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市场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调研报告(模板8篇)

最新医疗市场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调研报告(模板8篇)

ID:3615446

时间:2023-09-25 22:06:34

上传者:JQ文豪 最新医疗市场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调研报告(模板8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一

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20xx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9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采取县乡人大联动的方式进行,县人大常委会分四个调研组重点对红椿镇、高桥镇、洄水镇、蒿坪镇、部分医疗机构、县合疗办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到村、组座谈,到相关单位听汇报、查资料,全面了解我县新农合运行的现状。瓦庙、绕溪、界岭、燎原、双安、向阳、高滩8个乡镇人大分别就本乡镇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从视察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就医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够深入细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人口数据不实,政策惠及面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一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群众满意度较低,参合积极性不高,干部垫钱较多,乡镇合疗办机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传方面,被调查的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乎没有,但对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参合、报销等一些运行程序和细节。在参合方面,被调查的农户中,占一半的农户认为是自愿参合的,30%的农户认为是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还有20%农户认为是乡村干部硬压才参加的。在看病就医选择上,一半以上农户想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看病,一部分农户反映身体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钱看,认为合疗报销手续繁琐、医药费高、少数人反映报销的钱不够车费。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看病,能拖则拖,能扛则扛。在合疗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实际受益的农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红椿镇xx年参合14340人,基金配套总额573600元,xx年实际报销205人,报销186243元,占基金总额32.4%,全镇总受益率为1.43%;高桥xx年参合17326人,基金配套总额693040元,xx年实际报销302人,报销277835元,占40%,全镇受益率为1.74%。由于本次调查农户的样本量较少,实际各乡(镇)参合农户的受益面更小。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一是宣传的主体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合疗办工作人员反映,镇、村两级主要任务是按县上下达的收缴任务筹资,一些具体的合疗政策如报销的病种,报销比例,报销程序他们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在农户收钱时也给群众说不清楚。然而实施合疗的主要“窗口”——医院,对合疗政策的宣传更少,只是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有关政策,因此导致了看似都在宣传,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对合疗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给合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传口径不统一。在合疗证和参合发票上,明确写着群众有参合自愿的权利,但在执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参合率,这种参合自愿和高参合率之间的矛盾使乡村两级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甚至村干部在收钱时挨骂,说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样,给基金的收缴带来了阻力。在宣传口径上,收钱时说的农民交10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但乡村干部讲的又根本兑现不了,比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去年讲的报销人均6元的门诊费,村卫生室垫了600多元,至今未核报,最后村卫生室不得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

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够。走访时农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钱时才给他们宣讲合疗政策,其次就是王县长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再没有其他宣传途径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对合疗政策抱过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之间的矛盾、加之基层干部政策宣讲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乡镇合疗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志兼职,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信息化设备,但合疗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在如此情况下,很难完成县合疗办按政策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从合疗办了解到止9月底还有10个乡镇(城关、洄水、红椿、蒿坪、高桥、班桃、东木、绕溪、界岭、苗河)参合人员登记表、10个乡镇(焕古、双安、金川、燎原、城关、蒿坪、洄水、班桃、界岭、苗河)合疗基金票据都没有报上来,给合疗办在审核报销时增添了工作难度,也不利于今后全县合疗工作开展。

(三)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农民交10元钱,他们希望每一分钱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实施的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调研中,群众反映,一是住院补偿比例总体偏低,补偿的范围过窄,而由住院产生的次生费用很大,加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等,一些人认为花了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农民受惠程度不高。例如红椿盘龙村李文波在西安唐都医院住院,共花了2万多元,跑了无数次实际只报了7030元;二是缺乏对合疗医院有效的监督机制,高收费、超范围检查、超范围用药的行为无法监督和控制,降低了农民的实际受惠程度的量和面;三是贫困人员虽由民政代交了合疗基金,但是由于无子女照顾,或者是因为交不起医院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和补偿后的自付费用,导致难以享受到合疗优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农村患胃病、风湿关节炎、结核、妇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这些病又没有纳入合疗范围,交了钱也享受不到合疗优惠政策。

(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一是基础设施差,条件简陋。如燎原乡群众就医不方便,而乡卫生院只有三张病床,住院租旅社,而且阴暗潮湿(有人说这样的条件好人都要住成病人)。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个别卫生院内、外、妇、儿科室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急救设施设备,病人不放心在这样的医院就医。25个乡镇卫生院只有11个乡镇中心医院有一般的急救设备,其它乡镇卫生院均还是以老“三大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和医生工作经验看病。三是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各科室普遍缺少专业骨干,群众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只能舍近求远。如红椿外科、妇产科都没有技术人员,有b超但没有人会操作;界岭乡人大在联动视察合疗工作时反映,界岭乡卫生院几乎没有开展合疗工作。苗河乡卫生院只有2个人,合疗工作量大面广,满足不了群众就医需要。而全县212个村卫生室基本都是私人个体,更无医疗设备,难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四是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意识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太少,给患者开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药品,增加了医药费用,有的医院存在空挂床现象,有套取合疗资金的嫌疑。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他们村在公布的报销名单中有xx的名字。

(五)人口统计存在误差,基层垫资较多。

我们在调研的几个乡镇都存在人口空挂现象,乡村干部垫资数额较大,如红椿盘龙村,两年垫7640元,高桥龙潭村村干部每人垫资约800元。我们经过走访调查,人口不实有几个因素。一是人已在外多年,但户口在老家,有的已出嫁多年,但又未办户口迁移;二是统计年报有误,因为村人口基数决定着村干部待遇的高低,部分村有虚报人口的现象,这样逐年累计起来的有名无人,有名无户的情况较多,有的甚至是已死亡多年的人口而没有注销。农户参合上面要求按年报人口测算,所以下面垫资较多,这无疑给本已运转艰难的乡镇财政增添负担,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工作积极性和干群关系。如洄水镇茶稻村共8个组,xx年底公安派出所统计是1843人,但农业普查只有1383人,合疗按1843人的90%算应是1658人,人口空挂275人,最后村上虚拟了一个九组人员名单,合疗款由镇上及村组垫付。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新政策,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和义务以及报销程序、报销标准、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尤其乡镇要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途径,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给农户宣讲政策上,公开、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参合患者,让他们相信合疗制度,从而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

(二)核实人口,消除疑虑,据实征收。政府要责令公安部门对人口进行一次清理,该登记的要登记、该注销的要注销。要对各乡镇人口空挂垫资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实,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免使乡镇产生新的债务,同时为下一步合疗基金征收奠定基础。

