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实用6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实用6篇)

ID:3575189

时间:2023-09-25 11:44:37

上传者:梦幻泡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一

1、教会幼儿一句一句地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鼓励幼儿边唱边根据词意自由动作。

3、鼓励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唱歌的欢乐。

1、布娃娃一个

2、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1、引入活动

t:“看!谁来了?她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呢!”(教师出示布娃娃,让幼儿抱抱、亲亲她)

t:“今天布娃娃要上幼儿园了!”

t:“你们看,布娃娃在干什么啊?”(教师让布娃娃做各种欢快的动作,幼儿能说出布娃娃上幼儿园很高兴)

2、学新歌

t:“听!”(教师边用布娃娃边示范演唱歌曲)

t:“布娃娃高兴的唱起了歌!都唱了什么?”(教师带领幼儿根据伴奏说歌词)

t:“那我们和布娃娃一起来唱歌吧!”(教师用布娃娃演示带领幼儿用琴声歌唱,学会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听教师的演唱,教师放慢演唱的速度,让幼儿更好的学习)t;“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幼儿随教师的琴声演唱一遍)

3幼儿能随教师的琴声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分集体和个别幼儿两种形式演唱)

4、引导幼儿自由地创编动作

t:“爸爸妈妈都是怎样上班的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其他歌词也同样的方法)

t;“我们一起上幼儿园吧!“(教师综合幼儿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t:“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最想和谁一起去啊?”(教师引导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

t:“那你们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那你们应该对好朋友怎么说呢?”“(教师鼓励幼儿主动邀请朋友,和朋友一起演唱,并为同伴进行喝彩,在学会结伴表演后,鼓励幼儿邀请没有朋友的幼儿,并一起表演)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二

1感受音乐中的快和慢变化。

2培养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1音乐《康康舞曲》《动物狂欢节——乌龟》节选。

2ppt《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

3幼儿操作材料:小乐器、图画纸、画笔、餐具、生活用品。

1教师用不同方式向幼儿问好(声音有高低、快慢)。

2小乐器问好。感受节奏的不同变化。

3互动问题:请你猜一猜小乐器在说什么?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够发现节奏的不同变化。

1放ppt情景引入:生日会上,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

2教师分别用快速和慢速的说话方式,请幼儿判断是急匆匆小姐还是慢吞吞先生。

3互动问题:请你猜一猜这是谁在说话?她(他)说话的速度是怎样的?

4请幼儿用快和慢的方式向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问好。

互动问题:小朋友们向他们问好的时候。分别应当用什么样的速度更适合他们呢?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够发现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的不同。

1欣赏乐曲,请幼儿判断哪一段是急匆匆小姐,哪一段是满吞吞先生。

3再一次欣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听辨并模仿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的各种动作。

关注点: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模仿能力。

2引导幼儿分别模仿说出的小动物。

3幼儿听音乐辨别并模仿生日会上的动物客人。

关注点:幼儿的听辨能力及模仿能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表现。关注点:幼儿对音乐快慢的感受。

1在活动区投放动作快和动作慢的小动物空白卡片。请幼儿听音乐填色。

2设计听辨反应游戏和选择其他乐曲,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不同音乐中快慢的变化。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三

1、能两两结伴进行歌表演,模仿袋鼠跳时动作较合拍。

2、尝试创编表现“相亲相爱”的动作。

3、愿意与不同幼儿结伴游戏。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唱过歌曲《袋鼠妈妈》。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录制成音频资料,并配上提示语,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

教师1:我是袋鼠宝宝。

教师2:我是袋鼠妈妈。

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相亲相爱!

幼儿根据提示语,两两结伴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一前一后面向同方向站立,“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肩膀,共同跟随歌曲录音边唱边有节奏地跳,最后一句做一个表现“相亲相爱”的动作,如互相拥抱、互相依偎等。一遍演唱结束后,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演唱。

1、个别幼儿可能会出现只挑选固定同伴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其向快速完成两两结伴的幼儿学习。

2、如果幼儿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教师可引导幼儿知道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可以互相交换角色。

3、若发现有的幼儿合乐性较差,可鼓励其先扮演袋鼠妈妈,邀请合乐性较好的幼儿扮演袋鼠宝宝,合乐性较差的幼儿双手搭在合乐性较好的幼儿肩上时,可以在其带动下加强对旋律和节奏的感受力。

4、及时表扬能创编出不同的“相亲相爱”动作的幼儿。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四

目标:

·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鸡和小鸭活泼愉快的情绪。

·学着扮演角色唱歌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小鸡小鸭的叫声

(材料准备)小鸡小鸭的胸饰音乐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唱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

一天,一对好朋友小鸡和小鸭一起出门去玩,他们边走边唱起了好听地歌

二、歌曲学唱

1、熟悉歌曲旋律

老师示范歌曲:

第一遍念儿歌,第二遍用稍慢的速度唱歌曲

提问:他们唱的歌好听吗?隔离小鸡和小鸭是怎么唱歌的?

幼儿跟着音乐拍拍手

2、学唱歌曲

幼儿试着跟着老师说说唱唱

3、扮演角色唱歌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胸饰,扮演角色跟着老师唱歌

三、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唱唱玩玩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五

1.通过观察图谱能理解记住歌词,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表现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2.感知歌曲中数量的递增递减,体验游戏化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五只形态不同猴子的图片,森林背景的挂图等。

一、运用图谱进行范唱,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边出示图谱边范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记住歌词。

师:歌曲里唱了几只猴子?(五只)

师:猴子们在做什么?(爬到树上吃香蕉)

师:猴子是怎么怎么爬树的?(一只一只来的)

2.结合图谱,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感知歌曲中5以内数量的递增递减。

师:树上的`猴子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猴子又是怎么掉下去的?(一只一只掉下去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第一段小猴子要爬到树上吃香甜的香蕉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欢快,跳跃)

师:第二段小猴子从树上摔了下来,好疼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悲伤,低沉,缓慢)

三、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2.运用“手指变魔术”的游戏,引导幼儿完整演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学唱歌曲。

四、幼儿扮演猴子,边唱边表演、自然结束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小班篇六

1、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仿编歌词的愿望。

3、激发幼儿尝试用小手做游戏的兴趣。

一、导入活动:

“昨天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朋友,你的小手在哪里呀?请你的小手来跳个舞吧。”(教师放录音,带领幼儿用小手跳舞。)

二、进行部分:

1、“我们的手宝宝朋友会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和我做游戏呢,瞧,老师的手朋友在做什么?”(教师一边念歌词前半段一边做动作)

提问:“老师的手朋友爬到哪里去了?”(头顶上)“我们再来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里去了?”(教师一边念歌词的后半段一边做动作)

3、“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手做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做小手“爬”的动作。

4、“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手‘爬’的歌。”教师范唱歌曲。

5、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6、鼓励幼儿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7、仿编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8、“小手除了可以在我们身体上爬还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让幼儿唱自己仿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今天手宝宝和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回家以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做这个好玩的游戏,好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