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大全5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大全5篇)

ID:3573090

时间:2023-09-25 11:04:27

上传者:影墨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大全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篇一

本班共有学生55名,学生基础薄弱,但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

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一)圆柱和圆锥10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5课时

总复习40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15课时

统计与概率 3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篇二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成长数据。

2、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现象作出解释。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5、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6、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7、制作化石模型。

8、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9、观察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10、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1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12、会做叶子制氧、茎输送水份,根吸水的实验。

13、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14、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15、能够制作火箭用其发射器等能量置换玩具等装置。

16、能够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能量的知识。

17、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能量的研究过程的结果。

18、能够用可待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问题。

19、对提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20、能够就问题提出方案。

21、能够依据方案收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2、能分析和调整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说明调整的意义。

23、能够表达、交流、评价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知道生物是不断进行的。

7、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8、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知道化石的成因。

10、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1、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2、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13、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14、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15、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16、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7、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8、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19、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0、知道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22、知道怎样节约能源。

23、认识几种新能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

3、珍爱生命。

4、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6、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7、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8、体会到生命进化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9、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解释的重性。

10、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1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1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13、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4、关注与能源有关的社会问题。

15、意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参与生活,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1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篇三

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认真完成作业,主动预习和复习,还学会了对单元知识系统的初步小结。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他们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积累,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也有较大的进步,但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本期将辅导的重心仍然放在4班,加强对班上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继续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极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用商不变得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4、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圆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

2、认识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4、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

4、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此立体图形所需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5、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

4、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四)综合应用

x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x

1、数学与体育: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数:同上

3、看图找关系:使学生能体会:图是直观、清晰、简洁地刻画关系。

(五)整理与复习:发展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

整理与复习(一):小结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小结四、五、单元的内容。

总复习:总结本期学习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教学思考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篇四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进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显示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从尔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指。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

难点: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书写大有进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但班里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整体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这学期,在抓后进生的同时,更注重转尖子生。

1、及时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2、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8、全面、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

9、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60课时

第1—4周 第一单元 负数、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5—7周 第三单元 比例

第8周 第四单元 统计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第9周 期中复习、质量检测

第10—12周 第六单元 1。数与代数

第13—14周 第六单元 2。空间与图形

第15周 第六单元 3。统计与概率

第16周 第六单元 4。综合应用

第17周—20周 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期工作总结篇五

在五年级经过了刻苦的锻炼,在六年级又经过细致的指导,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体育活动中相关的技能技巧都比较熟练,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上体育课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体育课以田径、体操、游戏为主。但游戏的比重已下降到第三位,教学的`重点是田径和体操,着重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柔韧素质及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预防错误动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三、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队列队行,并且能灵活地根据口令进行站队。

(二)使学生熟练掌握50米、100米、200米、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跳高等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

(三)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四)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五)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一)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按时完成体育教学常规。

(二)加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每一节课都上的有意义,学生有收获。

(三)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技巧的教学。

(四)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训练,以强化学生的体质。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六)加强对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