(三)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县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措施,保证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明确乡镇合疗办人员岗位职责,落实一定的经费,并积极探索创新合疗基金征收新路子。二是扩大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热情。因此可以考虑将报销范围扩大,提高核销比例,并督促医院落实好门诊报销政策,征对农村常见病较多的实际将一些病种纳入合疗补偿范围,增大农户的受惠面。三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从调查情况分析,一方面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确实也出现了基金过多结余现象。去年我县结余基金1300多万元,今年大概要结余800万左右,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县情实际,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四是要简化办事程序,让农户少跑路,增加农户对合疗政策的信任度。

(四)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关键、医院是平台。要准确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一是要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革,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要增加农村卫生投入。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医疗设备简陋、技术能力低下的问题。三是解决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二要充实队伍,适时招录卫技人员;三要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四要经常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四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严格执行报销直通车,规范用药,减少次生费用,做到热情周到服务。

(五)创新工作,用活政策,确保合疗工作健康运行。县合疗办要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用足用活惠民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扩大单病种范围,力争将较为普遍的慢性病纳入合疗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落实好门诊报销政策,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逐步使我县的合疗政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符合县情实际。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三

用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几年来从事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就工作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在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和保管、养护和报废等制度不健全,有关记录不完整。

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资料收集不齐全,在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领用程序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设备未建立技术档案。

3、医疗器械必要的保管养护储存条件不具备,普遍不如药品,多数无防潮、通风等设施;产品未按要求归类存放,器械仓库存在脏、乱、差现象。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有重医药轻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医疗器械的采购、保管人员普遍存在法规意识淡薄,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

三是国家对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和储存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定和要求,使监督部门和医疗机构无章可循。

医疗机构应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保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和执行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规章制度,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完善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操控体系,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同时,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一)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医疗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管理、质量跟踪、资料控制、维修保养检查、产品报废淘汰、培训操作人员、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并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二)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器械档案资料管理,对二、三类设备类医疗器械逐台建立档案,搞好医疗器械的基础管理工作。

(三)严把采购关。医疗机构采购医疗器械要由医疗器械管理职能科室负责,由有关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交由采购部门执行,大型器械设备须由医疗设备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医疗器械必须做到:

1.严把“采购三关”,即公司资质关、产品合法性关、人员合法性关。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公司购进产品;产品必须是合法合格产品,必须是经注册、有质量标准、有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且有合法的票据;销售人员要有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受权书,并有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

2.首次进货时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医疗机构应该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保存以下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复印件: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4)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质量标准。

(6)产品合格证明。

(四)严格质量验收。

1、到货必须验收,并做好验收(购进)记录,验收(购进)记录应当注明:产品名称、供货厂商、注册证号、执行标准、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数量、价格、购销单位、购销日期等内容。

2、必须查验外观质量、包装及规定的包装标识和中文说明书。

3、发现外包装有破损、质量有问题、包装上无注册证书编号和产品批准文号的、过期、失效、淘汰产品不得入库。

(五)严格保存养护。医疗器械的保管保存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保存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仓库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

2、做好在库产品的养护工作。

3、仓库要有六防措施,即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霉、防虫。

4、仓储要有垫板或货架。

5、对产品要做好色标管理,合格品为绿色、待验品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并按区域分类存放。

6、产品要有货位定位标志。

7、产品保管应做到帐、卡、物相符合。

(六)严格使用管理。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加强设备管理。对损坏设备进行维修,对维护、保养、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周期性检查制度。

(2)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领用、发放要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对重点监控产品植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植入医疗器械应当记录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跟踪号(生产批号)以及生产单位和供货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事项,并与病历一同保存。

(4)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5)加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操作方面、安全方面、自校自检方面的培训,做到要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设备。

(七)建议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总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重任,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从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抓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1. 医疗调研报告范文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3.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
  4. 新型农合医疗筹资工作调研报告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保。

医疗调研报告范文(2) | 返回目录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于今年8月初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我分别走访了金城镇及其周边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查看了“新农合”开展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选择的100名农民患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态势良好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xx年共有87.6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876万元,补偿“参合”农民41.1万人次,医药费2480万元。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8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的待遇,有针对性地为偏远卫生院培养适用人才。

医疗调研报告范文(3) | 返回目录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农民的健康状况是很值得关注的。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近几年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镇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镇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

1、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辖区内卫生单位共有51家,其中民营医院2家;私立医院1家;卫生室46家;门诊部1家;优抚诊所1家。全镇卫生机构共有人员277名。卫生院的办公、门诊、病房和医务人员的住宿等条件都得到了相应改善,环境良好,各个卫生院都新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

2、人员配置趋向合理。卫生院现有职工11人;村级卫生员20人;乡村医生101人。

3、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态度优良。

4、广大群众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小病自费,大病统筹”的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医院的“门槛”低了,农民愿走进医院看病治疗。其中xx年7月1至11月20日,我镇补偿参保病人763人次,兑现金额9.7万元,其中在县内看病补偿8.9万元,在县外看病补偿0.8万元。

5、农民群众参保率高。xx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个行政村,总人口数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数为5万人。在xx年度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4.65万人的基础上,xx年度我镇参保4.96万人。参保率达99.2%左右。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村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2、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乡镇,乃至县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3、政策制度尚需完善,有些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4、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几点建议对策

1、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其更加准确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解放思想,在农村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

2、严把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在符合参保条件的范围之内,尽快将愿意参保的农村群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村、社一级的负责人在出具有关证明时要认真负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建议在医保证上贴示本人照片,以便确认使用人。

3、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调整持有专业执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岗位招录医务人员,新招录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规定在三个工作年度内必须取得上岗证(执业证),否则予以解聘,以督促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依法行医;二是针对岗位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制定相关措施,稳定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优秀医务技术人才流失。继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区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齐相应的医疗硬件设备。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5、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四、未来发展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治之中。在xx大过后新增财政卫生投入将继续优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和支持困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的控制了农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更好的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未来发展是美好的,农民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医疗调研报告范文(4) | 返回目录

xx年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医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与,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得日益重要。我县自xx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运作、医疗机构参与、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格局。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其中筹资难是困扰新农合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调研,就如何健全新农合筹资机制浅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我县新农合筹资工作的现状

我县于xx年在金塘乡梨树村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xx年全面铺开,四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将新农合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新农合呈现平稳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xx年参合人数达47.85万人,参合率由xx年的75.86%上升至95.52%,新农合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补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政策。xx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分别由原来的每年20元/人提高到40/人。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配套资金1913.90万元。新农合与以往的合作医疗筹资方式相比,首次提出了政府资助直接将钱投给“需方”——参合农民,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2、个人缴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其个人缴费标准由xx年的10元/人提高至20元/人。xx年,全县个人缴费达956.95万元。

3、政府救助缴费。xx年以来,县委政府将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新农合个人缴费救助作为承诺办理的实事之一。对办理农村独生子女证、两女结扎贫困户、五保户、特困户、军属、优扶对象、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由县政府实行救助缴费。xx年,全县共救助缴费68746人,救助金额达137.5万元,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筹资难的问题。

