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2023年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ID:3605790

时间:2023-09-25 19:36:44

上传者:HT书生 2023年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7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这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较重。选修1-1,第三章《导数》,根据教研室的计划,应该安排在春节前。鉴于期末考试临近,这一章没有学习,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选修1-1《导数》,选修1-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二、教学策略

根据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大纲的要求,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重视学生学习的实施,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劳动。精心备课,精心指导,针对目标学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学生数学成绩有效,积极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认真学习《框图》,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三、具体措施

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1、注重学习计划指导学习,善用好学案例。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说话,就是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习。

2、尽量分层次做作业,尤其是加餐,提高尖子生的学习成绩。

3、特别注意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时查看学生的集锦和作业本。

4、组织单位通过,做好试卷讲评工作。

5、积极沟通目标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通过高二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较为一般,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意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五段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讲次

高二理科

第1讲

计数原理

第2讲

概率初步

第3讲

必修模块复习(一)(集合、函数)

第4讲

必修模块复习(二)(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

第5讲

必修模块复习(三)(数列、不等式)

第6讲

必修模块复习(四)(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向量)

第7讲

简易逻辑

第8讲

轨迹与椭圆

第9讲

双曲线与抛物线

第10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

第11讲

圆锥曲线综合

第12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13讲

立体几何综合

第14讲

知识点睛及期末考试

第15讲

试卷分析及期末点拨

(二)具体说明

高二数学秋季主要学习两本书:必修3和选修2-1。选修2-1的讲义基本上与各学校同步,所以不再详说。必修3的前二章是算法和统计,内容以概念的介绍与了解为主,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在高考的考查时也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一般多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出现,比较简单。考虑这两章内容的性质与考查的难度,以及在暑期班已经预习的情况下,在秋季讲义中我们不专门安排对这两章的学习,学生只需掌握学校所学的基本内容即可。高考中这几部分内容的难度与考查的主要形式大家可以看后面附的20xx年新课标省份的高考题。对于算法中比较难掌握的程序语言等内容,高考中都不作要求。

必修3的第三章内容是概率初步,涉及到基本事件空间,需要计算基本事件的数目时,如果没有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算和理解会比较肤浅,而且高考中的概率题(可参考附录中《概率》部分),大多都会与计数原理相结合,因此在学习概率前我们补充了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数原理和概率的更深入的内容,将在选修2-3中学习。

学完概率初步后,接下来是高一所学内容的简单复习,力求做到温故知新。同时本学期后半部分2-1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学习两大块重点内容:圆锥曲线、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两块内容都是高考解答题的必考内容,占到解答题的1/3,并且解析几何常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这里对以前内容的复习也是利用前半学期比较轻松的时间,为后面2-1部分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五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二文科第一学期包括了必修三和选修1-1两本教材,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特别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历了文理科分科之后,我对两个班上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两个班中,女生占了将近70%,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可以说都很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一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三班而言较好一点,但仍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班中有很多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局面,使两班的学生成绩赶上来,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六章内容

必修三

1.算法初步

2.统计

3.概率

选修1-1

1.常用逻辑用语

2.圆锥曲线方程

3.导数及其应用

本学期的重点章节为必修三中的概率和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方程和导数及其应用,其它章节相对来说高考的要求较低一些。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做到对知识全面掌握,从而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2.坚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立足课堂,加强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坚持每章一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考试练习,从而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4.对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强其能力培养,为两年后的高考夯实基础。

5.对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要狠抓基础落实,使他们将知识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基本初等应用。

6.对学习已经出现困难的学生则首先要求其掌握基础,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7.对于厌学、甚至弃学的学生则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首先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高一整个学年中每学期都有两本必修教材,时间紧,能够做到的就是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后的作业进行认真布置和批改,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固学案上的较难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的不足,导致不能够及时的对章节内容进行检测导致月考和期末成绩的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也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六

11电子(1),现共50人,均为男生,在去年的一年中的学习表现中,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地完成课外的知识积累,有两位同学参加县里数学竞赛都荣获二等奖。但还有好多的同学学习目标仍不明确,在学校生活就是混日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独立完成,课后再也没时间放在学习上,因此,这一些同学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九章立体几何和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具体内容:第八章有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章内容主要就是用代数的知识阐述几何图形的问题。第九章的内容分空间中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和角,多面体和旋转体。教材首先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空间几何体和轨迹,然后给出了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从而把平面上的平行关系推广到空间。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十章有计数的两个原理,概率初步,统计初步及随机抽样的三种基本方法。本章教学中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几何: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理解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含义,方程求两曲线的交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会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式言行中,了角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理解两直线平等行与垂直的条件,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立体几何:能正确地画出有关被单图形的示意图,能由空间图形的示意图想象出空间图形会用斜二侧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理解空间中的角;掌握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结构特征与性质;掌握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及表面积计算公式。

概率与统计初步:掌握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原理,会用这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概念;理解古典概率的性质,会用古典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标准差;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新高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七

按照--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考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认真抓好学生学习的落实,努力使学生的学成为有效劳动。精心备课,精心辅导,重点抓住目标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有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同时,认真研究《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

1、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学案。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讲为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

2、尝试分层次作业,尤其是加餐作业,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

3、抓好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集锦本、练习本。

4、组织好单元过关,搞好试卷讲评。

5、积极做好目标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