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通用5篇)

2023年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通用5篇)

ID:3574934

时间:2023-09-25 11:40:38

上传者:HT书生 2023年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篇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上来。我先出示了49÷3这道笔算题,利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引入,并用课件演示平均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的笔算过程。紧接着出示课本70页例1情景图,让学生获得信息列出算式135÷3,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商大约在什么区间之内,再尝试练习,学生在自己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3种类型的算法,板演这三种方法。

由旧知引入新知,可以很好地理解算理,让学生理解135÷3,用课件演示小棒分的过程,从具体的尝试练习上升到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发展,进而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再回过头来判断学生的三种方法正确与否,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在最后的练习环节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练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例题的学习运用到练习中去,进一步的让学生掌握并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前,已经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计算出答案,获得方法,但是真正的算理学生并没有能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重在对算理的讲解,然后总结方法,进行巩固练习。使得学生们多数能够掌握算理,再做其他练习的时候,错误率就大大的减少了。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直观、形象的语言。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方法的总结。

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应该在学生的试算,小部分的学生得到结论后,再进行直观的演示、操作,验证获得的结果,使学生知道和理解算法,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篇二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愿望。这节课上,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欣赏优美的录像,引出帮渔民伯伯解决问题,又引出帮助小动物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问题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效果会比较好。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自主探索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这节课所获得的知识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又使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课一开始,教师由一个生活问题引入到数学问题,当学生掌握了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而是让学生先练一练,以此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篇三

本课是要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也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算起。

3、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后,前一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随着进位次数的增加和计算难度的加大,学生开始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出现进位忘记加的,有出现个位相加,后几位相乘的,个别出现进位进错位置的。这时,应该多增加订正题目的练习,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练习,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练习里也会更加注意,降低了犯错的几率。

在解决竖式计算上,相同数位要对齐和从个位开始算起这些,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本课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忘了进位。前一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学生也忘了要加上进上来的数。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进位和加上进位,脑子里要同时计算还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学生对这个有很大的因难,因此要求学生把进上来的数把它写在竖式的横线上。并且要求能把计算过程说出来,如:72×5,能讲出先用5乘个位上的2,等于10,在个位上写“0”向前一位进一(在横线上写上很小的“1”),再用5乘十位上的7等于35,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3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写3。合起来是360。这样学生就对竖式计算的每一步都很清楚,减少了学生出错的机率。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篇四

我在课堂开始就从校运会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收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多少瓶。引出了“24×9”的式子。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所以当学生列出表示9箱矿泉水的瓶数24×9后,我不急着让学生马上算出准确值来,而是先让学生估一估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通过估算,知道9箱矿泉水的准确值应该是在180瓶至240瓶之间,得到一个大概范围。

在学生估算后,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有了口算的基础,笔算一次进位的基础,很快地就能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了连续进位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不足之处: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当问题一抛出我总希望马上有学生能回答,生怕冷场,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些中差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步伐是被拖着的。

启示: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不足篇五

通过这几次的教学我感受颇多,本节课通过练习回顾和国际果蔬会的微视频导入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有所提高,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解决问题时先由学生独立列式、再对结果估一估,然后小组动手分小棒验证。同时在课堂上能融入估算意识、数形结合、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但是整节课下来感觉比较累,结合几次讲课课堂教学状况,反思了一些教学上的不足:

1、在教学内容上,课堂容量过于小。往往是一节课来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知识点。例如,这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对于已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下降,课堂效率就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课堂节奏就会很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打破以前依照课本和教学参考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

2、在教学中课堂趣味性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根本诱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总是怀着期待和愉快的心情上数学课;上课时老师通过各中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的课堂美丽所吸引,思维活跃,表情明朗,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这样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做到乐中学。反过来,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然而,我在课堂趣味性方面做的比较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表情不够丰富。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敢放手。因为自己工作资历浅,课堂管理和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自己在教学是不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探索。如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由学生试着计算,在巡视的过程中把学生出现的不同算法由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再比较它们算法的不同,由学生把正确的计算过程进行讲解。课上学生能够找到算法的不同并且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讲解的过程不是十分顺利。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应该是有教师的参与,由学生试算完成后,学生边讲由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这样教学时,教师既能起到示范作用,用能让学生把算理说得更清楚。

4、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定位比较高,没有预设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操作分小棒的时候,对于1个百不够分时,学生不能想到拆成10个十和原来的5个十一起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我没有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在应急时有些草率了。

5、在突破难点时坡度比较大,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在突破难点时,有些倾向于注重方法的指导,欠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阐述。如用竖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时,偏重于学生对竖式的书写,让学生判断一个算式的结果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其实让学生能够说出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所以商是两位数就可以了,而我让学生总结这样的规律使学生感觉有些难,课堂气氛就下来了。

在反复地修改教案中,我深深的知道了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而是一个生态式的“孕育”过程。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