(二)筹资方式

1、定点收缴。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农民主动交至村委会或合管机构,逐级存入新农合资金专户。

2、上门收缴。在政府组织下,由乡镇、村组干部、医务人员组成筹资工作小组,上门收取参合农民的资金。这是目前主要的筹资方式。

3、滚动式预缴费。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储蓄点开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窗口,参合对象(以户为单位)凭户口册,在办理存贷业务时,将参合农户次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筹资缴费预存入新农合基金收入户,实行滚动式预缴费。

二、我县筹资工作机制的分析

(一)有限的资金筹集总额与参合群众强烈的医疗需求愿望并存

从我县目前的筹资渠道来看,以国家补助和个人缴费为主,集体扶持基本属于空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有限。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不强,新农合筹资的有限性,相应决定了减免补偿范围和比例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农合只能为参合群众提供有限的疾病种类服务和有限的医疗费用偿付,导致了新农合较低的支付收益率,使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一定程度折扣,从而影响农民的参合率和筹资水平提高,制约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导致新农合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传工作深度不够。新农合是一件“新生事物”,农民对其理解认知存在一定的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全面吃透相关政策规定,由于在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导致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期望值过高,与就医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着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是较多贫困人口与外出务工人群,增大了筹资压力。一方面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过多,政府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自己掏钱参保存在难度。二是随着劳务输出群体壮大,主要表现在户口在本地的外迁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户过多,在年底工作组集中收缴时,一时难以联系上其当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员,在规定的参合时间内,资金无法筹集到位,为新农合筹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医疗需求实现率不高。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我县对卫生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房屋老化、设备短缺,病床等医疗设施紧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0.6 张,远远低于全国2.4张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6人)。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对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为参合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违规减免、超范围补偿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参合群众的积极性。

(三)个人筹资仍是新农合资金筹集的困难环节

在个人筹资方式上,大多数乡镇采取上门收取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符合消费心理,同时以便于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但是筹资成本较高,并且在资金逐级上缴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新农合资金被截留、挪用的违纪行为。滚动式预缴费和定点缴费虽然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需要参合群众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新农合资金筹集过份强调“自愿参与”,会产生两个“负面选择”:容易得病的人群积极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太愿意参合。从而导致两个“负面反应”:一方面新农合不能具有较高的参合率,减弱共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合参合主体是高危人群,将会产生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影响正常运转。

三、健全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建议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保险特性的医疗制度,它客观上要求扩大覆盖面,拓宽资金统筹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农合筹资制度既要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完善,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丰富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立足我县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是提升参合率的关键。一是对常年在家的农户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标语、宣传小手册等;二是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农民对新农合的疑虑,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三是对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进行现代通讯工具采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消除外出务工农民的疑虑,使其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增强群众自愿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全力筹资

1、个人缴费。建立新农合制度,关键是建立持久、稳定的农民自愿筹资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参合好处从而主动缴费;另一方面应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调动参合群众积极性,提升参合率。

2、国家投入。新医改方案提出,原由中央、省级政府配套的新农合补助资金将进一步增加,这对实现新农合资金总额增加、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迎来大好良机。

3、社会融资。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今天,企业、商家、公司等经营实体对农民群众健康的投入也是践行“反哺行动”的体现。据我县实际,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企业扶持。发动诸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烟草公司、白鹤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相关的扶持政策,针对生产并交售一定规模数量农产品的农民,由企业奖励缴纳该户的次年个人筹资。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卫生事业进步。

(2)商家赞助。可发动超市、药店等商家通过消费积分有礼或购买充值卡等活动。对年度达到一定消费积分或一次性购买一定金额充值卡的农民,由商家赞助缴纳新农合个人缴费。

(3)公司带动。倡导我县境内的电信、移动、联通等重点通信公司,采取预存话费有礼活动。对预存一定金额的通信使用户,由相应公司帮助缴纳新农合个人费用。

4、政府救助缴费。实践证明,政府对弱势群体实行救助缴费是践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我县由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的参合问题依然是困扰参合率上升的重要问题。要逐步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与新农合医疗基金结合机制,将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救助同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进行并轨统一实施。将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个人出资部分纳入到由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在实施门诊费用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医疗救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参合难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创新筹资机制,积极引导参合

一是建立常年筹资机制。改集中突击收缴方式为常年经常性定点收缴,为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家庭、手头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家庭创造宽裕的参合时间。

二是实施代扣代缴机制。参合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由医疗机构在其补偿资金中代扣代缴该户个人次年参合费用,这样可充分利用参合群众受益后的喜悦心理,减少抵触情绪,扩大宣传面。

三是实施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直接筹资方式,为户口在本地的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纳方式。

四是推行转移支付缴费制度。一味尊重群众意愿,也不利于新农合发展。农民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性,难以确保筹资机制的稳定。新农合运行几年来,在大多数农民对新农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方式,讨论推行新农合转移支付缴费制度,结合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将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的部分,转化为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医疗补贴,成为相应群众的参合资金,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四)强化运作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参合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新农合工作氛围。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管理机制,加速新农合信息网络建设,把数据录入与公安户籍管理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身份识别尤其是相片对照、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审查,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避免套取新农合补助资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认真实行药品统一竞价采购,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虚高与不正常增长,严格杜绝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诱导治疗的行为,努力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工作水平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五

本文目录
  1. 农村医疗调研报告
  2. 强化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县辖*镇、*乡、**个农林牧渔场,人口**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个、乡(镇、场)卫生院**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个、村级卫生所**个、卫生室*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购进渠道虽已规范,但仍出现违规购药现象。在调查单位中,部分村级卫生所(室)采购药品出现8:1:1现象。一是从合法批发企业购货占%。在我局的监管督促下,农村医疗机构能够从合法企业购货,占到所使用药械的大部分数量;二是从零售药店找零占%。由于我县的特殊地理环境,距县所在地偏远的村屯对于药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时间配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为了方便实惠,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而且还可以赊欠;三是从个体游医药贩手中买药占%。有部分游医药贩打着义诊的名义,与药监部门搞游击战,部分村级卫生所(室)明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为了贪图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货企业资质档案。对于供货的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下,他们知道索要“三证”,但不清楚“三证”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货合同上签,不知道查看证照是否有效。在检查中,经常发现卫生所建立的档案中,证照已过期,合同上未签,而且有效期已过,有的甚至未索要销售人员证明材料。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根本就没有索要产品注册证的意识。

3、各项记录不规范。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械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几年的监督管理,药械购进验收的记录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级卫生所(室)在做购进验收记录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例如检查中发现,某村级卫生所建立药械购进验收记录中,生产厂商一栏中填写了,产品批号栏中填写,一对照购进发票,原来发票上简写了生产厂商,产品批号与有效期打串了。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而他们所做的购进验收记录已经毫无意义。

