,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上计算的方法:从个位算起,让学生观察,个位上4减8不够该怎么办?孩子通过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于是向十位借,发现十位上是0,师问能借吗?孩子自然说本身就是0,自己都没有就无法借,师提示孩子有该怎样办,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后问孩子怎样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十位向百位借一后是多少?个位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时在板书的时候在十位边上写10,而且在10上点上圆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操作与说理,目的是让孩子理解退位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本课先让学生操作计算器,初步理解了算理,再让学生看竖式表述算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明确,所以作业正确率比较高。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引入时,我先出示3+5+7=、5+7+3=、6+8+4、这几道连加的算式让孩子们口算,在口算时有的孩子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有的孩子找到了先凑十的简便方法。

这一环节为学习三位数进位加中可以简便的算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出三种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找出简便的新方法。在评价哪种方法简便时,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由于在在引入环节比较顺利,所以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让孩子们觉得轻松易懂。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五

三位数连加是本次练习中的难点,以前还有专门的一课时教学,但现在却放到了练习中解决,或许是因为觉得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就会对三个数相加难度降低了。我想有了前面的基础,在三位数连加的教学中,我主要是提醒学生两点:一是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格式,一个是某一位三个数相加时,如果和满20的`话要向前一位进2。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学生受两位数连加的影响,都用竖式连写来解决。当我介绍一个竖式计算连加时,学生都比较吃惊,原来还可以这样写。为了加强对这个连加格式的熟练程度,我请学生口述竖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及算理,强化孩子对计算过程的熟悉程度。三位数连加竖式计算时,指引孩子在竖式上做好进位的标记。如:278+476+337个位上数相加的和是21,这时提醒学生要向十位进2。学生问那满30就要进3吗?我跟学生解释3个数的话最多是二十多,一位数最大是9,3个9最多是27,学生听明白了,也就知道满几十就进几。

课上学生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业中反应出许多的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连加,当他们把每个数位上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加第三个数,早把刚才的数忘记了。而且三个数连加进位时,有学生居然都进位2,还有忘记加进位数的。主要是一位数进位加法还不够熟练,学生独立作业,不是忘记这个,就是忘记那个,希望多加练习减少错误。

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教案篇六

本认为无论是退位减还是不退位减,都有二位数减法为基础,让孩子们类比推理进行自主尝试,然后再进行归纳三位数计算方法与二位数计算方法一样: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一当十。然后再复习一下数量关系式如:一共—借出=还剩,还剩+借出=一共,一共—还剩=借出;还有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增加每日一题,让孩子们学会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有序思考。

谁知,结果竟然出乎想象。孩子们错误是五花八门:横式上的数抄到竖式上抄错、基本的减法口算9—6=5的`也有、梨比苹果少50个竟然用菠萝减50的有、用苹果加50的也有……一个字,晕!

口算天天练,是因为有练的必要。因为所有的计算都要以口算为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保证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三位数减法计算如此,加法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我的预设太高,孩子们的起点太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距离。我应该重新审视我的教学高度,蹲下身下,带着小蜗牛们再出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