4、基层医疗机构经济环境有待提高。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室)药房与设备设施及其简陋,根本不具备药械必要储存条件,无药械专用库房,药械混储现象较普遍,无通风、防潮、温控、货架等基本设施,卫生条件较差,有的墙面表层已经脱落,墙面上布满霉点和下雨时漏雨留下的痕迹;有的药房光线暗,里面阴暗潮湿。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室)还有出现诊断室、注射室、药房三合一的现象。

5、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村级医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大都为1人,只有个别为2—3人,即使有多人也都为亲人关系。因此,在农村医疗机构中,一名工作人员自己既做医生又当护士,同时还是药品管理人员。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医疗机构药械专业人员普遍较缺乏,95%以上均不属专业人员,多数均未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做到规范管理、规范用械,80%以上的从业人员对药械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不熟悉,规范管理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

1、药品摆放不规范。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室)分类摆放意识差,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外用药、口服药、注射剂等药品随意混放一起,甚至将日常生活用品与药品混摆一起,药品包装盒上满是灰尘,而且只有兼搞防疫的卫生所有冷藏设备,但这冷藏设备还是和家庭混用。有些卫生所将药品直接堆放于床下及房屋空闲处,部分药箱底受潮发霉;中药贮存加工条件简单,普遍用布袋、方便袋盛装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缺乏中药炮制加工和养护的必要设备,没有烘干、熏蒸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设备,没有温湿度计更谈不上记录。

2、处方管理不规范。调查中发现,仅有8%的农村医疗机构凭处方使用药品。70%医疗机构是给患者看过病后就销售药品,而不开具处方;22%医疗机构并不给患者看病直接销售药品。老百姓也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

1、淘汰的医疗器械产品普遍使用。通过对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大型、小型医疗器械登记备案情况看,有部分医疗器械在其外观上无法看清型号规格、生产单位、执行标准、批号等相关内容,例如在某医院检查的尿液分析仪上只能看到gf-u780的标记,其余什么也找不到。通过了解医院负责人,这类医疗器械大部分是国家、省扶贫救灾时划拨的,无法查到资质、证件,但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经济条件与实际情况,这些医疗器械仍在使用中。

2、医疗器械使用后处理不规范。不少卫生所(室)或个体诊所既未按规定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后销毁制度,又未按规定严格执行销毁制度。现场检查时发现对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不毁形、不消毒处理、乱丢乱扔现象时有发生。即使销毁的也采用的是焚烧方法,在毁形物较多的情况下,就存在焚烧不彻底情况(如针头、调节器),为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机。

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比较特殊,涉及地方政府和卫生、药监等各部门,因此,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用药用械的监管,需要卫生、药监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共同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用械行为。只有多方动员,采取多种形式,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前,农民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现象还很突出。如果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管理,就是要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要积极坚持“四个加强”。一要加强培训。针对农村药械人员业务素质低,用药水平差这一问题,应加大培训的力度,建立农村药学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法律意识和药学服务水平。药监与卫生部门应加强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教育先导,重在规范”的原则,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对考试不合格者,建议取消其行医资格或继续学习。二要加强宣传。目前,老百姓对药械管理的法律知识理解不够,安全使用常识懂的不多,因而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安全用药信息网络,及时向老百姓传递医药知识,改变农村安全用药信息闭塞的现状,根据农民的消费习惯和文化水平,做好法律及常识的宣传。利用县内大型活动或城乡集市等群众聚集的机会,讲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合理用药的小常识、或发放宣传单、利用电视幕、宣传条幅,深入到中小学校向学生授课,再通过学生反馈给家长等多种有效的形式,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参与,达到社会各界自觉维护药械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扶助。要积极争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对偏远村屯、贫困村屯,经济条件差的卫生所(室)开展扶贫帮困。采取“输血”和“造血”并举的方式,积极为贫困村、贫困屯、贫困卫生所开展以“送资金、送设施、送制度、送指导”活动,彻底解决农村医疗机构中的“缺口”问题,解决边远村屯老百姓就医用药的困难。四要加强监督。作为监管部门,更应主动把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去,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

在农村地区,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就要积极协调和争取当地新农合管委会的支持,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单位的监管和规范,从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三室”分离、房屋设施、药械贮存条件、药剂人员的上岗培训、药品购进验收和贮存保管记录等方面,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对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可以当地新农合管委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名颁发“新农合规范药房”牌匾,从根本上达到强化和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目的,近而为农村老百姓创造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药品质量和满足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是提高农村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断,是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就要积极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着实解决老百姓买药难、买不上放心药问题。一要加强监督网络建设。不仅重视事后的监督查处,更要重视事先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农村药品协管员与信息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发现查处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利用协管站发展来带动信息站建设,达到各级医疗机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趋势。二要提高供应网络管理。针对目前存在的配送不及时、药价高等问题,提高对配送中心的监管力度,使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延伸到每一个涉药单位,使药品供应价格明显下降,以规范购货渠道,保证药械质量,保障农村公共安全。

对于农村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还应该从药房管理本身入手,将规范化药房延伸到村屯,依据“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对于各项设施、设备齐全,各项制度健全,各项管理规范的卫生所授予《规范化药房》牌匾,对未评上“规范药房”的农村医疗机构,采取通报、新闻媒体曝光、限期整改、重点检查等方法,提高其规范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对“规范化药房”实施跟踪管理,每年年底组织复验,复验合格的保留称号,不合格的取消称号以此达到农村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用械的自律意识,提升药学服务的安全意识。

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责任更是重大,只有全面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按照“创新监管、注重长效、找准薄弱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的总体工作思路,才能不断开创农村医疗机构监管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村医疗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六

近年来,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保经办机构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看病难”“看病贵”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期,我市对医保基金分配对医疗机构收治患者的影响开展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开展调研,我市未发现因分配下达给定点医疗机构的额度与定点医疗机构的预期有差距,导致定点医疗机构以“医保基金用完”为由推诿病人的现象。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让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自费院外购药的现象,但不突出。

例如:20xx年6月初退休干部云某到保山市医保中心反映,其在20xx年10月29日至20xx年11月9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被要求在该院门诊自费购买共计12162元特殊材料的情况。保山市医保中心根据这一线索于20xx年6月9日和6月14日对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场抽取了患者病历、检查及治疗情况材料,与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核实,云某在住院期间的确存在被要求到门诊自费购买医用材料的情况,将本应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材料费6394元转嫁给患者自己负担。对此,保山市医保中心对市第二人民医院给予责令医院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和《服务协议》学习,要求切实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的处理;同时要求医院重新对自购材料费用进行结算,退回患者自费费用5434。90元;并根据《服务协议》对医院处以扣除医院结算费用24324。00元的处罚。

我市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工作从20xx年起按照国家、省里的要求开始试点推进,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开展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体系。根据年初预算情况,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开展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和drgs付费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总额预付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控制医疗费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参保人员利益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医疗机构对分配的指标在医院内部被层层核定到科室、医生,部分医务人员对指标的平均数概念错误的理解为个案的限额,导致出现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将本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项目被安排到门诊自费购买的现象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我市医保经办机构采取以下措施杜绝相关问题的发生:

1、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指标。医疗保险采取的是“以收定支”的收支管理模式,在制定指标时结合基金的征收情况,参照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近三年的费用情况科学核定。核定后经过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可纳入服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服务协议的操作性。

2、为防止定点医疗机构出现拒收、推诿病人,减少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或将未达到出院标准的参保人员办理出院的`情况,通过协议管理的方式,专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处理办法。同时医保经办机构利用智能审核系统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遏制住院期间院外购药的情况发生。

3、鉴于疾病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防止因指标核定偏差带来的问题,我市出台了超指标费用的合理分担机制,解除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20xx年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年末的清算结果,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1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医保基金全额承担;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2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90%,医疗机构承担10%;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3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85%,医疗机构承担15%;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5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80%,医疗机构承担20%;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50%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70%,医疗机构承担30%。

基于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违规行为,建议一是卫计、人社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特别是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大对医疗行为的督促检查,对不合理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并予以通报,切实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充实医保基金;三是加强对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引导,落实分级诊疗措施;四是加强基层特别是乡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为基层提供方便可及的医疗服务。(林敏)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七

一、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我市九个县(市、区)辖126个乡镇、2155个行政村。现有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162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7个(含县综合医院、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卫生防疫站9个,妇幼保健院(所)9个,乡镇卫生院117个,村卫生所1786个。全市卫技人员6870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11人;编制床位数652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2.00张。乡镇卫生院覆盖率92.86%,行政村卫生所覆盖率82.88%。

韦孝位医生,在家收养非亲非故的病人,多年来,他无偿奉送给患者的草药价达万元以上。我市医疗卫生系统还有许多学术带头人、管理能人以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作者,他们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展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值得人们的尊敬。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虽然有成绩、有进步、有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呈弱化的态势,其状况令人担忧,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头村一位村民,胆囊炎穿孔,送省立医院手术,仅40天就欠下债务10万多元,立即跌入贫困深渊。“小病抗、大病拖、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在不少农民家庭中也是明显存在的。4、农村卫生所站还存在缺药、少药等问题。鉴于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当部分边远山区的村医无能力、也不敢进一些好药。加之目前进药渠道多样,伪劣药品充斥药品市场的现象不断发生。据各地药品检查的情况看,伪药、劣药、过期药和缺药的现象,在一些医疗所、站时有发现。这种情况,直接危及病人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健康。

需要的人才不能及时调剂,影响了基层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县、市、区)及乡(镇)财政运转困难,长期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使国家许多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难以兑现。一是乡镇卫生院全民职工100%,集体职工60%的补助工资政策未能全面兑现,欠帐较多;据初步统计,从1997年至2003年止,全市乡镇卫生院按规定财政应兑现人员工资6630.82万元,实际到位拨款1984.93万元,被拖欠达4645.89万元。二是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卫贷款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事业发展;三是一些地方财政挪用、挤占、克扣卫生专项资金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影响了卫生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四是政府应当支持卫生事业的专项资金相对减少。这种不良的量的积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将逐年加剧。

二、影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当前呈现的困境,其构成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是长年积累的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综合显现;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表面的管理因素,也有深层的体制因素。

(一)思想认识原因。中央有关文件非常明确地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定性为福利性的、政府举办的、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事业。中央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卫生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抓卫生事业的力度远不如抓教育事业、计生工作那么大。教师工资可以由各级财政统筹优先发放,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卫技人员可享受100%工资,而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全民100%、集体60%的工资却一直难以兑现。教育和计生工作关系到人口素质问题,而卫生事业则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各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认识不一,加之卫生宣传工作还没有深入千家万户,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医疗保健意识不强,导致各地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一。1997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对卫生职工的工资问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的缴纳问题,均作了明确规定,但各地执行不力,明显地阻碍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构和素质的提高。再比如,药品的购置方面,院长没有选择权,必须按规定到医药公司购买竞标药。而市场药品店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药价比卫生院低10%至30%。这样卫生院的医疗成本明显增加,这种不平等的竞争,加重和影响了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和效益提高。

(三)现行体制原因。中央已明确规定,农村医疗保健属福利性质的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文件规定:“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这种现行体制要求,至今全市上下未能落实到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更是制约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领导管理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层卫生院的院长和班子未能精心的调配,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风貌差;有的业务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低下;还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团结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以致影响了基层卫生院整体功能和水平的发挥。有的卫生院甚至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的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其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中心地位。

三、加强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议意见

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成为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关乎民生大计,关乎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农村医疗卫生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法规,真正建立起政府举办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并按照《福建省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财政对卫生的支出比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我市2003年财政对卫生支出的比重仅2.96%),争取2015年达到8%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长负责制,采取公开招聘等形式选好院长,并推行全员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切实改变这种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的状况。建立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深造机制,尽快扭转人才匮乏、水平低下的局面,在保证政府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增强基层卫生院所的自身造血功能。要科学地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改变和防止在资源的利用和设置上的严重浪费。

(二)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认真落实好农村卫生院卫技

人员的工资全民100%、集体60%应由财政拨补的要求。要切实解决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三项改革制度方面,我市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未能享受国家同等的福利待遇,政策规定应由国家财政支付的部分应予以保障。医疗保险:按规定,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按工资总额9%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其中,政府和单位贴补7%,个人交纳2%,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0.88%。养老保险: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按工资总额29%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其中,政府贴补和单位贴补25%,个人交纳4%,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8.33%。住房公积金:按规定参加人员按工资总额16%缴纳住房公积金,其中,政府贴补和单位贴补8%,个人交纳8%,而我市政府补贴仅占0.04%。各级政府也应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在三项改革制度中补贴偏低的问题。

(三)建立有效机制,解决乡村医生补助问题。我市目前农村卫生所出现了较多的空白点,而且还有扩大趋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乡村医生收入少,条件差,基本生活没有保障而弃医改行。政府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之有关规定,本着扶持空白村的卫生所建设,优先给予341个空白村村医适当经济补助,每人每月补助的金额200~300元,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四)加强清理,及时纠正专项经费使用和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筹问题。近几年来,卫生部门专项经费被克扣挪用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一些乡镇将卫生部门争取来的专项资金长期挪为他用。还有部分县(市)对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采取20~60%不等的财政集中统筹,这些都给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卫生专项经费的清理整治,对被挤占的,应制订计划,限期清还。对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从事相关业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收入,也应按照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外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返还用于发展卫生事业。

(五)建立大病统筹救治基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鉴于目前我市广大农村农民较普遍地存在就医难、难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市政府要认真研究,抓紧制定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方案,具体实施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在这方面,我市古田县黄田镇已进行了偿试,也可予以总结、借鉴和推广。

面积116737.3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21029平方米,占业务用房总面积的18.01%。市政府应采取本级财政补助一些,县、乡财政分级负担一些,卫生系统积极向上争取一些,从2004年起,分期分批解决乡镇卫生院危房问题。

一、调研背景

(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情况,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二、目的及意义

2015年暑期思想政治实践理论课社会实践

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改善和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了让农村居民更加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更好地为自身谋福利,也为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居民就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于2015年暑假期间在付家铺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调查。

三、调研方法与调研路径

我采用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的方法对付家铺村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四、付家铺村医疗卫生情况调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个礼拜的调研,我走访了村里十几户农家,经过走访调查,我发现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的常见病如头痛感冒等小病,大多数农民并不会选择就医,而是熬一熬就过去了。调查显示,69%的人头痛感冒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50%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46%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54%的人不愿意住院。61%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32%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93%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医院给大多数农民的印象是一个“吸血鬼”,属于高消费人群的选择。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经济原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约70%的农民把医疗费用的高低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疗机构的远近,对于那些患自己不能自行处理的小病,人们更倾向于要选择距离较近的村级小型私人诊所。 调查中,有71%的人选择去村级小型私人诊所,18%的选择去乡镇街道卫生院,8%人选择去县市区医院,只有3%的人选择去省级医院。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程度上看,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意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在医疗设施情况上看,付家铺村的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村卫生服务站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

五、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和对问卷的处理分析,我发现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医疗设施简陋

当前农村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比较陈旧老化,医疗卫生服务站设施简陋,医疗器械没有得到补充和改善,很难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药品种类较少,都是一些常见小病的药品,如感冒药、外伤药、止咳药等。

2、农民对医疗政策不了解。

根据走访结果我发现,很多农民并没有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来,仍有不少农民对国家的医疗政策不甚了解,这说明政府和村委会的宣传还不到位。

3、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

由于农村的艰苦条件和人们的意愿问题,很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市县或者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很有限,农村卫生服务站就只有一名乡医,所有的病人都只能靠这位医生诊病,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民的病不能及时得到好的专业的治疗,这种现象正严重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农民自我健康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民的自我健康意识薄弱,许多农民认为只有当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情况才会就医,并不会每年定期去医院进行常规体检,这种薄弱的健康意识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

六、调研结果之对策建议

卫生状况的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

降低农村医疗价格,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不再对看病是望病兴叹,政府应加强对药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减少药品销售环节,畅通药品销售渠道,尽量避免药品过多的销售环节而导致药价过高的现象发生。

2、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加强各种疾病预防工作。要建立医疗知识网络服务系统,针对农民和农村的多发病以及重大传染病,提供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使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增加了医疗卫生知识,而且还增强了预防的意识。使得科学的知识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动的传播,而且对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服务还能使农民了解所开药的基本效能以及医疗服务的各项费用,方便了农民看病治病,增强了乡镇医疗卫生工作的透明度。

3、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着力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和更新农村医疗设备,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听诊器,等最基本的看病设施。

4、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农村经济的制约,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应调整农村医学教育方式,要有为农村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学制教育,比如建立相应的本科或专科,设置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班,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农村的、在农村能留得住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和经常组织医学专家到农村为农民看病。对长 期在艰苦、边远地区的乡及乡以下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工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

一、活动概述

今年暑假期间,为学习宣传党的精神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湖南的“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开展了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我和相关卫生院对整个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活动期间卫生院群体成员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活动取得圆满结束。我在本次活动的地方——永州市道县新车镇展开了社会调查。这次调查包括:新车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对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进行实地调查。以下是对我们所调查的课题: 医疗卫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总结,并研究出相关的可行性报告。

二、具体个案(抽样)

时间:2015 年 1 月18日地点:朱某某家对象:朱某某父母 背景:对贫困朱某某一家进行回访,对家庭状态、经济情况、医疗卫生还有政府政策上问题的回访。医疗卫生方面:1、当地政府对医疗卫生知识宣传薄弱。2、医保不到位,适用于大病住院类型,药物极大多数无法报销。3、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无优惠对待。

时间:2015年7月 19 日

地点:新车乡中心小学校 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对象一:五年级学生:李某某一家 5 口人全参加医疗保险,他表示奶奶生病是前往县城医院就诊,新车镇医院医疗水平一般且收费不合理。

对象二:四年级学生:唐某某一家 5 口人全参加了医疗保险,家人对预防疾病知识薄弱,当地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医疗保障教育薄弱。

时间:2015年 7月 21 日 背景:某某村当地居民

地点:某某村对象:村民

对象一:务农:郑某某50 岁,五口人,二位老人家,二个儿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自给自足的生活,二个儿子在外打工,一般不寄钱回家,过年回一次,郑某某爸爸是党员每个月有部分财政补贴,全家参加了医疗保险。1、生病了自己买药打针不给报销2、 因为文化程度低所以对合作医疗的相应了解薄弱,对报销程序不了解,很不方便。

对象二:商贩: 王某某07年开始中风至今,四口人。两夫妇靠小卖部的`收入和务农来供养一儿一女上大学虽然有买医疗保险,但平时也只靠一些偏方治病。1、风湿病发作只能靠偏方治疗,城镇医院医疗水平有限。 2、合作医疗报销不全面,药物方面几乎不在报销内。减轻不了生病给生活带来的压力。3、某某村距新车镇远,门诊覆盖面低。可报销的医院只有一家,且距离远。

地点:新车镇市场对象:商贩

背景:对在新车镇市场中赶集的人做随机访问。

对象一:某某药店,在市集的一间药店,店里有医师看病,据老板声称,一般村民有什么病,就直接去店里叙说病因询问药物或直接买药回去吃,农村合作医疗无法报销。

对象二:待业青年:徐某某,20 岁,父母摆摊卖水果、卖菜,他表示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报销项目少,表示能够理解于接受。

对象三:杂货店老板:黄某某,28 岁,外县人,四口人,一男一女,女儿上小学,丈夫在开餐厅,全家有买医保。对合作医疗表示不了解,只知道外县人的合作医疗报销低于本地人。 对象四:在街道摆摊治病:陈某某,50 岁,四个儿女,儿子一个中专毕业,在打工,一个在家里务农,两个儿女在外开店,因为逃荒逃到本县,靠在市集摆摊和务农维持生活,有村民会到他的摊子治病,有买医疗保险。他表示有多年的医疗经验但没有成本开药店所以摆摊治病,由于医院医疗水平有限与药店消费较贵,合作医疗在农村用处不广泛,摊位医疗收费低,所以摆摊收费的生意良好。

三、新车镇医疗卫生状况

目前乡镇的医疗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在新车镇医疗水平在种种的条件限制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在展开调查期间以专题形式,对新车镇得农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强烈反应了以下问题: 1、对医疗卫生的知识严重缺乏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民群众少接触网络与书籍,对医疗卫生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与不全面,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很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经在农村的调查报告显示95%的人愿意自行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花小钱买平安”是值得的,但是却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了解,这一现象在下次镇中也表现明显,同时群众反映合作医疗体制不全面,报销比例低且不全面。在医院就趁一次花费一百多元,可报销的只有十几元,这大大弥补不了农村人民的损失,与当地的经济情况没有接上轨道。虽然近年来乡镇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增至80%,但是由于乡镇医疗的局限性,使得当地的人民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政策,在市级以上的医院住院费报销为 5%。

四、改善新车镇医疗卫生的意见或建议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 、建立相关宣传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从书刊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等渠道来增长农村人民的医疗保健知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根本去预防。

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相关部门要做好人才培养的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制订优惠政策,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 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从新车镇的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率来看,当地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从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医疗工作,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的同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配套的乡镇卫生设施也基本到位。

3、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就医条件、加快基础建设,新车镇的医疗服务机构仍然比较简陋,医疗设备等基础条件缺乏,不能完全为农民提供 良好的就医环境。 经我们调查反映人员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广的同时,应该把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概述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56号)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5〕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对订单定向生的培养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从2015年开始,我们学校已经为多个农村地区输送了大批的医疗人才。

本着“下的去 留得住 干得好”的宗旨,我校为让订单定向生提前了解农村卫生现状,让日后可以更快的融入工作,展开了“订单定向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二、 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了大量、丰富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和整理,得出具有重要有意义的结论。本次访谈我们采用的是典型调查发,分别对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全面地剖析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共谋改进农村医疗水平大计。

在访谈人群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和广泛性的原则,分别对卫生院不同职位的卫生人员、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和两个村卫生进行访谈。

三、 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及成因分析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落后首先体现在医疗人员的缺乏。在我所在的乡的乡镇卫生院里,

实际在编人数仅有2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大专学历12人、中专学历4人。在这里面,职业医师仅占总编制人数的20%。也就是说在我们一个总人口数为55万的乡镇,平均一个职业医师要服务11万左右的居民。这数据对一个需要掌握所有疾病的全科医生来说,是何等的巨大。在村卫生室,这种情况更为显著。在走访的两个村卫生室中,都是只有2个卫生人员,其中助理医师一人。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基层卫生机构对卫生人员的急需程度。

现状二: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一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卫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村卫生室的药品种类都比较少。如富城卫生所里常用药只有30种,其中包括急救药4种,而在半径村卫生所常用药品种类就更少了,仅有28种。

现状三:居民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不信任

据《普通民众调查问卷》,多数人选择去卫生院就医的原因是较近,而就诊病症一般都为感冒等常见疾病。稍微较大一点的疾病都会选择去三甲或三甲以上的意愿就医。他们都认为卫生院的医生技术、检查设备、环境条件、服务态度都不如县级医院。

四、 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为了改变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定向培养全科医生

医生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全科医生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满足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为达到医改提出的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 的全科医生的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要大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认为,可以将全科医生专业纳入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当中,即我们现在所在的专业,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大量培养全科医学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要。定向生要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医院、生源所在地的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保证毕业后定向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5年以上,这样既可以解决基层缺乏医疗专业人才的困境,又能够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有助于扩大就业。

策略二:鼓励和吸引人才政策。

鼓励和引导优秀高等院校医学生、优秀退休医生和城市富余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 作。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各地可据实际情况,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比如,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满5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我建议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疗专业人才的状况,除了要求专业医学生深入到基层服务,是否也可以建立大学生人才到基层锻炼的流动体系。比如,应届毕业医学生必须有在基层医院工作一至两年的经验之后才有资格报考研究生或者公务员;城市大医院必须从这些有在基层医院经历的大学生中招录医务人员。这样既可缓解目前城市就业的压力又能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问题。

策略三:人才保障政策。

资力量那样来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首先应给予基层医疗机构自主的人事权与足够的人员编制,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不足、人员选择不自主的问题,使医疗机构能够选择真正需要的人才并给予其编制,使他们得到相应的保障,有利于在其岗位上安心工作。其次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薪酬,按时到位将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列入财政统一支付。还有政府应给基层医生实施医疗责任保险金, 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并出台相关制度给予保障。同时新医改方案明确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卫生院非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职工总人数的20%。今后未取得普通中专学历的乡镇医生要逐步退出医生岗位,不予执业再注册,其岗位由应届医学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方式方法,逐步将那些无能力的医务人员替换到不重要的岗位,这样的规定肯定能激活整个医院的医资体系。

策略四: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

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建立竞争制度,克服论资排辈倾向,允许有才干的人脱颖而出。要坚持定期考核,明确用人标准,鼓励毛遂自荐,实行竞争上岗,这样就可以使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发展机会,使医院产生吸引力。

策略五: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上体现出贡献大小是对人才价值的承认,对于吸引人才有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医院管理体制,不宜在基本工资方面拉开差距,但可以采用诸如奖励绩效工资、单项奖励等办法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策略六:建立稳定骨干的人事管理政策。

扎实培养和使用好本单位的人才,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型人才整合系统。在培训、提升、工资奖金等方面对有贡献的人员给予倾斜以鼓励优秀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策略七: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不准的问题,政府对

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这二级医疗机构建设装备应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对乡、村二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策略七:争取各大医院的支持,使其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一方面大医院要组织本院有资质的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相关培训,比如:巡回办班、专题讲座、手术示范等;另一方面各大医院要为进修人员开通进修绿色通道,实施减免进修费用,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医生到本医院进修全科医学。同时,要建立制度,保证形成长效机制,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要把培养基层医生列为大医院的一项日常工作,必须保证基层医生进修一段时间后诊疗技术有所提升。从而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信任度。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 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基层医疗卫生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 的机会,真诚感谢基层卫生人员及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医疗市场调研报告篇八

本文目录
  1. 医疗调研报告
  2. 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移位医疗是tmt与医疗强健融合的产物,也是当今最火热的行业之一。这两年,移位医疗产业链上的医疗器械企业、软件企业、结构计划企业均闻风而动参与了这一场移位医疗的盛宴。

移位医疗是tmt与医疗强健融合的产物,也是当今最火热的行业之一。这两年,移位医疗产业链上的医疗器械企业、软件企业、结构计划企业均闻风而动参与了这一场移位医疗的盛宴。所以,xx年9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移位及智能医疗专委会统一医疗器械创新网发起了移位医疗调研,力图整体显现人类对国内移位医疗成长倾向、市场、产品的观点及软硬件消费的真切立场。该分析的完整版将于12月5日在郑州举行的中国移位及智能投融资实例峰会会议第一次公布。

共有461名受访者从事了本次以问卷考察途径的调研行动。本次调研中,样本岁数大多在20至40岁之间,学历多为本科(4再次:9%)或硕士及综上(26.0%),参加职业包涵有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医疗有关服侍业人员,制药从业人员等。

证据表明,58%受访者觉得移位医疗app科学收费途径为无偿,2再次:5%觉得科学收费途径为按次收费,18.5%觉得科学收费途径为按月收费。一大半消费者不肯意摒弃无偿的午餐,移位医疗app的盈利点终究在哪儿?处理这个事情迫在眉睫。

医疗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自《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一系列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工作,为确保公众用械安全、净化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医疗器械经营市场的高速发展和政府监督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为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民生工程向纵深开展的背景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内容,于xx年5月至xx年7月期间采用日常检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辖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对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方面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和初步的探索。通过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力求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管理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市目前正在生产的医疗器械企业共有16家。其中三类器械生产企业2家,二类生产企业12家,一类生产企业2家。截止到xx年7月1日,我市医疗器械零售企业一共是436家。xx年的经营情况见下表。

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利润(万元)xx年1-12月xx年同期增长率(%)xx年1-12月xx年同期增长率(%)

与xx年相比,xx年,我市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医疗器械大型经营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总数量不多。我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营业务趋向于单一化。经营范围往往包涵较广,但实际经营过程中倾向于某一类产品的专营,比如三类的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二类的口腔科设备及器具等。xx年,我市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企业6家,二类零售企业40家,主要经营品种都比较单一,规模不大,市场份额有限。

我市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市目前有零售企业436家,已基本覆盖乡、镇、村。特别是乡镇器械经营企业和零售药店相结合,货源供应充分,完全能满足当地供求。

医疗器械行业对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要求,但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与国家当前对医疗行业要求相差甚远,我市很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缺少专业质量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对器械基本知识也不够熟悉,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企业法人及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以及基本业务知识了解掌握程度较低,尤其是企业法人和负责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器械生产、经营及使用管理不重视,自身不学习,内部不培训。

新办器械经营企业刚开始人员配备较少,随着经营活动的发展,时间一长,企业的法人、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等关键岗位人员随意增加或变动,却不到药监部门履行相应增加或变更手续,造成企业实际人员与申办许可证时的人员档案严重不符。同时,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超出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规定范围违法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出现了这种情况:企业能和客户谈成什么就做什么,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导致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超范围经营。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属于项前置审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先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才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但实际上,由于经营企业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实行低收费办理,办理过程中,只收取办证工本费10元,导致一部分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先办一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资质。其是否真正经营,则是看以后的情况再说;甚至还有的企业只拿着一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未去工商部们申办《营业执照》,等有生意再说。在我局的监督检查中,全市43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中,目前发现有部分企业无经营活动。这样就导致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滞留在一部分企业中,缺乏监管及退出机制。

我市目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各级的医疗机构,企业大多采取上门推销的服务模式。这样对企业而言,固定的经营地址和库房对企业似乎形同虚设。因此,有部分企业在办理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以后,立即退掉部分或全部经营房屋或库房,或者有的企业将大的经营地改换成小的办公地点。我局日常监管或监督检查时发现部分器械经营企业存在面积萎缩,按原址无法查询,联系电话变为空号等等问题。以前验收合格的经营面积后来居然严重缩水,有的甚至将经营场所或仓库改作他用。

有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是根据医疗机构采购要求,直接向生产厂家或外地经营企业订货后送往医疗机构,其本身无产品库存。企业的产品质量验收记录也不登记,产品及供应商资质不全,导致监管部门对企业经营产品的合法性难以判断。导致违法违规行为难查处。还有一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异地设置仓库,当地监管部门对其经营行为难监督,违法难发现。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为提高器械经营企业的管理能力,药监部门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日常监督检查等方式,促使相关涉械人员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自觉做到依法经营。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法制氛围。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仅要重视岗前培训,也要强调日常管理中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相关人员的法规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器械法律法规,为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培训人员进行严格考试,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让从业人员真正掌握医疗器械管理基本规定,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目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经营行为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强制注销的退出机制。建议监管部门在严厉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对多次出现违规行为以及软硬件条件多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建立强制注销退出机制,逐步淘汰不规范企业,同时逐步提高经营企业的门槛。这样既有利于净化医疗器械市场,又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发展。

现行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不在职在岗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强制要求和处罚。有鉴于此,药监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将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在职在岗情况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内容,连续两次或几次以上检查时质量管理人员不在岗的企业将纳入黑名单。

目前,**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是依照《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验收标准》,在设施设备、机构、培训、人员、管理制度与记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档案、经营场所与储存条件方面做了明确规定。药监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管理,确保企业开办验收时候软硬件条件的具备,从源头上把准器械经营企业的准入关。在企业申请开办时,要求企业必须与质量管理人员签订劳动部门认可的合同,从源头上控制住质量管理人员形同虚设的问题。

结合诚信考评和年终安全分类等级,对辖区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划分不同管理类别。对诚信意识差、安全风险大的单位,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对诚信守法、安全风险低的企业,减少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同时,建立卫生、医院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机制,真正把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纳入监管视线,防止出现监管盲区。

医疗器械经营与药品经营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药品经营以门市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而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一般是带着器械经营许可证以及相关的一些资质,拿着各种医疗器械的样品甚至图片到各医疗机构上门推销谈妥品种和价格后再提供实物。这种经营模式就要求药监部门制定出一整套适应医疗器械经营规律的监督体系来对应。为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对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主要制度、记录、票据及采购、销售、运输、管理等内容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杜绝挂靠经营、串货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尤其要对基层医疗器械的物流配送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医疗器械物流配送的登记、限制制度,杜绝违法经营行为。同时针对不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使监管人员在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规律下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要经常进行研究探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将依法监管落到实处。

建立医疗器械经营信用体系,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加大现场核查和监督检查的频度、力度。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医疗器械再评价和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生产经营违法记录与流通环节的监管措施相衔接,依法淘汰无法保证安全、违法情节严重以及过时的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当前**市各级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药监部门要着眼于源头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做好“有效监管”的文章,从根本上促进**市医疗器械市场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医疗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关闭